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傷拳對上漫長絞殺,拜登對台回歸美式傳統

更新於 2022/05/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自美國改朝換代以來,台灣政府便竭力甩脱「川粉之島」(特朗普名字台譯「川普」)形象,盼能爭取拜登(Joe Biden)這位新美國隊長的恩澤,或令政府有本錢遂行大內宣。究其心之所向,無非期盼美國多幾次對台灣的口惠實不至,抑或在鎂光燈前提升對中國的怒氣值。
然而拜登畢竟不是特朗普(Donald Trump)。3月8日,美國白宮發言人普薩基(Jen Psaki)於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對台立場明確不變,將信守美中三個聯合公報、《與台灣關係法》和對台六項保證的長期承諾。而在此前,中國外長王毅方於3月7日的兩會記者會上強調,「中方敦促美國新一屆政府充分認識台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並呼籲拜登徹底改變上屆政府「越線」、「玩火」的危險做法。兩場記者會看似毫無關聯,實是一次中美的隔空對話。
與特朗普的極端、粗暴、無底線相比,拜登政府的對華立場雖未必有變,卻顯然在操作兩岸議題上更具專業性,也更加回歸美國傳統:有度的親台,精緻的反華。究其背後原因,既有拜登與團隊風格之故,亦與美國的現行困境相關。在此脈絡下,曾在兩岸激起千呎浪的「特式親台」,短期應難再現 — — 雖然即將退休的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日前表示美國應重新審視對台的傳統「戰略性模糊」。

對華手段「特規拜不隨」

比較特朗普與拜登的對華政策,雙方的關注核心皆為應對中國崛起,但兩者的政策思維不同,對華手段自也有所差異。
特朗普任內,中美關係先是受總統與幕僚的強硬立場擠壓,又於後期遭逢疫下的總統大選刺激,出現了懸崖式陡降,不僅上演閉館逐使風波,更有國務卿發表新鐵幕演說,甚至出現要將台灣建設成「刺蝟島」的政治風聲,對中制裁與禁令更是層出不窮。
此時的美國對華政策,風格恰如特朗普其人:不可預測的一片混亂,罔顧規則的自我中心。特朗普或許洞察到了美國的內生危機,卻顯然開錯藥方,結果便是四年執政後,在國際上留下了滿地雞毛,以及一個更加分裂的美國。
拜登上台後,既要面臨特朗普主義的掣肘,更難翻越促成美國反華的三座大山:美式單極霸權的衰弱、白人的身分政治危機、日益嚴重的內部極化政治,種種障礙令其難以全然推翻前人的政治遺產,也勢必要在遏制中國的道路上前行。
但論及手法與實踐方式,新政府一要面對傷痕累累的美國內政,二要因應時移世易的國際局勢,顯然不會在反華手段上「特規拜隨」。

