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拜登若當選,可能的中國政策走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是說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最終會由川普或拜登勝出,也成了台灣社會極度關注的焦點。這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川普對中國的強硬政策,讓台灣普遍希望川普能連任。只是目前沒有人知道結果會是什麼,拜登勝出的機率仍然非常高,因此未來如果是由拜登勝出,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會有什麼改變,或許是台灣社會應該提前思考的一件事。不過,有一些人應該殷切期盼拜登當選以後,美、中、台關係能回到過去的情況,美、中兩國再度回到蜜月期,但這樣的想法可能很難成真。拜登雖然是過去美國一中政策的建制派,過去可能也從中國取得過商業利益,並不代表他當選後一定會奉行過去的路線。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將在11月3日揭曉。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將在11月3日揭曉。

拜登過去的立場,其實可以從他的參政生涯中看出端倪。他是一個傳統的職業政治人物,除了在歐巴馬時代擔任過副總統以外,從政時期長期在參議院擔任參議員,曾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委,對於美國的外交政策非常瞭解。這也是為什麼,他非常清楚美國對台灣的「戰略模糊」政策是如何成形的。在小布希總統任內,小布希曾一時脫口而出,表明美國會不計一切代價協防台灣,後來雖然在幕僚提醒下隨即改口,但拜登立刻投書媒體,詳細闡明美國所長期遵行的政策,批評小布希不瞭解複雜的兩岸問題。同時,台灣獨派政治人物在遊說美國國會,希望通遇強化台灣安全的法案時,也曾遭拜登阻撓,因此留下了拜登較不支持台灣的印象。

會對拜登有這樣的印象,其實也不算有錯,畢竟拜登是在一九七三年開始進入參議院從政的,而這剛好也是美國開始與中國破冰的時期。就在二年之前,當時的總統尼克森才訪問中國,讓美國國會激烈辯論是否應該與中國接觸,恢復兩國的正常關係。最後主張美國應該與中國來往,聯中制蘇,並利用經濟力量讓中國走向民主化的這一派大獲全勝,形成朝野共識,而讓美國在一九七九年正式與中國建交。接下來前蘇聯瓦解,冷戰結束,中國開始改革開放,龐大的中國市場成為各國競逐的大餅。拜登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展開他的從政生涯,因此奉行在這種架構下運行的傳統美、中、台關係,並不令人意外。

相反的,川普則對兩岸問題的複雜性就較不瞭解,畢竟他不是一個長期從政的政治人物。這樣的好處是川普在覺得有需要時,勇於打破這個架構,如他一當選就與蔡英文通電話,突破了美、台關係長年的限制。壞處是川普並不太瞭解台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這在前國家安全顧問約翰.波頓的新書中,已有過非常鮮明的描述。只是目前川普在他所發動的貿易戰中需要台灣。特別是川普為了打破過去美、中關係的架構,大膽採用了許多對中鷹派要角擔任幕僚。這些人採取的友台制中政策,甚至還超過川普的想像,快速將美、中關係推向危機邊緣,戰場從關稅、貿易、科技圍堵,直接走向軍備競賽。

當然,川普能掀起這場新冷戰,也是有其背景因素,那就是歐巴馬在執政後期所推動的「返重亞太政策」,這個政策的出現,已暗示了美、中兩國的競爭關係。當時中國的野心已經逐漸浮現,美國社會開始警覺到未來的戰場將會在太平洋,而促使歐巴馬政府推出這個又被稱「亞太再平衡」的政策,宣誓美國將會重返亞洲,以化解美國社會與亞太盟邦的憂慮。這個政策對內,奠定了接下來川普與中國對抗的理論基礎,對外則讓日本推出「亞洲民主自由之鑽」政策,反制中國的擴張。歐巴馬政府還打算籌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以抵銷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只是最後的結果,我們在前文「遲到的亞洲民主安全之鑽」中已經詳述過。歐巴馬政府因為各種原因並沒有真正落實這個政策。

