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台灣港人速寫日記#133 回家真好 但家在哪裏?香港人的移民漂流心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三個仔女的寒假開始,大約三至四星期的假期,渡過農曆新年及隔開上下學期。假期開始,台灣父母都安排興趣班讓孩子消磨時間,也有部份送仔女到長輩家中「安親」,解決照顧煩惱。以往寒假,我們會返回香港或澳門探訪親友,歡渡新歲。但疫情與國安法關係,我們已經有家歸不得,所以選擇從新竹回到台南,那是我們在台灣的家鄉。
回到台南,真的有回家的感覺。基本上只要不是去陌生的地方,都不用Google Map就來去自如。回到台南,不管台灣的還是香港的,大部份朋友都在此。
回想這些年來,天爸也陪伴不少香港人移民台灣,而天爸的人生也是如此移來移去。由以往拍拖到結婚要香港澳門兩邊走,到因為教育關係移民台南,再因為教育關係移居新竹~~~不累嗎?很累,但人生就是要keep住走,怎可能讓空間鎖住自己無限的未來與可能?
回到台南,逛菜市場的感覺很美好!
移民/移居最困難的地方,不是重新出發,而是要捨別過去。過去你認識的朋友,過去看着你長大的親人,過去打拼時認識的戰友與敵人,過去辛苦過來享受的成果……無數的過去成為一個看得見的舒適圈。移民,就是要告別舒適圈,這個已經很習慣的舒適圈!你要向親朋好友一一道別,你要與香港建立的一切斷捨離。過去的一切萬般帶不走,你可以帶走的只有未來。
未來很吸引,因為未來代表渴望。能夠動身移民的,大都是看到未來的人,所以願意放下一切,為未來開啓一扇窗,然後背向着家,向未來出發。只是當你走遍天涯,還是覺得回到家最好。
老家在香港,回不了,老家只能在記憶之中。回想年輕時家住屯門,差不多每星期都到佐敦的外婆家。我們這些勞苦階層,能省則省。仍是小學生時,有時候乘老爸在船公司工作之便,從屯門坐船到中環,再從上環坐船到佐敦。念中學時會坐一個小時巴士到深水埗,再走一小時路到佐敦碼頭外婆家是等閒事。中上環與油尖旺,根本是天爸小時候的出沒地。書沒讀多少,但大街小巷都是我的校園,遊蕩闖蕩,市井與中環都有我的足跡。
香港已經只能是回憶了
初到台南,頂着超過30度的太陽高溫,在東區用雙腿穿梭其間,為的是未來一家五口的安樂窩。從一開始買了一張台南市地圖,整天研究台南的道路結構,到後來巷弄了然於胸。日與夜、寒與暑,台南每一條街景都烙印於腦海之中。台南幾可代替香港與澳門,成為天爸最熟悉的地方。
台南
當一年前要二度移民新竹之時,對台南真的是萬分不捨,可惜我知道台南不會有公立華德福,我更清楚人生不能停下來。努力適應,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才是王道。只是當我們生活得很累時,仍然會想家。這個家既在香港與澳門,也在台南。
回來短短幾天,開車在大街小巷中穿梭,對外縣市遊客看似八陣圖的台南街道,對天爸來說就是熟悉易走已經破局的迷宮。我們或開車前往朋友新家,探訪時聊天似沒有時間限制;再開車前往餐廳用膳,老闆出來打招呼忙問近況,巧遇朋友互相問好,話題源源不絕,竟也有回香港澳門過年時的感覺。
回家真好,但家在哪裏?有人就有家,有回憶有感情就有家。我們一家的家,既在新竹,也在台南,更在香港與澳門。每一個香港人或許慢慢散落在世界各地,但我們都很清楚家在哪裏,未來將在哪裏。
註1:圖片是收費讀者才看到喔!
註2:你的訂閱是給天爸天媽最佳的支持喔,始終要維持三個仔女的生活費不容易啊⋯一個月只需要60元,你就能看到所有文章囉,不然部份收費文章就可能會錯過啊!訂閱請按我,謝謝!
註3:不管你有沒有訂閱,你都可以按以下「贊助」來支持天爸及天媽喔!謝謝!
註4:歡迎到《帶住三個仔女去台灣》粉絲專頁,了解更多天爸的想法喔!
註5:如果你會粵語,歡迎到《親子・生活・去台灣》,除了會有移民資訊外,天爸不時也會有粵語影片發佈喔!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三個仔女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237會員
270內容數
一位普通不過的爸爸,分享生活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三個仔女 的其他內容
12月開始,冬至、聖誕、除夕、新年……要慶祝的節日多不勝數,所以這陣子到酒店(飯店)吃自助餐,亦成為我們的日常。住台灣日子久了,自助餐也多吃了幾家之後,發現台灣有些自助餐的概念是與香港不同!
