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學佛開始淨心惜福part.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三日(農曆十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raw-image

這一本《心經》經文講得很詳細,說:「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你看,如來教以般若觀慧,真空為妙法之體,達真空體,無餘幻相。這一本要多看,加上斌宗老法師解釋的很詳細,你會了解這個般若的深義。(

你們請回去,對於「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個比喻你們要多多去思惟,你對心經的道理越明白,內心會越寬闊,心量就會越大;內心若是雜念太多,就沒有量了。

譬如:通達的人,他的內心時時刻刻都是無限量的,可以容納一切。

以相來說,心量大的人,聽到一句話不會馬上表現在臉上。心量若不寬闊,聽到一句話之後,第六意識馬上在臉上表現出來,若不順緣,臉色就很難看,你就沒有緣啊!有時候兩個人交談,就會表現出來。

你的面相本來處在自在有量,那是佛陀莊嚴的相貌,如果沒有那個心量,就會變出魔臉來。

《楞嚴經》講到和合不和合。譬如菜種在泥土地,若說和合,菜怎麼沒有土味?我們真正要做到,不要去分別人家的事。譬如雞婆(台語)心,現在這個社會,國家的事,你去講它有什麼用?

我們要見聞到、要覺察到自己。觀世音菩薩返聞聞自性,聞到外面塵境的聲音,他就觀自性。對於我們自己,若能夠反觀出本具的那份覺性,那就更加堅定。若是看到塵埃,你又去參雜,一直講一直講,塵埃的波浪,就會一直滾動起來,你要修這個沒完沒了的塵埃嗎?

raw-image

學員答:

院長!很難修!境界一來就背覺合塵了。

院長開示:

對啊!如果好修,早就沒有凡夫了。

學員答:

境界一來,每次都被轉。

院長開示:

不過,你現在第一次被境界轉,第二次境界來臨時,你就要有「覺」的功夫了,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第一次被轉的念頭,假如現在正在想度總統,又想度五院院長,以及全國人民,這樣你在夢中,都在思惟,那要思惟多久?這就是貪,就是起一個貪念。若說這是念善,念善的根本也是貪,你就是一直在那裡作夢、打妄想。天一亮,沒有看到總統,也沒有看到一個什麼,那何必念這個善。所以,才說「不思善,不思惡」啊!你說夢見這個好,那也是貪,對吧!

學員答:

每次都被境轉,當被轉之後,才覺察到,但業都已經造下去了。

院長開示:

那個境界就是要給你鍛鍊功夫,所以你要感謝大眾。現在光量寺的人數,應該是最好修的,十個人左右共同來修行是最好的。如果十個人一條心,大家眾志成城,比什麼都殊勝,無論在學業上,或道業上,都可以互相增進切磋,對吧!

我在早課未開始前,就進入大寮先把粥煮好,待早課結束後,我就擦地板,又擦走廊、樓梯,最後才炒葉菜類。這樣輕輕鬆鬆時間剛剛好,也沒有覺得不自在。

raw-image

學員問:

院長!您早課完沒有靜坐嗎?

院長開示:

沒有。我都在這裡掃地、掃心地。你看這裡的每一間房間都很乾淨,都沒有塵埃。我就是在作務時邊念:「清塵埃智慧開,明心見性現如來。」這樣充滿歡喜心,對於身心又很清靜、柔軟。

中午用完午齋後,又去工地安置固定兩節模板,再幫忙灌水泥,直到全部灌完為止,師傅們已經準備要休息了,十一點四十分就開始在收拾單輪手推車。你的心裡如果想:我現在很累了,應該要停下來休息才對,若是這樣做,就是逃避現實。

如果工程完全請師傅施工,錢用完了,就必須去化緣,你知道出去化緣的苦,比在工地趕工還要辛苦嗎?當你走進世俗人的店裡化緣,店家說:「NO、NO、NO!」他也沒有說:「師父!沒有啦!」他講NO,這樣子,你坐在那裡,難道不會起煩惱嗎?你如果有定力一直站著,也是欠人家一份因果,你阻礙別人,讓他心臟急速跳動,對吧!