中美修復期下的台灣角色

首先,有鑑於美國眼下疫勢猛烈,防疫與紓困當為第一要務,2月的德州寒潮成災更顯美國聯邦與各州地方政府的權衡難題、治理弊病叢生。在此境況下,拜登一來暫無選舉壓力,二來其與幕僚立場接近傳統精英路線:相對重視科學證據、採用專業人士意見,故面對諸如防疫等內生危機,其並未繼承特朗普「以對外強硬遮掩內部困境」的路線,而是相對回防內政,強硬反華的外顯需求由此下降,台灣的「特式馬前卒」色彩自需淡化。2月份的台灣國安團隊人事變動,便是因應美國改朝換代的政策校正。
其二,針對特朗普任內「過度退群」所留下的傷口,拜登眼下正需費力治癒,故其既要重返國際組織,亦要修復與歐亞各國的盟友關係,更須彌合經歷震盪的中美裂痕。而在多邊互動的繁複脈絡下,各種區域熱點皆須回歸危機管理的盤點階段,不宜過度炒作激化。
以中東為例,拜登雖未立即重返伊朗核協議,卻已是談判與敲打策略並行,立場與特朗普時期相比軟化不少。而在兩岸議題上,台灣爭議既涉印太安全,又位處中美關係核心,拜登自不會如特朗普時期般無底線狂飆,而會選擇暫回傳統路線:對台承諾仍在,但不過度親近。
其三,特朗普任內諸舉侵蝕了美國的所處的道德高地,拜登自也需重拾理念的話語權柄。故其上台至今,屢以民主、人權等傳統意識形態武器圍堵中國,新疆議題再成焦點,「守護台灣民主」重躍舞台,但諸如「武裝刺蝟島」、頻繁軍售等特式手段,短期內皆難成美國對台政策主流。
與特朗普政府的盲目七傷拳相比,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更像場精準的漫長絞殺,但有鑑於美國實力的今時不同往日,以及亞洲崛起的國際新格局,美國此舉恐難收過往成效。在此脈絡下,對台政策重回傳統路線,將是中美修復期間的必然。然伴隨兩強競爭態勢激化,中美關係恐在緩步下滑與平衡間擺盪,美國的對台克制能持續多久,既關乎政治精英的抉擇,亦取決於國際格局的變動。
本文發表於:
2021年3月10日《香港01》:
2021年3月10日《多維新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4會員
384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月6日,特朗普(Donald Trump)支持者衝入美國國會,既打斷參眾兩院聯席的選票驗證流程,也讓美國國會在1814年英軍入侵後,首度陷落於外力之手。即便警方隨後驅散人群、逮捕示威者,這段近似荷里活情節的政治鬧劇,仍舊重挫了美國道德形象,並在其長年標舉的「民主話語」外表上,劃出了刀刀見骨傷痕。
3月16日,佐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發生連環槍擊事件,造成包含6名亞裔在內的8人無辜喪命。而在此前幾月,全美境內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率便已持續上升。根據加州大學聖伯納迪諾分院仇恨與極端主義研究中心(CSUSB)數據顯示, 2020年美國整體仇恨犯罪率下降6%,但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仇恨犯罪卻激增145%。
1月6日,特朗普(Donald Trump)支持者衝入美國國會,既打斷參眾兩院聯席的選票驗證流程,也讓美國國會在1814年英軍入侵後,首度陷落於外力之手。即便警方隨後驅散人群、逮捕示威者,這段近似荷里活情節的政治鬧劇,仍舊重挫了美國道德形象,並在其長年標舉的「民主話語」外表上,劃出了刀刀見骨傷痕。
3月16日,佐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發生連環槍擊事件,造成包含6名亞裔在內的8人無辜喪命。而在此前幾月,全美境內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率便已持續上升。根據加州大學聖伯納迪諾分院仇恨與極端主義研究中心(CSUSB)數據顯示, 2020年美國整體仇恨犯罪率下降6%,但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仇恨犯罪卻激增145%。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1、本周大事如下: a、繼川普的槍擊事件後,另一個新劇本也出現了,美國總統拜登21日宣佈退出2024年總統大選,並表態支持副總統賀錦麗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24日發表退選後首場全國演說時表示,他決定交棒,因為這是團結讓國家前進的最佳方式,沒有什麼比「拯救民主」更重要,並稱這個國家有容納新
Thumbnail
2024年7月21日,美國政治舞臺上演了一場戲劇性的變革。現任總統喬·拜登宣布退出2024年總統大選,並正式宣布支持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通常稱為賀錦麗)作為民主黨的新提名人選。這一突如其來的決定不僅徹底改變了美國政治格局,也對全球地緣政治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臺灣無疑是受影響最為顯著的地區之一。
Thumbnail
美大法官作出總統豁免權解釋。川普挺拜登續選,民主黨帶風向換賀錦麗。媒體帶風向看壞川普當選美國經濟。 BJ:這場景台灣人應該似曾相識,支持對手中最弱的一個以贏得選舉,永遠是最佳戰略。天佑人類。 --- 中菲對話,緩解南海情勢。 BJ:天佑人類。 我現在已經可以掌握操作週期了,接下來換金正恩發
Thumbnail
