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臺灣面臨2600名中小學教師缺額,本文探討教育部政策失當導致教師荒的原因,包含:退休制度改革損害教師權益、教育專業受踐踏、家長學生無成本投訴機制以及行政工作量過大。作者批評教育部未能有效維護教師權益、專業尊嚴和工作環境,導致教師流失。
Thumbnail
探討臺師大周臺英事件,從教育專業及制度面分析此案,質疑教育部對於大學教師教育專業要求曖昧,並批評教育部考慮增加中小學「彈性聘用」教師管道,引進業界人才的政策,恐將造成教育去專業化,增加教師面臨投訴風險。
Thumbnail
教育部擬引進業界人才解決教師荒,但此舉是否會導致教育去專業化?本文探討教育專業的內涵,認為教育專業並非僅是學科知識的傳遞,而是需要涵蓋多元面向,例如因材施教、學生心理輔導等,並批判教育部政策未針對教師荒的根本原因,只流於表面解決方案。
Thumbnail
臺灣教師因校事會議調查制度衍生許多冤案,源頭來自於源自美國的PAR制度,但臺灣卻只學其形,未學其神,導致調查員素質參差不齊,缺乏專業訓練和倫理培養,造成教師權益受損。本文探討此問題,並建議教師應積極尋求教師組織及律師協助,以保障自身權益。
Thumbnail
覺培法師的分享啟發反思教育職場的「單純」想像,文章指出老師的工作環境並非單純,每個學生背後都牽涉家庭甚至家族網絡,這需要老師強化自身在職教育及自學能力,以因應時代變遷,並提升專業,建立良好聲望,降低職場風險。
Thumbnail
高雄國中老師勝訴案例探討:教師如何自保?本文分析一起國中生控告導師霸凌的民事訴訟案件,導師最終勝訴的原因,以及教師如何透過建立教學口碑、良好人脈、熟稔教育法規等方式,避免類似事件發生,並強調持續進修教育相關法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新竹縣教師會年度會員代表大會上,針對教師職場風險日益增高的議題,提出預防與處理兩階段策略。預防方面,建議教師改變心態,勿抱持單純教書的觀念,並建構聲望、人脈、有效傳遞教學理念、瞭解學生家長及熟稔教育職場紅線等防護罩。處理方面,則建議與教師會聯繫,準備答辯文本,並尋求律師協助。
Thumbnail
近幾年,由於校事會議制度的實施,讓教師職場風險急遽攀升,所產生的校園營運困境也同時反映出我國教育長期以來所積累的問題:老師的專業究竟為何?為什麼許多不曾受過教育訓練,不具備教育專業,不曾有過教育現場實戰經驗的人可以擔任教育案件調查員,對教師的教育專業指指點點? 也許,哈爾濱工業大學前校長王樹國先生
Thumbnail
針對金城國中考卷事件,本文批判將事件歸咎於老師缺乏社會歷練的說法,認為問題源自性別平等教育知能不足及學校系統性缺失。文章指出性別平等教育應融入師資培訓,並質疑學校在事件處理上的消極態度。
Thumbnail
新竹縣教師已逾一年無法在校外線上請假,縣府以資安問題為由,引起教師們質疑。文章探討此問題並非技術問題,而是學校行政人員與校長的心態,呼籲保障教師請假權益。
Thumbnail
臺灣面臨2600名中小學教師缺額,本文探討教育部政策失當導致教師荒的原因,包含:退休制度改革損害教師權益、教育專業受踐踏、家長學生無成本投訴機制以及行政工作量過大。作者批評教育部未能有效維護教師權益、專業尊嚴和工作環境,導致教師流失。
Thumbnail
探討臺師大周臺英事件,從教育專業及制度面分析此案,質疑教育部對於大學教師教育專業要求曖昧,並批評教育部考慮增加中小學「彈性聘用」教師管道,引進業界人才的政策,恐將造成教育去專業化,增加教師面臨投訴風險。
Thumbnail
教育部擬引進業界人才解決教師荒,但此舉是否會導致教育去專業化?本文探討教育專業的內涵,認為教育專業並非僅是學科知識的傳遞,而是需要涵蓋多元面向,例如因材施教、學生心理輔導等,並批判教育部政策未針對教師荒的根本原因,只流於表面解決方案。
Thumbnail
臺灣教師因校事會議調查制度衍生許多冤案,源頭來自於源自美國的PAR制度,但臺灣卻只學其形,未學其神,導致調查員素質參差不齊,缺乏專業訓練和倫理培養,造成教師權益受損。本文探討此問題,並建議教師應積極尋求教師組織及律師協助,以保障自身權益。
Thumbnail
覺培法師的分享啟發反思教育職場的「單純」想像,文章指出老師的工作環境並非單純,每個學生背後都牽涉家庭甚至家族網絡,這需要老師強化自身在職教育及自學能力,以因應時代變遷,並提升專業,建立良好聲望,降低職場風險。
Thumbnail