raw-image

觀世音菩薩與五百羅漢的故事:觀世音菩薩在南海普陀山,向天臺山望過去,咦!看到一些出家人,不知道在做什麼?於是觀世音菩薩就跨海過去看一看,看到的都是得道的羅漢。觀世音菩薩對五百羅漢說:「貴山缺一座高大的寶塔,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五百羅漢的住持講:「現在比較緊急的是,要建一座交通橋,不然信徒都要繞一大圈,實在很不方便。在我看來,不如先造橋,再造塔。」

寶塔要建,橋也要建。

觀世音菩薩說:「橋雖重要,塔也不能少,現在我們可以分頭去做,五百羅漢負責寶塔,我負責一座橋,限定一個晚上的時間,大家來拼拼看,看誰的工作先完成。」五百羅漢趁大家在睡覺時,就大顯神通開始工作。

觀世音菩薩說:「四更、天快要亮了,再不動手,豈不是要打敗仗了嗎?」於是,他雙腳踏著兩山的兩岸,雙手將兩山的石崖牽過來,這樣就完成一座橋了。看看天還沒有亮,再去看那些羅漢拼得很,寶塔還沒有峻工。

觀世音菩薩於是和這班羅漢開了一個玩笑,化成一隻金雞就啼叫,五百羅漢一聽到金雞啼叫,以為天亮了。就喊「停工!停工!」所以,寶塔的屋頂還沒有蓋上去,故名通天塔。

這些五百羅漢被觀世音菩薩愚弄,這時很不甘願,就選定二月十九日這一天,普陀山的大香會期,又是觀音聖誕,居士們在供僧,五百羅漢就踏雲過去了。過去之後,食物來不及煮給羅漢們吃,觀世音菩薩就化成一位和尚說:「我來煮給你們吃。」觀世音菩薩煮的飯菜,怎麼盛都盛不完,五百羅漢吃得太飽都動不了。這就是通天塔的事蹟,佛菩薩就是這樣示現人間。(

raw-image

學員問:

請示院長!我們種的臺北草,一直枯黃,該怎麼辦?

院長開示:

照顧盆景、樹木是提昇我們的精進心、慈悲心。這些樹木如果沒有澆水,就好像眾生生病了,正在痛苦的呻吟,我們能不去救它嗎?

現在初入學佛院的學生,大多都是剛受完大戒,就來學戒的學生。有些是富貴家庭的子弟;有些是高學歷的人士,大家來自十方,什麼人都有。既然來自十方,有些人由於風俗民情及的語言不同,加上自身較少生活經驗,做起事來比較沒有方法,也沒有次第。例如洗菜,你教導他要把菜整把拿好,抖開菜葉才洗得乾淨,他卻理由一大堆,說這樣太慢、太麻煩,整把丟到水裡撈起來就好了,像這樣「我慢山高,法水不入」是自己在障礙自己而已。

我們既然已經出家了,來依止學習戒律,就是要放下自我,好好地學習,多培福、勤修戒定慧三學。不要說:「我不會!我以前沒有學過、沒有做過」,若是有這種心態,是會非常損福報的。

raw-image

現在的出家人,大多都認為只要看書、學習經論就好了。在環境方面,有執事人員,會安排居士或淨人整理,若是存有這種心態,是非常不好的,這不是僧團的和合相。僧團裡,之所以每天要出坡作務勞動,就是為了要多培福,並培養大眾僧的和合,要六和敬,並加以調柔身心,累積自身的善根福德資糧。

對於千經萬論,我們通通都要隨喜學習、一一修持,但常住的環境是大家共有的,需要共同來維護,出家人理應多發心、多做事、多培養福報。以前很多高僧大德都是這樣走過來的,這其中的道理大家要清楚才好。

