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念週記—跟吸塵器吵架】

【碎念週記—跟吸塵器吵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所長發生一件很鏗的事,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所長最近跟「吸塵器」吵架。

raw-image

      蝦米啦?竟然跟「吸塵器」吵架?你是不是該去看醫生?

      看什麼醫生啦?我又沒病,不用看醫生。

      都跟「吸塵器」吵架了,這病得不清啊!還說不用看醫生,醫生都想跳過掛號,叫你進診間直接診斷開藥了。

      吼~~不用啦!醫生叔叔不用來,我沒事喔!

      事情是這樣的啦,最近用吸塵器吸地的時候,發現它的聲音聽起來有點痚呴(he-ku),而且地上的渣渣都吸不起來,最重要的是用沒多久它就累趴提前下班。這種怠工的行為讓所長感到有點煩,但是又拿它一點辦法也沒有。

      幾天下來,所長都想幫吸塵器掛號,帶它去看一下耳鼻喉科,看看是不是秋天到了,所以氣喘才會那麼容易發作。

      某天,所長又用吸塵器吸地,發現它連一點渣都吸不起來,正當要破口大罵時,突然來了一個直覺,便把吸頭拿起來看看有沒有什麼異常的狀況。這個直覺是對的,因為整個吸頭纏滿了頭髮,吸口都被擋住了,於是所長把纏在吸頭上的頭髮清理乾淨。但是即便如此,它還是繼續氣喘,還是吸不起渣渣。

      隔天,所長再用吸塵器時,又突然想說如果吸頭纏滿頭髮,那其他的地方會不會也有問題呢?順著這個想法,所長打開一看才發現,管子裡有團頭髮夾雜著灰塵,於是再把這團頭髮從管子裡拿出來丟掉。但它還是繼續痚呴(he-ku)沒法吸地。

      就在所長想要放棄的時候,眼睛突然瞄到集塵盒,腦袋突然叮咚一聲,心想集塵盒是不是也要瞧瞧。果然,打開集塵盒發現裡面已經快要滿出來了,因此再把灰塵清一清。等到集塵盒清完後,再次打開吸塵器,所長差點開心到跳起來,它的痚呴(he-ku)聲沒了,而且吸力也恢復了,這天不僅順順利利地將地板吸乾淨,而且它也沒有累趴,也沒有怠工,就像一個食慾不錯、活力充沛的小朋友一樣,能吃、能動非常健康。

raw-image

      經過幾天的糾纏後,這件鏗事有個圓滿愉快的歡喜結局。

      等到事情圓滿落幕,所長突然意識到,從開始發現吸塵器有狀況開始,自己從來沒有意識到,要先檢查一下吸塵器,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清理,只是一直用,然後一直抱怨這廠牌的吸塵器也太爛了,千萬不要再買他們的東西。然後又想好歹這也是個世界知名品牌,怎麼做出來的商品這麼不堪用,難道現在的廠商已經為了讓消費者消費,所以完全不在意商品的品質了,這樣真的太誇張囉!

      所有的情況都想過了,就是沒有想當問題有可能是出在自己使用不當的關係,才會發生這些問題,明明已經聽到吸塵器痚呴(he-ku)聲,,但就是不認為自己的問題。

      所長才發現,自己是一個很難看見、也很難接受問題的關鍵是在自己身上的人。如果自己平常在使用時,偶爾看看吸頭的狀況,定期清理集塵盒的話,這件事根本不會有發生的機會。就是因為沒有做這些動作,才會有這幾天的狀況。但是,就算問題發生了,一開始也是怪東西難用,怪廠商做的品質太爛,怪東怪西,怪南怪北,就是沒有檢討自己。

      幸好,在吸塵器還沒被操壞,問題還沒真正到無法挽回前,所長及時一步一步將所有的異常的地方一項一項排除,吸塵器也就恢復了原本的功能。如果沒有的話,它很有可能會因為自己的不當使用,到最後整台完全壞掉,結果只能送修或者要再買一台新的。

      是不是很鏗?

raw-image

      生命中有很多事都是這樣的發展,當我們意識到問題出現時,一開始總是不會想到問題解決的關鍵是在自己,反而是認為一定是東西太爛、別人太差、事情太棘手,所以才會造成自己各種的不順。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只是讓問題往下發展而已,根本無法解決。如果在看到問題出現徵兆時,先檢視自己的做法,說不定一下子就能處理好,輕鬆地收工打烊回家。

      這也不是說,我們不能求助,或不可以詢求別人的建議。有問題問問過來人的經驗,或者像專業人士諮詢都很好,也才不會像無頭蒼蠅一樣做白工。然而詢問完、求助後,不代表問題就解決了,還是要展開行動,問題才能慢慢變小。

      這件鏗事再次提醒所長,生活中發生讓自己不爽的微小事件,都是問題出現的跡象,這時候不是反射性地下評斷,而是停下來想一下,這些跡象正在提醒自己該要注意哪些事情,該要做些什麼檢查或調整。如果總是認為不是自己的問題,等到事情大條時,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心力處理,到時心情就會變得更差。

avatar-img
寧閱療癒工作坊
22會員
313內容數
生活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發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寧閱療癒工作坊 的其他內容
完成「人類圖和精油御守」工作坊後,再次體認到,作為顯示生產者,不該主動發起,而是要等待有回應的行動。過去我總因為不信邪或太心急而不斷主動出擊,結果總是滿懷希望開始、最後疲憊收場。這次,臣服於自己的設計,理解了生產者的挫敗感是什麼樣的滋味,不是書上說的算,親身經歷過,才懂得「回應」的真正力量。
 受到《走路的人,河正宇》一書的啟發,展開一場徒步環島的初步嘗試。從隨興漫步到實地測試體力,過程充滿趣味與挑戰,並以應對突發情況(如規劃路線與生理需求)為主軸。最終,三小時的徒步經歷讓作者認識到環島夢想的可行性,但也意識到體力與準備的不足,立志在未來加強訓練,期待天涼時的正式啟程。
今年冬天難得吃到小蕃茄,才意識到過去長輩每年固定分享的豐收其實是種珍貴的情分。這份曾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好意,在缺席後才讓人深刻體會到自己過往的疏忽與不知感恩。藉此提醒自己,:再平凡的付出都值得感謝,尤其是來自熟悉的人,更應好好珍惜,不將情分視為理所當然。
完成「人類圖和精油御守」工作坊後,再次體認到,作為顯示生產者,不該主動發起,而是要等待有回應的行動。過去我總因為不信邪或太心急而不斷主動出擊,結果總是滿懷希望開始、最後疲憊收場。這次,臣服於自己的設計,理解了生產者的挫敗感是什麼樣的滋味,不是書上說的算,親身經歷過,才懂得「回應」的真正力量。
 受到《走路的人,河正宇》一書的啟發,展開一場徒步環島的初步嘗試。從隨興漫步到實地測試體力,過程充滿趣味與挑戰,並以應對突發情況(如規劃路線與生理需求)為主軸。最終,三小時的徒步經歷讓作者認識到環島夢想的可行性,但也意識到體力與準備的不足,立志在未來加強訓練,期待天涼時的正式啟程。
今年冬天難得吃到小蕃茄,才意識到過去長輩每年固定分享的豐收其實是種珍貴的情分。這份曾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好意,在缺席後才讓人深刻體會到自己過往的疏忽與不知感恩。藉此提醒自己,:再平凡的付出都值得感謝,尤其是來自熟悉的人,更應好好珍惜,不將情分視為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