高雄國中老師勝訴案例探討:教師如何自保?本文分析一起國中生控告導師霸凌的民事訴訟案件,導師最終勝訴的原因,以及教師如何透過建立教學口碑、良好人脈、熟稔教育法規等方式,避免類似事件發生,並強調持續進修教育相關法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新竹縣教師會年度會員代表大會上,針對教師職場風險日益增高的議題,提出預防與處理兩階段策略。預防方面,建議教師改變心態,勿抱持單純教書的觀念,並建構聲望、人脈、有效傳遞教學理念、瞭解學生家長及熟稔教育職場紅線等防護罩。處理方面,則建議與教師會聯繫,準備答辯文本,並尋求律師協助。
Thumbnail
近幾年,由於校事會議制度的實施,讓教師職場風險急遽攀升,所產生的校園營運困境也同時反映出我國教育長期以來所積累的問題:老師的專業究竟為何?為什麼許多不曾受過教育訓練,不具備教育專業,不曾有過教育現場實戰經驗的人可以擔任教育案件調查員,對教師的教育專業指指點點? 也許,哈爾濱工業大學前校長王樹國先生
Thumbnail
針對金城國中考卷事件,本文批判將事件歸咎於老師缺乏社會歷練的說法,認為問題源自性別平等教育知能不足及學校系統性缺失。文章指出性別平等教育應融入師資培訓,並質疑學校在事件處理上的消極態度。
Thumbnail
新竹縣教師已逾一年無法在校外線上請假,縣府以資安問題為由,引起教師們質疑。文章探討此問題並非技術問題,而是學校行政人員與校長的心態,呼籲保障教師請假權益。
Thumbnail
從心經「空」和「因緣」的哲理出發,探討校園霸凌的成因與防治。文章指出霸凌非真空事件,存在許多聚集的因緣,例如偏僻地點、個人行為舉止等。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透過教育與宣導,降低霸凌發生的機率,並強調建立零容忍的校園反霸凌文化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忙碌的生活中,「歸零」是一種重要的心態調整,它不僅能讓我們輕裝上陣,還能幫助我們活在當下,專注於靈性成長。這篇文章探討了歸零的意義,並強調了它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從心經「空」和「因緣」的哲理出發,探討校園霸凌的成因與防治。文章指出霸凌非真空事件,存在許多聚集的因緣,例如偏僻地點、個人行為舉止等。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透過教育與宣導,降低霸凌發生的機率,並強調建立零容忍的校園反霸凌文化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忙碌的生活中,「歸零」是一種重要的心態調整,它不僅能讓我們輕裝上陣,還能幫助我們活在當下,專注於靈性成長。這篇文章探討了歸零的意義,並強調了它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探討臺師大周臺英事件,從教育專業及制度面分析此案,質疑教育部對於大學教師教育專業要求曖昧,並批評教育部考慮增加中小學「彈性聘用」教師管道,引進業界人才的政策,恐將造成教育去專業化,增加教師面臨投訴風險。
Thumbnail
新竹縣教師已逾一年無法在校外線上請假,縣府以資安問題為由,引起教師們質疑。文章探討此問題並非技術問題,而是學校行政人員與校長的心態,呼籲保障教師請假權益。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一起老師因學生課堂行為產生肢體衝突,最後被判無罪的案例。文中詳細描述案件經過、各審級判決結果以及法官的判決理由,並分析此案例在教育調查和法律程序上的啟示。
Thumbnail
從臺灣冤案實錄探討教育界調查員制度缺失,以案例分析檢察官草率起訴與調查員引導證詞的相似性,呼籲教師面對校園調查應更謹慎。
Thumbnail
本文探討幼教調查員培訓課程中理論與實務的落差,並提出透過師徒制、案例研討及觀摩錯誤等方式提升調查品質的建議。文中以教學實習及冤案案例說明證詞一致性不代表真相,強調調查需審慎評估背景因素及佐證證據。
Thumbnail
臺灣長照2.0政策執行面臨許多挑戰,本文作者以自身經驗揭露官僚體制推卸責任、基層人員承受壓力等問題,並批判相關政策與實際需求脫節,呼籲政府重視基層聲音並調整政策。
Thumbnail
本文批判臺灣長照2.0政策,認為其許多措施並未真正惠及人民,反而造成許多不便與不公平,例如社區交通車路線取消、高等級失能者被拒絕服務、以及懲罰聘僱外籍看護的家庭等,並呼籲政府正視長照政策的缺失。
Thumbnail
探討臺師大周臺英事件,從教育專業及制度面分析此案,質疑教育部對於大學教師教育專業要求曖昧,並批評教育部考慮增加中小學「彈性聘用」教師管道,引進業界人才的政策,恐將造成教育去專業化,增加教師面臨投訴風險。
Thumbnail
