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折扣戰也吸引不了異溫層時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身為一個愛書也經常買書的讀者,在這波「不合理折扣戰」的紛爭中,想紀錄一下自己的心情以及疑問。

先說,每個人買書都有不同的考量,我喜歡的是便利性,價格倒還好,所以過去經常在博客來買書。實體店面的話,最常在誠品買書,原因包括書的類型多,我常常一次就可以帶好幾本回家,加上如果要買其他東西或吃飯的話,也可以一起進行。

很可惜的,之前在我的住處或是工作地點附近,獨立書店確實比較少。不過如果我有經過,通常都會進去逛逛,看到喜歡的書也會購入,即使價錢比較高,但我總是覺得沒有關係。

電子書方面,後來購入mooInk閱讀器,更是打開另一個世界。紙本書有對我而言的意義,電子書則是滿足我想當下就看到的需求,查找也方便。我從不認為兩者是敵人,並且相信不同的載體應該互相幫助,才是真的有利於產業的發展。

然而,在這次的種種表態中,或許是出版界累積的委屈太久,獨立書店苦撐的日子太長,讀者替作者感到不捨等等,很多話語自然會流露情緒。只是,這些情緒可以打中異溫層嗎?

以我自己為例,就算我願意以更接近原價的價格購書,也很難要求別人這樣做。因為,書確實就不是每個人生活的重心,當他人可以在其他管道獲得知識、啟發與娛樂的時候,先不要討論什麼折扣,重點是他為什麼會覺得他需要書?書店、出版業辛苦是事實,可是誰賺錢不辛苦呢,在普遍低薪又過勞的環境中,每個人都有自己花錢與紓壓的優先順序,很遺憾的,往往書就是不被列入考慮。

當然對於同溫層來說,閱讀的體驗是那麼近乎神聖,我們總在難得的一閃中繼續翻閱,並期待下一次讓腦袋瞬間空白的感動。可是對於異溫層,他們的確也在各種管道中挖到很多寶。當那些寶往往還是免費的時候,買書便距離他們更加遙遠。

所以我常覺得我作為讀者能做的,就是分享我喜歡的書,分享那種難以言喻的感受,並在他人向我傾訴煩惱時,想起有些書很適合那人,有時我便推薦,或直接買書送給對方。

可我始終不覺得自己有資格批判別人「不讀書」,更別說要求他人以高於網路上的價格去買書。你的閱讀是文化,他們的體驗就不是文化嗎?或許我說服的能力不足,就怕弄巧成拙,會把有一絲機會變成同溫層的異溫層更加推走。而這個產業要有前景,還是要試圖擴大同溫層吧。

那天跟已經很久沒有買書的友人聊天,他說書是哪些出版社出的,他根本就不知道。已經就很陌生的前提下,出版困境的聲音他又能聽到嗎?我問他,那如果今天是你非常喜歡的作者,你願意花錢支持嗎,甚至是用高於網路售價的錢。他的意願有提高。

當那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時,一切才有更多可能。沒有喜歡的基礎下,即使是近乎沒有利潤的折扣也很難打中他們,友人一開始連電商66折的消息都不知道,什麼溫情悲情依舊還是只有同溫層聽見。