一般認為,當時正為美國內政而忙到焦頭爛額的歐巴馬,將大部份的外交事務交由拜登與國安幕僚來負責,「重返亞太政策」的主要架構,很可能就是出自拜登之手。若仔細來看這個政策,其實不脫美國過去辯論是否應該與中國交往時的主流理論,當時非常流行的看法是,應該在一邊圍堵的情況下,一邊與中國接觸。圍堵以避免中國向外輸出共產革命,交往以拉攏中國對抗前蘇聯,並讓中國走向民主化。甚至當時的媒體與學界還為這種理論,發展出一個全新的字眼叫「圍交(congagement)」。這個理論主導了美國後來的長年中國政策,只是隨著中國市場的龐大商業利益,讓美國忘了接觸的前提是圍堵。曾經在參議院經歷過美、中關係大辯論的拜登,撿回了這個政策,打算重新強化圍堵的這一面。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拜登不斷批評川普的單邊主義,認為這其實削弱美國對抗中國的力量,畢竟拜登所主張的政策是圍堵,採取多邊主義,聯合美國的亞太傳統盟邦組成圍堵線,是拜登認為比較有效的方法。同時保持與中國接觸,在公共衛生與氣遷變遷等問題上,要求中國合作,這就是典型既圍堵又交往的想法。而拜登說不出口的是,中國的龐大市場與商業利益仍然很重要,他認為美國不可能一刀切,因此反對川普的關稅戰與貿易戰,而希望籌組一個全新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維持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領導地位,來與中國競爭,用經濟的手段來解決中國利用經濟優勢,擴張勢力的問題。拜登說他會對中國更強硬,是因為他認為這才是真正有效的手段。

所以如果最後是由拜登當選,我們其實能預見可能的發展。美國將會重新加入各種國際組織並努力取得領導權,甚至重返已由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圍交政策將會進行調整,更偏向圍堵的這一邊,因此美國將軍事重心移自太平洋地區的腳步不會停歇,日本的「亞洲民主自由之鑽」會受到支持。但美國與中國可能不會如此劍拔弩張,畢竟拜登奉行的是比較溫和的外交政策,而不傾向打破既定的架構。對外界來說,美國直接表態支持台灣的言論可能會減少,以避免激怒中國,甚至重新回到戰略模糊政策之下。但友台法案的權責在美國國會,也符合拜登強化圍堵線的立場,因此他的立場可能會改變或妥協。這對台灣來說,是好壞參半,壞的一面是獲得的國際外交支持可能會減弱,但好的一面是兩岸爆發直接軍事衝突的壓力,可能會稍微減輕一點,也能繼續獲得友台法案的支持。

只是拜登這一套政策可能會產生的問題在於,「圍交政策」在過去幾十年來已經證明不太成功,因為很明顯中國已經找到破解的方法,那就是利用交往的過程中,以金錢攻勢各個擊破,這不止出現在美國政界,中國這套也一樣用於國際組織中。川普會憤而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就是因為中國利用金錢賂賄,已經成功控制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很多國際組織。美國付出更多的資源,希望取得領導地位並沒有用,中國只需要付出少量的金錢,直接收買來自第三世界的一些官員,就能擁有投票優勢。其次是經濟圍堵的效果慢,美國為了在公共衛生與氣候變遷的議題上與中國合作,可能不會繼續嚴厲批評中國,結果就是被外界視為美國對抗中國的態度軟化,這可能會讓一些畏懼中國壓力的國家,不敢公開加入美國的圍堵聯盟中。最後是歐巴馬政府執行能力不佳,拜登又如何證明他會比歐巴馬更有能力,有辦法真正落實這項政策呢?

