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Top 5
1
照因老和尚略傳EP.6
2
如何安住身心 01
3
《清涼池畔》032《廣欽老和尚簡介》
4
《禪林寶訓》卷一 008
5
21設幽冥鐘的意義
1
照因老和尚略傳EP.6
2
如何安住身心 01
3
《清涼池畔》032《廣欽老和尚簡介》
4
《禪林寶訓》卷一 008
5
21設幽冥鐘的意義
高山仰止 – 照因老和尚甘露法語
73 修行沒目標是本性破產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九日(農曆五月二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今天我們來研究佛法三綱: 一、是信願。信願是目標。 二、是慈悲。慈悲是動機。 三、是智慧。智慧是方法。 這是佛法的三綱,那要看我們自己來到道場求剃度,是基於那一種目標? 學員問: 院長開示: 院長開示: 學員問:
2022/05/31
5
49佛陀的繼承人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十四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共同研究「七不退法」: 第一項是大家應當經常集會,討論教法之正義。 第二項是上下和睦相處,互尊互敬。 第三項是尊崇佛之教誡,不可妄加更改,妄是妄語的妄。 第五項守護自心,以孝敬為首。 學員答:
2022/05/18
3
88 心念提起 諸事皆辦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普賢十大願: 一者、 第二是、「稱讚如來」 第三是、「廣修供養」 教務主任: 院長!魚放入台灣海峽,會再被人抓走! 院長開示: 第四、「懺悔業障」 教務主任: 院長!心若不轉,怎麼會有力?大部份都被業報纏身。 院長開示:
2022/05/16
4
87念佛兼十大願決定往生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農曆十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今天講「法供養」,這一段文,你們誰唸一遍? 學員讀:「法供養」。 第一、如說修行供養者: 第二、利益眾生供養者: 諸佛出世,本為利樂一切眾生。我們所修的善根,皆以救護一切眾生為目的,諸佛一定生大歡喜!這便是以「利益眾生」供養如來。
2022/05/15
5
86念佛心要時時思惟在西方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一日(農曆九月三十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阿彌陀佛!此先引慈舟老和尚的開示: 這樣,想想、聽聽、看看,要如何離一切識?至誠懇切,念一句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起一念惡,也是造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樣要如何? 學員問: 院長開示: 學員問: 院長開示:
2022/05/15
2
89信願慈悲智慧
差不多在三十年前,那時候善德禪院在建大殿,我去負責計畫,剛好有一位信徒拿酪梨去供養,她們把它剖成兩半,那裡面的顏色黄得很漂亮,而且又香噴噴的,稍微加一點麻油,或一點醬油,吃起來又甜又香。現在的酪梨,又小又不結實,吃起來一點甜份都沒有,比起以前差得很多。水蜜桃也是一樣,外表看起來鮮艷,但你不小心碰傷,
2022/05/15
3
81信心具足因緣就具足
以前我在社會做事,也是一樣,信人就不懷疑。以購買這件事來說,當物價若要上漲的時候,商家會通知我說:「你要訂貨嗎」?我都毫不考慮的照常向他訂貨,當我訂貨之後,物價隨著下跌,商家也會隨之給我降價,他們說:「我不會讓你吃虧的」。所以,當時我在社會上做事,都用不著僱請會計,一切通通都好。為什麼會這樣呢?
2022/05/15
3
82 觀音法門修習法
時間:民國九十三年八月十日(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研究「觀音法門」。依觀音菩薩的昭示,其修習經過有六個步驟,次第如下: 第一是,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第二是,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第三是,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圖 學員問:
2022/05/15
2
72無相有想即清淨,有相有想乃執著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農曆年五月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你們光量寺的大殿,現在已經蓋好了,目前的臨時大殿,有沒有計劃要作什麼用途?現在有分配,輪流執事嗎?多久輪一次呢? 學員答:常住十天輪一次。 院長問:那糾察師呢? 學員答:由同學輪流擔任。 院長又問:多久輪一次? 學員問:
2022/05/04
4
70知福惜福人人有福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元月十四日(農曆九十年十二月二日) 地點:淨律寺 各位法師!阿彌陀佛!今天看看弘一大師的生平事跡,我們先看他未出家前的照片,大家看一看再翻到後面,看他涅槃後的安詳法相,是全然不同的。 一、處非處智力:完全了知正理與非理的智力。 五、種種勝解智力:完全了知眾生種種知解的智力。
2022/04/16
5
查看更多
73 修行沒目標是本性破產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九日(農曆五月二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今天我們來研究佛法三綱: 一、是信願。信願是目標。 二、是慈悲。慈悲是動機。 三、是智慧。智慧是方法。 這是佛法的三綱,那要看我們自己來到道場求剃度,是基於那一種目標? 學員問: 院長開示: 院長開示: 學員問:
2022/05/31
5
49佛陀的繼承人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十四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共同研究「七不退法」: 第一項是大家應當經常集會,討論教法之正義。 第二項是上下和睦相處,互尊互敬。 第三項是尊崇佛之教誡,不可妄加更改,妄是妄語的妄。 第五項守護自心,以孝敬為首。 學員答:
2022/05/18
3
88 心念提起 諸事皆辦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普賢十大願: 一者、 第二是、「稱讚如來」 第三是、「廣修供養」 教務主任: 院長!魚放入台灣海峽,會再被人抓走! 院長開示: 第四、「懺悔業障」 教務主任: 院長!心若不轉,怎麼會有力?大部份都被業報纏身。 院長開示:
2022/05/16
4
87念佛兼十大願決定往生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農曆十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今天講「法供養」,這一段文,你們誰唸一遍? 學員讀:「法供養」。 第一、如說修行供養者: 第二、利益眾生供養者: 諸佛出世,本為利樂一切眾生。我們所修的善根,皆以救護一切眾生為目的,諸佛一定生大歡喜!這便是以「利益眾生」供養如來。
2022/05/15
5
86念佛心要時時思惟在西方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一日(農曆九月三十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阿彌陀佛!此先引慈舟老和尚的開示: 這樣,想想、聽聽、看看,要如何離一切識?至誠懇切,念一句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起一念惡,也是造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樣要如何? 學員問: 院長開示: 學員問: 院長開示:
2022/05/15
2
89信願慈悲智慧
差不多在三十年前,那時候善德禪院在建大殿,我去負責計畫,剛好有一位信徒拿酪梨去供養,她們把它剖成兩半,那裡面的顏色黄得很漂亮,而且又香噴噴的,稍微加一點麻油,或一點醬油,吃起來又甜又香。現在的酪梨,又小又不結實,吃起來一點甜份都沒有,比起以前差得很多。水蜜桃也是一樣,外表看起來鮮艷,但你不小心碰傷,
2022/05/15
3
81信心具足因緣就具足
以前我在社會做事,也是一樣,信人就不懷疑。以購買這件事來說,當物價若要上漲的時候,商家會通知我說:「你要訂貨嗎」?我都毫不考慮的照常向他訂貨,當我訂貨之後,物價隨著下跌,商家也會隨之給我降價,他們說:「我不會讓你吃虧的」。所以,當時我在社會上做事,都用不著僱請會計,一切通通都好。為什麼會這樣呢?
