無力扭轉局面?可以做個更好的人

無力扭轉局面?可以做個更好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臨近年末,無形中好像有股壓力,需要總結一年的得著、計劃明年的目標。儘管有想要達成的目標,種種現實挑戰和心理關口往往會打擊我們追尋理想的動力。相信大家都會想知道如何抵抗灰心、惰性,妥善達成目標。除了金錢或其他有形的鼓勵,又有甚麼可以成為我們的動力?

首先我們可以把目標分成長期或短期、單一具體或複雜抽象。針對實質或短線目標,我們應訂定明確可行的指標,並鼓勵自己不斷進步。而當目標是長遠願景,或性質複雜需要花費大量功夫,要求自己做得更好可能會形成沉重壓力,抱持盡力就好的心態反而更有助達成目標。

當我們把目標告訴別人,加上他人對我們達成目標有信心,猶如自我實現預言一般,因而提升實行的動力。反過來說,如果別人輕視我們的決心或能力,都會打擊行動的信心和動力,這也是激將法不一定成功的原因。假如大家有甚麼想要達成的事,不妨把目標告訴會支持和鼓勵你的朋友、家人,說不定會事半功倍呢!

另一方面,期望對於完成目標都有很大作用,甚至可能比報酬本身擁有更強推動力。假如我們期望付出得多就會有更佳表現,表現得好就會獲得回報,那麼即使回報不甚豐厚,只要期望可以得到肯定,我們都會有動力去完成工作。當我們去追尋一些較模糊或長遠的目標時,互相肯定對方的願景,

那麼,怎樣的報酬最能推動我們去努力?大家可能都會想到最實際的經濟回報,但有時金錢未必有很大作用,甚至可能會消磨我們的動力。如果目標或工作是有趣或有意義的,人們便不會太計較報酬,只求達到內心的理想或原則。反過來說,當人們單純為利益而行動,背後往往沒有任何道德操守可言。而除了金錢或實質回報之外,一些無形的補償都能夠推動到我們。例如一些窩心的祝福語、一頓食得心安的佳餚,或是每工作一段時間就休息充電等,也許比實質利益更能增強效能、保存健康身心、凝聚向心力。


參考資料:

Daniel, T. L., & Esser, J. K. (1980). Intrinsic motivation as influenced by rewards, task interest, and task structur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65(5), 566.

Locke, E. A., & Latham, G. P. (2002). Building a practically useful theory of goal setting and task motivation: A 35-year odyssey. American psychologist,57(9), 705.


有興趣看更多相關文章?一同加入讚賞公民行列,多多支持我吧!謝謝!

avatar-img
Lily Chou2的沙龍
4會員
2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Lily Chou2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個社會對年輕人有種奇妙的雙重標準,手執量尺的人卻理所當然得正氣凜然。你說年輕人是幼稚的孩子,妄想可改變世界,徒費力氣,虛度光陰。你也說年輕人是成熟的大人了,應該為自己的前途負責,爭取自己想要的未來。你著年輕人應多作嘗試,但當年輕人作出嘗試,你又說年輕人做錯了,要接受懲罰。於是,你說年輕人只知衝動行
這個社會對年輕人有種奇妙的雙重標準,手執量尺的人卻理所當然得正氣凜然。你說年輕人是幼稚的孩子,妄想可改變世界,徒費力氣,虛度光陰。你也說年輕人是成熟的大人了,應該為自己的前途負責,爭取自己想要的未來。你著年輕人應多作嘗試,但當年輕人作出嘗試,你又說年輕人做錯了,要接受懲罰。於是,你說年輕人只知衝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