新竹縣教師已逾一年無法在校外線上請假,縣府以資安問題為由,引起教師們質疑。文章探討此問題並非技術問題,而是學校行政人員與校長的心態,呼籲保障教師請假權益。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一起老師因學生課堂行為產生肢體衝突,最後被判無罪的案例。文中詳細描述案件經過、各審級判決結果以及法官的判決理由,並分析此案例在教育調查和法律程序上的啟示。
Thumbnail
從臺灣冤案實錄探討教育界調查員制度缺失,以案例分析檢察官草率起訴與調查員引導證詞的相似性,呼籲教師面對校園調查應更謹慎。
Thumbnail
本文探討幼教調查員培訓課程中理論與實務的落差,並提出透過師徒制、案例研討及觀摩錯誤等方式提升調查品質的建議。文中以教學實習及冤案案例說明證詞一致性不代表真相,強調調查需審慎評估背景因素及佐證證據。
Thumbnail
臺灣長照2.0政策執行面臨許多挑戰,本文作者以自身經驗揭露官僚體制推卸責任、基層人員承受壓力等問題,並批判相關政策與實際需求脫節,呼籲政府重視基層聲音並調整政策。
Thumbnail
本文批判臺灣長照2.0政策,認為其許多措施並未真正惠及人民,反而造成許多不便與不公平,例如社區交通車路線取消、高等級失能者被拒絕服務、以及懲罰聘僱外籍看護的家庭等,並呼籲政府正視長照政策的缺失。
Thumbnail
針對公教退撫,政府總習於拿勞保勞退相比,殊不知,在各職群退休基金管理上,政府不僅對不起公教,更對不起勞工。這一篇漫畫指出,由於政府推動公教退撫惡改,政府管理各退休基金投資績效不彰的事實被踢爆,政府為了繼續違反OECD慣例抓住退休金管理權,各退休金的投資績效才在公教退休金惡改後改善。
Thumbnail
退休金通常分為社會保險和職業退休金,由於性質、提撥率不同,所得替代率也會不同。在OECD國家,更有許多不同類別的退休金組合。故這篇漫畫從基本退休金結構開始講解,並提出國際數據,以期媒體在探討退休金制度的公平性時,能更加小心求證,以免誤導社會大眾。
Thumbnail
自政府推動退休金惡改以來,公教人員揹負太多的黑鍋和委曲,退休金逐年遞減更是對公教人員的凌遲。這篇漫畫整理張啟楷委員在大政治大爆卦節目中的發言重點,並指出,當惡砍公教人員退休會的理由都已消失,應該還公教人員一個公道。
Thumbnail
退休公教人員權益受損,如何提升自身政治實力與影響力?本文以歷史故事闡述弱勢族群的困境與自處之道,並提出四點建議:建立政治人脈、積極傳播正面資訊、提升自身信心、廣結善緣。
Thumbnail
自從公教人員推動停止退休金逐年遞減以來,政府就編造不少謊言阻擋。此漫畫的主題就是踢爆政府所說的謊言。
Thumbnail
政府為了逃避管理退撫基金不彰的責任,不斷用挑撥職群、世代鬥爭和國際數據混淆視聽。在此系列的下集將釐清,勞保、勞退和公教退撫根本就是不同性質的退休金,更重要的是,由於公教退撫的不可攜,導致政府用退撫制度綁住公教人員的職業選擇自由。
Thumbnail
公教人員在經歷退休金被惡改,被政府強迫退休金逐年遞減達7年之後,推動停止退休金逐年遞減。沒想到,政府和不肖問卷居然用不實的問題,企圖抹黑公教人員,扭曲政策。這篇漫畫明確揭露此次政府所扭曲的事實真相。
Thumbnail
在上集,我明確指出政府所謂的「年金改革」其實是假改革,真正該改革的部分--政府退出退撫基金管理--紋風不動。在中集則明確提出智利如何推動有效的退休金改革:政府概括承受所承諾的退休金給付、退出退休金管理,只擔任監督的角色。
Thumbnail
自政府推動公教退休金惡改以來,用各種不實的數據和話術挑撥職群和世代,將公教人員依法取得的退休待遇,扭曲為不當利益。這篇漫畫透過上、中、下三集,說明政府如何扭曲真相。
Thumbnail
自公教退休金惡改以來,政府屢屢用不實的資訊誤導社會,讓社會以為公教的退休金不公不義。這一篇漫畫再次揭露,公教推動退休金停止逐年遞減,行政院又編造出「實質月退」名詞,企圖掩蓋公教因退休金惡改,因連年通膨導致日子過得日益艱難的現狀。
Thumbnail
針對公教退撫,政府總習於拿勞保勞退相比,殊不知,在各職群退休基金管理上,政府不僅對不起公教,更對不起勞工。這一篇漫畫指出,由於政府推動公教退撫惡改,政府管理各退休基金投資績效不彰的事實被踢爆,政府為了繼續違反OECD慣例抓住退休金管理權,各退休金的投資績效才在公教退休金惡改後改善。
Thumbnail
退休金通常分為社會保險和職業退休金,由於性質、提撥率不同,所得替代率也會不同。在OECD國家,更有許多不同類別的退休金組合。故這篇漫畫從基本退休金結構開始講解,並提出國際數據,以期媒體在探討退休金制度的公平性時,能更加小心求證,以免誤導社會大眾。
Thumbnail
自政府推動退休金惡改以來,公教人員揹負太多的黑鍋和委曲,退休金逐年遞減更是對公教人員的凌遲。這篇漫畫整理張啟楷委員在大政治大爆卦節目中的發言重點,並指出,當惡砍公教人員退休會的理由都已消失,應該還公教人員一個公道。