2022/05/15
3
82 觀音法門修習法
時間:民國九十三年八月十日(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研究「觀音法門」。依觀音菩薩的昭示,其修習經過有六個步驟,次第如下: 第一是,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第二是,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第三是,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圖 學員問:
2022/05/15
2
72無相有想即清淨,有相有想乃執著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農曆年五月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你們光量寺的大殿,現在已經蓋好了,目前的臨時大殿,有沒有計劃要作什麼用途?現在有分配,輪流執事嗎?多久輪一次呢? 學員答:常住十天輪一次。 院長問:那糾察師呢? 學員答:由同學輪流擔任。 院長又問:多久輪一次? 學員問:
2022/05/04
4
70知福惜福人人有福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元月十四日(農曆九十年十二月二日) 地點:淨律寺 各位法師!阿彌陀佛!今天看看弘一大師的生平事跡,我們先看他未出家前的照片,大家看一看再翻到後面,看他涅槃後的安詳法相,是全然不同的。 一、處非處智力:完全了知正理與非理的智力。 五、種種勝解智力:完全了知眾生種種知解的智力。
2022/04/16
5
查看更多
普賢行、觀音心、地藏願
《清涼池畔》52《成就勝道寶鬘集》七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實行」之事 ( 一 ) 學佛以後,就不應在世法和人群中廝混,應當如法去修持。 ( 二 ) 應該離開家鄉到遠方去,身無依仗,心無貪著地去修行。 ( 三 ) 應該依止善妙的上師,心離驕慢,如教奉行地去修持。 ( 四 ) 在聞思上經過一番努力後,經常要少說話,一心
2022/11/06
7
《清涼池畔》51《成就勝道寶鬘集》六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謹記」之事 ( 一 ) 外顯諸境皆屬迷幻無有真實,應當謹記。 ( 二 ) 內之心性無有吾我,空空如也,應當謹記。 ( 三 ) 心中的妄念解應緣而生,率爾無體,應當謹記。 ( 四 ) 四大所成之身體及語業,皆是有為法,無常無住,應當謹記。 ( 五 ) 眾生之一
2022/11/06
2
《清涼池畔》50《成就勝道寶鬘集》五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不應捨」之法 ( 一 ) 不要捨棄慈悲,因為慈悲是利他之根本。 ( 二 ) 不要捨棄外境之現象,因為一切外境之顯現,皆是由心性自顯之光明。 ( 三 ) 不要捨棄一切妄念,因為它們都是法性之顯現遊戲。 ( 四 ) 不要一意捨棄煩惱,因為煩惱能令行者憶起智慧。 (
2022/11/06
1
《清涼池畔》49《成就勝道寶鬘集》四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遠離」之事 ( 一 ) 與世事糾纏不清,一心眷戀世間八法的上師,應遠離之。 ( 二 ) 擾亂自己的心意和損害修行覺受的友伴,應拋棄之。 ( 三 ) 塵囂和煩惱甚重的寺廟和住所,應遠避之。 ( 四 ) 以偷盜搶奪或欺騙的方式來謀生,應禁絕之。 ( 五 ) 對自
2022/11/06
1
《清涼池畔》48《成就勝道寶鬘集》三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依循」之事 ( 一 ) 具有慈悲和證悟的上師,才是好的依靠。 ( 二 ) 清靜適意具有加持的蘭若,才是好的依處。 ( 三 ) 與自己見行相合,情意相投的人,才是好的相依。 ( 四 ) 時常思惟資生財物之過患,才是學道人之正思。 ( 五 ) 凡是由成就者之傳承
2022/11/06
1
《清涼池畔》47《成就勝道寶鬘集》二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必須」之法 ( 一 ) 有了勇氣和毅力,還需要一個好的計畫來規範自己的根本行為。 ( 二 ) 在奉行上師的教言時,必須具有信心和精進。 ( 三 ) 必須知道口訣之利弊,才能在上師的各種教敕中,選擇(於自己合適)之口訣。 ( 四 ) 必須具有智慧和信心,才能與善妙
2022/11/06
1
《清涼池畔》46《成就勝道寶鬘集》一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簡介 岡波巴(Gampopa ,1079 年- 1153 年), 法名索南仁千(Sonam Rinchen,義為福德寶), 因為他長期在岡波山區修行,因此被尊稱為岡波巴(在藏語中,巴是大師的意思)。密勒日巴三大弟子之首,融合噶當派生起菩提心口訣,以及密宗大手印教授,顯密融通,
2022/11/06
1
《清涼池畔》45《廣欽老和尚開示》十三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自淨其意 某某師任寺務處書記,頗為信徒種種事煩惱,老和尚對某某師說:「我們出家修行是在取德,做人是第一步,對來寺裡的信徒,不論對方如何,我們將就應酬應酬,但不可以有惡意。」 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開示 :「看經要能解意,解意要能並行,只有能自觀自行才是在利用經,才名為轉
2022/10/19
5
《清涼池畔》44《廣欽老和尚開示》十二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若人一心繫念佛,則念佛可掃妄念、垢塵。一心念去,至業障消盡,則智慧眼開,心無掛礙,自心則比西方境,以此無垢心境,命終後即感蓮花化生,佛菩薩眾會一處,經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點都不虛假,佛絕無妄語。」 「但若眾生不信念佛有個西方境可去,卻偏執於眼前的妄
2022/10/19
《清涼池畔》43《廣欽老和尚開示》十一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女信徒林某某一心一意要上山落髮,以了卻娑婆苦,老和尚明白地對她說:「不要因為對世俗種種的挫折磨難,產生怖畏厭離,以為出家便可以避開這些痛苦,過清淨舒適的生活。事實上,出家更是有各種的挫折與苦難來折磨你,只是所不同的是,世俗社會的苦,是生死輪迴的業,再如何奮鬥、吃苦,仍
2022/10/19
查看更多
《清涼池畔》52《成就勝道寶鬘集》七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實行」之事 ( 一 ) 學佛以後,就不應在世法和人群中廝混,應當如法去修持。 ( 二 ) 應該離開家鄉到遠方去,身無依仗,心無貪著地去修行。 ( 三 ) 應該依止善妙的上師,心離驕慢,如教奉行地去修持。 ( 四 ) 在聞思上經過一番努力後,經常要少說話,一心
2022/11/06
7
《清涼池畔》51《成就勝道寶鬘集》六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謹記」之事 ( 一 ) 外顯諸境皆屬迷幻無有真實,應當謹記。 ( 二 ) 內之心性無有吾我,空空如也,應當謹記。 ( 三 ) 心中的妄念解應緣而生,率爾無體,應當謹記。 ( 四 ) 四大所成之身體及語業,皆是有為法,無常無住,應當謹記。 ( 五 ) 眾生之一
2022/11/06
2
《清涼池畔》50《成就勝道寶鬘集》五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不應捨」之法 ( 一 ) 不要捨棄慈悲,因為慈悲是利他之根本。 ( 二 ) 不要捨棄外境之現象,因為一切外境之顯現,皆是由心性自顯之光明。 ( 三 ) 不要捨棄一切妄念,因為它們都是法性之顯現遊戲。 ( 四 ) 不要一意捨棄煩惱,因為煩惱能令行者憶起智慧。 (
2022/11/06
