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閱讀|末日的預告與生命的盡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既然玩了主題閱讀,不如就認真說說我在主題閱讀的感悟吧。

在2021年尾,我看了一齣末日電影《千萬別抬頭》,也看了兩本講述癌病死亡的小說《漣漪的夜晚》和《獅子的點心》,迫使我思考末日或死亡的事。

末日的預告

先說電影,我個人是很喜歡《千萬別抬頭》(Don’t Look Up)啦,雖然評語是好壞參半,但我看得很開懷。咦,這電影明明是講述末日啊,我怎麼會看得開懷?

導演以黑色幽默和極盡諷刺的手法拍攝末日題材,將全人類都罵個一遍,當然,還是有針對性地嘲諷政治和現實,但其實將人類的各種劣根性都罵了。

電影講述有天文學家發現有聖母峰那樣大的彗星將於數月後撞上地球,導致全人類死亡,這明明是頭等大事,但是最初白宮的人根本不當一回事,即使天文學家上電視宣佈世界末日將至,電視主持也是輕描淡寫笑著帶過,人類關心的是娛樂新聞多於迫在眉睫的末日預告。

因為太荒謬,所以觀眾都忍不住笑起來。

但真的太荒謬嗎?其實我們會不會也表現得跟電影中的愚民一樣?

環保問題、氣候問題一直都迫在眉睫,儘管不停接收警告,但又有多少人認真面對?

影響享樂的問題,先放到一旁吧,反正我不處理總有人處理。

每個人都是這樣想,就算抬起頭就能夠見到即將撞上地球的慧星,但依然會有一大班人高呼「千萬別抬頭」。

只要不抬頭,就不用面對末日問題,就可以自欺欺人說,根本甚麼問題也沒有,繼續飲飽食醉,繼續沉迷享樂,反正人都終須一死。

《千萬別抬頭》的結局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我在此不爆雷了,未看的其實很推這一齣電影,大卡士當然賞心悅目,黑色幽默令人看得開懷也矚目驚心。

在死亡面前,理應人人平等,但是有一些權貴卻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左右別人的生命,平民百姓要做甚麼才能取回生命的自主權?難道大家真的束手無策嗎?我覺得這值得深思一下。

這些年來,有過許多世界末日的預告,幸好許多也落空了,但其實我總覺得這一天遲早會到來,也許不在我們的世代,但總有一天,總有一些事會令人類滅亡,正如恐龍的滅絕。

然而,在世界末日之前,我們可能首先面對的是個人的死亡。

生命的盡頭

有生,才有死。

世界末日是大規模的死亡,但願這一天永遠不要到來,然而,個人的死亡始終不能避免。

一開始我看《漣漪的夜晚》時,根本不知道講甚麼,然後第一章就是主角的死亡,癌病。

咦,這題材跟《獅子的點心》一樣啊,於是看完《漣漪的夜晚》後立即再看《獅子的點心》,順理成章以「生命的盡頭」為這個月的閱讀主題。

雖然兩本書也是述說末期癌症病人的故事,而且兩個主角都是女性,都是壯年得癌,但所描寫的角度卻截然不同。

在《漣漪的夜晚》,主角在第一章便已死亡,咦,主角都死了,要如何接下去?

主角的死亡猶如漣漪,一圈一圈地影響著身邊的人,跟她最親密的丈夫、姐姐,曾經跟她共事的同事,小時候認識的朋友……

接下來的每個章節便從不同人的視角出發,透過他們的回憶,逐漸建立起主角具體的形象,也讓讀者更了解她的事跡。

《獅子的點心》則是主角在最後的歲月中,選擇到一個島上的療養院「獅子家園」度過餘生,在這裏跟其他「客人」一起靜待生命走到盡頭,但這過程一點也不傷感,反而處處流露溫暖,洋溢著愛。