Thumbnail
退休公教人員權益受損,如何提升自身政治實力與影響力?本文以歷史故事闡述弱勢族群的困境與自處之道,並提出四點建議:建立政治人脈、積極傳播正面資訊、提升自身信心、廣結善緣。
Thumbnail
自從公教人員推動停止退休金逐年遞減以來,政府就編造不少謊言阻擋。此漫畫的主題就是踢爆政府所說的謊言。
Thumbnail
政府為了逃避管理退撫基金不彰的責任,不斷用挑撥職群、世代鬥爭和國際數據混淆視聽。在此系列的下集將釐清,勞保、勞退和公教退撫根本就是不同性質的退休金,更重要的是,由於公教退撫的不可攜,導致政府用退撫制度綁住公教人員的職業選擇自由。
Thumbnail
公教人員在經歷退休金被惡改,被政府強迫退休金逐年遞減達7年之後,推動停止退休金逐年遞減。沒想到,政府和不肖問卷居然用不實的問題,企圖抹黑公教人員,扭曲政策。這篇漫畫明確揭露此次政府所扭曲的事實真相。
Thumbnail
在上集,我明確指出政府所謂的「年金改革」其實是假改革,真正該改革的部分--政府退出退撫基金管理--紋風不動。在中集則明確提出智利如何推動有效的退休金改革:政府概括承受所承諾的退休金給付、退出退休金管理,只擔任監督的角色。
Thumbnail
自政府推動公教退休金惡改以來,用各種不實的數據和話術挑撥職群和世代,將公教人員依法取得的退休待遇,扭曲為不當利益。這篇漫畫透過上、中、下三集,說明政府如何扭曲真相。
Thumbnail
自公教退休金惡改以來,政府屢屢用不實的資訊誤導社會,讓社會以為公教的退休金不公不義。這一篇漫畫再次揭露,公教推動退休金停止逐年遞減,行政院又編造出「實質月退」名詞,企圖掩蓋公教因退休金惡改,因連年通膨導致日子過得日益艱難的現狀。
Thumbnail
竹竹苗區的教育競爭激烈,家長容易陷入焦慮,但作者認為培養孩子正確價值觀、好情商、自律能力及擴展視野比一味追求高學歷更重要,並以臺大學霸販毒案及自身經驗說明。
Thumbnail
本文探討近期學習歷程檔案造假案,並從教育政策及價值觀塑造角度批判教育部之作為。文章引用《教學的勇氣》案例,說明升學導向的扭曲學習環境如何造成學生的價值觀偏差,並呼籲教育部應積極檢討學習歷程檔案與升學之關聯性,避免政策造成負面效應。
Thumbnail
探討校園霸凌議題,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霸凌成因,並呼籲教育部應重視霸凌防制,而非僅著重於事後處理。
Thumbnail
近幾年,由於校事會議制度的實施,讓教師職場風險急遽攀升,所產生的校園營運困境也同時反映出我國教育長期以來所積累的問題:老師的專業究竟為何?為什麼許多不曾受過教育訓練,不具備教育專業,不曾有過教育現場實戰經驗的人可以擔任教育案件調查員,對教師的教育專業指指點點? 也許,哈爾濱工業大學前校長王樹國先生
Thumbnail
針對金城國中考卷事件,本文批判將事件歸咎於老師缺乏社會歷練的說法,認為問題源自性別平等教育知能不足及學校系統性缺失。文章指出性別平等教育應融入師資培訓,並質疑學校在事件處理上的消極態度。
Thumbnail
從臺灣冤案實錄探討教育界調查員制度缺失,以案例分析檢察官草率起訴與調查員引導證詞的相似性,呼籲教師面對校園調查應更謹慎。
Thumbnail
本文探討幼教調查員培訓課程中理論與實務的落差,並提出透過師徒制、案例研討及觀摩錯誤等方式提升調查品質的建議。文中以教學實習及冤案案例說明證詞一致性不代表真相,強調調查需審慎評估背景因素及佐證證據。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教育部推動政策的特色,以「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為例,批判其缺乏明確目標、忽略現況問題,以及忽略先前政策成效等缺失。作者認為,在教師和學生都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下,教育部應優先解決安全問題,而非著重口號式的政策。
Thumbnail
當AI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功能日益強大之時,孩子知道「我是誰」這個課題更為迫切,為何?因為只有知道自己是誰,才不會把浪費青春和時間。只要知道自己是誰,才能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在自己最感興趣、最有熱情和最擅長的領域。 ***************************************
Thumbnail
2025年是AI大鳴大放的一年,教育該往哪個方向孩子才會有競爭力?也許AI可以給我們答案!
