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翻譯書名和封面,誤以為是中古奇幻類小說,像《魔戒》之類的。看到宣傳,猜想故事有多驚悚恐怖。看到文案,以為這是單純的末日小說或者跟《亞特蘭提斯進化三部曲》同類型的小說,結果真正開讀——我還是太年輕的少年。
好吧,的確是末日類小說,某層面來說也是驚悚恐怖小說啦,不過跟預想有出入就是。可能因為人類都同意對地球的消耗,一直以來末日滅世類小說都深受大家注意,影視作品也不乏這種題材,有脫穎而出可不容易。
作者的描寫能力很高,很多事情都能讓讀者有具體的畫面感,倘若要拍成影視作品,storyboard大概很容易描繪(笑)。另外不清楚作者想要向舊日作品致敬還是為角色增添真實感,文中偶然就是出現八、九十年代的歌曲(抱歉,我都不怎麼認識),或者一些流行/經典小說(哈利波特、魔戒這類)。
故事節奏比想像中明快,開首就點出末世之症的設定,人們在困局中的抵抗生活。盡管一開始會覺得主角的生活篇幅有點長,但在導火線出現之前,生活就是情緒伏線,與衝突一刻形成對比。
大家熟知的末世小說的敘事方式像《群》、《亞特蘭提斯進化三部曲》,都是尋找滅世起源,以求找到阻上末日來臨。很多末日電影也是主力描述災難過程,人們在世界是多麼微不足道,人性比較之下就是次要劇情。
而這個故事可以說是與主流走相反路線,關於病徵、起因、痊癒方法,到故事完結都沒有交出答案。
本來以為由當護士的主角會逐步拆開迷團,結果根本不是那回事。比起末日,人性才是故事核心。平日戴上好好先生的面具,在危難之時會露出真面目,是如此醜惡無能。代入角色,我們任何人都可能露出不堪的一面,在末世之時,任何決定都不容易。
關於末世設定可說是故事背景,重點還是人心關係。由主角選擇逃脫原有的關係,為自己的未來面對新環境新群體,甚至要接受新的自己,一切都是未知的挑戰。無人知道結果,無人看到未來,而脆弱的人們在這個時候自然會依靠信念信仰,但如果同時忘了思考,或許就會迷失自我。有幾個人能堅持原則,相信自己到最後﹖
人心的可怕在於人會變,只有事情有所變化,人就會變。故事的變化不只一次,主角身邊的同伴也有不同,誰知道哪裡才是最後﹖
也許是這兩年的世態,閱讀這書的時間就有點微妙。不管是香港的抗爭,美國的大選,還是世界共同面對的考驗,我們都不自主地面對二元對立的這個題目。世上總有少數派,沒有批評誰才是正確的意思,因為每個人最後都是先保護自己,這是人之常情,沒有不對。初衷也不一定是對的,改變並不可恥,該想的是我們是否真的有足夠理智思考。所謂正義邪惡,都是結果論,身為當事人的我們說勝負都不過是情緒話,激勵人心可以,但保持理性才不會被眾人形成的情緒共振帶走。只要自己不後悔,那是你的路,你的人生。
PS. 原來作者是Stephen King的兒子,兒子好厲害
PPS. 主角的「前夫」真的很噁心,妥妥的噁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