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_您知道如何快速開啟智慧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過目不忘絕對是每個人都非常羨慕的能力,不用感嘆自己沒有這樣的才能,因為觀音山龍德上師開示:在佛法中有講到智慧人人都有,只是因為個人業障把我們的智慧給蒙蔽了。


raw-image


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比丘們也曾經興起這樣的疑問:「阿難尊者過去生是做何種修行,怎麼能修到今世如此殊勝的果報,可以對佛陀所宣說的教法憶持不忘?」於是,眾比丘來到佛前,請求佛陀開示緣由。慈悲佛陀一一對阿難尊者過去生的修行因緣開示。

在無數劫前,一位比丘和一位沙彌,師徒二人一同用功修行。比丘對小沙彌的要求很嚴格,托缽以外的時間,要求小沙彌要精進用功,背誦經典。小沙彌很喜歡背誦經典,然而由於飲食等資具不足,就必須外出托缽化緣。

有一天,小沙彌托缽不順利,又想到今日無法完成師父規定的功課,必定會被師父呵責,不禁落下淚來。此時,有一位長者恰好經過,見到小沙彌邊走邊哭泣,便關心小沙彌發生了什麼事。

小沙彌回答:「長者,您有所不知,我的師父非常重視我的道業,規定我每日定課。如果托缽順利,我便有充足的時間可以用功;若是不順利,便會因此耽誤功課,也會惹得師父生氣。今日托缽結束得晚,一想到回去無法完成功課,師父定會呵責,所以忍不住難過。」

長者聽畢,便告訴小沙彌:「不要難過了,以後請您每天到我家來接受供養,這樣就有更多時間可專心在道業上。」此後,小沙彌在長者家接受供養,每天專心修行,因此師父規定的功課都能如期完成。

世尊慈悲地向大眾開示:「故事中的比丘即是定光佛,沙彌即是我,供養飲食的長者就是阿難啊!阿難由於過去生誠心護持修行人用功辦道,所以今生獲得聽聞法音一字不忘的殊勝果報。」

所謂的福報,點點滴滴都是自己修福得來的。臺灣薩迦寺建設目前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正值需用建設款的時候,僧俗七眾都是傾盡全力在為建設的款項而努力奔走。我們有幸值遇到建寺這麼殊勝的佛教大事,如果又能發心護持寺廟建設,共同圓滿建設所需的功德款,正法得以常住世間,利益無量有情眾生,亦為我們自己累積不可思議的殊勝功德,種下解脫成就的因緣。

