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書評】一個人做出版,可能嗎?《圈外編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日前從事編輯工作的時候總想靠著書籍激勵自己,隨意開了個適合編輯閱讀的清單,但始終未能真正執行讀書計畫。辭職後得空終於翻開了這本口袋名單:都築響一《圈外編輯》。
然而,若是你想要從本書獲得一些些關於編輯的「技巧」那真的就誤會大了。
這本書從頭到尾很像是都築響一過去四十年來的編輯回憶錄,他訴說著究竟為何會成為編輯以及成為編輯之後他做過什麼。
但當然前人走過的路總會留下些值得我們後輩學習的地方。
想做就去做 不需要企劃
根據我先前短短五個月以來的編輯經驗,企劃和採訪絕對是身為一位編輯重點的工作的內容。
無論是專題採訪還是深入報導,主管總會要求我們先寫好一份詳盡的企劃,此時身為小小編輯的我們能想到的當然就是靠網路查資料,將可用的資料放置在企劃內。
然而,都築響一卻叫我們千萬不要這麼做,理由很簡單,「如果網路上就查得到資料的內容,就不再有新鮮感」顯然,身為網路原住民的我們早已太依賴用goole大神幫助我們解決各種疑難雜症,但說真的,在網路報導或是在其他媒體上出現過的內容顯然都已經成為「被處理過」的話題。如果此時做企劃還一昧的依賴網路資料是做不出讓人感到有趣的內容的。
都築響一不斷地在本書強調的編輯核心就是:「不要想著讀者,要想如何連自己都會喜歡這本書?」這樣單靠自己的感覺去做書,才有可能做出讓別人也願意閱讀的內容。
既是圈內也是圈外,編輯的圈子哪有那麼複雜?
「我永遠都是圈外人,對室內設計圈、藝術圈、音樂圈、文學圈而言,我都是外人。」
這句話道盡都築響一對編輯這份工作的深刻想法。仔細玩味才會驚覺這是濃縮了多少年精華的編輯格言。許多業界人士都很羨慕他可以做自己喜歡的書,但都築響一卻認為做那些書並非是因為自己喜歡才去做,而是因為沒有人做所以才要做。「因為專家不動,所以我才要動起來。」
就是這樣有些傲骨的態度才讓他得以在這動盪的圈子中持續前行。都築響一的行動派性格讓許多非主流的雜誌與著作得已出版。
想聽就來,喜歡就留下
隨著新媒體的流行,都築響一開始自己設立電郵雜誌,以訂閱制的方式吸引各個地區的讀者,那些無法出現在主流媒體中的內容才能呈現大眾(佔全世界90%的一般人)真正的生活。都築響一始終認為「藝術品有評價高低、價格高低,但真正的優劣並不存在。」隨便大眾怎麼想,主流如何遷徙。想聽就來,喜歡就留下,不強求讀者反而讓人感到樸實而自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6會員
173內容數
讓閱讀與寫作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在漫長的時間裡,做個聰明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微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書有兩位作者,分別是Facebook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以及華盛頓學院心理學教授亞當·格蘭特。桑德伯格除了身為Facebook營運長之外,同時也是是企業家、慈善家。曾著知名暢銷書《挺身而進》,也是非營利組織Leanln.Org創辦者,以行動支持所有女性達成人生目標。而亞當·格蘭特身為知名心理學家
本書作者為James Harkin,英國知名社會學者與趨勢觀察家,曾任教於牛津大學。1999年起,加入知名廣告公司Young and Rubicam,負責研究全球社會、政經與科技大趨勢。此外,他也長期為《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和《衛報》(Guardian)等媒體
前陣子在翻閱這本書的時候,同時間看了許知遠的《十三邀》,那集嘉賓是吳曉波,也就是中國著名的財經作家。同時他也經營一家財經出版公司。 觀看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jRMq62UExA 之所以會將這本書的書評與這集節目聯合在一起,是因為節目中恰巧
