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燉肉 「肉じゃが」(Nikujaga)]

[馬鈴薯燉肉 「肉じゃが」(Nikujaga)]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說到死黨C,我們真的是不打不相識;那年她小綠女高最後一年,常到我們打工的黃金拱門K書喝咖啡,考上大學之後,她就過來打工……從此,我們成為可愛的冤仇人(台語)

C其實是個圖文不符的人,表面上看起來是個太妹大姐頭,但事實上她是善良老百姓……當時我們互相看對方不順眼,說沒兩句話就要吵起來,但是命運的安排總是很奇妙,我們就在某天晚上在店門口徹夜聊天後就變成了好朋友,而她也是少數幾個看盡我人生大起大落的人!

C的媽媽在曾條通開居酒屋,對,就是居酒屋,但這是一家沒有生魚片的居酒屋,主攻大阪燒和家庭料理;有一回不知為何,她跟我說,喂!我媽缺人,來幫忙洗碗,心想,有外快賺當然好,所以就去了,這一去就20年……

20年來從洗碗小妹,端(不)菜(會)點(日)餐(文)到進廚房備餐,內外兼做也學了一點,馬鈴薯燉肉就是其中之一;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食譜,我最喜歡C媽媽做的,每次看她燉好一鍋熱熱的,再撒上七味粉就好(好)好(療)吃(癒)(對,我真的很愛七味粉),有時候C大發慈悲讓我帶鍋底回家撈飯撈麵吃,再加上一杯冰冰涼涼的啤酒,爽度破表!

馬鈴薯燉肉據說是日本男性票選希望女友為他們製作的料理第一名,雖然不見得是放諸四海皆準,對我而言,這鍋鹹鹹甜甜香香的燉肉就是我在條通走跳多年的所見所聞;隨著C媽媽退休,我的條通人生也跟著下課,不過我依舊大聲且驕傲的說,姊姊我不會日文也是可以混條通的!


raw-image


avatar-img
李瑪西的沙龍
6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瑪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由於(我比較愛花枝啦)要寫食光機,我開始認真思/回想以前和爸爸媽媽相處的時光,也認真細數他們真的對我和妹妹疼愛;特別在吃的這件事上,我們真的非常有口福! 這幾天寒流來了,貓仔和我真的感覺冷吱吱,但心裡其實喜孜孜因為終於有冬天的感覺!既然是冬天,薑母茶、燒酒雞、薑母鴨和麻油雞……等,全部出動,我們家則
要說起家裡的情況, 媽媽是裁縫師, 爸爸是廚師(為何我沒去做檳榔西施?!)所以我們家是標準的衣食不缺, 生活就是這樣順風順水… 爸爸以前公休時若沒出門就會在家裡煮吃的, 清蒸魚, 炒西(最)生(討)菜(厭), 煲湯煲粥的, 就是一個家庭的日常, 我們最常喝的就是西洋菜排骨湯以及馬鈴薯蘿蔔湯… 因為家
如果要定義自己的身分, 生理上我會說是台(媽媽)港(爸爸)合資, 但實際上我會認定自己是台灣人, 台灣的美食理所當然也是我的DNA..
2007年從D國回台後, 有段砍掉重練的時間: 重新適應台灣生活步調, 和家人相處上的磨合, 特別是和家人相處, 有點痛苦, 覺得自己坐困愁城,  因為媽媽無法理解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只不過出國2年的時間, 為何回來後居然有種和社會脫節的感覺, 所以我們相處上還滿緊張的. 出國時自己住, 有佣人
從S飯店離開後, 接到了一個新加坡連鎖餐飲的工作, 這個工作必須要到香港受訓8個星期, 對我而言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因為從沒在香港生活, 想藉此機會當個真正的香港人, 於是那年冬至開啟了外派/海歸生活.. 報到後開始一連串的工作站及現場受訓, 從最簡單的烤Kaya Toast, 櫃台, 收銀, 到
說來很慚愧, 身為香港人, 但記憶裡卻沒有茶餐廳, 反倒是電影或是港劇裡出現早晨看報搭檯(併桌)的茶樓還有整桌滿滿的點心才是兒時的日常.. 福建炒飯則是長大後在S飯店酒吧工作時酒吧妹妹介紹的; 福建炒飯並不來自福建而是香港, 炒飯及配料分開製作, 配料加上芡汁淋在炒飯上面再加上桂林辣椒醬(對!一定要
由於(我比較愛花枝啦)要寫食光機,我開始認真思/回想以前和爸爸媽媽相處的時光,也認真細數他們真的對我和妹妹疼愛;特別在吃的這件事上,我們真的非常有口福! 這幾天寒流來了,貓仔和我真的感覺冷吱吱,但心裡其實喜孜孜因為終於有冬天的感覺!既然是冬天,薑母茶、燒酒雞、薑母鴨和麻油雞……等,全部出動,我們家則
要說起家裡的情況, 媽媽是裁縫師, 爸爸是廚師(為何我沒去做檳榔西施?!)所以我們家是標準的衣食不缺, 生活就是這樣順風順水… 爸爸以前公休時若沒出門就會在家裡煮吃的, 清蒸魚, 炒西(最)生(討)菜(厭), 煲湯煲粥的, 就是一個家庭的日常, 我們最常喝的就是西洋菜排骨湯以及馬鈴薯蘿蔔湯… 因為家
如果要定義自己的身分, 生理上我會說是台(媽媽)港(爸爸)合資, 但實際上我會認定自己是台灣人, 台灣的美食理所當然也是我的DNA..
2007年從D國回台後, 有段砍掉重練的時間: 重新適應台灣生活步調, 和家人相處上的磨合, 特別是和家人相處, 有點痛苦, 覺得自己坐困愁城,  因為媽媽無法理解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只不過出國2年的時間, 為何回來後居然有種和社會脫節的感覺, 所以我們相處上還滿緊張的. 出國時自己住, 有佣人
從S飯店離開後, 接到了一個新加坡連鎖餐飲的工作, 這個工作必須要到香港受訓8個星期, 對我而言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因為從沒在香港生活, 想藉此機會當個真正的香港人, 於是那年冬至開啟了外派/海歸生活.. 報到後開始一連串的工作站及現場受訓, 從最簡單的烤Kaya Toast, 櫃台, 收銀, 到
說來很慚愧, 身為香港人, 但記憶裡卻沒有茶餐廳, 反倒是電影或是港劇裡出現早晨看報搭檯(併桌)的茶樓還有整桌滿滿的點心才是兒時的日常.. 福建炒飯則是長大後在S飯店酒吧工作時酒吧妹妹介紹的; 福建炒飯並不來自福建而是香港, 炒飯及配料分開製作, 配料加上芡汁淋在炒飯上面再加上桂林辣椒醬(對!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