佛在世時,有一個門的門框壞了,佛陀沒有請弟子來修理,也沒有顯神通,卻自己親手處理。他為何要來人世間應化?在人道示現給我們看,就是要喚醒我們。他不但說聖教,連身教都教導我們了,那我們要如何善用佛陀的言教呢?現在是末法時代,大家多著重在事相上,導致執理廢事。學佛要學習中道,如果忽略了身體力行的重要性,這對修行實在是很可惜。好!阿彌陀佛!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31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九日(農曆五月二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今天我們來研究佛法三綱: 一、是信願。信願是目標。 二、是慈悲。慈悲是動機。 三、是智慧。智慧是方法。 這是佛法的三綱,那要看我們自己來到道場求剃度,是基於那一種目標? 學員問: 院長開示: 院長開示: 學員問:
Thumbnail
2022/05/31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九日(農曆五月二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今天我們來研究佛法三綱: 一、是信願。信願是目標。 二、是慈悲。慈悲是動機。 三、是智慧。智慧是方法。 這是佛法的三綱,那要看我們自己來到道場求剃度,是基於那一種目標? 學員問: 院長開示: 院長開示: 學員問:
Thumbnail
2022/05/18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十四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共同研究「七不退法」: 第一項是大家應當經常集會,討論教法之正義。 第二項是上下和睦相處,互尊互敬。 第三項是尊崇佛之教誡,不可妄加更改,妄是妄語的妄。 第五項守護自心,以孝敬為首。 學員答:
Thumbnail
2022/05/18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十四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共同研究「七不退法」: 第一項是大家應當經常集會,討論教法之正義。 第二項是上下和睦相處,互尊互敬。 第三項是尊崇佛之教誡,不可妄加更改,妄是妄語的妄。 第五項守護自心,以孝敬為首。 學員答:
Thumbnail
2022/05/16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普賢十大願: 一者、 第二是、「稱讚如來」 第三是、「廣修供養」 教務主任: 院長!魚放入台灣海峽,會再被人抓走! 院長開示: 第四、「懺悔業障」 教務主任: 院長!心若不轉,怎麼會有力?大部份都被業報纏身。 院長開示:
Thumbnail
2022/05/16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普賢十大願: 一者、 第二是、「稱讚如來」 第三是、「廣修供養」 教務主任: 院長!魚放入台灣海峽,會再被人抓走! 院長開示: 第四、「懺悔業障」 教務主任: 院長!心若不轉,怎麼會有力?大部份都被業報纏身。 院長開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此文寫於:2016/12/27) 前幾天周末的早晨,陽光溫暖,清風微拂,綠葉搖曳,穿插出清幽的小調,筆者走在鄰近的山道上爬坡,前往一座千手觀音寺禮拜。此寺提供登山客免費的熱茶和座椅,累了可以直接借椅子,取用寺裡的茶杯倒茶飲用,找一個好地方,坐下來品茶。 筆者到了寺裡,稍作小憩,見有和尚正在誦經,供
Thumbnail