1
《清涼池畔》49《成就勝道寶鬘集》四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遠離」之事 ( 一 ) 與世事糾纏不清,一心眷戀世間八法的上師,應遠離之。 ( 二 ) 擾亂自己的心意和損害修行覺受的友伴,應拋棄之。 ( 三 ) 塵囂和煩惱甚重的寺廟和住所,應遠避之。 ( 四 ) 以偷盜搶奪或欺騙的方式來謀生,應禁絕之。 ( 五 ) 對自
2022/11/06
1
《清涼池畔》48《成就勝道寶鬘集》三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依循」之事 ( 一 ) 具有慈悲和證悟的上師,才是好的依靠。 ( 二 ) 清靜適意具有加持的蘭若,才是好的依處。 ( 三 ) 與自己見行相合,情意相投的人,才是好的相依。 ( 四 ) 時常思惟資生財物之過患,才是學道人之正思。 ( 五 ) 凡是由成就者之傳承
2022/11/06
1
《清涼池畔》47《成就勝道寶鬘集》二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必須」之法 ( 一 ) 有了勇氣和毅力,還需要一個好的計畫來規範自己的根本行為。 ( 二 ) 在奉行上師的教言時,必須具有信心和精進。 ( 三 ) 必須知道口訣之利弊,才能在上師的各種教敕中,選擇(於自己合適)之口訣。 ( 四 ) 必須具有智慧和信心,才能與善妙
2022/11/06
1
《清涼池畔》46《成就勝道寶鬘集》一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簡介 岡波巴(Gampopa ,1079 年- 1153 年), 法名索南仁千(Sonam Rinchen,義為福德寶), 因為他長期在岡波山區修行,因此被尊稱為岡波巴(在藏語中,巴是大師的意思)。密勒日巴三大弟子之首,融合噶當派生起菩提心口訣,以及密宗大手印教授,顯密融通,
2022/11/06
1
《清涼池畔》45《廣欽老和尚開示》十三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自淨其意 某某師任寺務處書記,頗為信徒種種事煩惱,老和尚對某某師說:「我們出家修行是在取德,做人是第一步,對來寺裡的信徒,不論對方如何,我們將就應酬應酬,但不可以有惡意。」 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開示 :「看經要能解意,解意要能並行,只有能自觀自行才是在利用經,才名為轉
2022/10/19
5
《清涼池畔》44《廣欽老和尚開示》十二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若人一心繫念佛,則念佛可掃妄念、垢塵。一心念去,至業障消盡,則智慧眼開,心無掛礙,自心則比西方境,以此無垢心境,命終後即感蓮花化生,佛菩薩眾會一處,經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點都不虛假,佛絕無妄語。」 「但若眾生不信念佛有個西方境可去,卻偏執於眼前的妄
2022/10/19
《清涼池畔》43《廣欽老和尚開示》十一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女信徒林某某一心一意要上山落髮,以了卻娑婆苦,老和尚明白地對她說:「不要因為對世俗種種的挫折磨難,產生怖畏厭離,以為出家便可以避開這些痛苦,過清淨舒適的生活。事實上,出家更是有各種的挫折與苦難來折磨你,只是所不同的是,世俗社會的苦,是生死輪迴的業,再如何奮鬥、吃苦,仍
2022/10/19
查看更多
禪修
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佛陀 25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 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五蘊的譬喻 (一)色蘊 (rūpa khandha) Rūpa稱為色,是因為它會被冷
2023/06/20
11
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佛陀 24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
2023/06/18
8
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人天導師 23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2023/06/17
8
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人天導師 22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2023/06/16
6
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人天導師 21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2023/06/15
6
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人天導師 20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 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
2023/06/14
3
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人天導師 19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2023/06/13
3
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人天導師 18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2023/06/12
4
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人天導師 17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
2023/06/11
4
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無上調禦丈夫16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無上調禦丈夫的意思是能調禦應被調禦的無上禦者。 佛陀於有情中屬最殊勝。佛陀之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是無有相等的、無敵對的,超越一切眾生。 正如佛陀說: 我實不見於天界,魔界...... 乃至天人眾可以同我的戒德一般圓滿。
2023/06/10
4
查看更多
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佛陀 25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 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五蘊的譬喻 (一)色蘊 (rūpa khandha) Rūpa稱為色,是因為它會被冷
2023/06/20
11
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佛陀 24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
2023/06/18
8
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人天導師 23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2023/06/17
8