不過,這世界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誰又能想到二○二○年會走到這種情勢,說不定拜登真的會全力執行他所構思的「重返亞太」政策,組建起由日本、美國、澳洲與印度四國所組成的堅強圍堵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winnie -avatar-img
2020/11/08
胡說八道一派胡言,1450無所不在,王立強黎智英Simon 的翻版,全世界假新聞的製造地
張昊果-avatar-img
2020/10/30
不管誰當選,習畜總是想對台灣下手的,別忘了他已經“修憲”了讓主席終身制
張昊果-avatar-img
2020/10/30
不管誰當選,習畜總是想對台灣下手的,別忘了他已經“修憲”了讓主席終身制
Conan Yang-avatar-img
2020/10/28
〈為了美國,川普連任是有其必要的理由〉(4) —一個具有尖銳、獨特眼光之學者的解釋—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4b42b62d-9053-4fb4-9304-4b5c7d9730b4
avatar-img
王臻明的沙龍
5.2K會員
426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王臻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4
即使前文談到全球化的終結,但在全文寫成之時,筆者也不認為,這個世界會像冷戰一樣,很快的分裂成為兩個互相敵對的陣營。因為在長期的全球貿易分工下,已很難一刀切開。不過川普向全世界國家課徵對等關稅之舉,卻成功達成這一點,從公布時引發的全球股災,舉世嘩然,到宣布暫緩九十天,與各國協商,卻又以中國採取報復手段
Thumbnail
2025/04/14
即使前文談到全球化的終結,但在全文寫成之時,筆者也不認為,這個世界會像冷戰一樣,很快的分裂成為兩個互相敵對的陣營。因為在長期的全球貿易分工下,已很難一刀切開。不過川普向全世界國家課徵對等關稅之舉,卻成功達成這一點,從公布時引發的全球股災,舉世嘩然,到宣布暫緩九十天,與各國協商,卻又以中國採取報復手段
Thumbnail
2025/03/2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曾在幾年前預言,全球化的浪潮將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分裂的世界。這個看法目前已經證實是正確的,在川普上台後所高舉的保護主義,更進一步加快了全球化浪潮崩解的速度。不過把這種情況全部怪罪在川普頭上,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全球化會走向末日,背後有其複雜的因素,川普的政策是果,而不是因
Thumbnail
2025/03/2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曾在幾年前預言,全球化的浪潮將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分裂的世界。這個看法目前已經證實是正確的,在川普上台後所高舉的保護主義,更進一步加快了全球化浪潮崩解的速度。不過把這種情況全部怪罪在川普頭上,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全球化會走向末日,背後有其複雜的因素,川普的政策是果,而不是因
Thumbnail
2025/02/25
如前文《俄烏戰爭結束後的另一場對峙》所言,個人認為俄烏戰結束以後會出現三種情況。首先是烏克蘭很可能快速回到戰前的親中路線,當時烏克蘭是中國重要的軍事技術提供國之一。中國會利用參與烏克蘭重建,提供建設經費的機會,再度拉攏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其次是歐美國家為了鞏固北約的東翼安全,也會全力援助烏克蘭.
Thumbnail
2025/02/25
如前文《俄烏戰爭結束後的另一場對峙》所言,個人認為俄烏戰結束以後會出現三種情況。首先是烏克蘭很可能快速回到戰前的親中路線,當時烏克蘭是中國重要的軍事技術提供國之一。中國會利用參與烏克蘭重建,提供建設經費的機會,再度拉攏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其次是歐美國家為了鞏固北約的東翼安全,也會全力援助烏克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立場對拜登政府算是很友善的經濟學人在拜登上任半年後對其中共政策做了全面的檢討 先點出他想要怎麼做 在談這樣做目前遭到了什麼挑戰 那些地方還不足夠 可能的風險是什麼 最後 引用智庫學者的意見 來建議拜登政府要在更高的戰略格局上規劃新的世界秩序 而不是死盯著中共
Thumbnail
立場對拜登政府算是很友善的經濟學人在拜登上任半年後對其中共政策做了全面的檢討 先點出他想要怎麼做 在談這樣做目前遭到了什麼挑戰 那些地方還不足夠 可能的風險是什麼 最後 引用智庫學者的意見 來建議拜登政府要在更高的戰略格局上規劃新的世界秩序 而不是死盯著中共
Thumbnail
自美國改朝換代以來,台灣政府便竭力甩脱「川粉之島」(特朗普名字台譯「川普」)形象,盼能爭取拜登(Joe Biden)這位新美國隊長的恩澤,或令政府有本錢遂行大內宣。究其心之所向,無非期盼美國多幾次對台灣的口惠實不至,抑或在鎂光燈前提升對中國的怒氣值。
Thumbnail
自美國改朝換代以來,台灣政府便竭力甩脱「川粉之島」(特朗普名字台譯「川普」)形象,盼能爭取拜登(Joe Biden)這位新美國隊長的恩澤,或令政府有本錢遂行大內宣。究其心之所向,無非期盼美國多幾次對台灣的口惠實不至,抑或在鎂光燈前提升對中國的怒氣值。
Thumbnail