Thumbnail
竹竹苗區的教育競爭激烈,家長容易陷入焦慮,但作者認為培養孩子正確價值觀、好情商、自律能力及擴展視野比一味追求高學歷更重要,並以臺大學霸販毒案及自身經驗說明。
Thumbnail
本文探討近期學習歷程檔案造假案,並從教育政策及價值觀塑造角度批判教育部之作為。文章引用《教學的勇氣》案例,說明升學導向的扭曲學習環境如何造成學生的價值觀偏差,並呼籲教育部應積極檢討學習歷程檔案與升學之關聯性,避免政策造成負面效應。
Thumbnail
探討校園霸凌議題,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霸凌成因,並呼籲教育部應重視霸凌防制,而非僅著重於事後處理。
Thumbnail
近幾年,由於校事會議制度的實施,讓教師職場風險急遽攀升,所產生的校園營運困境也同時反映出我國教育長期以來所積累的問題:老師的專業究竟為何?為什麼許多不曾受過教育訓練,不具備教育專業,不曾有過教育現場實戰經驗的人可以擔任教育案件調查員,對教師的教育專業指指點點? 也許,哈爾濱工業大學前校長王樹國先生
Thumbnail
針對金城國中考卷事件,本文批判將事件歸咎於老師缺乏社會歷練的說法,認為問題源自性別平等教育知能不足及學校系統性缺失。文章指出性別平等教育應融入師資培訓,並質疑學校在事件處理上的消極態度。
Thumbnail
從臺灣冤案實錄探討教育界調查員制度缺失,以案例分析檢察官草率起訴與調查員引導證詞的相似性,呼籲教師面對校園調查應更謹慎。
Thumbnail
本文探討幼教調查員培訓課程中理論與實務的落差,並提出透過師徒制、案例研討及觀摩錯誤等方式提升調查品質的建議。文中以教學實習及冤案案例說明證詞一致性不代表真相,強調調查需審慎評估背景因素及佐證證據。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教育部推動政策的特色,以「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為例,批判其缺乏明確目標、忽略現況問題,以及忽略先前政策成效等缺失。作者認為,在教師和學生都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下,教育部應優先解決安全問題,而非著重口號式的政策。
Thumbnail
當AI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功能日益強大之時,孩子知道「我是誰」這個課題更為迫切,為何?因為只有知道自己是誰,才不會把浪費青春和時間。只要知道自己是誰,才能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在自己最感興趣、最有熱情和最擅長的領域。 ***************************************
Thumbnail
2025年是AI大鳴大放的一年,教育該往哪個方向孩子才會有競爭力?也許AI可以給我們答案!
Thumbnail
近日,有不少校長提出在學校內有「責」無「權」,事實上,校長在學校內是權責相符,有「責」無「權」只是假議題。
Thumbnail
「行政裁量權」是我國校長時常在校園內擴權的話術,事實上,只要瞭解「行政裁量權」的限制,就知道校長「行政裁量權」不可能成為校長在校內實施帝制的法門。
Thumbnail
在教育界,常有老師詢問校長是否有「行政裁量權」。事實上,校長要行使行政裁量權必須「依法」,在沒有「法」的支持下所使用的裁量權,是老師放縱之下的產物。
Thumbnail
前陣子,教育部通過不適任校長處理相關辦法。可惜的是,在辦法中完全沒有提到領導不力,無法勝任校長工作的不適任校長樣態。因此,筆者特別蒐集國外相關的不適任校長樣態,並結合我國教學現場狀況,以期教育部未來能補足這個區塊。
Thumbnail
自從教育部實施校事會議的調查制度以來,不適任調查員造成諸多教育災難,導致第一線教師提心吊膽,生怕一不小心,就失去工作。而這樣的調查制度,也造成校長掌管老師生殺大權,對校園民主造成傷害。因此,教育部應重新審視此制度的原型--美國的PAR,並思考為何該制度能讓教學品質提升,而我國的調查員制度適得其反。
Thumbnail
由於過去社會氛圍不斷強調「師師相護」,於是,教育部仿美國PAR制度,設立調查員制度。只可惜,由於制度設計不夠嚴謹,調查員不夠專業,再加上校長影響調查權限過大,於是造成教育現場人人自危。讓人高興的是,教育部也發現相關問題,所以,也開始研擬解決方案。
Thumbnail
過去,人本教育基金會不斷主張,不適任教師難以處理是因為「師師相護」,事實上,在新教師法實施後,校長獨攬大權,因此,落實淘汰不適任校長才是處理不適任教師的關鍵。
Thumbnail
我國推動法治教育的最大阻礙為何?就是不懂法、不守法的校長。這類型的校長會讓學校建構「去法治教育」的文化,成為推動法治教育的最大絆腳石。
Thumbnail
在國外,同儕觀察本是一個協助老師的政策,到我國不僅被扭曲為備觀議課,不少為了在校內製造恐怖氛圍,更自己將備觀議課簡化為沾醬油式的觀課,既可得到權力,又不用付出時間完成整組政策。這類校長的作為,不僅執行政策不力,更造成校內白色恐怖。
Thumbnail
防制校園霸凌的關鍵為何?范雲立委認為是不適任教師解聘人數偏低,事實上,淘汰不適任校長更是防制校園霸凌的關鍵,因為,校長的領導會影響校園文化。故,教育部應積極推動淘汰不適任校長,並進用更多有領導力的校長。