雖然已經做好死亡的心理準備,但主角在「獅子家園」繼續感受到活著的美好,感恩在生命中遇到的一切,包括得病這回事,因為即使在得病後,她依然遇到許多美好的事物。

死亡是霸道的,雖然如此令人悲痛欲絕,但是隨著時日過去,悲傷還是會漸漸減退,在《漣漪的夜晚》中,主角最初死去時,大家都難過不已,但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縱管主角已逝,但她為身邊人帶來的影響卻沒有停止過,她曾經有過的行動,儘管微小,卻足以改變對方的人生。

我們活在世上,不知道自己甚麼時候做的事會對別人帶來甚麼影響,所以更加要謹言慎行,善待他人。

時間繼續推移,死亡變得越來越遙遠,曾經的愛與恨,執著與執迷,無一不可放下來。

慢慢的放寬心懷,然後再看《獅子的點心》,進一步讓心境變得更豁達,將生和死看得更開,也許讓大家直接看看此書的摘句就明白這本書如何潤澤著讀者的心靈。(關於《獅子的點心》,我稍後將會專文介紹。)

《獅子的點心》書中摘句

  • 出生和死亡是一體兩面的關係,唯一的不同,就是門朝向哪一個方向打開而已。
  • 從這裡看是出口,但從那裡看就是入口。我們只是不停地改變外形進入輪迴,在輪迴的世界,基本上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 生命總有一天走到盡頭,那就在盡頭之前,充分享受自己的人生。
  • 要保持笑容。越是痛苦的時候,越要仰望天空,盡情地笑,就可以為比你更痛苦的人帶來希望。
  • 人並不是因為開心才笑,而是因為笑了才開心。
  • 一個人的幸福,取決於能夠為身邊的人帶來多少笑容
  • 人生真的就像是一根蠟蠋。蠟蠋無法點亮自己,也無法自己將火熄滅。一旦點燃,就無法違抗自然的發展,只能等待燃燒殆盡,火才能熄滅。
  • 人生在世,就是成為別人的光。我們藉由消耗自己的生命,成為照亮別人的光,用這種方式照亮彼此。
之前的主題閱讀只為好玩,如果可以的話,我想之後的主題閱讀都能寫一寫主題閱讀的感悟,這樣會令閱讀更有意思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梁淑淇的沙龍
108會員
810內容數
每次看到好書、精彩電影和劇集都想向別人推介,實在不能只有我看到啊,如果我的文字能讓你對某本書、某齣電影或劇集感興趣,繼而找來看,真是功德無量啊。
梁淑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我們的身體不斷經歷輸入與輸出的循環,慢慢長成現在的樣子。 生活同樣每天都在輸入和輸出。輸入很簡單,閱讀一篇文章,聽一首歌,瀏覽一下新聞,甚至跟人聊天都是一種輸入。 我們每分每秒都在吸收外來資訊,經過轉化在腦海中形成念頭,有些念頭一閃而過,有些念頭不斷演化,發展出改變一生的想法。當然,所有想法必須
Thumbnail
2025/04/30
我們的身體不斷經歷輸入與輸出的循環,慢慢長成現在的樣子。 生活同樣每天都在輸入和輸出。輸入很簡單,閱讀一篇文章,聽一首歌,瀏覽一下新聞,甚至跟人聊天都是一種輸入。 我們每分每秒都在吸收外來資訊,經過轉化在腦海中形成念頭,有些念頭一閃而過,有些念頭不斷演化,發展出改變一生的想法。當然,所有想法必須
Thumbnail
2025/04/29
《直到寫出完美小說》的書名有一定的吸引性,到底什麼是完美小說?由開始到寫出完美小說的過程中,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書中主角提到他心目中的完美小說,是能夠為一個人的人生帶來決定性轉變的小說。在看過那本小說之前和之後,他所看見的世界將截然不同,而且再也無法逆轉。 所以,這是一本關於寫出符合上述條件的小
Thumbnail
2025/04/29
