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

含有「大眾」共 1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從平時就喜歡看娛樂電影和影集的受眾來說,「偶爾可以做些基本的操作」完全可以是一個加分項。試想,如果你今天花了幾十美金,可以看到一部六十小時長的影集。而且,還可以在這個影集的世界裡探索,與不同角色對話。難道不會覺得,這樣的產品相當物超所值嗎?
  在差勁條件下工作的人,並非全都認同「吃苦當吃補」。很多人之所以沒有離職去找其他工作,不是因為他想要選擇繼續待在原來的地方,而是他沒有條件應對可能缺乏薪水的那段時間對他整體生活帶來的風險。許多人無法「做自己」也不是因為他們不想,而是這個社會仍然持續地對不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與特質設下重重障礙與懲罰。
  因為這個結論其實是建立在那些「非專業讀者」的錯誤理解。實際上的結論其實應該要更接近「對普遍沒有接受過文學訓練的人來說,AI生成的詩歌更合他們的胃口」。這個結論並不怎麼讓人意外。因為這其實代表了,AI對語言的理解與表達是比較接近常民的,而一個人要能成為詩人,恰恰需要一種與常人不同深邃理解。
Thumbnail
鋼哥-avatar-img
2024/11/26
1
「對普遍沒有接受過文學訓練的人來說,AI生成的詩歌更合他們的胃口」。 很認同文中提到的這段,我剛好也有讀到這一篇研究。對於該篇研究的施測對象也相當有趣,早先有很多討論試圖證明 AI 已經超越「某某名家/某類專業人士」;但是,在這種本體取代的恐慌發生之前,普羅大眾是否能識別出「該內容出自人類或是 AI?」反而更值得「某某名家/某類專業人士」感到焦慮
1
前圖紙-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1/26
鋼哥 是的,我也頗有同感。除了像圍棋那樣可以很明確分出勝負的競賽項目,其實多數活動在現階段都很難想像真的有AI完全超越或取代人類整體的情況。而且哪怕是圍棋,真正會欣賞圍棋比賽的人其實還是會想看人類棋手對弈,AI更像是一個讓棋手更有效地提升自我的學習工具。 但在創意項目上,大眾分不分得出來好壞其實比「有沒有真的更好」扮演更大的角色。譬如在小活動的海報設計上,有可能民眾和主辦方都沒有太高的美感追求,AI生成的圖像很可能已經足夠了;但一些更有追求的場景裡,如果民眾還是分不出來,專業人士就需要緊張了,因為就算你自己知道自己的東西比AI好,多數人無法分辨的話,你還是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src
我也希望自己會很順利
2
CV教養生活-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27
1
Danielson在童話王國丹麥 您可以的~
1
# 蔬菜的陰暗面 - 不為人知的潛在危害 ## 蔬菜向來被視為健康的食物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蔬菜都是益處多多的食物。它們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被認為是身體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來源。許多人食用蔬菜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獲得這些有益於身體的營養素。 ## 大眾普遍相信的蔬菜好
Thumbnail
  班雅明是二十世紀德國重要思想家,其寓言式書寫、遊蕩者、辯證意象、靈光等概念,對後來的藝術、文化研究、社會學等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   本書是美國文化研究學者詹明信,對班雅明思想的重新梳理和詮釋。作者將其概念加以匯總後,對其思想的核心與政治性及反抗法西斯與資本主義等問題,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和闡述。
Thumbnail
熙來攘往的路口,車輛與行人來來往往,路燈每天定時開開關關,校園導護除了假日外的每一天,定時在路口拉起標旘,導引小學生安全過馬路。你是這些人中的一員,和他們一樣,你不會停下來觀察,唯一會做的只是順著人流走。如果調出固定視角的縮時攝影來看,你會看到幾年下來這個路口的變化都是一樣的:日出日落、燈開燈關,一
Thumbnail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4/02/26
2
不錯!道盡平凡人的日常生活與心中的苦悶,世界就是這個樣子,有資源的人能夠賺更多的錢,沒資源的人就只能當韮菜被收割,特別是在中國,這種講法跟更是流行。
2
2023 四月運勢 歐甘樹文 石楠正位 石楠的能量象徵全新的可能性已經出現,現在已有機會看見新的事物,並也只有不斷更新自己,才能跟上世界的腳步。就算目前問題看似難以解除,我們更要改變觀點,大膽地嘗試新方式,並且接受各種新的可能性。現在是拋棄一切陳舊且無用事務的時候了,重新跟內在的靈性力量及喜悅連接上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