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編輯這一行》:編輯應有的技藝、思維與靈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本書在2021年5月於臺灣初版上市(在日本於2015出版)。
首先,光是這一點,就很值得一提。

「現今」編輯這一行


市面上以「出版/編輯」為主題的書其實不少,但它們不是寫給大眾的書,而是寫給從業人員還有少數有興趣的讀者,市場相對一般的商業書小很多,所以這類書籍無論是翻譯書,或是臺灣人寫的,大多已經斷版,而且出版距今也相隔了一二十年。
因此,《編輯這一行》多少帶有「明知不可而為之」的精神,明知不大可能成為暢銷書,依然有某種使命感,將「編輯」的精神和技藝傳承下去──更重要的,它是屬於這時代的「編輯」之書。
相較於一二十年前的觀點,這本書更「與時俱進」,在「應該跟上潮流」之處靈活務實,於「不可動搖」的部分又能發揮「教育」(傳接繼承)的功能。
作者片山一行為什麼寫這本書?
他認為──編輯的職責在做出好書和暢銷書,但如今出版業卻一片混亂,編輯才更應該找出「編輯這一行」的價值與意義。

編輯之「術」與「道」


我為什麼買下這本書?
起初的動機確實只是為了增進專業能力,但越讀下去,越覺得這本書絕不只這樣──比起「術」(方法、技巧、技術),作者傳授的是技藝中的「道」(根本、原則)。
曾有前輩告訴我,她當編輯時,全靠自己摸索,沒人教她。
我雖然相對幸福,有前輩「話先說在前頭」指引迷津,並在地圖上標示出容易出錯的地方,不過,他們或隨時提醒,或親自同行,新手編輯能學到多少本事,終究是個人造化──前輩提供的是經驗,但能否活用,必須靠本人自己「體會」;比起學習「這麼做」,更重要的是「為什麼這麼做」的思維。
畢竟,準則和流程是死的,然而作者、書稿和讀者都是活的;每份文稿有各自的身世、脈絡和精神。
前者教導編輯如何避免錯誤(固然十分重要),卻沒能教導怎麼激發創意;前者教導編輯怎麼按圖索驥打造品質均一的書,卻沒能教導怎麼「超越」上一本,甚至其他同類型的書。
在這一點上,片山試圖把模糊的經驗系統化成可以依循的準則(大至企畫發想和人際關係的經營,小至書名、標題、版面設計到圖解,無一不包),並始終強調「創新」的重要。
他舉出現今普及的編輯手法,其實源於過去他本人或某個編輯的「突發奇想」,在他們之前,沒人這麼做,然而那些在當時看起來相當大膽或「異想天開」的做法,一但在市場上取得成功,不但蔚為流行,也為出版業開拓新局。
是的,他始終強調,編輯最重要的是「企畫力」。
唯有如此,才能因應時代的變化,也不會隨波逐流。

編輯的自我要求


此外,片山是個信念堅定的編輯。
所以,這本書不只是「編輯的技藝」,更是「編輯如何定義自己的工作」──誠如他本人所言,他是為了在出版業快速變化的時代,把「編輯的價值和意義」說清楚,才寫下這本書。
老實說,編輯的工作內容大同小異,每個人卻有不同的工作習慣和理念。
然而,根據我的觀察(即使入行不久),我認為:編輯雖然沒有「對錯」,卻有「高下」之分;有些人是我的榜樣,但讓我覺得「絕對不要像他那樣」的編輯也大有人在。
看完這本書,我心目中理想的編輯樣貌逐漸清晰。
前輩們的指教都很寶貴,但我深知無法完全複製他們的模板,必須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有些東西得靠我自行歷練和印證,片山藉由《編輯這一行》幫助我畫出藍圖。

編輯要對自身權力有自覺


編輯應該具備品格、風骨、品味和個性。其中,最讓我獲益良多的,是片山對「權力」的理解。
他說:

「我希望編輯在判斷原稿好壞的時候,必須要有『責任感』,
說得誇張點,不管編輯認為一份原稿過關與否,
都可能左右作者的人生。」
「不管多麼年輕的編輯,對寫作者來說,
都是掌握生殺大權的當權者。
編輯必須要有自覺,知道自己是帶著這份『權力』在工作。」

必須了解何為編輯的「權力」,由此產生的「責任感」才是真實的。
我如果不時刻將這點放在心上,就會變得「傲慢」;一但把「權力」視為理所當然,對片山來說,「就不配當編輯」。
無論面對作者、寫手、翻譯、設計師──片山說:

「我認為有權力的人,更要謹慎運用自己的權力。」
「只有面對比自己更強的人,才要刻意使用自己的權力,
如果總對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使用權力,這個人的價值就低了。」
是的,這也是我的心願。
畢竟沒有人可以獨力完成一本書,每個人或多或少存在盲點。
我希望大家是「對等」的夥伴關係,共同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就算意見分歧,也希望彼此能充分地溝通,讓一整個團隊的人都能成長進步,互相栽培。
而且,要是編輯不設法跟作者站在一起,了解其心思,看見他眼中的風景,如何成為作者和讀者間的橋梁?
我想成為既與作者同心,也總是為讀者著想的編輯。
我想聽見作者說:「我的編輯是你,真是太好了。」