《直到寫出完美小說》的書名有一定的吸引性,到底什麼是完美小說?由開始到寫出完美小說的過程中,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書中主角提到他心目中的完美小說,是能夠為一個人的人生帶來決定性轉變的小說。在看過那本小說之前和之後,他所看見的世界將截然不同,而且再也無法逆轉。 所以,這是一本關於寫出符合上述條件的小
Thumbnail
2025/04/25
《進烤箱的好日子》好看,但好像有點難解釋這本小說怎麼好看法,那不是以情節先行的小說,故事內容不是重點,那是一個女性的成長記,也是關於寫作回憶錄的過程。 主角一開始就表明因為無法寫出小說,於是決定寫回憶錄,而作者表明小說與回憶錄的差別在於「真實」,因此為求真實,主角在寫作回憶錄的過程中,盡可能尋找回
Thumbnail
2025/04/25
《進烤箱的好日子》好看,但好像有點難解釋這本小說怎麼好看法,那不是以情節先行的小說,故事內容不是重點,那是一個女性的成長記,也是關於寫作回憶錄的過程。 主角一開始就表明因為無法寫出小說,於是決定寫回憶錄,而作者表明小說與回憶錄的差別在於「真實」,因此為求真實,主角在寫作回憶錄的過程中,盡可能尋找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千萬別抬頭》於2021年12月10日美國院線有限上映,2021年12月24日在Netflix上架,由曾執掌《大賣空》、《為副不仁》等時事批判電影的導演亞當·麥凱自編自導,其演員陣容包含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珍妮佛·勞倫斯、梅莉·史翠普、羅伯·摩根等多位著名演員。 劇情由一名天文學博士
Thumbnail
《千萬別抬頭》於2021年12月10日美國院線有限上映,2021年12月24日在Netflix上架,由曾執掌《大賣空》、《為副不仁》等時事批判電影的導演亞當·麥凱自編自導,其演員陣容包含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珍妮佛·勞倫斯、梅莉·史翠普、羅伯·摩根等多位著名演員。 劇情由一名天文學博士
Thumbnail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 如果是文明,還會把自己置於死地嗎? By 內佛.舒特 在開始閱讀之前 第一次我要這樣鄭重提醒 如果你心情不好、低落 千萬暫時不要打開這本書…
Thumbnail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 如果是文明,還會把自己置於死地嗎? By 內佛.舒特 在開始閱讀之前 第一次我要這樣鄭重提醒 如果你心情不好、低落 千萬暫時不要打開這本書…
Thumbnail
現在說這部電影是我2022冠軍,可能太早,但它肯定是我今年看過最趣味最好笑最幽默的電影,特別是在英雄片和拯救世界(其實是戰爭片)的故事遍布的當下!
Thumbnail
現在說這部電影是我2022冠軍,可能太早,但它肯定是我今年看過最趣味最好笑最幽默的電影,特別是在英雄片和拯救世界(其實是戰爭片)的故事遍布的當下!
Thumbnail
看完《千萬別抬頭》後,我一直在想為甚麼電影名稱要叫「千萬別抬頭」呢?希望大家看完這部《千萬別抬頭》後,能抬起頭來,好好觀望那些被我們忽視的問題。
Thumbnail
