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陳列散文一點點相關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完陳列那三本了。
透過閱讀,
可以認識古今的奇才思維,
可以看見偉大的生命境界。
比方:
鄭愁予〈寂寞的人坐著看花〉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一是現代詩,一是古代散文,
看似毫不相干,
不過透過對比,
可以發現
古典與現代相呼應的生命境界。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者,
不正是「擁懷天地的人」。
而那「簡單的寂寞」,其實不孤單,
正跟「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
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互相啟發。
若再思索
王國維「有我之境」、「無我之境」,
閱讀的喜樂,
想必更痛快淋漓──
想親自到太魯閣看看那「山巔之月」,
感受那中央山脈如何「粗枝大葉」。
人只能用語言思考,
只有熟悉這套工具,
才可能信賴自己思考後的判斷。
好文章的價值觀,通常都是美善的。
能夠效法或參酌,
以引導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價值判斷,
即使不能成為孔子、
蘇格拉底那樣的聖賢,
至少不會成為謝依涵、
鄭捷那樣大奸大惡之徒。
孔子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多說,
但為什麼會提到蘇格拉底呢?
你可以從
〈蘇格拉底答辯辭〉看見真正的智慧,
也可以從〈科賴陀篇〉,
了解他如何犧牲小我,成就大我。
這兩篇文章都在柏拉圖原著,
呂健忠翻譯的
《蘇格拉底之死》(書林出版)。
另外,當你被人誤解或貶低時,
也可以想想,
連蘇格拉底都能在
洋洋灑灑地答辯之後,
依然被雅典法庭判處死刑,
我們不過是販夫走卒,
不被了解或認同又算什麼。
常聽到一句話:「文窮而後工。」
是說文章常常在人困頓時,
才寫得好。
以柳宗元來說,
先後被貶到荒僻的永州、柳州,
也才有教化無數人類的
「永州八記」、〈黔之驢〉等寓言。
這是「成就自己,照亮他人」的典範。
再回到〈始得西山宴遊記〉來說,
他寫下自己痛苦的人生際遇,
也示範了如何在艱難中調整心境。
文中,西山的特出之處,
跟其他小山丘不同類的地方,
在於時間上,跟大氣一起,
沒有開始與結束;
而空間上,跟天地共存,
廣闊而沒有邊際。
於是當柳河東被黑夜吞沒,
心神凝聚到解脫了形體的束縛,
跟自然萬物融合為一時,「他」
不存在了,既然他不存在,
他的痛苦自然也就不在。
而西山如他,他是西山;
西山與大自然一體,
他也融入其中。
這讓我想起陳列在散文集
《永遠的山》中,
頻頻寫道,
自己如何在玉山的深林中,
孤獨卻愉悅。
那樣的人生境界,離我很遠,
但讓我想到「人到無求品自高」。
孔子也認為,無慾則剛。
修養果然是
平平淡淡、簡簡單單比較容易,
遇到人,遇到事,就變得困難了。
或許這是顏淵、范仲淹這樣的偉人,
之所以選擇簡樸生活的原因,
因為生活簡樸,自然寡欲,
可以專心於學問,情操自然貴重。
也或許就是梭羅
在《湖濱散記》中所強調的──
全世界所有文明當中,
那些最有智慧的人,
都過著比貧窮還簡單的生活。
唉!知道只是知識,做到才是智慧。
我能寫這些,不過是知道而已。
期盼有耐心讀到這的人,
可以有點收穫,不覺得浪費時間。
且不說蘇格拉底、屈原、陶潛、蘇軾,
看看《始得西山宴遊記》,
讀讀《寂寞的人坐著看花》,
翻翻《永遠的山》,
就知道「古來聖賢皆寂寞」,
所言不虛。
    avatar-img
    5.9K會員
    1.7K內容數
    叔本華認為不孤獨就庸俗,似乎有道理。目前比較喜歡艾蜜莉‧狄金生那樣,有點與世隔絕,或許像陶淵明說的:「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寫詩在我而言,有點像原始人結束了一天的生活,穴居時就著柴火,在牆上塗鴉白天那頭絕美的水鹿。也像是漫遊散步的方式、胡思亂想的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四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時光懶洋洋 景色新梳妝 光 跟角度透過鏡頭 擷取照片 就好像氣泡酒跟 高腳杯、吸水杯墊相逢 誰好意思命名 誰敢居功自認為作者 詩文一句句寫到完整 幸福一天天走向圓滿 哪需要題目 一陣風一場雨 而已
    為什麼五四運動 要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因為五四的核心價值在民主與科學。 而民主的內涵是自由、平等; 科學的基礎是邏輯、證據。 這些都是文言文的世界沒有的。 更不用說牛頓的萬有引力、 達爾文的進化論、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 這些基本概念所造成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都是現代人跟
    天空每天雕刻著雲 陽光為了作畫到處奔走 荷塘夏天提筆一首首詩行 泥塘冬季舉辦考古學會 一群野鴿子飛起飛落 流浪狗沒有參與 呼吸透露出一種祕密 共鳴著乾落葉 在水泥地面滾動 風的肚子裡 時間吃著我們