Thumbnail
近日,有不少校長提出在學校內有「責」無「權」,事實上,校長在學校內是權責相符,有「責」無「權」只是假議題。
Thumbnail
「行政裁量權」是我國校長時常在校園內擴權的話術,事實上,只要瞭解「行政裁量權」的限制,就知道校長「行政裁量權」不可能成為校長在校內實施帝制的法門。
Thumbnail
在教育界,常有老師詢問校長是否有「行政裁量權」。事實上,校長要行使行政裁量權必須「依法」,在沒有「法」的支持下所使用的裁量權,是老師放縱之下的產物。
Thumbnail
前陣子,教育部通過不適任校長處理相關辦法。可惜的是,在辦法中完全沒有提到領導不力,無法勝任校長工作的不適任校長樣態。因此,筆者特別蒐集國外相關的不適任校長樣態,並結合我國教學現場狀況,以期教育部未來能補足這個區塊。
Thumbnail
自從教育部實施校事會議的調查制度以來,不適任調查員造成諸多教育災難,導致第一線教師提心吊膽,生怕一不小心,就失去工作。而這樣的調查制度,也造成校長掌管老師生殺大權,對校園民主造成傷害。因此,教育部應重新審視此制度的原型--美國的PAR,並思考為何該制度能讓教學品質提升,而我國的調查員制度適得其反。
Thumbnail
由於過去社會氛圍不斷強調「師師相護」,於是,教育部仿美國PAR制度,設立調查員制度。只可惜,由於制度設計不夠嚴謹,調查員不夠專業,再加上校長影響調查權限過大,於是造成教育現場人人自危。讓人高興的是,教育部也發現相關問題,所以,也開始研擬解決方案。
Thumbnail
過去,人本教育基金會不斷主張,不適任教師難以處理是因為「師師相護」,事實上,在新教師法實施後,校長獨攬大權,因此,落實淘汰不適任校長才是處理不適任教師的關鍵。
Thumbnail
我國推動法治教育的最大阻礙為何?就是不懂法、不守法的校長。這類型的校長會讓學校建構「去法治教育」的文化,成為推動法治教育的最大絆腳石。
Thumbnail
在國外,同儕觀察本是一個協助老師的政策,到我國不僅被扭曲為備觀議課,不少為了在校內製造恐怖氛圍,更自己將備觀議課簡化為沾醬油式的觀課,既可得到權力,又不用付出時間完成整組政策。這類校長的作為,不僅執行政策不力,更造成校內白色恐怖。
Thumbnail
防制校園霸凌的關鍵為何?范雲立委認為是不適任教師解聘人數偏低,事實上,淘汰不適任校長更是防制校園霸凌的關鍵,因為,校長的領導會影響校園文化。故,教育部應積極推動淘汰不適任校長,並進用更多有領導力的校長。
Thumbnail
在21世紀,走向世界對孩子的未來很重要。可惜的是,教育部錯誤地將雙語政策與走向世界做錯誤連結,造成教育災難。
Thumbnail
我國教育政策的最大特色為何?就是做表面。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教育部做表面的政策以及其對孩子及教育造成的傷害。
Thumbnail
教育部自從強行推動雙語政策後,為教育製造了大災難。可悲的是,教育部並不是只有雙語教育荒腔走板,對於其他攸關孩子前途的教育政策不是刻意忽略,就是執行效能不彰。
Thumbnail
自從教育部推雙語政策後,將我國教育帶入另一個教育黑暗期。扭曲的雙語政策讓孩子的教育徹底失去方向。
Thumbnail
我國的教育水平不斷下降的主因,肇因於教育部制定教育政策往往重表面,沒有對症下藥。這狀況在雙語教育政策再次顯現。
Thumbnail
在21世紀,走向世界對孩子的未來很重要。可惜的是,教育部錯誤地將雙語政策與走向世界做錯誤連結,造成教育災難。
Thumbnail
我國教育政策的最大特色為何?就是做表面。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教育部做表面的政策以及其對孩子及教育造成的傷害。
Thumbnail
教育部自從強行推動雙語政策後,為教育製造了大災難。可悲的是,教育部並不是只有雙語教育荒腔走板,對於其他攸關孩子前途的教育政策不是刻意忽略,就是執行效能不彰。
Thumbnail
自從教育部推雙語政策後,將我國教育帶入另一個教育黑暗期。扭曲的雙語政策讓孩子的教育徹底失去方向。
Thumbnail
我國的教育水平不斷下降的主因,肇因於教育部制定教育政策往往重表面,沒有對症下藥。這狀況在雙語教育政策再次顯現。
Thumbnail
竹竹苗區的教育競爭激烈,家長容易陷入焦慮,但作者認為培養孩子正確價值觀、好情商、自律能力及擴展視野比一味追求高學歷更重要,並以臺大學霸販毒案及自身經驗說明。
Thumbnail
當大人發現孩子的價值觀錯誤時,用什麼工具導正較佳呢?就實務面,故事是很好的工具,因為人的大腦喜歡故事。當價值觀融入故事中時,能讓大腦放下戒心,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
Thumbnail
孩子未來的重要競爭力為何?答案是情商。只可惜,在許多家長的過度保護下,擁有玻璃心的孩子越來越多,情商越來越低,此狀況不管對孩子的人生或事業都十分不利。期許家長能學會放手,讓孩子一步步面對人生風浪,才能擁有好的情商和堅韌的意志。
Thumbnail
近幾年來,青少年自殺率逐年攀升。事實上,若青少年能自幼學習應對負面情緒的技巧,如:認知行為療法,應能有效紓解負面情緒,降低憂鬱風險和自殺率。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Thumbnail