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人天導師 22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2023/06/16
6
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人天導師 21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2023/06/15
6
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人天導師 20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 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
2023/06/14
3
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人天導師 19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2023/06/13
3
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人天導師 18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2023/06/12
4
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人天導師 17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
2023/06/11
4
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無上調禦丈夫16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無上調禦丈夫的意思是能調禦應被調禦的無上禦者。 佛陀於有情中屬最殊勝。佛陀之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是無有相等的、無敵對的,超越一切眾生。 正如佛陀說: 我實不見於天界,魔界...... 乃至天人眾可以同我的戒德一般圓滿。
2023/06/10
4
查看更多
照因老和尚略傳
照因老和尚略傳EP.8
懺雲老和尚:願將佛手雙垂下,摩得人心一樣平。 法師在終南山淨律寺,早期皆以建設為主,建「念佛堂」之時,曾感得佛示迹加被,在師殷勤禮拜供佛的聖像框上,三面皆烙上一個聖記:直徑約三十公分,外圍是由綫條烙成的圓圈,內則由二重十二道光圈形成一大一小兩道光圈,三個「聖記」,有兩個烙在單面玻璃上,
2021/01/10
9
照因老和尚略傳EP.7
民國七十三年,師在蓮因寺懺公座下剃染。蓮因寺是台灣知名的清修道場,懺公是當今律宗的大德,戒行精嚴,能在懺公座下披剃,親近懺公,能不說是宿世福德?師是以懺公的精神為精神,特重踐履,深具悲願的苦行者;他不忍坐視眾生長溺苦海而自居安樂,是以席不暇暖,奔波勞苦,完全是菩薩悲願心、羅漢頭陀行。
2021/01/10
10
照因老和尚略傳EP.6
這塊地一共十八甲多,狹長深遠,從初鄉村一個國小旁進去,沿著一條幽徑,一路有蒼松、翠柏、茶園、綠竹,又有小橋,映帶著碧澗長流,只見白雲與孤松相抱,四面重巒疊翠,只聞林鳥啁啾,靈猿攀藤長嘯,松鼠躍走如飛,一幅充滿生命氣息的畫面,盡現眼前,正是「山中無足跡,林花空向人」。
2021/01/10
8
2
照因老和尚略傳EP.5
直到民國六十九年,師為懺公建造大雄寶殿,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似乎找到個入處。 師既然應允為懺公建築大殿,某日上山勘察,正逢蓮因寺辦「大專齋戒學會」,一群大專生追隨懺公過堂,既莊嚴又肅穆。當下師即恍然有悟:浸淫道觀十數年,未見如是莊嚴清淨儀軌,昔日在道院所做一切儀法,竟無一堪與佛教那過堂的威儀相比
2021/01/08
8
1
照因老和尚略傳EP.4
師常對人言:我要留給後代的有三件法寶,一是健康的身體,二是完善的教育,三是深信因果。若能有此三寶,他自己就能幹上大老闆、董事長;否則,就是用錢堆出一位不懂事的董事長,也只不過是花拳繡腿,不管用的。可見師在早期即有不留產於子孫,積德重於積財的思想,實非一般世俗商賈可以比擬。
2021/01/08
8
1
照因老和尚略傳EP.3
以當時調昇價款,每戶多十萬元上下;師有一百多戶人家訂約,只要稍有心機,憑空即可獲得暴利千萬元,可是,師却放棄這種不義之財,並與客戶親自宣說,絕對保證依約施工。他所堅持的理由是:既然有契約在先,若建材跌,多賺的歸我所有,何以材料漲了,要大家加價呢?那麼訂契約做什麼?由是聲名鶴起。
2020/12/30
9
1
照因老和尚略傳EP.2
古人云:「寧為太平狗,不當亂世人」,這確是至理名言。當時,師亦不過八歲,正值啟蒙時期,才背上的書包,連書名都沒弄清楚,由於戰爭,公學校無法繼續開辦,私塾又念不起,祇好追隨乃父提早進入社會大學,而這,竟是師一生的求學史,接踵而來的是幼年童工餐風露宿的流浪史。
2020/12/28
8
2
照因老和尚略傳EP.1
他當過員林扶輪社社長;他住的是自地自建寬敞獨院洋房;開的是賓士500、BMW 級的轎車;穿的是一套五萬元的西裝;吃的是山珍海味;還享有齊人之福。人世的榮華富貴,可以說應有盡有。現在,師是一位淡泊自居、謙沖自牧、戒嚴行謹、清淨苦修的出家人。
2020/12/28
7
照因老和尚略傳EP.8
懺雲老和尚:願將佛手雙垂下,摩得人心一樣平。 法師在終南山淨律寺,早期皆以建設為主,建「念佛堂」之時,曾感得佛示迹加被,在師殷勤禮拜供佛的聖像框上,三面皆烙上一個聖記:直徑約三十公分,外圍是由綫條烙成的圓圈,內則由二重十二道光圈形成一大一小兩道光圈,三個「聖記」,有兩個烙在單面玻璃上,
2021/01/10
9
照因老和尚略傳EP.7
民國七十三年,師在蓮因寺懺公座下剃染。蓮因寺是台灣知名的清修道場,懺公是當今律宗的大德,戒行精嚴,能在懺公座下披剃,親近懺公,能不說是宿世福德?師是以懺公的精神為精神,特重踐履,深具悲願的苦行者;他不忍坐視眾生長溺苦海而自居安樂,是以席不暇暖,奔波勞苦,完全是菩薩悲願心、羅漢頭陀行。
2021/01/10
10
照因老和尚略傳EP.6
這塊地一共十八甲多,狹長深遠,從初鄉村一個國小旁進去,沿著一條幽徑,一路有蒼松、翠柏、茶園、綠竹,又有小橋,映帶著碧澗長流,只見白雲與孤松相抱,四面重巒疊翠,只聞林鳥啁啾,靈猿攀藤長嘯,松鼠躍走如飛,一幅充滿生命氣息的畫面,盡現眼前,正是「山中無足跡,林花空向人」。
2021/01/10
8
2
照因老和尚略傳EP.5
直到民國六十九年,師為懺公建造大雄寶殿,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似乎找到個入處。 師既然應允為懺公建築大殿,某日上山勘察,正逢蓮因寺辦「大專齋戒學會」,一群大專生追隨懺公過堂,既莊嚴又肅穆。當下師即恍然有悟:浸淫道觀十數年,未見如是莊嚴清淨儀軌,昔日在道院所做一切儀法,竟無一堪與佛教那過堂的威儀相比
2021/01/08
8
1
照因老和尚略傳EP.4
師常對人言:我要留給後代的有三件法寶,一是健康的身體,二是完善的教育,三是深信因果。若能有此三寶,他自己就能幹上大老闆、董事長;否則,就是用錢堆出一位不懂事的董事長,也只不過是花拳繡腿,不管用的。可見師在早期即有不留產於子孫,積德重於積財的思想,實非一般世俗商賈可以比擬。
2021/01/08
8
1
照因老和尚略傳EP.3
以當時調昇價款,每戶多十萬元上下;師有一百多戶人家訂約,只要稍有心機,憑空即可獲得暴利千萬元,可是,師却放棄這種不義之財,並與客戶親自宣說,絕對保證依約施工。他所堅持的理由是:既然有契約在先,若建材跌,多賺的歸我所有,何以材料漲了,要大家加價呢?那麼訂契約做什麼?由是聲名鶴起。
2020/12/30
9
1
照因老和尚略傳EP.2
古人云:「寧為太平狗,不當亂世人」,這確是至理名言。當時,師亦不過八歲,正值啟蒙時期,才背上的書包,連書名都沒弄清楚,由於戰爭,公學校無法繼續開辦,私塾又念不起,祇好追隨乃父提早進入社會大學,而這,竟是師一生的求學史,接踵而來的是幼年童工餐風露宿的流浪史。
2020/12/28
8
2
照因老和尚略傳EP.1