編輯要致力推出暢銷書


其次,片山作為「商業書」編輯,其務實的觀點十分適用於現在的書市。
他擁有業務和行銷的思維:書是商品,賣不好不行。
但他的本質依然是編輯:書是作品,要做「只有我才能做出來」的書;就算有樣學樣,也要有「超越先趨」的骨氣和氣魄。
一直保有這樣的意識,編輯才有機會琢磨出讓人耳目一新的企畫,並在執行的「術」的層面有所突破。
這樣的觀點多少修正了我的「傲慢與偏見」。
無論日本或臺灣,出版界或多或少彌漫著「文藝書比商業書更高」的氣息,只把商業書當作維持出版社營運的工具,用來填補文藝書「薄利」的缺口。
然而,片山作為資深商業書編輯,大大提升了「商業書」的「高度」,實現「商品」同時成為「作品」(好懂又美觀的商業書)的理想;他以實際經歷整理出編輯商業書的技藝,甚至其他書種的編輯也該反過來學習他務實的思維。
片山做書的精神,或能以本書最後一章(大標是〈出版界瞬息萬變,編輯如何因應?〉)的這段話總結:「編輯是綜合藝術家,也是優秀的行銷人員。最重要的是,編輯要有骨氣。」
最後,在成為有骨氣的編輯前,誠如某個推荐人所言:得先有專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5會員
10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鴿白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年輕編輯高野在大家還沒進辦公室的早晨,先為自己倒一杯滿滿的咖啡,然後坐在案前閱讀書稿;隨著情節越來越精采,翻閱書稿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專注的閱讀後來被一通電話攪擾,嚇了一跳的她打翻了咖啡,打溼了書稿……。
能吸引大眾持續關注的人,肯定有獨特的地方。 對表演者而言,這是顯而易見的;對作家來說,文學雖然相對「文靜」,似乎也是這麼回事──這是「個人魅力」(與眾不同的力量與特質)的體現。
相較於《重版出來》的熱血,《寫不出來?》的無厘頭,《總編的復仇》整體的敘事風格懸疑而沉鬱,但它還是帶來啟發,尤其針對出版業的現實,無論是亟需轉型的困境,還是變化莫測的人心。
欣賞水墨名家李義弘老師的作品,這篇心得卻盡談寫作之事,把大師的大作做為己用,實在不好意思。只是論畫作鑑賞,我肯定不及行家,與其班門弄斧,不如以個人經驗跟這場畫展締造更獨一無二的連結。 這麼一來,當我寫作,我將恆常銘記這些畫作對我的啟發。儘管展期結束,它們依然存於我心中的美術館,光彩奪目,不墜不朽。
什麼樣的人,愛讀什麼樣的書。我喜歡的書,的確訴說著我「公開的祕密」。《傲慢與偏見》是我讀過最多遍的書。
有一次和某作家聊天,她忽然像想起什麼似地推荐《蜜蜂與遠雷》,說:「這本小說描寫聲音的技巧很厲害。」
年輕編輯高野在大家還沒進辦公室的早晨,先為自己倒一杯滿滿的咖啡,然後坐在案前閱讀書稿;隨著情節越來越精采,翻閱書稿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專注的閱讀後來被一通電話攪擾,嚇了一跳的她打翻了咖啡,打溼了書稿……。
能吸引大眾持續關注的人,肯定有獨特的地方。 對表演者而言,這是顯而易見的;對作家來說,文學雖然相對「文靜」,似乎也是這麼回事──這是「個人魅力」(與眾不同的力量與特質)的體現。
相較於《重版出來》的熱血,《寫不出來?》的無厘頭,《總編的復仇》整體的敘事風格懸疑而沉鬱,但它還是帶來啟發,尤其針對出版業的現實,無論是亟需轉型的困境,還是變化莫測的人心。
欣賞水墨名家李義弘老師的作品,這篇心得卻盡談寫作之事,把大師的大作做為己用,實在不好意思。只是論畫作鑑賞,我肯定不及行家,與其班門弄斧,不如以個人經驗跟這場畫展締造更獨一無二的連結。 這麼一來,當我寫作,我將恆常銘記這些畫作對我的啟發。儘管展期結束,它們依然存於我心中的美術館,光彩奪目,不墜不朽。
什麼樣的人,愛讀什麼樣的書。我喜歡的書,的確訴說著我「公開的祕密」。《傲慢與偏見》是我讀過最多遍的書。
有一次和某作家聊天,她忽然像想起什麼似地推荐《蜜蜂與遠雷》,說:「這本小說描寫聲音的技巧很厲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寫作過程中遭遇的挑戰,特別是與編輯相關的經驗。作者分享了對於編輯工作的看法,指出這是一門需要不斷培養的技藝,並且強調了堅持創作的重要性。文章中提到,即使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創作者仍需透過行動來解決問題,並且借鑒他人的經驗來提升自我。這不僅是寫作的過程,也是文化傳承的延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本針對寫作能力提升的書籍,解答了許多新手和有意提升寫作技巧的人所面對的疑慮與挑戰。別適合那些想要在網路時代展現才華與影響力的讀者。透過這本書,您將能學會如何開始寫作、提升思維,以及如何透過寫作實現獲利。文章同時鼓勵讀者勇於分享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改稿真的不是一件需要太多情緒的事,把錯的挑出來、改掉,就這麼簡單!很少有什麼「大錯」需要去爭執誰對誰錯。不過真的滿多時候鬼遮眼或是偶爾真的會發生某種「明明前一版是對的,這一版居然是錯的」的鬼故事,把問題找出來解決就好!