走進餐廳,發現店員已經安排好餐具,四套大人碗筷,還有一套兒童餐具。所謂兒童餐具,就是打不破、只有湯匙與叉子而沒有筷子的餐具。台灣就是如此貼心,只要看到不算太大的小孩,就會自動安排不會打破的餐具。但我家小三已經五歲半,我們也讓她用筷子很久了,所以請店員換一套大人餐具。店員問:她會打破餐具嗎?
2020年來到尾聲了,這一年你過得好嗎?如果你是台灣人,或許開始盤點這一年生活有甚麼趣事,遇過甚麼難關,賺多少賠多少,多少機會擦身而過,又有多少戀情開花結果。這些年來有人愛說台灣人沒有大志,總為小確幸而不知進取。但是他們不懂的是,小確幸是一種實力,一種不用為生存而過份煩惱的實力!
前陣子氣溫稍降,又是打邊爐的好時機。打邊爐,台灣稱火鍋,反正就是同桌共食的人,各自將不同材料放入鍋中燙熟。台灣火鍋的湯頭一般用昆布高湯、蔬菜清湯、麻辣湯等等,而香港較常見用皮蛋芫茜湯、沙爹湯、豬骨湯等等。有一天,當我們在新竹市覓食之際,居然發現一間頗低調的小店,湯頭標榜是「柱候牛腩煲」。 
當車子駛至遠離繁華市區的鄉鎮,高樓大廈消失眼前,換來是老街風景。一排數十年的老店之中,有一間低調的越南料理,店舖裝潢已不再新,應該至少經營有五六年吧,食客都自在地聊天用餐,相信都是熟客。我們隨意點了一些食物,天媽吃過後一臉滿意,再看看店員的樣子,應該也是越南來的朋友吧,怪不得口味如此正宗。
中秋節是一個人月兩團圓的佳節,每到這一天,散居四海的家人也得回家,吃一口家鄉的月餅,與家人團聚於月色之下。2020年的中秋節,整個台灣都在大遷移,國道上、高鐵中滿滿都是人,為了團圓而不懼舟居之苦以解鄉愁。在同一月夜下,一群只想守住家的孩子,永遠不能再返家。
12月開始,冬至、聖誕、除夕、新年……要慶祝的節日多不勝數,所以這陣子到酒店(飯店)吃自助餐,亦成為我們的日常。住台灣日子久了,自助餐也多吃了幾家之後,發現台灣有些自助餐的概念是與香港不同!
走進餐廳,發現店員已經安排好餐具,四套大人碗筷,還有一套兒童餐具。所謂兒童餐具,就是打不破、只有湯匙與叉子而沒有筷子的餐具。台灣就是如此貼心,只要看到不算太大的小孩,就會自動安排不會打破的餐具。但我家小三已經五歲半,我們也讓她用筷子很久了,所以請店員換一套大人餐具。店員問:她會打破餐具嗎?
2020年來到尾聲了,這一年你過得好嗎?如果你是台灣人,或許開始盤點這一年生活有甚麼趣事,遇過甚麼難關,賺多少賠多少,多少機會擦身而過,又有多少戀情開花結果。這些年來有人愛說台灣人沒有大志,總為小確幸而不知進取。但是他們不懂的是,小確幸是一種實力,一種不用為生存而過份煩惱的實力!
前陣子氣溫稍降,又是打邊爐的好時機。打邊爐,台灣稱火鍋,反正就是同桌共食的人,各自將不同材料放入鍋中燙熟。台灣火鍋的湯頭一般用昆布高湯、蔬菜清湯、麻辣湯等等,而香港較常見用皮蛋芫茜湯、沙爹湯、豬骨湯等等。有一天,當我們在新竹市覓食之際,居然發現一間頗低調的小店,湯頭標榜是「柱候牛腩煲」。 
當車子駛至遠離繁華市區的鄉鎮,高樓大廈消失眼前,換來是老街風景。一排數十年的老店之中,有一間低調的越南料理,店舖裝潢已不再新,應該至少經營有五六年吧,食客都自在地聊天用餐,相信都是熟客。我們隨意點了一些食物,天媽吃過後一臉滿意,再看看店員的樣子,應該也是越南來的朋友吧,怪不得口味如此正宗。
中秋節是一個人月兩團圓的佳節,每到這一天,散居四海的家人也得回家,吃一口家鄉的月餅,與家人團聚於月色之下。2020年的中秋節,整個台灣都在大遷移,國道上、高鐵中滿滿都是人,為了團圓而不懼舟居之苦以解鄉愁。在同一月夜下,一群只想守住家的孩子,永遠不能再返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Thumbnail
旅行, 一直都是我內心深處的一個渴望。 它總是帶給我許多難忘美好的回憶與經驗, 每次的旅行,也帶給我許多的成長與不一樣的啟發和靈感. 就讓我娓娓分享我的旅行故事吧! ——————————————————————— ✈️香港 這是我人生第一個出國旅行,是在我國中的時候. 我記得是和家人
Thumbnail
當年因為工作關係,移居海外。在沒有長期規劃的情況下,只希望有機會就讓家人回台灣,多和親友見面,到處走走,以解家人的鄉愁。另外,我也希望孩子在發育和求學過程,有多點機會和故鄉保持文化上的連結。 住新加坡時,家人曾經一年回台探親三次。後來去了紐西蘭,匆匆一年過去了,孩子的學期會在聖誕節的前幾天結束,是
