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於喜歡實體書的人來說,那代表著末日。
相較於電子書,我更喜歡實體書,雖然實體書有笨重、不便於攜帶等等缺點,但對我而言,這些缺點都微不足道;長時間使用3C產品,接觸過量藍光的我,喜歡書拿在手上的感覺,喜歡書翻閱時散發出的紙張的味道,喜歡藉由閱讀實體書,讓眼睛得以喘息,不再受傷眼的藍光虐待。
但無可避免的,現今資訊科技越來越發達,電子書市場漸漸擴大,我認為首當其衝是報紙,現在大多都用手機看電子報,或是直接用電視(或電腦)收看,傳統報紙產業可謂「夕陽產業」,危在旦夕。
接著是各種雜誌、小說,甚至有知名出版社看準電子書這塊大餅,將未來出版的書籍以電子的方式呈現,不再影印實體書了,而能在這場惡戰中存活的,我猜測只有精典之作,例如《哈利波特》系列、《傲慢與偏見》等等,因為其珍貴的價值,無可取代。
罕見的手寫字
「雖然我們都是打字之人了,所幸仍願意給彼此寫信、卡片與明信片。這樣的書寫,是一種貼近,是望著你的眼睛跟你說話,對我來說,無比珍貴。」
上述言論引用自張曼娟的著作「當我提筆寫下你:你就來到我面前」,而我相信這大概是近年,不,近十年以來,最特別的一本書。該書不僅是實體的,而且其大部分內容還是張曼娟親手撰寫,在這個「印刷體」時代,還能看見親筆寫下的字跡,跳脫印刷體,感受到彼此的溫度,實為難能可貴!
一本書的內容是虛構的故事也好,是實用的知識也罷,囿於大環境的改變,無奈的只能跟著進化,否則將被世界淘汰,雖然我本身喜歡實體書,但無可否定的是,電子書也有其優點,例如方便、隨手可得。
當一項資訊變得唾手可得,還會得到重視嗎?
在使用「簡牘」的時代,「抄書」是非常流行的,例如某文學家撰寫新作,一時洛陽紙貴,大家都搶著抄一份保存起來,其背後原因為何——物以稀為貴;反觀現代,從我國中、高中時,學生圖書借閱率就可觀察出讀課外書風氣完全不盛行,因為每學期圖書館都會舉辦「圖書借閱率」比賽,借書量高者可以獲得獎狀,以此鼓勵學生借閱課外書,但幾次比賽下來,得獎的總是那幾位熟面孔,不曾輪替;到了高中更為誇張,有人整個學期只借五本書還能得到第五名!由此可知,第一,高中生借閱課外書的機率不高;第二,會向圖書館借課外書的高中生,恐怕只剩下台上那五名,而我,是其中之一,得獎的當下我開心不起來,因為感覺勝之不武,根本沒有人和我競爭,而且,更應該擔心的是,我們這個世代會不會退回到蔣渭水先生在百年前提出的〈臨床講義──對名叫臺灣的患者的診斷〉中,「世界文化時期的低能兒」的狀況呢?還是學生都應該只專注於課業內容,當個兩腳書櫥呢?不用再爭辯電子書或是實體書了,學生願不願意讀都還是個問題呢!
當這世界上再也沒有書店時
當這世界上再也沒有書店時,我覺得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影響不大,因為書店不是被「抹滅」,而是被新興科技給「取代」,所以該有的資訊還是找的到,只是換一種方式罷了。
但對於愛書之人來說,這影響可大了,試想,你接觸的是電子產品,而非泛黃且散發書香的實體書;當你徜徉的不再是實體書書海,而是陣陣藍光…...