Thumbnail
雖然「編輯」工作需要紀律,但卻又不僅止於此,否則,就可能把編輯工作給過度簡化了...
據我的觀察,一個有強烈企圖心又有組稿和撰稿能力的編輯,在離開出版社以後,他們多半會嚐試編纂或編譯工作,以此克服眼高手低的困境。與此同時,如果真能實現意到筆到如意所至的話,那麼這位編書高手其實力已不遜於普通的作家了。   毋需贅言,這種說法只是普通常識,不過,我知道好鬥和投機者仍要提出反駁的。文友
Thumbnail
可以的話,把「編輯」視為一個「統籌」的職務!你會要把關一本書從文字、圖檔、編排、印刷所有的細節,你要有能力統籌你所需要有人協助你一起完成的事!在那之前,除了「文字能力」外,請強化你所有在這個專業上的能力,那會使你工作、做書更有趣!
Thumbnail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想了解編輯這個職缺的人 2.對編輯只有「向漫畫家催稿」理解的人 3.想看點輕鬆的插圖書籍
Thumbnail
編輯,真的不是只要看得懂字就可以當滴!
Thumbnail
校稿是圖書編輯中的重要工作,本文探討校對的意義、方法以及工作流程。內容涵蓋文字訂正、標點符號辨析、排版錯誤、統一體例、內容查核及校對的流程。文章強調了校對工作的瑣碎性,以及其對出版品質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有時候,人們會嘲笑我們國家竟有這麼多過剩的書籍。可是,如果我還年輕有幹勁,我會選擇當編輯,從事出版事業。我們有責任讓智慧一直延續下去,絕對不可以把它當作炒熱門,卻罔顧良心的工作,因為那些粗製濫造的新書對於世界文學的危害程度,可能要遠大過戰爭帶來的後患。」~赫曼.赫塞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寫作過程中遭遇的挑戰,特別是與編輯相關的經驗。作者分享了對於編輯工作的看法,指出這是一門需要不斷培養的技藝,並且強調了堅持創作的重要性。文章中提到,即使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創作者仍需透過行動來解決問題,並且借鑒他人的經驗來提升自我。這不僅是寫作的過程,也是文化傳承的延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本針對寫作能力提升的書籍,解答了許多新手和有意提升寫作技巧的人所面對的疑慮與挑戰。別適合那些想要在網路時代展現才華與影響力的讀者。透過這本書,您將能學會如何開始寫作、提升思維,以及如何透過寫作實現獲利。文章同時鼓勵讀者勇於分享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改稿真的不是一件需要太多情緒的事,把錯的挑出來、改掉,就這麼簡單!很少有什麼「大錯」需要去爭執誰對誰錯。不過真的滿多時候鬼遮眼或是偶爾真的會發生某種「明明前一版是對的,這一版居然是錯的」的鬼故事,把問題找出來解決就好!
Thumbnail
雖然「編輯」工作需要紀律,但卻又不僅止於此,否則,就可能把編輯工作給過度簡化了...
據我的觀察,一個有強烈企圖心又有組稿和撰稿能力的編輯,在離開出版社以後,他們多半會嚐試編纂或編譯工作,以此克服眼高手低的困境。與此同時,如果真能實現意到筆到如意所至的話,那麼這位編書高手其實力已不遜於普通的作家了。   毋需贅言,這種說法只是普通常識,不過,我知道好鬥和投機者仍要提出反駁的。文友
Thumbnail
可以的話,把「編輯」視為一個「統籌」的職務!你會要把關一本書從文字、圖檔、編排、印刷所有的細節,你要有能力統籌你所需要有人協助你一起完成的事!在那之前,除了「文字能力」外,請強化你所有在這個專業上的能力,那會使你工作、做書更有趣!
Thumbnail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想了解編輯這個職缺的人 2.對編輯只有「向漫畫家催稿」理解的人 3.想看點輕鬆的插圖書籍
Thumbnail
編輯,真的不是只要看得懂字就可以當滴!
Thumbnail
校稿是圖書編輯中的重要工作,本文探討校對的意義、方法以及工作流程。內容涵蓋文字訂正、標點符號辨析、排版錯誤、統一體例、內容查核及校對的流程。文章強調了校對工作的瑣碎性,以及其對出版品質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有時候,人們會嘲笑我們國家竟有這麼多過剩的書籍。可是,如果我還年輕有幹勁,我會選擇當編輯,從事出版事業。我們有責任讓智慧一直延續下去,絕對不可以把它當作炒熱門,卻罔顧良心的工作,因為那些粗製濫造的新書對於世界文學的危害程度,可能要遠大過戰爭帶來的後患。」~赫曼.赫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