拜登將出兵保護台灣?這是今天三大報頭條。 南北戰爭前夕,泰國國王真的寫信給布坎南總統,願意送大象去美國幫忙打仗...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2020/11/20 臺灣擁抱各種「進步多元」價值、以防「武肺」卓越而自豪者,卻熱烈擁護曾經全島嘲笑的出言不遜、輕蔑婦女、堅持「撐警」、支持「法律與秩序」的美國保守派。而主張防疫優先、限制警權、多元教育、種族平權、健保的美方友人,竟成為勾結中國與做票「白左」。在民主國家中是絕無僅有的例外。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中國是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最為系統性和危險的威脅,這種情況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一直存在,並將持續下去。 在賴清德的政府中,台灣必須站在共同價值和民主夥伴一邊。
Thumbnail
我節錄一下 BBC 的文章 中國指責美國在周六選舉結果後對台灣獨立推動者發送了「極為錯誤的信號」。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選舉結果後向台灣當選總統賴清德發去賀電。 北京指責這一賀電違反了華盛頓只與台灣保持非正式聯繫的承諾。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
Thumbnail
當前「美日」、「美韓」、「美菲」都是軍事同盟國家,除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外,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也皆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存在。台灣與美國雖無軍事同盟,但在近年來台美軍事合作的密集互動下,其實已發展出「準軍事同盟」的深層關係。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1、本周大事如下: a、繼川普的槍擊事件後,另一個新劇本也出現了,美國總統拜登21日宣佈退出2024年總統大選,並表態支持副總統賀錦麗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24日發表退選後首場全國演說時表示,他決定交棒,因為這是團結讓國家前進的最佳方式,沒有什麼比「拯救民主」更重要,並稱這個國家有容納新
Thumbnail
2024年7月21日,美國政治舞臺上演了一場戲劇性的變革。現任總統喬·拜登宣布退出2024年總統大選,並正式宣布支持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通常稱為賀錦麗)作為民主黨的新提名人選。這一突如其來的決定不僅徹底改變了美國政治格局,也對全球地緣政治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臺灣無疑是受影響最為顯著的地區之一。
Thumbnail
美大法官作出總統豁免權解釋。川普挺拜登續選,民主黨帶風向換賀錦麗。媒體帶風向看壞川普當選美國經濟。 BJ:這場景台灣人應該似曾相識,支持對手中最弱的一個以贏得選舉,永遠是最佳戰略。天佑人類。 --- 中菲對話,緩解南海情勢。 BJ:天佑人類。 我現在已經可以掌握操作週期了,接下來換金正恩發
Thumbnail
拜登將出兵保護台灣?這是今天三大報頭條。 南北戰爭前夕,泰國國王真的寫信給布坎南總統,願意送大象去美國幫忙打仗...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2020/11/20 臺灣擁抱各種「進步多元」價值、以防「武肺」卓越而自豪者,卻熱烈擁護曾經全島嘲笑的出言不遜、輕蔑婦女、堅持「撐警」、支持「法律與秩序」的美國保守派。而主張防疫優先、限制警權、多元教育、種族平權、健保的美方友人,竟成為勾結中國與做票「白左」。在民主國家中是絕無僅有的例外。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中國是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最為系統性和危險的威脅,這種情況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一直存在,並將持續下去。 在賴清德的政府中,台灣必須站在共同價值和民主夥伴一邊。
Thumbnail
我節錄一下 BBC 的文章 中國指責美國在周六選舉結果後對台灣獨立推動者發送了「極為錯誤的信號」。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選舉結果後向台灣當選總統賴清德發去賀電。 北京指責這一賀電違反了華盛頓只與台灣保持非正式聯繫的承諾。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
Thumbnail
當前「美日」、「美韓」、「美菲」都是軍事同盟國家,除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外,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也皆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存在。台灣與美國雖無軍事同盟,但在近年來台美軍事合作的密集互動下,其實已發展出「準軍事同盟」的深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