臺北市某高中發生特教生上課攻擊老師事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本文從心理學家的觀點,探討了早期幹預對治療潛在自閉症患者的效果、情緒障礙的攻擊性行為來自父母的遺傳等觀點,並提出了幫助孩子正確情緒控制的建議。
Thumbnail
睡眠不足對認知表現, 身體健康及老化造成巨大影響。相對地,充足的睡眠可以幫助固化白天所學以及讓大腦做大掃除等。這篇文章探討睡眠對人的重要性。
Thumbnail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甚鉅。這篇文章指出,父母可以透過培養孩子的恆毅力,幫助孩子設定目標,幫孩子選擇好同儕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幫助孩子成功,
Thumbnail
去年(2023年)年底,新北市才發生某國中生被保護管束學生以彈簧刀割頸喪命(註1),今年1月中下旬台中市、新北市、嘉義市與台南市又分別發生青少年案件。青少年霸凌案件如此密集,兇殘程度不斷提升,這一切都告訴我們,若教育部對家庭教育仍無所作為,孩子和社會都將嚴重受害。
Thumbnail
竹竹苗區的教育競爭激烈,家長容易陷入焦慮,但作者認為培養孩子正確價值觀、好情商、自律能力及擴展視野比一味追求高學歷更重要,並以臺大學霸販毒案及自身經驗說明。
Thumbnail
當大人發現孩子的價值觀錯誤時,用什麼工具導正較佳呢?就實務面,故事是很好的工具,因為人的大腦喜歡故事。當價值觀融入故事中時,能讓大腦放下戒心,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
Thumbnail
孩子未來的重要競爭力為何?答案是情商。只可惜,在許多家長的過度保護下,擁有玻璃心的孩子越來越多,情商越來越低,此狀況不管對孩子的人生或事業都十分不利。期許家長能學會放手,讓孩子一步步面對人生風浪,才能擁有好的情商和堅韌的意志。
Thumbnail
近幾年來,青少年自殺率逐年攀升。事實上,若青少年能自幼學習應對負面情緒的技巧,如:認知行為療法,應能有效紓解負面情緒,降低憂鬱風險和自殺率。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Thumbnail
臺北市某高中發生特教生上課攻擊老師事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本文從心理學家的觀點,探討了早期幹預對治療潛在自閉症患者的效果、情緒障礙的攻擊性行為來自父母的遺傳等觀點,並提出了幫助孩子正確情緒控制的建議。
Thumbnail
睡眠不足對認知表現, 身體健康及老化造成巨大影響。相對地,充足的睡眠可以幫助固化白天所學以及讓大腦做大掃除等。這篇文章探討睡眠對人的重要性。
Thumbnail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甚鉅。這篇文章指出,父母可以透過培養孩子的恆毅力,幫助孩子設定目標,幫孩子選擇好同儕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幫助孩子成功,
Thumbnail
去年(2023年)年底,新北市才發生某國中生被保護管束學生以彈簧刀割頸喪命(註1),今年1月中下旬台中市、新北市、嘉義市與台南市又分別發生青少年案件。青少年霸凌案件如此密集,兇殘程度不斷提升,這一切都告訴我們,若教育部對家庭教育仍無所作為,孩子和社會都將嚴重受害。
Thumbnail
高雄國中老師勝訴案例探討:教師如何自保?本文分析一起國中生控告導師霸凌的民事訴訟案件,導師最終勝訴的原因,以及教師如何透過建立教學口碑、良好人脈、熟稔教育法規等方式,避免類似事件發生,並強調持續進修教育相關法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探討校園霸凌議題,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霸凌成因,並呼籲教育部應重視霸凌防制,而非僅著重於事後處理。
Thumbnail
從心經「空」和「因緣」的哲理出發,探討校園霸凌的成因與防治。文章指出霸凌非真空事件,存在許多聚集的因緣,例如偏僻地點、個人行為舉止等。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透過教育與宣導,降低霸凌發生的機率,並強調建立零容忍的校園反霸凌文化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教育現況令人堪憂,教師因學生濫訴而身心俱疲,甚至面臨財務負擔。本文以一起教師因給予學生低分而遭學生投訴的案例,深入探討濫訴文化對教育的負面影響,並呼籲社會關注此問題。
Thumbnail
自從政府推動防霸政策以來,校園霸凌是否有效減少難以得知,反倒是第一線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要面對寫不完的紙上作業。當無止盡的紙上作業耗盡第一線教育人員的精力時,孩子的教育資源也隨著教育部不接地氣的政策而消逝。這種不接地氣的防霸政策,到底是幫了孩子還是害了孩子?