他當過員林扶輪社社長;他住的是自地自建寬敞獨院洋房;開的是賓士500、BMW 級的轎車;穿的是一套五萬元的西裝;吃的是山珍海味;還享有齊人之福。人世的榮華富貴,可以說應有盡有。現在,師是一位淡泊自居、謙沖自牧、戒嚴行謹、清淨苦修的出家人。
2020/12/28
7
大修和尚修行語錄
《五戒表解講要》13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你如果五戒不守,人天絕路。所以受戒你也要持戒,不受戒你也要持戒。你不受戒,你也要把五條戒裡面的前四戒守好,並不是說沒有受戒便可以不持戒,為什麼呢?因為殺、盜、婬、妄它本身就是性戒。因為它的體性當戒故,它的體性是屬於惡的,性惡,體性是惡,會讓我們眾生墮落的惡法,是我們體性
2022/04/11
3
1
《五戒表解講要》12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再來講到最後一條戒 甲六、酒戒 同樣分成八科,我們也同樣回到四十五頁。 乙一、釋名 接著第五條就是飲酒戒。 「俱酒色、酒香、酒味,飲之令人昏醉,放逸之飲料名酒,飲則犯戒。」 乙二、制意 世尊制酒戒的意義。 第一、失禮儀。酒能令人迷醉,失禮貌威儀。 飲酒
2022/04/11
7
《五戒表解講要》11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我們接著講妄語戒。 乙五、這一科,論到輕重‧ 接著所犯同樣是犯妄語,但是它有輕重的差別,這當中就有逆罪、大妄語罪、小妄語罪的分別。 還有破轉法輪僧.這個是什麼呢? 以上這些都叫做逆罪:法說非法、非法說法,以及破羯磨僧、破轉法輪僧,這都是屬於逆罪。
2022/04/11
5
《五戒表解講要》10
2018溫哥華傳戒弘法之旅 大修和尚 宣講 再來講妄語戒。殺、盜、婬、妄,妄語戒。 甲五、妄語戒。 乙一,同樣是分成八科。 乙一、釋名 接著第四條戒就是妄語戒,什麼是妄語呢? 心口相違,言不稱實,欺誑他人,名曰妄語。 下面就解說妄語戒: 乙二、制意‧ 世尊制這條妄語戒的用意。 第二、誑惑人故。
2022/04/11
5
《五戒表解講要》09
2018溫哥華傳戒弘法之旅 大修和尚 宣講 乙七、邪婬果報 接著談到邪婬的果報。邪婬的話: 第一、會墮入三惡道。 第二、假若生到人道當中,自己的妻子就不貞節善良。 第三、眷屬不能夠獲得隨意。也就是不能獲得隨意眷屬。 第四、婬欲為因,生死為果。 以上這些都是由邪婬所招感不好的這些果報。
2022/04/06
4
《五戒表解講要》08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乙三、次第 就著菩薩的自利修行,他是以戒婬為先。假若我們要自利,我們如果真的要自利,依靠戒定慧三無漏學好好地修行,他是以戒婬作為首先的第一要務,為什麼呢?因為婬念它染污淨心,障生定慧。婬欲的念頭染污我們自性的清淨心,障礙生起禪定,以及般若的妙慧的緣故。
2022/04/06
3
《五戒表解講要》07
2018溫哥華傳戒弘法之旅 大修和尚 宣講 再來我們看到甲四、婬戒。它也分成八科來說明。 乙一、釋名 我們同樣翻到四十五頁,接著再看第三條、婬戒。婬戒是什麼意思呢? 乙二、制意‧ 佛陀制戒止邪婬的意義。 第一、婬欲能繫縛眾生,不得解脫。令眾生造種種業,受生死苦。為眾惡之源,生死之本。
2022/04/06
2
《五戒表解講要》06
《五戒表解講要》06 大修和尚 宣講 師:好,我們繼續早上的課程,諸位請翻到第五十一頁,表解的五十一頁,第二格的戒盜。前面我們講到乙八、這一科戒盜的果報.這個果報提到有五點,第一點我們講過,那再來講 第二點、多人愛念,信任不疑。 第三、善名流布,十方讚歎。 第四、處眾無畏,人不敢欺。
2022/04/06
3
《五戒表解講要》05
殺生、偷盜這兩種罪業,首先,殺生是傷害了眾生的正報;其次,偷盜是損害眾生的依報。現在反過來,我們要反惡為善,我們要斷除一切惡法,修習一切善法,我們應當順著這個次第,順著這個次序,首先不要傷害眾生的正報,不要去殺生,正報就是他的身體。其次,就是不要損害眾生的依報,依報就是他的生活環境,就包括他所有財物
2022/04/05
9
《五戒表解講要》04
不與而取他物,名之為盜。 物主沒有給我們,那我們就隨便取用他們的財物,這個就叫做盜。 那盜的種類分有許多種: 第一個、叫做偷取。 偷取就是做小偷,趁著暗夜或者是刮風下雨的時候,或是人家不注意的時候,去偷竊人家的東西,這個叫做偷取。 第二個、就劫取。 什麼叫做劫取呢?就是光天化日之下,去搶劫人家的東西
2022/04/05
4
查看更多
《五戒表解講要》13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你如果五戒不守,人天絕路。所以受戒你也要持戒,不受戒你也要持戒。你不受戒,你也要把五條戒裡面的前四戒守好,並不是說沒有受戒便可以不持戒,為什麼呢?因為殺、盜、婬、妄它本身就是性戒。因為它的體性當戒故,它的體性是屬於惡的,性惡,體性是惡,會讓我們眾生墮落的惡法,是我們體性
2022/04/11
3
1
《五戒表解講要》12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再來講到最後一條戒 甲六、酒戒 同樣分成八科,我們也同樣回到四十五頁。 乙一、釋名 接著第五條就是飲酒戒。 「俱酒色、酒香、酒味,飲之令人昏醉,放逸之飲料名酒,飲則犯戒。」 乙二、制意 世尊制酒戒的意義。 第一、失禮儀。酒能令人迷醉,失禮貌威儀。 飲酒
2022/04/11
7
《五戒表解講要》11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我們接著講妄語戒。 乙五、這一科,論到輕重‧ 接著所犯同樣是犯妄語,但是它有輕重的差別,這當中就有逆罪、大妄語罪、小妄語罪的分別。 還有破轉法輪僧.這個是什麼呢? 以上這些都叫做逆罪:法說非法、非法說法,以及破羯磨僧、破轉法輪僧,這都是屬於逆罪。
2022/04/11
5
《五戒表解講要》10
2018溫哥華傳戒弘法之旅 大修和尚 宣講 再來講妄語戒。殺、盜、婬、妄,妄語戒。 甲五、妄語戒。 乙一,同樣是分成八科。 乙一、釋名 接著第四條戒就是妄語戒,什麼是妄語呢? 心口相違,言不稱實,欺誑他人,名曰妄語。 下面就解說妄語戒: 乙二、制意‧ 世尊制這條妄語戒的用意。 第二、誑惑人故。
2022/04/11
5
《五戒表解講要》09
2018溫哥華傳戒弘法之旅 大修和尚 宣講 乙七、邪婬果報 接著談到邪婬的果報。邪婬的話: 第一、會墮入三惡道。 第二、假若生到人道當中,自己的妻子就不貞節善良。 第三、眷屬不能夠獲得隨意。也就是不能獲得隨意眷屬。 第四、婬欲為因,生死為果。 以上這些都是由邪婬所招感不好的這些果報。
2022/04/06
4
《五戒表解講要》08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乙三、次第 就著菩薩的自利修行,他是以戒婬為先。假若我們要自利,我們如果真的要自利,依靠戒定慧三無漏學好好地修行,他是以戒婬作為首先的第一要務,為什麼呢?因為婬念它染污淨心,障生定慧。婬欲的念頭染污我們自性的清淨心,障礙生起禪定,以及般若的妙慧的緣故。
2022/04/06
3
《五戒表解講要》07
2018溫哥華傳戒弘法之旅 大修和尚 宣講 再來我們看到甲四、婬戒。它也分成八科來說明。 乙一、釋名 我們同樣翻到四十五頁,接著再看第三條、婬戒。婬戒是什麼意思呢? 乙二、制意‧ 佛陀制戒止邪婬的意義。 第一、婬欲能繫縛眾生,不得解脫。令眾生造種種業,受生死苦。為眾惡之源,生死之本。
2022/04/06
2
《五戒表解講要》06
《五戒表解講要》06 大修和尚 宣講 師:好,我們繼續早上的課程,諸位請翻到第五十一頁,表解的五十一頁,第二格的戒盜。前面我們講到乙八、這一科戒盜的果報.這個果報提到有五點,第一點我們講過,那再來講 第二點、多人愛念,信任不疑。 第三、善名流布,十方讚歎。 第四、處眾無畏,人不敢欺。
2022/04/06
3
《五戒表解講要》05
殺生、偷盜這兩種罪業,首先,殺生是傷害了眾生的正報;其次,偷盜是損害眾生的依報。現在反過來,我們要反惡為善,我們要斷除一切惡法,修習一切善法,我們應當順著這個次第,順著這個次序,首先不要傷害眾生的正報,不要去殺生,正報就是他的身體。其次,就是不要損害眾生的依報,依報就是他的生活環境,就包括他所有財物
2022/04/05
9
《五戒表解講要》04