▌臺灣薩迦寺 ▌護持寺院各項建設
https://bit.ly/3kecSQq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www.fazang.org/index.php?ID=9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ice wang的沙龍
4會員
113內容數
alice w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7
佛陀的一生,從降生人間、托胎、出生、示現出家、降魔、成道、轉法輪,到入涅槃,這八個經歷稱之為「八相成道」,其中「出家」這個環節至關重要,決定了凡與聖之別。當兩條道路鋪展在 佛陀的面前,一條是繼承王位,財寶、權力和榮耀無邊,統領廣大的國土;一條是出家修行,覺證萬物之真諦,只有星月與寒苦相隨。 文
Thumbnail
2025/04/07
佛陀的一生,從降生人間、托胎、出生、示現出家、降魔、成道、轉法輪,到入涅槃,這八個經歷稱之為「八相成道」,其中「出家」這個環節至關重要,決定了凡與聖之別。當兩條道路鋪展在 佛陀的面前,一條是繼承王位,財寶、權力和榮耀無邊,統領廣大的國土;一條是出家修行,覺證萬物之真諦,只有星月與寒苦相隨。 文
Thumbnail
2025/04/06
精采多元免費活動: 浴佛法會的外場以園遊會的形式,設立數十個極具功德且饒富趣味性的攤位,諸如繞塔轉經輪、供花、供燈、祈福專區、蔬食推廣等具教化意義的攤位,接引大眾得以接觸佛法,滿載福德。備辦豐盛的萬份供品,以吉祥供品上供諸佛,除了體現慶讚佛誕、感念佛恩的精神,更藉著廣修供養,可令與會者化消業障,積
Thumbnail
2025/04/06
精采多元免費活動: 浴佛法會的外場以園遊會的形式,設立數十個極具功德且饒富趣味性的攤位,諸如繞塔轉經輪、供花、供燈、祈福專區、蔬食推廣等具教化意義的攤位,接引大眾得以接觸佛法,滿載福德。備辦豐盛的萬份供品,以吉祥供品上供諸佛,除了體現慶讚佛誕、感念佛恩的精神,更藉著廣修供養,可令與會者化消業障,積
Thumbnail
2025/04/04
什麼是六波羅蜜?六波羅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學佛修行者,想要成就佛道應當重視六種行持: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 偉大的佛陀在《妙法蓮華經》中開示:「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
Thumbnail
2025/04/04
什麼是六波羅蜜?六波羅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學佛修行者,想要成就佛道應當重視六種行持: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 偉大的佛陀在《妙法蓮華經》中開示:「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修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修
Thumbnail
(此文寫於:2016/12/27) 前幾天周末的早晨,陽光溫暖,清風微拂,綠葉搖曳,穿插出清幽的小調,筆者走在鄰近的山道上爬坡,前往一座千手觀音寺禮拜。此寺提供登山客免費的熱茶和座椅,累了可以直接借椅子,取用寺裡的茶杯倒茶飲用,找一個好地方,坐下來品茶。 筆者到了寺裡,稍作小憩,見有和尚正在誦經,供
Thumbnail
(此文寫於:2016/12/27) 前幾天周末的早晨,陽光溫暖,清風微拂,綠葉搖曳,穿插出清幽的小調,筆者走在鄰近的山道上爬坡,前往一座千手觀音寺禮拜。此寺提供登山客免費的熱茶和座椅,累了可以直接借椅子,取用寺裡的茶杯倒茶飲用,找一個好地方,坐下來品茶。 筆者到了寺裡,稍作小憩,見有和尚正在誦經,供
Thumbnail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譬喻品第三 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佛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Thumbnail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譬喻品第三 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佛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Thumbnail
以下兩篇文章,為同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佛菩薩開示的結果係指導大方向,小細節則是自己要學習處理。在佛菩薩的心目中,每個人都具有能力把自己的事情打理好,這能力會根據各人經驗與淬鍊的程度而每個人有所不同。要時刻問自己,如何圓融處事?如何改變現狀?如何面對逆境
Thumbnail
以下兩篇文章,為同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佛菩薩開示的結果係指導大方向,小細節則是自己要學習處理。在佛菩薩的心目中,每個人都具有能力把自己的事情打理好,這能力會根據各人經驗與淬鍊的程度而每個人有所不同。要時刻問自己,如何圓融處事?如何改變現狀?如何面對逆境
Thumbnail
五百羅漢被觀世音菩薩愚弄了,這時很不甘願,就選定二月十九日這一天,普陀山的大香會期,又是觀音聖誕,居士在供僧,五百羅漢踏雲就過去了。過去之後,煮的食物來不及給他們吃,觀世音菩薩化成一位和尚說:「我來煮給你們吃」。觀世音菩薩煮的飯菜,都盛不完,五百羅漢吃得太飽都動不了。那就是通天塔的事蹟,
Thumbnail
五百羅漢被觀世音菩薩愚弄了,這時很不甘願,就選定二月十九日這一天,普陀山的大香會期,又是觀音聖誕,居士在供僧,五百羅漢踏雲就過去了。過去之後,煮的食物來不及給他們吃,觀世音菩薩化成一位和尚說:「我來煮給你們吃」。觀世音菩薩煮的飯菜,都盛不完,五百羅漢吃得太飽都動不了。那就是通天塔的事蹟,
Thumbnail
現世社會發展,人心不古,道德觀念日漸淺薄,一般人不太能體會道德的重要,因此懂得禮讓、尊重或吃苦耐勞的人不多。我們要知道,一般肯吃苦的人,看起來都比較有耐心;而貪圖享受的人,就比較缺乏。有智慧的人,能夠思維體會菩薩修學六度萬行的悲智精神,故在付出的當下,便是行菩薩道,處處都能以慈悲、至誠的心待人。
Thumbnail
現世社會發展,人心不古,道德觀念日漸淺薄,一般人不太能體會道德的重要,因此懂得禮讓、尊重或吃苦耐勞的人不多。我們要知道,一般肯吃苦的人,看起來都比較有耐心;而貪圖享受的人,就比較缺乏。有智慧的人,能夠思維體會菩薩修學六度萬行的悲智精神,故在付出的當下,便是行菩薩道,處處都能以慈悲、至誠的心待人。
Thumbnail
假若你念佛,就是一心要求往生,當你的色身有病時,就不必再回向色身康健了。這怎麼說呢?因為當你一心念佛,求往生時,而你陽壽未盡,一樣可以恢復健康的,根本不需要再另外回向。你念佛,就是要求往生,信願具足的,絕對要往生,而且你有這個決心,即刻往生,這就是最殊勝了。
Thumbnail
假若你念佛,就是一心要求往生,當你的色身有病時,就不必再回向色身康健了。這怎麼說呢?因為當你一心念佛,求往生時,而你陽壽未盡,一樣可以恢復健康的,根本不需要再另外回向。你念佛,就是要求往生,信願具足的,絕對要往生,而且你有這個決心,即刻往生,這就是最殊勝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