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女人的心意》:出走的女人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如果說,有什麼作品讓我深刻意識到「以女性視角展開的書寫」,這樣的重要性,那一定總是包含了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

1998年出版的《好女人的心意》(我讀的是木馬文化,2015年出版),收錄艾莉絲孟若8篇短篇小說。角色們幾乎都是小人物,地點也多聚焦在小鎮生活,可是一點也不無聊,反而驚駭恐怖,但是某方面又很溫柔。

許多孟若塑造出的女性不是「全然的好人」,她們可能是出軌的妻子(〈孩子留下〉),或是在嬰兒奶瓶加入止痛藥粉末的母親(〈母親的夢〉)。不過作者不輕易定罪,那些「不融於家庭生活」的女性們,在《好女人的心意》擺脫刻板印象,有了複雜的面孔,但作者也不隨意幫她們辯解,這正是她的小說好看之處。

孟若有時憑精彩的事件推進故事,一步一步逼近核心(很多次讀到後面,才驚覺為什麼前面要這樣鋪陳),讓你知道她們所受的傷以及她們犯下的錯誤;有時非常輕巧,突然來一句她們的心境,層層堆疊,直視底部的黑洞或抬頭看見開闊的風景,但不煽情也不刻意,你就是不知不覺到了那裡。

在《好女人的心意》中,可以看見女人如何照顧另一位對她講話刻薄的女人、女人與女人難以言說的友情、女人對女人的刁難、母親與女兒的疏離與傷害、女人怎麼突然間成為一位第三者、父親的權威造成女兒的尷尬,當然,這之中也有男性對女性不經意的藐視(以及偶爾放低姿態的溫柔)、女性對女性的誤解與叨叨絮絮。

孟若以小說的空間詮釋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像拿放大鏡注視一座袖珍娃娃屋,女性在裡面處理極瑣碎的家事,洗刷地板、擦拭銀器,以及在壓抑、保守的家庭下,長大後的女兒如何讓自己情慾盛開(〈銅臭〉),出走,卻又走上「錯路」,成為一個為愛與性而離開自己孩子的母親(〈孩子留下〉)。

這8篇作品中,私心特別喜歡的是〈主祐割麥人〉、〈銅臭〉、〈母親的夢〉(其實每篇都很喜歡)。

〈主祐割麥人〉以一位母親的視角出發,她從孫子那邊打探到女兒的一句話,那傷害是如此巨大。但母親生下女兒的方式,可能也或許讓女兒永遠無法原諒。

〈銅臭〉則以女兒的視角探詢大人間錯綜的感情,用青澀的眼光近乎崇拜一位母親的前男友,不想單獨面對母親的情緒,所以希望他在。然而男子突然隨口吐露對她母親的輕視,讓她忍不住想哭。

我非常喜歡〈銅臭〉的結局,還有以女兒較年輕卻不幼稚的口吻,描述她為了討好她生命中的大人們所做的一件事情。女兒長大了,〈銅臭〉將時光一下拉前一下拉後,一篇短篇小說,就收縮她們各自的人生歷程與難以割捨、牽絆卻難以諒解的情感。

〈母親的夢〉也是以女兒的眼光去看待家庭種種的變化,或是以一位旁觀者的述說,勾勒出那種「母親與女兒間隱隱的對抗」,也有一點產後憂鬱症的陰影。

可是孟若不只是讓彼此競賽而已,那之中還有「接受」,儘管並不能算是什麼皆大歡喜的圓滿大結局,許多角色終究是成長了。

《好女人的心意》呈現傷害後的釋然,傷害後的繼續生活,正因為知道那有多不容易,所以感動。透過這本小說,也想起曾經在床邊替我按摩穴道、對我跳奇怪的舞的女性們,即使有些不再交談,可是那樣的善意與奇異如夢的相處,仍默默開花。


《好女人的心意》(The Love of A Good Woman)