不與而取他物,名之為盜。 物主沒有給我們,那我們就隨便取用他們的財物,這個就叫做盜。 那盜的種類分有許多種: 第一個、叫做偷取。 偷取就是做小偷,趁著暗夜或者是刮風下雨的時候,或是人家不注意的時候,去偷竊人家的東西,這個叫做偷取。 第二個、就劫取。 什麼叫做劫取呢?就是光天化日之下,去搶劫人家的東西
2022/04/05
4
查看更多
善知識
《在荒野鬼村遇見死去的妻子》
在荒野鬼村遇見死去的妻子 摘自甘達勇長老的開示 在緬甸的毛淡棉附近,有三位漁夫。 一個是佛教徒,另外兩個是非佛教徒。 他們經常在毛淡棉附近的海面上,一起捕魚。 有一天,他們在岸邊發現一尊佛陀的黃金雕像。 兩位非佛教徒的漁夫,主張三人平分這尊雕像。 於是,且就把黃金雕像切成三截,每人一份。 那位佛教徒
2023/10/24
8
給裟婆世界旅行者的提醒
給裟婆世界旅行者的提醒 U.Aggañña Sayadaw 尚智禪師(阿甘雅西亞多) 翻譯:海源賢友(馬來西亞) 很久以前,一群旅行者在深夜時分,穿越一座很厚的森林。森林裡生長的大樹都靠攏在一起,因此這座森林很濃密和黑暗。突然間,這群旅行
2023/10/22
3
慈 心 禪(七)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所有的僧人都應學習並投入禪修,直至體證阿拉漢。禪修的具體方法並不是一本書能詳盡解釋的。但是,若不知曉至少一種禪修業處,則無法圓滿實踐自己的出家生活。此處僅著重介紹慈心禪。比庫可以通過修習慈心禪而獲得禪定,並將因此在此生和來世受益。但是,由於比庫在城鎮和鄉村忙碌於生
2023/09/19
6
比庫對世間的惠益(六)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佛陀教導妙法,為世間與出世間指明繁榮之道,依此道而行者能獲得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利益。正是比庫們防止了佛陀教法的消亡,若非比庫,或許佛法早已從世間隱沒。令佛法久住是比庫們對世間最大的貢獻。 人們親近比庫、聆聽佛法開示,由此皈依三寶、受持五戒、增長慈悲、學習佛法、減
2023/09/19
4
教海覺舟–比庫的財富(五)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財富有兩種:聖財和非聖財。 非聖財指金銀珠寶、服飾、房舍、土地和稻田;聖財指信仰、戒德、為佛陀等聖者所讚歎的品質。 持守任何戒條一兩天並不難,每個人都能做到;難的是長久守護,哪怕只是一條戒。因此,在家人能圓滿持守五戒一週、一條也不違犯的,並不常見。短期守戒容易
2023/09/13
5
教海覺舟–持戒的功德(四)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Sāsane kulaputtānaṃ, patiṭṭhā natthi yaṃ vinā;Ānisaṃsaparicchedaṃ, tassa sīlassa ko vade. 教法中的善男子,除了戒之外實無其它依怙;戒德的分量,任誰不能說盡。 這首偈頌表達
2023/09/12
9
教海覺舟–四護衛(三)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佛隨念、慈心、不淨、死隨念 55 是四種禪修業處,僧人不應忽略它們的重要性。總體來說,每天修習這四種業處一兩次,會提升信心,生起對輪迴的厭離,提升禪修的動力。這四種修習對於僧人也是一種保護,因此,他們又被稱作(四護衛禪)。為了便於省思這四種業處,早期的導師們編寫了
2023/09/11
7
教海覺舟–如何護戒(二)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善男子遠離父母、兄弟姐妹和親眷,捨棄了財產和諸多擁有之物,離家而成為非家者,只為解脫生死輪迴。他們應始終致力於守護戒德,正如以下偈頌所述: Kikīva aṇḍaṃ, camarīva vāladhiṃ; Piyaṃva puttaṃ, nayanaṃva ekak
2023/09/10
6
教海覺舟–佛陀的遺產(一)
教海覺舟 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猶如所有的大河,當它們匯入海洋之後,皆捨棄先前的名字,唯稱大海。就像這樣,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種姓的善男子,當他們於如來所說的法、律中出家,出家之後皆捨棄先前的名字、族姓,唯稱沙門釋迦子。從此,他們成為佛陀遺產的繼承者。 佛陀有兩種遺產:法的遺產與物質的遺產
2023/09/09
6
人,一輩子有三不要,越不要越好命
夯寶寶日記 莫言曾說過: 「當你的手,被別人握緊的時候,就可能被鬆開;當你沉醉在別人給你承諾中時,就會有失望的時候。 經歷告訴我們,想要的東西只能靠自己爭取,只有自己才不會辜負自己。 」 這世間所有的感情,都會有消散的那一天,身邊所有的人,都有漸行漸遠的那一天。 真正到那時,你才會領悟,人生本就是一
2023/06/03
4
查看更多
《在荒野鬼村遇見死去的妻子》
在荒野鬼村遇見死去的妻子 摘自甘達勇長老的開示 在緬甸的毛淡棉附近,有三位漁夫。 一個是佛教徒,另外兩個是非佛教徒。 他們經常在毛淡棉附近的海面上,一起捕魚。 有一天,他們在岸邊發現一尊佛陀的黃金雕像。 兩位非佛教徒的漁夫,主張三人平分這尊雕像。 於是,且就把黃金雕像切成三截,每人一份。 那位佛教徒
2023/10/24
8
給裟婆世界旅行者的提醒
給裟婆世界旅行者的提醒 U.Aggañña Sayadaw 尚智禪師(阿甘雅西亞多) 翻譯:海源賢友(馬來西亞) 很久以前,一群旅行者在深夜時分,穿越一座很厚的森林。森林裡生長的大樹都靠攏在一起,因此這座森林很濃密和黑暗。突然間,這群旅行
2023/10/22
3
慈 心 禪(七)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所有的僧人都應學習並投入禪修,直至體證阿拉漢。禪修的具體方法並不是一本書能詳盡解釋的。但是,若不知曉至少一種禪修業處,則無法圓滿實踐自己的出家生活。此處僅著重介紹慈心禪。比庫可以通過修習慈心禪而獲得禪定,並將因此在此生和來世受益。但是,由於比庫在城鎮和鄉村忙碌於生
2023/09/19
6
比庫對世間的惠益(六)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佛陀教導妙法,為世間與出世間指明繁榮之道,依此道而行者能獲得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利益。正是比庫們防止了佛陀教法的消亡,若非比庫,或許佛法早已從世間隱沒。令佛法久住是比庫們對世間最大的貢獻。 人們親近比庫、聆聽佛法開示,由此皈依三寶、受持五戒、增長慈悲、學習佛法、減
2023/09/19
4
教海覺舟–比庫的財富(五)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財富有兩種:聖財和非聖財。 非聖財指金銀珠寶、服飾、房舍、土地和稻田;聖財指信仰、戒德、為佛陀等聖者所讚歎的品質。 持守任何戒條一兩天並不難,每個人都能做到;難的是長久守護,哪怕只是一條戒。因此,在家人能圓滿持守五戒一週、一條也不違犯的,並不常見。短期守戒容易
2023/09/13
5
教海覺舟–持戒的功德(四)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Sāsane kulaputtānaṃ, patiṭṭhā natthi yaṃ vinā;Ānisaṃsaparicchedaṃ, tassa sīlassa ko vade. 教法中的善男子,除了戒之外實無其它依怙;戒德的分量,任誰不能說盡。 這首偈頌表達
2023/09/12
9
教海覺舟–四護衛(三)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佛隨念、慈心、不淨、死隨念 55 是四種禪修業處,僧人不應忽略它們的重要性。總體來說,每天修習這四種業處一兩次,會提升信心,生起對輪迴的厭離,提升禪修的動力。這四種修習對於僧人也是一種保護,因此,他們又被稱作(四護衛禪)。為了便於省思這四種業處,早期的導師們編寫了
2023/09/11
7