對我來說,書當然有其意義,可是它就是商品。

喜歡用力打書不怕別人嫌煩的作者,用力找出更多策略並持續深耕的出版方,還有努力推廣的許多人們。可是若用高姿態指著別人娛樂貶低的,倒是就不必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奇幻蟲的沙龍
5會員
7內容數
奇幻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1/28
2020是動盪的一年,台灣在各方人員的努力下守住了疫情,其他國家則還處在困境中。病毒、死亡、隔離、失業、遠距,太多變化瞬間來到,使得人們重新思索該如何調整,以及,更進一步的,人的價值是什麼,人與人間的關係又是什麼。 在這一年,讀了《愛在瘟疫蔓延時》。
Thumbnail
2020/11/28
2020是動盪的一年,台灣在各方人員的努力下守住了疫情,其他國家則還處在困境中。病毒、死亡、隔離、失業、遠距,太多變化瞬間來到,使得人們重新思索該如何調整,以及,更進一步的,人的價值是什麼,人與人間的關係又是什麼。 在這一年,讀了《愛在瘟疫蔓延時》。
Thumbnail
2020/11/01
如果說,有什麼作品讓我深刻意識到「以女性視角展開的書寫」,這樣的重要性,那一定總是包含了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
Thumbnail
2020/11/01
如果說,有什麼作品讓我深刻意識到「以女性視角展開的書寫」,這樣的重要性,那一定總是包含了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
Thumbnail
2020/10/20
我到現在從來沒參加過任何一場豪奢的派對,對於這種多人場合,本能上會顯露抗拒的心情,不過,說完全不嚮往也是不誠實,起碼我喜歡在各種作品中看宴席的浮光掠影、人與人舉杯之際的相處。
Thumbnail
2020/10/20
我到現在從來沒參加過任何一場豪奢的派對,對於這種多人場合,本能上會顯露抗拒的心情,不過,說完全不嚮往也是不誠實,起碼我喜歡在各種作品中看宴席的浮光掠影、人與人舉杯之際的相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次看到有人在抱怨為什麼在這裡買比較貴的時候? 我心裡總有百萬個不理解,你要是覺得在這裡買比較貴,那去你覺得比較便宜的地方買,不需要向店主抱怨⋯⋯ 覺得電子書比較貴的時候,那就買紙本書啊!為何要抱怨? 真心不懂!如果不想要實體書佔空間,那多花一點錢買電子書有什麼關係? 主要還是針對需求做出決
Thumbnail
每次看到有人在抱怨為什麼在這裡買比較貴的時候? 我心裡總有百萬個不理解,你要是覺得在這裡買比較貴,那去你覺得比較便宜的地方買,不需要向店主抱怨⋯⋯ 覺得電子書比較貴的時候,那就買紙本書啊!為何要抱怨? 真心不懂!如果不想要實體書佔空間,那多花一點錢買電子書有什麼關係? 主要還是針對需求做出決
Thumbnail
由於通路(MOMO、博客來)銷售書籍的折扣戰,引爆多家出版社連署要求政府制定「圖書折扣秩序制」,希望規範電商通路越打越激烈的折扣促銷戰,不要任意折扣(從85折、79折,到66折)進而影響出版市場已經脆弱的生態。這兩天議題發酵網路上有從各種角度提出的看法與觀點。
Thumbnail
由於通路(MOMO、博客來)銷售書籍的折扣戰,引爆多家出版社連署要求政府制定「圖書折扣秩序制」,希望規範電商通路越打越激烈的折扣促銷戰,不要任意折扣(從85折、79折,到66折)進而影響出版市場已經脆弱的生態。這兩天議題發酵網路上有從各種角度提出的看法與觀點。
Thumbnail
這陣子因為某網路書店在特定節日,沒經過出版社的同意擅自做了66折的優惠,引發出版業的反彈。 前幾天看到一份問卷,在調查「圖書定價制」的意見。
Thumbnail
這陣子因為某網路書店在特定節日,沒經過出版社的同意擅自做了66折的優惠,引發出版業的反彈。 前幾天看到一份問卷,在調查「圖書定價制」的意見。
Thumbnail
書籍放置久了,一天它終於跟我看對眼,我將它整理、整理後,網路上架販售之前,查了一下各個網路銷售平台書籍價格,發現我這本全新未拆封模書籍價格已經水漲船高,最高的價格我看見約有五~六倍之高,或許有更高?只是我已經懶得看書籍到底能賣多貴? 把書籍保存一段時間後,等絕版後或在自己想售出時間點,另外訂出一個價
Thumbnail
書籍放置久了,一天它終於跟我看對眼,我將它整理、整理後,網路上架販售之前,查了一下各個網路銷售平台書籍價格,發現我這本全新未拆封模書籍價格已經水漲船高,最高的價格我看見約有五~六倍之高,或許有更高?只是我已經懶得看書籍到底能賣多貴? 把書籍保存一段時間後,等絕版後或在自己想售出時間點,另外訂出一個價
Thumbnail
電商書本折扣戰並未隨著雙十一特惠折扣結束,那天看著逾二十家獨立書店以歇業一天回擊,痛訴惡性競爭,其實我心裡百感交集。因為打折雖是誘因,但就我而言,不會是主要考量,還記得學生時期書本的價錢是一本一百四十至一百六十元,當時的我靠少許零用錢支持喜愛的作家,而過於昂貴的書籍則先至讀書館借閱,待工作後購買補齊
Thumbnail
電商書本折扣戰並未隨著雙十一特惠折扣結束,那天看著逾二十家獨立書店以歇業一天回擊,痛訴惡性競爭,其實我心裡百感交集。因為打折雖是誘因,但就我而言,不會是主要考量,還記得學生時期書本的價錢是一本一百四十至一百六十元,當時的我靠少許零用錢支持喜愛的作家,而過於昂貴的書籍則先至讀書館借閱,待工作後購買補齊
Thumbnail
誘使我走進書店的動力,除了對於知識內容的興趣之外,也享受在書架瀏覽、翻閱,享受空間場域,享受逛書店的氛圍。
Thumbnail
誘使我走進書店的動力,除了對於知識內容的興趣之外,也享受在書架瀏覽、翻閱,享受空間場域,享受逛書店的氛圍。
Thumbnail
「買折扣書」沒有錯。問題是誰讓這個折扣戰殺到片甲不留呢?不論是出版社的下架聲明或是獨立書店的歇業行動,都是在這個折扣亂象中表達的立場而已,真正的問題在誰身上?絕對不在消費者,更有可能的是:也許不在通路上!
Thumbnail
「買折扣書」沒有錯。問題是誰讓這個折扣戰殺到片甲不留呢?不論是出版社的下架聲明或是獨立書店的歇業行動,都是在這個折扣亂象中表達的立場而已,真正的問題在誰身上?絕對不在消費者,更有可能的是:也許不在通路上!
Thumbnail
作為一個每年買書總額有破萬的人來說,看到1111書店的抵制潮還是想出來說一下。
Thumbnail
作為一個每年買書總額有破萬的人來說,看到1111書店的抵制潮還是想出來說一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