(此文寫於:2016/12/27) 前幾天周末的早晨,陽光溫暖,清風微拂,綠葉搖曳,穿插出清幽的小調,筆者走在鄰近的山道上爬坡,前往一座千手觀音寺禮拜。此寺提供登山客免費的熱茶和座椅,累了可以直接借椅子,取用寺裡的茶杯倒茶飲用,找一個好地方,坐下來品茶。 筆者到了寺裡,稍作小憩,見有和尚正在誦經,供
Thumbnail
 夫讀經看教  語言皆須宛轉歸就自己 夫語須辨緇素。須識總別語。須識了義.不了義教語。了義教辨清。不了義教辨濁。說穢法邊垢揀凡。說清法邊垢揀聖。從九部教說。向前眾生無眼。須人雕琢。若於聾俗人前說。直須教渠出家持戒。修禪學惠。若是過量俗人。亦不得向佗恁麼說。如維摩詰.傅大士等類。若於沙門前說。佗沙門
Thumbnail
 夫讀經看教  語言皆須宛轉歸就自己 夫語須辨緇素。須識總別語。須識了義.不了義教語。了義教辨清。不了義教辨濁。說穢法邊垢揀凡。說清法邊垢揀聖。從九部教說。向前眾生無眼。須人雕琢。若於聾俗人前說。直須教渠出家持戒。修禪學惠。若是過量俗人。亦不得向佗恁麼說。如維摩詰.傅大士等類。若於沙門前說。佗沙門
Thumbnail
彼時,觀世音的上師阿彌陀佛,即化現了在他的面前,以神通力把裂為千片之身幻化成為具足千手千眼的化身,碎為十片的頭化為十面,有的面露微笑,有的現忿目相,在十面的頂上再化出一面阿彌陀佛之面容來作為引導加持的示現,這就是觀世音大士以十一面千手千眼之相救度眾生的緣起由來了。」觀世音菩薩因起退轉一念誓願之心。
Thumbnail
彼時,觀世音的上師阿彌陀佛,即化現了在他的面前,以神通力把裂為千片之身幻化成為具足千手千眼的化身,碎為十片的頭化為十面,有的面露微笑,有的現忿目相,在十面的頂上再化出一面阿彌陀佛之面容來作為引導加持的示現,這就是觀世音大士以十一面千手千眼之相救度眾生的緣起由來了。」觀世音菩薩因起退轉一念誓願之心。
Thumbnail
因為六道當中唯有人道才能修行聖道;神和鬼你再怎麼說,神在天上,鬼在地下,人類往往錯把神明捧到最高點,神明是有賞善罰惡的能力,但這無非是輪迴的一個相狀而已;當在懲罰你的時候,跌下來往往會跌得更深。當你跌到最底的時候,想要挽救起來卻是非常地困難。所以,佛陀的教育宗旨,基本上就是以人為主,大家平等相處。
Thumbnail
因為六道當中唯有人道才能修行聖道;神和鬼你再怎麼說,神在天上,鬼在地下,人類往往錯把神明捧到最高點,神明是有賞善罰惡的能力,但這無非是輪迴的一個相狀而已;當在懲罰你的時候,跌下來往往會跌得更深。當你跌到最底的時候,想要挽救起來卻是非常地困難。所以,佛陀的教育宗旨,基本上就是以人為主,大家平等相處。
Thumbnail
五百羅漢被觀世音菩薩愚弄了,這時很不甘願,就選定二月十九日這一天,普陀山的大香會期,又是觀音聖誕,居士在供僧,五百羅漢踏雲就過去了。過去之後,煮的食物來不及給他們吃,觀世音菩薩化成一位和尚說:「我來煮給你們吃」。觀世音菩薩煮的飯菜,都盛不完,五百羅漢吃得太飽都動不了。那就是通天塔的事蹟,
Thumbnail
五百羅漢被觀世音菩薩愚弄了,這時很不甘願,就選定二月十九日這一天,普陀山的大香會期,又是觀音聖誕,居士在供僧,五百羅漢踏雲就過去了。過去之後,煮的食物來不及給他們吃,觀世音菩薩化成一位和尚說:「我來煮給你們吃」。觀世音菩薩煮的飯菜,都盛不完,五百羅漢吃得太飽都動不了。那就是通天塔的事蹟,
Thumbnail
假若你念佛,就是一心要求往生,當你的色身有病時,就不必再回向色身康健了。這怎麼說呢?因為當你一心念佛,求往生時,而你陽壽未盡,一樣可以恢復健康的,根本不需要再另外回向。你念佛,就是要求往生,信願具足的,絕對要往生,而且你有這個決心,即刻往生,這就是最殊勝了。
Thumbnail
假若你念佛,就是一心要求往生,當你的色身有病時,就不必再回向色身康健了。這怎麼說呢?因為當你一心念佛,求往生時,而你陽壽未盡,一樣可以恢復健康的,根本不需要再另外回向。你念佛,就是要求往生,信願具足的,絕對要往生,而且你有這個決心,即刻往生,這就是最殊勝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