    獨自坐在深夜深山深林裡頭 一千萬隻螢光綠包圍著 流水愈唱嗓音愈澄澈 時間漸漸溶解而消失 暫且不用心為萬事萬物著色 聽任心靈融入幸福邊緣
    船靠岸時 島上已經說笑得開滿花語 土人扛來了火亮亮烤乳豬 豬肚子盛滿了龍蝦肉等等菜蔬鮮果 大伙開始吃著溫情嚼著趣事 直到夜鶯銜來夜幕 太陽漸漸冷卻於灰燼 海灘篝火爆裂出流星 一曲曲浪高 唱和著空闊風潮 樹影勾來月光 草葉沙沙地伴奏 灌木叢輕輕腰擺節拍 鯨魚噴水歡呼 海豚咯咯笑得飛起 也許什麼事情
    01 疲憊得像甘蔗渣 若還能壓榨出耐心 那甜美必然是愛    02 回憶湧上岸 悲傷淹沒了靈魂 心已成枯木
    時光懶洋洋 景色新梳妝 光 跟角度透過鏡頭 擷取照片 就好像氣泡酒跟 高腳杯、吸水杯墊相逢 誰好意思命名 誰敢居功自認為作者 詩文一句句寫到完整 幸福一天天走向圓滿 哪需要題目 一陣風一場雨 而已
    為什麼五四運動 要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因為五四的核心價值在民主與科學。 而民主的內涵是自由、平等; 科學的基礎是邏輯、證據。 這些都是文言文的世界沒有的。 更不用說牛頓的萬有引力、 達爾文的進化論、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 這些基本概念所造成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都是現代人跟
    天空每天雕刻著雲 陽光為了作畫到處奔走 荷塘夏天提筆一首首詩行 泥塘冬季舉辦考古學會 一群野鴿子飛起飛落 流浪狗沒有參與 呼吸透露出一種祕密 共鳴著乾落葉 在水泥地面滾動 風的肚子裡 時間吃著我們
    獨自坐在深夜深山深林裡頭 一千萬隻螢光綠包圍著 流水愈唱嗓音愈澄澈 時間漸漸溶解而消失 暫且不用心為萬事萬物著色 聽任心靈融入幸福邊緣
    船靠岸時 島上已經說笑得開滿花語 土人扛來了火亮亮烤乳豬 豬肚子盛滿了龍蝦肉等等菜蔬鮮果 大伙開始吃著溫情嚼著趣事 直到夜鶯銜來夜幕 太陽漸漸冷卻於灰燼 海灘篝火爆裂出流星 一曲曲浪高 唱和著空闊風潮 樹影勾來月光 草葉沙沙地伴奏 灌木叢輕輕腰擺節拍 鯨魚噴水歡呼 海豚咯咯笑得飛起 也許什麼事情
    01 疲憊得像甘蔗渣 若還能壓榨出耐心 那甜美必然是愛    02 回憶湧上岸 悲傷淹沒了靈魂 心已成枯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我剛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時,對他藉詩詞來表達的「人生三境界」印象最為深刻。他說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下面三個境界: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一個人在準備踏上人生征途時,登高遠眺,心中充滿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但也暗示我們要高瞻遠矚,志向要遠大,還要懂得忍
    Thumbnail
    竹裏館 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首詩是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詩中描繪了詩人隱居山林、怡然自得的生活情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山水和自由生活的熱愛。詩的語言清麗淡雅,意境幽遠。首聯以「獨坐」點明主人公的孤獨,以「幽篁」點明環境的清幽。頷聯以「深林」強調
    Thumbnail
    本詩是讀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後,有所感,故有所吟。
    Thumbnail
    登幽州臺歌 唐代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兩句詩用對偶句式,語氣激越,感情強烈。前兩句用排比、誇張的手法,寫出了詩人登高望遠所看到的景象:眼前空曠無垠,看不到古人,也看不到來者。這不僅是眼前之景,更是心中之景。詩人放眼歷史,看不到可以比肩的先賢,也看不到
    Thumbnail
    溪居 唐代柳宗元 久爲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長期在官場上奔波勞碌,感到身心疲憊。終於,他被貶谪到了南方夷狄之地。作者在農家菜圃旁結廬而居,過著清閒淡泊的生活。他時而耕田,時而泛舟,怡然自得。在滁州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蘇軾《蝶恋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Thumbnail
    登樂遊原 唐代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寫了詩人傍晚時分心情不佳,獨自驅車登上了樂遊原。樂遊原是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的地方,可以俯瞰整個長安城。描繪了夕陽西下的美景,但也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消逝的無奈和感慨。這首詩不僅是對夕陽西下的美景的描繪,更是對人生無常的感