看完《千萬別抬頭》後,我一直在想為甚麼電影名稱要叫「千萬別抬頭」呢?希望大家看完這部《千萬別抬頭》後,能抬起頭來,好好觀望那些被我們忽視的問題。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這是個老梗,每個人心中答案各自不同, 這部片試著從另一個角度,也許可能更符合現在人生活與社會環境的角度來探討問題可能的發展方式,過程充滿荒謬、無奈與可笑,但某些場景也不禁讓人感到熟悉且真實。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這是個老梗,每個人心中答案各自不同, 這部片試著從另一個角度,也許可能更符合現在人生活與社會環境的角度來探討問題可能的發展方式,過程充滿荒謬、無奈與可笑,但某些場景也不禁讓人感到熟悉且真實。
Thumbnail
既然玩了主題閱讀,不如就認真說說我在主題閱讀的感悟吧。 在2021年尾,我看了一齣末日電影《千萬別抬頭》,也看了兩本講述癌病死亡的小說《漣漪的夜晚》和《獅子的點心》,迫使我思考末日或死亡的事。 因為太荒謬,所以觀眾都忍不住笑起來。 但真的太荒謬嗎?其實我們會不會也表現得跟電影中的愚民一樣?
Thumbnail
既然玩了主題閱讀,不如就認真說說我在主題閱讀的感悟吧。 在2021年尾,我看了一齣末日電影《千萬別抬頭》,也看了兩本講述癌病死亡的小說《漣漪的夜晚》和《獅子的點心》,迫使我思考末日或死亡的事。 因為太荒謬,所以觀眾都忍不住笑起來。 但真的太荒謬嗎?其實我們會不會也表現得跟電影中的愚民一樣?
Thumbnail
別仰望,別仰望美國,別仰望聯合國。 別仰望科技巨人,別仰望政客政棍。 但就算你不想靠賴他們想自救,但當能解救災難的資源牢牢握在上述組織手中,還能如何自救呢? Kate說:至少我們盡力了。 盡力了,但仍舊無法改變結局。 我認為完全不一樣。
Thumbnail
別仰望,別仰望美國,別仰望聯合國。 別仰望科技巨人,別仰望政客政棍。 但就算你不想靠賴他們想自救,但當能解救災難的資源牢牢握在上述組織手中,還能如何自救呢? Kate說:至少我們盡力了。 盡力了,但仍舊無法改變結局。 我認為完全不一樣。
Thumbnail
我看過許多「不合時宜」的作品,卻很少看到這樣「千載難逢」的作品。 劇中裡最觸動我的一刻,倒不是結尾那最後的晚餐,也不是劇尾太空船抵達的「裸體的伊甸園」;而是凱特(Kate)的男友Yule看到那顆即將毀滅人類文明、美麗而可怕的彗星時,忽地跪下禱告的那一瞬間:
Thumbnail
我看過許多「不合時宜」的作品,卻很少看到這樣「千載難逢」的作品。 劇中裡最觸動我的一刻,倒不是結尾那最後的晚餐,也不是劇尾太空船抵達的「裸體的伊甸園」;而是凱特(Kate)的男友Yule看到那顆即將毀滅人類文明、美麗而可怕的彗星時,忽地跪下禱告的那一瞬間:
Thumbnail
《龍鱗焰火》Joe Hill 看到翻譯書名和封面,誤以為是中古奇幻類小說,像《魔戒》之類的。看到宣傳,猜想故事有多驚悚恐怖。看到文案,以為這是單純的末日小說或者跟《亞特蘭提斯進化三部曲》同類型的小說,結果真正開讀——我還是太年輕的少年。
Thumbnail
《龍鱗焰火》Joe Hill 看到翻譯書名和封面,誤以為是中古奇幻類小說,像《魔戒》之類的。看到宣傳,猜想故事有多驚悚恐怖。看到文案,以為這是單純的末日小說或者跟《亞特蘭提斯進化三部曲》同類型的小說,結果真正開讀——我還是太年輕的少年。
Thumbnail
透過六段仿紀錄片的小故事,描述真實存在「過」的人物們,他們在死前一天的日常生活。而探討「死亡」議題的電影作品相當多,《明天,最後一天》也絕對不是第一部將死亡作為主題的作品,但用「記錄前一天」的方式,來反應了人們對死亡的態度,以及死亡在生命中的份量,《明天,最後一天》的敘事手法可說是相當新鮮。
Thumbnail
透過六段仿紀錄片的小故事,描述真實存在「過」的人物們,他們在死前一天的日常生活。而探討「死亡」議題的電影作品相當多,《明天,最後一天》也絕對不是第一部將死亡作為主題的作品,但用「記錄前一天」的方式,來反應了人們對死亡的態度,以及死亡在生命中的份量,《明天,最後一天》的敘事手法可說是相當新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