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逗新觀點EP2 從「沉默」到「無聲」
從2014年《沉默》一書到前陣子的國產電影《無聲》,雖然沒有直接點名,但看過並深入了解後都能明白,電影或書籍所描述的事件即是發生在台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內的真實性平案件。
據統計這所臺灣的特教學校在2009~2011年間,就發生高達一百多起「生對生」的性侵害/性騷擾案,如此令人瞠目結舌的情形居然從沒有獲得社會大眾的關注。雖然有過新聞也被寫成書,但能見度始終不算太高,一直到2020年末電影「無聲」出現,此事才又被大眾看見。
然受傷的學生從來不是「無聲」,而是被要求「沉默」才逐漸無聲,他們曾經大聲呼救,也尋求協助,相信身旁的師長,相信以為會保護我們的大人。但現實總是超乎想像,電影與書中都不約而同的提及,當受害學生主動向老師尋求協助時,得到的回應卻是老師用,以為「學生們不是都在玩嗎?」作為裝傻、粉飾太平的藉口?那是對於想要求助的學生,卻硬生生被拒絕於外的失落。今天許多人翻了書、看了電影,方才知道,是大人們的沉默與無聲錯過了拯救孩子們的時機。
-------------------------------------------------------------
我們也許可以說明此現象…一項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史丹佛監獄實驗」,其結果所帶出的觀點告訴我們,就算良善如你我也可能做出殘忍的事,強調環境對個人行為的影響力,尤其在一與外界隔離、集中管理或是高壓封閉的情境內,其行為的產生可能對權威者的服從,抑或是在群體內當個吹哨者必須打破「一體感」所要承擔的壓力,雖然沒有高牆與鐵絲網,但所有人都成了體制下的囚犯;「沉默的螺旋」一概念也認為,在團體中當我們發現自己的意見是少數時,我們就會越不願意表達自己的看法,反之,如果發現自己的意見和大多數人一樣時,則比較能勇敢的說出來。
-------------------------------------------------------------
在《沉默》書中有一句話是這樣的:「邪惡的凱旋,只需要善良人的袖手旁觀。」大多數認為這是出自一位英國政治家、下議院議員Edmund Burke(1729-1797),但事實上我們無法確定是否真的出自於Edmund,抑或是後人根據他提及的相似觀點所做的解讀與修飾,話雖如此,我們仍能以此為鑒。
圖片來源: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