在開始進入這本書之前,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時間跟記憶賽跑,到底會是誰贏?” 曾經,我以為可以憑藉記憶,保留點過去。 但那畢竟是年少,沒有太多人需要惦記、沒有太多事需要煩憂。 隨著時間的堆疊,久了,很多過去就隨著記憶消逝了。 不過,卻有些過去,永遠也過不去。 在我看來《最初之前》最大的亮點不是男女
川口俊和的這一系列作品(包含《在咖啡冷掉之前》、《在謊言拆穿之前》、《在回憶消逝之前》)。其實核心都是圍繞在「珍惜當下把握愛」這種看似老掉牙的情節。
推薦指數:★★★★☆ 易讀指數:★★★★★  趣味指數:★★★★☆  新鮮指數:★★★★☆ 一直都很欣賞張嘉佳的文字,但這本風靡全中國的書,卻不是我接觸他的第一本書。 第一次認識張嘉佳的作品是一
本書有兩位作者,分別是Facebook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以及華盛頓學院心理學教授亞當·格蘭特。桑德伯格除了身為Facebook營運長之外,同時也是是企業家、慈善家。曾著知名暢銷書《挺身而進》,也是非營利組織Leanln.Org創辦者,以行動支持所有女性達成人生目標。而亞當·格蘭特身為知名心理學家
本書作者為James Harkin,英國知名社會學者與趨勢觀察家,曾任教於牛津大學。1999年起,加入知名廣告公司Young and Rubicam,負責研究全球社會、政經與科技大趨勢。此外,他也長期為《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和《衛報》(Guardian)等媒體
前陣子在翻閱這本書的時候,同時間看了許知遠的《十三邀》,那集嘉賓是吳曉波,也就是中國著名的財經作家。同時他也經營一家財經出版公司。 觀看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jRMq62UExA 之所以會將這本書的書評與這集節目聯合在一起,是因為節目中恰巧
在開始進入這本書之前,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時間跟記憶賽跑,到底會是誰贏?” 曾經,我以為可以憑藉記憶,保留點過去。 但那畢竟是年少,沒有太多人需要惦記、沒有太多事需要煩憂。 隨著時間的堆疊,久了,很多過去就隨著記憶消逝了。 不過,卻有些過去,永遠也過不去。 在我看來《最初之前》最大的亮點不是男女
川口俊和的這一系列作品(包含《在咖啡冷掉之前》、《在謊言拆穿之前》、《在回憶消逝之前》)。其實核心都是圍繞在「珍惜當下把握愛」這種看似老掉牙的情節。
推薦指數:★★★★☆ 易讀指數:★★★★★  趣味指數:★★★★☆  新鮮指數:★★★★☆ 一直都很欣賞張嘉佳的文字,但這本風靡全中國的書,卻不是我接觸他的第一本書。 第一次認識張嘉佳的作品是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個時代確實是一個「人人想做什麼」就有機會完成什麼的時代,但前提是,總是要花一點時間主動去了解吧!不要被動的等人教(還不爽別人給自己意見)這就枉費活在這個時代,也浪費了自己相信自己做得到的意念了!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改稿真的不是一件需要太多情緒的事,把錯的挑出來、改掉,就這麼簡單!很少有什麼「大錯」需要去爭執誰對誰錯。不過真的滿多時候鬼遮眼或是偶爾真的會發生某種「明明前一版是對的,這一版居然是錯的」的鬼故事,把問題找出來解決就好!
據我的觀察,一個有強烈企圖心又有組稿和撰稿能力的編輯,在離開出版社以後,他們多半會嚐試編纂或編譯工作,以此克服眼高手低的困境。與此同時,如果真能實現意到筆到如意所至的話,那麼這位編書高手其實力已不遜於普通的作家了。   毋需贅言,這種說法只是普通常識,不過,我知道好鬥和投機者仍要提出反駁的。文友
Thumbnail
可以的話,把「編輯」視為一個「統籌」的職務!你會要把關一本書從文字、圖檔、編排、印刷所有的細節,你要有能力統籌你所需要有人協助你一起完成的事!在那之前,除了「文字能力」外,請強化你所有在這個專業上的能力,那會使你工作、做書更有趣!