  • 木馬文化(2015)
  • 作者: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
  • 譯者:張茂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奇幻蟲的沙龍
5會員
7內容數
奇幻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1/28
2020是動盪的一年,台灣在各方人員的努力下守住了疫情,其他國家則還處在困境中。病毒、死亡、隔離、失業、遠距,太多變化瞬間來到,使得人們重新思索該如何調整,以及,更進一步的,人的價值是什麼,人與人間的關係又是什麼。 在這一年,讀了《愛在瘟疫蔓延時》。
Thumbnail
2020/11/28
2020是動盪的一年,台灣在各方人員的努力下守住了疫情,其他國家則還處在困境中。病毒、死亡、隔離、失業、遠距,太多變化瞬間來到,使得人們重新思索該如何調整,以及,更進一步的,人的價值是什麼,人與人間的關係又是什麼。 在這一年,讀了《愛在瘟疫蔓延時》。
Thumbnail
2020/11/13
身為一個愛書也經常買書的讀者,在這波「不合理折扣戰」的紛爭中,想紀錄一下自己的心情以及疑問。
2020/11/13
身為一個愛書也經常買書的讀者,在這波「不合理折扣戰」的紛爭中,想紀錄一下自己的心情以及疑問。
2020/10/20
我到現在從來沒參加過任何一場豪奢的派對,對於這種多人場合,本能上會顯露抗拒的心情,不過,說完全不嚮往也是不誠實,起碼我喜歡在各種作品中看宴席的浮光掠影、人與人舉杯之際的相處。
Thumbnail
2020/10/20
我到現在從來沒參加過任何一場豪奢的派對,對於這種多人場合,本能上會顯露抗拒的心情,不過,說完全不嚮往也是不誠實,起碼我喜歡在各種作品中看宴席的浮光掠影、人與人舉杯之際的相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孟若小說裡,總談很多女主角們的「羞愧感」,但是,孟若卻不讓她們沈淪,反而賦予找到自我價值與生命力的機緣,化侷限於力量。每個人都自帶資源、自帶亮點。
Thumbnail
孟若小說裡,總談很多女主角們的「羞愧感」,但是,孟若卻不讓她們沈淪,反而賦予找到自我價值與生命力的機緣,化侷限於力量。每個人都自帶資源、自帶亮點。
Thumbnail
此文重貼是恭喜玟珒拿到今年的台灣文學金典獎!寫書評都覺得沾光。
Thumbnail
此文重貼是恭喜玟珒拿到今年的台灣文學金典獎!寫書評都覺得沾光。
Thumbnail
艾莉絲孟若(Alice Ann Munro)是20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是李維菁、伊格言最喜愛的小說家之一,因善寫短篇著稱,故又有加拿大的契柯夫之稱。孟若作品多以女性視角出發,《妳以為妳是誰?》(Who Do You Think You Are?)也不例外,同時也可視為由短篇集結而成的長篇小說
Thumbnail
艾莉絲孟若(Alice Ann Munro)是20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是李維菁、伊格言最喜愛的小說家之一,因善寫短篇著稱,故又有加拿大的契柯夫之稱。孟若作品多以女性視角出發,《妳以為妳是誰?》(Who Do You Think You Are?)也不例外,同時也可視為由短篇集結而成的長篇小說
Thumbnail
書名看似很嗆,主角也是一名看似不怎麼討喜的女孩—玫瑰的人生故事,然而在這些看似如何如何的背後,我們到底是要看到符合誰的期待?
Thumbnail
書名看似很嗆,主角也是一名看似不怎麼討喜的女孩—玫瑰的人生故事,然而在這些看似如何如何的背後,我們到底是要看到符合誰的期待?
Thumbnail
不論教育或各種宗教,都告訴我們應該心存感激,但事實上我們對母親的情感,卻往往是愛恨交織。包含對於母親的不完美,或是自己無法達到對「孝順」的期待,夾雜著憤怒、矛盾、愧疚等情緒,讓大多數人難以正視自己對母親的情感,然而這樣無解的倫理難題,讓這樣的關係終將往下綿延。
Thumbnail
不論教育或各種宗教,都告訴我們應該心存感激,但事實上我們對母親的情感,卻往往是愛恨交織。包含對於母親的不完美,或是自己無法達到對「孝順」的期待,夾雜著憤怒、矛盾、愧疚等情緒,讓大多數人難以正視自己對母親的情感,然而這樣無解的倫理難題,讓這樣的關係終將往下綿延。
Thumbnail
如果說,有什麼作品讓我深刻意識到「以女性視角展開的書寫」,這樣的重要性,那一定總是包含了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
Thumbnail
如果說,有什麼作品讓我深刻意識到「以女性視角展開的書寫」,這樣的重要性,那一定總是包含了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
Thumbnail
媽媽重獲新生卻很悲地失去女兒,離婚的爸爸因為意外而得到幸福,而主角自己呢? ——讀自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短篇小說集《親愛的人生》,〈採礫場〉
Thumbnail
媽媽重獲新生卻很悲地失去女兒,離婚的爸爸因為意外而得到幸福,而主角自己呢? ——讀自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短篇小說集《親愛的人生》,〈採礫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