Thumbnail
近10年來,由於公教人員工作條件的惡化,造成公教職場越來越難聘請到人才。就目前的工作環境中,教師工作環境的惡化程度較公務員更甚。未來,公部門服務品質和公校教育品質下滑是可預見的。
Thumbnail
去年(2023年)年底,新北市才發生某國中生被保護管束學生以彈簧刀割頸喪命(註1),今年1月中下旬台中市、新北市、嘉義市與台南市又分別發生青少年案件。青少年霸凌案件如此密集,兇殘程度不斷提升,這一切都告訴我們,若教育部對家庭教育仍無所作為,孩子和社會都將嚴重受害。
Thumbnail
新北市最近發生「7打1」的國中生霸凌事件,歸根究柢,還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只有政府願意投資家庭教育,讓家庭教育發揮功能,才能徹底降低霸凌案件發生率。
Thumbnail
新北國中生遭割頸案反映出校園內連提供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出問題,這讓家長如何放心讓孩子上學?面對這樣的困境,教育部還是將政治置於專業之上,此舉完全罔顧孩子的教育和人身安全。
Thumbnail
新北市國中割頸案讓我們看到目前教育的重大問題,而這其中的根本問題就是家庭教育。期許教育部能用心做好家庭教育,讓人民重拾對教育的信心。
Thumbnail
高雄國中老師勝訴案例探討:教師如何自保?本文分析一起國中生控告導師霸凌的民事訴訟案件,導師最終勝訴的原因,以及教師如何透過建立教學口碑、良好人脈、熟稔教育法規等方式,避免類似事件發生,並強調持續進修教育相關法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探討校園霸凌議題,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霸凌成因,並呼籲教育部應重視霸凌防制,而非僅著重於事後處理。
Thumbnail
從心經「空」和「因緣」的哲理出發,探討校園霸凌的成因與防治。文章指出霸凌非真空事件,存在許多聚集的因緣,例如偏僻地點、個人行為舉止等。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透過教育與宣導,降低霸凌發生的機率,並強調建立零容忍的校園反霸凌文化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教育現況令人堪憂,教師因學生濫訴而身心俱疲,甚至面臨財務負擔。本文以一起教師因給予學生低分而遭學生投訴的案例,深入探討濫訴文化對教育的負面影響,並呼籲社會關注此問題。
Thumbnail
自從政府推動防霸政策以來,校園霸凌是否有效減少難以得知,反倒是第一線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要面對寫不完的紙上作業。當無止盡的紙上作業耗盡第一線教育人員的精力時,孩子的教育資源也隨著教育部不接地氣的政策而消逝。這種不接地氣的防霸政策,到底是幫了孩子還是害了孩子?
Thumbnail
近10年來,由於公教人員工作條件的惡化,造成公教職場越來越難聘請到人才。就目前的工作環境中,教師工作環境的惡化程度較公務員更甚。未來,公部門服務品質和公校教育品質下滑是可預見的。
Thumbnail
去年(2023年)年底,新北市才發生某國中生被保護管束學生以彈簧刀割頸喪命(註1),今年1月中下旬台中市、新北市、嘉義市與台南市又分別發生青少年案件。青少年霸凌案件如此密集,兇殘程度不斷提升,這一切都告訴我們,若教育部對家庭教育仍無所作為,孩子和社會都將嚴重受害。
Thumbnail
新北市最近發生「7打1」的國中生霸凌事件,歸根究柢,還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只有政府願意投資家庭教育,讓家庭教育發揮功能,才能徹底降低霸凌案件發生率。
Thumbnail
新北國中生遭割頸案反映出校園內連提供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出問題,這讓家長如何放心讓孩子上學?面對這樣的困境,教育部還是將政治置於專業之上,此舉完全罔顧孩子的教育和人身安全。
Thumbnail
新北市國中割頸案讓我們看到目前教育的重大問題,而這其中的根本問題就是家庭教育。期許教育部能用心做好家庭教育,讓人民重拾對教育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