10年前,開設獨立出版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尋找適合的美編,則是當務之急。經由好友的引介,終於找到了。結果設計稿一拖,就是三個月。每天早上起床,趕緊打開電腦,期待來信交稿。後來,發現知名美編大多接大出版社的案件,想來想去,我也不好意思盯人催稿,畢竟人家是靠這行吃飯。 最後他終於完稿了,書
Thumbnail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想了解編輯這個職缺的人 2.對編輯只有「向漫畫家催稿」理解的人 3.想看點輕鬆的插圖書籍
Thumbnail
編輯,真的不是只要看得懂字就可以當滴!
Thumbnail
讀過蠻多商業、自我成長的書,有些書裡作者已提供明確的步驟與方法,有些則以原則或概念為主,但對讀者來說,沒有去實作/執行/運用,讀完能產生對自己的助益有限。 打算建立一個「不只是讀過就算了」的書單,挑些主題來規劃自己的實作計畫,也會找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成立實作支援社群。
Thumbnail
「有時候,人們會嘲笑我們國家竟有這麼多過剩的書籍。可是,如果我還年輕有幹勁,我會選擇當編輯,從事出版事業。我們有責任讓智慧一直延續下去,絕對不可以把它當作炒熱門,卻罔顧良心的工作,因為那些粗製濫造的新書對於世界文學的危害程度,可能要遠大過戰爭帶來的後患。」~赫曼.赫塞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個時代確實是一個「人人想做什麼」就有機會完成什麼的時代,但前提是,總是要花一點時間主動去了解吧!不要被動的等人教(還不爽別人給自己意見)這就枉費活在這個時代,也浪費了自己相信自己做得到的意念了!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改稿真的不是一件需要太多情緒的事,把錯的挑出來、改掉,就這麼簡單!很少有什麼「大錯」需要去爭執誰對誰錯。不過真的滿多時候鬼遮眼或是偶爾真的會發生某種「明明前一版是對的,這一版居然是錯的」的鬼故事,把問題找出來解決就好!
據我的觀察,一個有強烈企圖心又有組稿和撰稿能力的編輯,在離開出版社以後,他們多半會嚐試編纂或編譯工作,以此克服眼高手低的困境。與此同時,如果真能實現意到筆到如意所至的話,那麼這位編書高手其實力已不遜於普通的作家了。   毋需贅言,這種說法只是普通常識,不過,我知道好鬥和投機者仍要提出反駁的。文友
Thumbnail
可以的話,把「編輯」視為一個「統籌」的職務!你會要把關一本書從文字、圖檔、編排、印刷所有的細節,你要有能力統籌你所需要有人協助你一起完成的事!在那之前,除了「文字能力」外,請強化你所有在這個專業上的能力,那會使你工作、做書更有趣!
10年前,開設獨立出版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尋找適合的美編,則是當務之急。經由好友的引介,終於找到了。結果設計稿一拖,就是三個月。每天早上起床,趕緊打開電腦,期待來信交稿。後來,發現知名美編大多接大出版社的案件,想來想去,我也不好意思盯人催稿,畢竟人家是靠這行吃飯。 最後他終於完稿了,書
Thumbnail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想了解編輯這個職缺的人 2.對編輯只有「向漫畫家催稿」理解的人 3.想看點輕鬆的插圖書籍
Thumbnail
編輯,真的不是只要看得懂字就可以當滴!
Thumbnail
讀過蠻多商業、自我成長的書,有些書裡作者已提供明確的步驟與方法,有些則以原則或概念為主,但對讀者來說,沒有去實作/執行/運用,讀完能產生對自己的助益有限。 打算建立一個「不只是讀過就算了」的書單,挑些主題來規劃自己的實作計畫,也會找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成立實作支援社群。
Thumbnail
「有時候,人們會嘲笑我們國家竟有這麼多過剩的書籍。可是,如果我還年輕有幹勁,我會選擇當編輯,從事出版事業。我們有責任讓智慧一直延續下去,絕對不可以把它當作炒熱門,卻罔顧良心的工作,因為那些粗製濫造的新書對於世界文學的危害程度,可能要遠大過戰爭帶來的後患。」~赫曼.赫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