跟我一樣從別的縣市飄來的北漂仔,大概都有類似這樣莫名其妙的體驗:假期節慶時,我說我要「回家鄉」,回到家鄉,家鄉的人又問你什麼時候要「回台北」,到底我是要回哪,回到哪裡才是我的基地,哪裡才是回家?有句歌詞說「台北不是我的家」,這句話怪怪的,原來身為台北活人,哪裡都是家。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幾個月前去台灣找你還說着無法再習慣香港,半年不到竟然回來了。」朋友家中生變,暫時離開移居的苦寒國度,回港處理事務。他人緣好,連連筳席,累過返工。這日他約舊友入長洲BBQ,拍了張維港的照片,害我也有點想回去看一看。 離港一年又四個月,身分安定下來,第一時間去火車站買全月通。去年行政院推出T P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
Thumbnail
對於長年住在國外, 一年回台灣1〜2次的我來說, 其實有點搞不懂我回台灣, 究竟是「回家」還是「出國玩」。 剛來日本的前兩年還很有新鮮感, 休假就喜歡到處跑, 但日子久了, 加上疫情期間生活變成三點一線, 家裡, 公司跟超市。疫情期間不方便約朋友出門的情況下, 三年沒約了也變得不太好約, 結果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從前,每當回到台中,回到只屬於我的地方,回到那個無人干涉,無論壓力欣喜都只屬於我自己的天地裡,我就會開始覺得關於老家的記憶變得不真實,好像在這裡的生活,都不屬於我的現實。 但現在,當回到老家的一切日常,可能都會隨著媽媽有三、四個月不能走路的意外而產生改變時,我卻又好捨不得那些已經不由我作主的逝去……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Thumbnail
旅行, 一直都是我內心深處的一個渴望。 它總是帶給我許多難忘美好的回憶與經驗, 每次的旅行,也帶給我許多的成長與不一樣的啟發和靈感. 就讓我娓娓分享我的旅行故事吧! ——————————————————————— ✈️香港 這是我人生第一個出國旅行,是在我國中的時候. 我記得是和家人
Thumbnail
當年因為工作關係,移居海外。在沒有長期規劃的情況下,只希望有機會就讓家人回台灣,多和親友見面,到處走走,以解家人的鄉愁。另外,我也希望孩子在發育和求學過程,有多點機會和故鄉保持文化上的連結。 住新加坡時,家人曾經一年回台探親三次。後來去了紐西蘭,匆匆一年過去了,孩子的學期會在聖誕節的前幾天結束,是
跟我一樣從別的縣市飄來的北漂仔,大概都有類似這樣莫名其妙的體驗:假期節慶時,我說我要「回家鄉」,回到家鄉,家鄉的人又問你什麼時候要「回台北」,到底我是要回哪,回到哪裡才是我的基地,哪裡才是回家?有句歌詞說「台北不是我的家」,這句話怪怪的,原來身為台北活人,哪裡都是家。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幾個月前去台灣找你還說着無法再習慣香港,半年不到竟然回來了。」朋友家中生變,暫時離開移居的苦寒國度,回港處理事務。他人緣好,連連筳席,累過返工。這日他約舊友入長洲BBQ,拍了張維港的照片,害我也有點想回去看一看。 離港一年又四個月,身分安定下來,第一時間去火車站買全月通。去年行政院推出T P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
Thumbnail
對於長年住在國外, 一年回台灣1〜2次的我來說, 其實有點搞不懂我回台灣, 究竟是「回家」還是「出國玩」。 剛來日本的前兩年還很有新鮮感, 休假就喜歡到處跑, 但日子久了, 加上疫情期間生活變成三點一線, 家裡, 公司跟超市。疫情期間不方便約朋友出門的情況下, 三年沒約了也變得不太好約, 結果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從前,每當回到台中,回到只屬於我的地方,回到那個無人干涉,無論壓力欣喜都只屬於我自己的天地裡,我就會開始覺得關於老家的記憶變得不真實,好像在這裡的生活,都不屬於我的現實。 但現在,當回到老家的一切日常,可能都會隨著媽媽有三、四個月不能走路的意外而產生改變時,我卻又好捨不得那些已經不由我作主的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