論美中關係的展望:最近最常被記者或媒體問到的題目,就是拜登上台後美中關係要怎麼看?對台灣會有怎樣的影響? 坦白講,這個題目夠大,一次兩次回應也不夠講,不過,有一個大方向可以確定,就是說,美國這邊的政局還沒有真正穩定下來,你看川普還有彈劾案要應付,拜登是不是能閃過選舉舞弊的追究也還有未知數……
Thumbnail
論美中關係的展望:最近最常被記者或媒體問到的題目,就是拜登上台後美中關係要怎麼看?對台灣會有怎樣的影響? 坦白講,這個題目夠大,一次兩次回應也不夠講,不過,有一個大方向可以確定,就是說,美國這邊的政局還沒有真正穩定下來,你看川普還有彈劾案要應付,拜登是不是能閃過選舉舞弊的追究也還有未知數……
Thumbnail
論美中關係的展望:最近最常被記者或媒體問到的題目,就是拜登上台後美中關係要怎麼看?對台灣會有怎樣的影響? 坦白講,這個題目夠大,一次兩次回應也不夠講,不過,有一個大方向可以確定,就是說,美國這邊的政局還沒有真正穩定下來,你看川普還有彈劾案要應付,拜登是不是能閃過選舉舞弊的追究也還有未知數……
Thumbnail
論美中關係的展望:最近最常被記者或媒體問到的題目,就是拜登上台後美中關係要怎麼看?對台灣會有怎樣的影響? 坦白講,這個題目夠大,一次兩次回應也不夠講,不過,有一個大方向可以確定,就是說,美國這邊的政局還沒有真正穩定下來,你看川普還有彈劾案要應付,拜登是不是能閃過選舉舞弊的追究也還有未知數……
Thumbnail
拜登團隊將會聽任中共以清晰的途徑「恢復」中美關係,破壞華盛頓的「新冷戰」立場,並重啟全球霸權野心。
Thumbnail
拜登團隊將會聽任中共以清晰的途徑「恢復」中美關係,破壞華盛頓的「新冷戰」立場,並重啟全球霸權野心。
Thumbnail
以國際事務來說,拜登選擇「重返國際組織和協定」或是「去修復和盟邦的關係」雖然本身不是壞事,但重啟多邊主義是否能有效應對各種突發的挑戰,和習近平治理下經常是迅速實行鐵腕政策,會是未來拜登的外交國安團隊最大的隱憂...
Thumbnail
以國際事務來說,拜登選擇「重返國際組織和協定」或是「去修復和盟邦的關係」雖然本身不是壞事,但重啟多邊主義是否能有效應對各種突發的挑戰,和習近平治理下經常是迅速實行鐵腕政策,會是未來拜登的外交國安團隊最大的隱憂...
Thumbnail
是說美國總統大選雖然仍處於僵局中,川普並未放棄在司法訴訟上尋求翻盤的任何機會,但情勢似乎已對拜登極度有利,他有很高的機會成為美國的下一任總統。中國政府的重要財經智囊則在演說中,自得意滿地透露,中國在美國的政經高層中擁有充沛人脈,可以輕易解決美、中爭端,所以佔盡便宜。似乎說明了中國對未來.......
Thumbnail
是說美國總統大選雖然仍處於僵局中,川普並未放棄在司法訴訟上尋求翻盤的任何機會,但情勢似乎已對拜登極度有利,他有很高的機會成為美國的下一任總統。中國政府的重要財經智囊則在演說中,自得意滿地透露,中國在美國的政經高層中擁有充沛人脈,可以輕易解決美、中爭端,所以佔盡便宜。似乎說明了中國對未來.......
Thumbnail
是說雖然開票結果,最後對拜登較為有利,讓他幾乎確定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但即使他當上總統,擺在他面前的,也是一個很難收拾的局面。首先有一半的人覺得他的總統大位是偷來的,還有一大部份人,覺得以他的78歲高齡做不完四年的總統。而且更慘的是,民主黨很可能沒有辦法在這次拿下參議院的多數席次(註),這代表到下一
Thumbnail
是說雖然開票結果,最後對拜登較為有利,讓他幾乎確定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但即使他當上總統,擺在他面前的,也是一個很難收拾的局面。首先有一半的人覺得他的總統大位是偷來的,還有一大部份人,覺得以他的78歲高齡做不完四年的總統。而且更慘的是,民主黨很可能沒有辦法在這次拿下參議院的多數席次(註),這代表到下一
Thumbnail
是說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最終會由川普或拜登勝出,也成了台灣社會極度關注的焦點。這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川普對中國的強硬政策,讓台灣普遍希望川普能連任。只是目前沒有人知道結果會是什麼,拜登勝出的機率仍然非常高,因此未來如果是由拜登勝出,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會有什麼改變,或許是台灣社會應該提前思考...
Thumbnail
是說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最終會由川普或拜登勝出,也成了台灣社會極度關注的焦點。這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川普對中國的強硬政策,讓台灣普遍希望川普能連任。只是目前沒有人知道結果會是什麼,拜登勝出的機率仍然非常高,因此未來如果是由拜登勝出,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會有什麼改變,或許是台灣社會應該提前思考...
Thumbnail
是說在前文之中,陸續談到了美中關係急遽改變的根本原因,與川普新孤立主義的影響,而未來另一個很重要的變數,就是接下來的美國總統大選。雖然我們認為美中關係的改變已經是一個長期的趨勢,即使未來由立場較親中的政治人物當選,仍然無法改變這種情況,但較為親中的美國總統,還是會在短期內讓美中兩國的關係緩和....
Thumbnail
是說在前文之中,陸續談到了美中關係急遽改變的根本原因,與川普新孤立主義的影響,而未來另一個很重要的變數,就是接下來的美國總統大選。雖然我們認為美中關係的改變已經是一個長期的趨勢,即使未來由立場較親中的政治人物當選,仍然無法改變這種情況,但較為親中的美國總統,還是會在短期內讓美中兩國的關係緩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