教海覺舟–如何護戒(二)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善男子遠離父母、兄弟姐妹和親眷,捨棄了財產和諸多擁有之物,離家而成為非家者,只為解脫生死輪迴。他們應始終致力於守護戒德,正如以下偈頌所述: Kikīva aṇḍaṃ, camarīva vāladhiṃ; Piyaṃva puttaṃ, nayanaṃva ekak
2023/09/10
6
教海覺舟–佛陀的遺產(一)
教海覺舟 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猶如所有的大河,當它們匯入海洋之後,皆捨棄先前的名字,唯稱大海。就像這樣,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種姓的善男子,當他們於如來所說的法、律中出家,出家之後皆捨棄先前的名字、族姓,唯稱沙門釋迦子。從此,他們成為佛陀遺產的繼承者。 佛陀有兩種遺產:法的遺產與物質的遺產
2023/09/09
6
人,一輩子有三不要,越不要越好命
夯寶寶日記 莫言曾說過: 「當你的手,被別人握緊的時候,就可能被鬆開;當你沉醉在別人給你承諾中時,就會有失望的時候。 經歷告訴我們,想要的東西只能靠自己爭取,只有自己才不會辜負自己。 」 這世間所有的感情,都會有消散的那一天,身邊所有的人,都有漸行漸遠的那一天。 真正到那時,你才會領悟,人生本就是一
2023/06/03
4
查看更多
淨界法師教學平台
《菩提心修學述要》05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都有善惡念,我們怎麼去控制它呢? 所以,一個聖賢他如果是放縱自己的心念,他就變成一個狂妄的惡人;一個狂妄的惡人他能克制心念,他就變成聖人。 那麼這一段是一個總說。總而言之,人要能夠善調心念,這個是一個關鍵。 法門沒有高下,成敗
2022/04/25
2
《菩提心修學述要》27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發心功德不可量,充滿一切眾
2022/04/16
3
《菩提心修學述要》26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七支供養,是快速的積集資糧的七個方法! 好,我們看七支供養。那麼七支供養,是前面我們講增長善根這一塊,我們開出七支供養,我們把它簡單的說一下。 善根的增長,有七個方向,那麼分成四個部分: 修歸依: 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這個是智慧跟
2022/04/16
2
《菩提心修學述要》25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修行是、先從假入空、再從空出假! 前面兩個是一個思考模式,這個是講到修行的方便,就是講到事相的修學。修學的方便有四種,就是透過什麼樣的方便來增長我們菩提心的善根、大乘的善根呢?先看 第一個、行根本方便。 我們看第二個。 發起善
2022/04/16
2
《菩提心修學述要》24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你要修兩個觀照,善根會增長煩惱會淡薄! 那麼,在這麼多虛妄顛倒妄想當中,佛陀的意思,就是你先不要管妄想,先在妄想中建立三道的光明,你一開始管妄想,你就不是它的對手了,先把自己的功力先栽培起來。所以對治妄想是比較後面的,剛開始先栽培
2022/04/16
3
《菩提心修學述要》23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一念心性本來具足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 好,我們再看如實不空義,我們先把它唸一遍,請合掌: 前面如實空義,是講它的一個清淨的本體;這個地方講,這個清淨的本體,具足無量的性功德,它有這個不空的能量。 我們的本性本來清淨、本來具足!
2022/04/13
8
《菩提心修學述要》22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菩提心成就了以後,要注意三個禁忌! 我們再看第二個,約作用明退失。 前面是講到本質,這個講作用,我們看這一段的論文,再加以解釋,請合掌! 那麼我們菩提心成就了以後,要注意三個禁忌,這個是非常嚴重的傷害。 第一個,瞋恚,橫於自他,而生惱害。
2022/04/12
6
《菩提心修學述要》21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你不能他增上,只有自增上! 好,我們看甲四的菩提心之退失。 那麼當我們生起菩提心以後,我們要注意那些因緣會退失的,這個是整個修菩提心的禁忌。我們分成兩段:第一個,約本質明退失;第二個,約作用明退失。 什麼叫約本質呢? 什麼叫鈍根菩薩呢?
2022/04/12
4
《菩提心修學述要》20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觀察因緣的時候,一定要把人生分成內外的差別! 諸位法師慈悲,陳會長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12面, 甲四、菩提心之退失 我們心態的調整有三個方向! 那麼從大乘的角度呢?它主要的調整啊!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是出離心。
2022/04/12
3
《菩提心修學述要》19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如風去來行取捨,由此發心求加持。 好,看第三段。 「以我善樂諸因果,他苦因果盡無餘,如風去來行取捨,由此發心求加持。」 所以他這個菩提心的思想,正如懺公師父一再強調的,這個就是菩提心的修學,他說出了一個下手處,就是學吃虧。
2022/04/12
6
查看更多
《菩提心修學述要》05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都有善惡念,我們怎麼去控制它呢? 所以,一個聖賢他如果是放縱自己的心念,他就變成一個狂妄的惡人;一個狂妄的惡人他能克制心念,他就變成聖人。 那麼這一段是一個總說。總而言之,人要能夠善調心念,這個是一個關鍵。 法門沒有高下,成敗
2022/04/25
2
《菩提心修學述要》27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發心功德不可量,充滿一切眾
2022/04/16
3
《菩提心修學述要》26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七支供養,是快速的積集資糧的七個方法! 好,我們看七支供養。那麼七支供養,是前面我們講增長善根這一塊,我們開出七支供養,我們把它簡單的說一下。 善根的增長,有七個方向,那麼分成四個部分: 修歸依: 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這個是智慧跟
2022/04/16
2
《菩提心修學述要》25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修行是、先從假入空、再從空出假! 前面兩個是一個思考模式,這個是講到修行的方便,就是講到事相的修學。修學的方便有四種,就是透過什麼樣的方便來增長我們菩提心的善根、大乘的善根呢?先看 第一個、行根本方便。 我們看第二個。 發起善
2022/04/16
2
《菩提心修學述要》24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你要修兩個觀照,善根會增長煩惱會淡薄! 那麼,在這麼多虛妄顛倒妄想當中,佛陀的意思,就是你先不要管妄想,先在妄想中建立三道的光明,你一開始管妄想,你就不是它的對手了,先把自己的功力先栽培起來。所以對治妄想是比較後面的,剛開始先栽培
2022/04/16
3
《菩提心修學述要》23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一念心性本來具足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 好,我們再看如實不空義,我們先把它唸一遍,請合掌: 前面如實空義,是講它的一個清淨的本體;這個地方講,這個清淨的本體,具足無量的性功德,它有這個不空的能量。 我們的本性本來清淨、本來具足!