    Thumbnail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作品,描繪了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座座山上沒有鳥兒的影子,一條條路上也沒有人的蹤跡,只有一個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滿天大雪下孤零零地坐在小船上釣魚。 不僅是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也是對人生的感悟。詩人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唐代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詩中描繪了一個空寂幽深的山林,詩人隱居於此,只聽到遠處傳來的說話聲,夕陽餘暉映照在青苔上,營造出一種空靈寂靜的氛圍。 格物台 現代普普 格物台上坐,風光無限好。車水馬龍聲,心靜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我剛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時,對他藉詩詞來表達的「人生三境界」印象最為深刻。他說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下面三個境界: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一個人在準備踏上人生征途時,登高遠眺,心中充滿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但也暗示我們要高瞻遠矚,志向要遠大,還要懂得忍
    Thumbnail
    竹裏館 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首詩是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詩中描繪了詩人隱居山林、怡然自得的生活情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山水和自由生活的熱愛。詩的語言清麗淡雅,意境幽遠。首聯以「獨坐」點明主人公的孤獨,以「幽篁」點明環境的清幽。頷聯以「深林」強調
    Thumbnail
    本詩是讀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後,有所感,故有所吟。
    Thumbnail
    登幽州臺歌 唐代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兩句詩用對偶句式,語氣激越,感情強烈。前兩句用排比、誇張的手法,寫出了詩人登高望遠所看到的景象:眼前空曠無垠,看不到古人,也看不到來者。這不僅是眼前之景,更是心中之景。詩人放眼歷史,看不到可以比肩的先賢,也看不到
    Thumbnail
    溪居 唐代柳宗元 久爲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長期在官場上奔波勞碌,感到身心疲憊。終於,他被貶谪到了南方夷狄之地。作者在農家菜圃旁結廬而居,過著清閒淡泊的生活。他時而耕田,時而泛舟,怡然自得。在滁州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蘇軾《蝶恋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Thumbnail
    登樂遊原 唐代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寫了詩人傍晚時分心情不佳,獨自驅車登上了樂遊原。樂遊原是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的地方,可以俯瞰整個長安城。描繪了夕陽西下的美景,但也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消逝的無奈和感慨。這首詩不僅是對夕陽西下的美景的描繪,更是對人生無常的感
    Thumbnail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作品,描繪了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座座山上沒有鳥兒的影子,一條條路上也沒有人的蹤跡,只有一個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滿天大雪下孤零零地坐在小船上釣魚。 不僅是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也是對人生的感悟。詩人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唐代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詩中描繪了一個空寂幽深的山林,詩人隱居於此,只聽到遠處傳來的說話聲,夕陽餘暉映照在青苔上,營造出一種空靈寂靜的氛圍。 格物台 現代普普 格物台上坐,風光無限好。車水馬龍聲,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