但我也無力回天,只得嘆氣,充滿無奈。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逆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越來越喜歡一個人行動,無論是出遊或是任何活動。一群人有一群人的和樂融融,但一個人也有一個人的逍遙快活。 基本上只要是放寒暑假之類的長假,我就等於與世隔絕了。我的手機一切功能都正常,但不會收到任何簡訊或接到任何電話。
我越來越喜歡一個人行動,無論是出遊或是任何活動。一群人有一群人的和樂融融,但一個人也有一個人的逍遙快活。 基本上只要是放寒暑假之類的長假,我就等於與世隔絕了。我的手機一切功能都正常,但不會收到任何簡訊或接到任何電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手寫本和電子筆記的差別 為了節省資源我很多東西都漸漸改成電子化 不論是筆記或是書 但我覺得手寫紙本還是有其重要性 就跟看書有些還是覺得手拿比較好閱讀
Thumbnail
做書不難,嘴砲和抱怨很簡單,把抱怨和嘴砲的時間拿去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學更多「把工作變快」的能力,那工作就不會成為一件自己一輩子是該死社畜的罪!把自己變成一個專業的人,並讓人尊重自己的專業,你會更喜歡工作這件事。(對,作者不專業的就不要指手畫腳了。把做書交給專業的人。)
Thumbnail
也許有些人在猶豫要不要使用電子書,這篇文章會分享電子書與紙本書的優缺點。電子書的優點是隨時都可閱讀、不佔空間、購買後不用等待等。紙本書的優點是可以賣二手書、有書本擁有權、可以在書店試閱整本書等。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Thumbnail
雖然電子書流行已久,但我個人依然偏愛實體書。我喜歡翻閱實體書的感覺,以及書本帶給我的獨特氛圍。儘管如此,我也瞭解到電子書的便利和節省空間的優勢,因此正考慮開始使用電子書。在比較不同品牌和價格後,我將做出我的決定。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Thumbnail
紙本書還是電子書?兩者各有優缺點,紙本書帶來物理感受,獨特氣味,而電子書則輕巧、方便存放。本篇文章提供兩種閱讀方式之利弊與觀點,並分享作者重新發現電子書的日常經驗。
Thumbnail
前幾天,臉書熱議著反對不買書的各方訊息,由於臉書餵給我的評論和我的立場不同,忍不住手癢寫了我的看法。 我的立場就如標題所述,能借書就不買書,能買電子書就不考慮紙本書。 我在多年前就如此想,有舊文如下。 放下紙本書,我開始愛上電子書的三個理由 連想買書的念頭都跟著斷捨離了 以下我針對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手寫本和電子筆記的差別 為了節省資源我很多東西都漸漸改成電子化 不論是筆記或是書 但我覺得手寫紙本還是有其重要性 就跟看書有些還是覺得手拿比較好閱讀
Thumbnail
做書不難,嘴砲和抱怨很簡單,把抱怨和嘴砲的時間拿去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學更多「把工作變快」的能力,那工作就不會成為一件自己一輩子是該死社畜的罪!把自己變成一個專業的人,並讓人尊重自己的專業,你會更喜歡工作這件事。(對,作者不專業的就不要指手畫腳了。把做書交給專業的人。)
Thumbnail
也許有些人在猶豫要不要使用電子書,這篇文章會分享電子書與紙本書的優缺點。電子書的優點是隨時都可閱讀、不佔空間、購買後不用等待等。紙本書的優點是可以賣二手書、有書本擁有權、可以在書店試閱整本書等。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Thumbnail
雖然電子書流行已久,但我個人依然偏愛實體書。我喜歡翻閱實體書的感覺,以及書本帶給我的獨特氛圍。儘管如此,我也瞭解到電子書的便利和節省空間的優勢,因此正考慮開始使用電子書。在比較不同品牌和價格後,我將做出我的決定。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Thumbnail
紙本書還是電子書?兩者各有優缺點,紙本書帶來物理感受,獨特氣味,而電子書則輕巧、方便存放。本篇文章提供兩種閱讀方式之利弊與觀點,並分享作者重新發現電子書的日常經驗。
Thumbnail
前幾天,臉書熱議著反對不買書的各方訊息,由於臉書餵給我的評論和我的立場不同,忍不住手癢寫了我的看法。 我的立場就如標題所述,能借書就不買書,能買電子書就不考慮紙本書。 我在多年前就如此想,有舊文如下。 放下紙本書,我開始愛上電子書的三個理由 連想買書的念頭都跟著斷捨離了 以下我針對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