2022/04/13
8
《菩提心修學述要》22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菩提心成就了以後,要注意三個禁忌! 我們再看第二個,約作用明退失。 前面是講到本質,這個講作用,我們看這一段的論文,再加以解釋,請合掌! 那麼我們菩提心成就了以後,要注意三個禁忌,這個是非常嚴重的傷害。 第一個,瞋恚,橫於自他,而生惱害。
2022/04/12
6
《菩提心修學述要》21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你不能他增上,只有自增上! 好,我們看甲四的菩提心之退失。 那麼當我們生起菩提心以後,我們要注意那些因緣會退失的,這個是整個修菩提心的禁忌。我們分成兩段:第一個,約本質明退失;第二個,約作用明退失。 什麼叫約本質呢? 什麼叫鈍根菩薩呢?
2022/04/12
4
《菩提心修學述要》20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觀察因緣的時候,一定要把人生分成內外的差別! 諸位法師慈悲,陳會長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12面, 甲四、菩提心之退失 我們心態的調整有三個方向! 那麼從大乘的角度呢?它主要的調整啊!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是出離心。
2022/04/12
3
《菩提心修學述要》19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如風去來行取捨,由此發心求加持。 好,看第三段。 「以我善樂諸因果,他苦因果盡無餘,如風去來行取捨,由此發心求加持。」 所以他這個菩提心的思想,正如懺公師父一再強調的,這個就是菩提心的修學,他說出了一個下手處,就是學吃虧。
2022/04/12
6
查看更多
昂古爾嘎木瓦·聖喜長老 Rev Angulgamuwe Ariyananda Thero
聖喜長老開示–身見的危險
聖喜長老2021.03.26 于錫蘭 正直寺女眾道場 「身見」是主要危險的煩惱,在身心五蘊的運作裡能找到,當成這是我的身心、我,能夠把所有五蘊做比較,不只是自身「我」,延伸至我們:唯有我們是對的,其他的都不正確,我們的寺院才是正確的,其他是不正確的,我們的修行才是正確的,其他的修行都不正確,這些看
2023/09/22
7
聖喜長老開示 – 訓練無害
聖喜長老 – 2019.07.20於錫蘭 正直寺女眾道場 眾生相尅,以喪其命。隨行所墮,自受殃福。 善修法行,學誦莫犯。行道無憂,世世常安。 敏學攝身,常慎思言,是到不死,行滅得安。 當他人帶給我們傷害,無論是行為上造成內心的傷害,或人際關係上間接帶來的傷害,等等以任何的形式傷害我們,但
2023/09/20
4
聖喜長老開示–知見
聖喜長老2010.07.01于錫蘭 正直寺女眾道場 看到自己的心是如何,看到自己的心發生什麼事情,去看這顆心真的是無我的,起來的時候,可以去看他是必要的、是不必要的,是好的、是不好的,通常我們的心,裡面有一百個念頭起來,一個是必要的,99個是不必要的,但這是自然的,如果我們能夠看到這個心,看的更
2023/09/20
1
聖喜長老開示—淨水寶珠
聖喜長老 20220415開示于龍樹林女眾正直寺 為什麼貪欲、執著會存留在內心、保留在生命裡呢?有兩個主要部分,第一個是無明(Avijjā)和邪見(Diṭṭhi)一起運作,主要是無明因而產生錯見,無明與邪見而讓貪欲生起、維持在內心裡。另一個是心沒有(明)(Vijjā),沒有正念、定力,缺乏無常、苦
2023/09/19
5
不善業已經成熟,怎麼辦?
不善業已經成熟,怎麼辦?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人都會犯錯,這很正常。學習佛法之後,當通過業果法則來重新審視人生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發現自己或多或少都做了比想像中更加嚴重的過失,想要自己好的法友,自然會想到如何彌補,很多法友會覺得做點法事,善事,或者懺悔一下,也許就可以了。其實,沒有那麼簡單,任何事情的
2023/09/18
3
聖喜長老開示~~ 智慧 ~~
摘自《聖喜長老法語開示錄》2023/6/7 在五根之中,智慧代表什麼? 智慧是什麼意思呢? 智慧代表理解。 理解又是什麼呢? 理解這個部分是我們可以培育的。 比如我們看到這個是 catumadhura。 我們知道這個是catumadhura,這是個概念。 我們知道這個是 catumadhura,可
2023/06/06
4
聖喜長老開示–身見的危險
聖喜長老2021.03.26 于錫蘭 正直寺女眾道場 「身見」是主要危險的煩惱,在身心五蘊的運作裡能找到,當成這是我的身心、我,能夠把所有五蘊做比較,不只是自身「我」,延伸至我們:唯有我們是對的,其他的都不正確,我們的寺院才是正確的,其他是不正確的,我們的修行才是正確的,其他的修行都不正確,這些看
2023/09/22
7
聖喜長老開示 – 訓練無害
聖喜長老 – 2019.07.20於錫蘭 正直寺女眾道場 眾生相尅,以喪其命。隨行所墮,自受殃福。 善修法行,學誦莫犯。行道無憂,世世常安。 敏學攝身,常慎思言,是到不死,行滅得安。 當他人帶給我們傷害,無論是行為上造成內心的傷害,或人際關係上間接帶來的傷害,等等以任何的形式傷害我們,但
2023/09/20
4
聖喜長老開示–知見
聖喜長老2010.07.01于錫蘭 正直寺女眾道場 看到自己的心是如何,看到自己的心發生什麼事情,去看這顆心真的是無我的,起來的時候,可以去看他是必要的、是不必要的,是好的、是不好的,通常我們的心,裡面有一百個念頭起來,一個是必要的,99個是不必要的,但這是自然的,如果我們能夠看到這個心,看的更
2023/09/20
1
聖喜長老開示—淨水寶珠
聖喜長老 20220415開示于龍樹林女眾正直寺 為什麼貪欲、執著會存留在內心、保留在生命裡呢?有兩個主要部分,第一個是無明(Avijjā)和邪見(Diṭṭhi)一起運作,主要是無明因而產生錯見,無明與邪見而讓貪欲生起、維持在內心裡。另一個是心沒有(明)(Vijjā),沒有正念、定力,缺乏無常、苦
2023/09/19
5
不善業已經成熟,怎麼辦?
不善業已經成熟,怎麼辦?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人都會犯錯,這很正常。學習佛法之後,當通過業果法則來重新審視人生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發現自己或多或少都做了比想像中更加嚴重的過失,想要自己好的法友,自然會想到如何彌補,很多法友會覺得做點法事,善事,或者懺悔一下,也許就可以了。其實,沒有那麼簡單,任何事情的
2023/09/18
3
聖喜長老開示~~ 智慧 ~~
摘自《聖喜長老法語開示錄》2023/6/7 在五根之中,智慧代表什麼? 智慧是什麼意思呢? 智慧代表理解。 理解又是什麼呢? 理解這個部分是我們可以培育的。 比如我們看到這個是 catumadhura。 我們知道這個是catumadhura,這是個概念。 我們知道這個是 catumadhura,可
2023/06/06
4
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