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強森:榮格對無意識的觀點 ——《與內在對話》第一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榮格發現無意識不僅僅是意識心智的附屬物,換句話說不只是遺忘的記憶或是那些被壓抑的不愉快感受。他對無意識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假設,以至於西方世界至今仍然沒有完全領會這個假設的含義。他指出無意識是創意的泉源,從中衍生出單一個體的意識心智及整體人格。正是這些出自於無意識的原始素材,讓我們的意識心智得以發展、成熟,並擴展成包含內在所有的潛在特質。也正是這個珍寶,讓我們得以憑藉這些未察覺但是與生俱有的優點及特質而顯豐饒。
榮格讓我們看見意識及無意識心智在整體自性的平衡上所扮演的關鍵角色。當兩者無法維持平衡時,就會導致精神官能症或是其他的失調。
意識的發展
榮格的研究及臨床工作讓他得出結論,無意識是我們人類整體意識的真正源頭所在;無意識是人類在秩序思維、推理、人類覺知及感受等能力的根源所在;無意識是人類的原初心智(Original Mind),是我們的物種發展出意識心智的原始基礎,接續千年的發展而達到今日我們所擁有的細緻程度。我們的每項能力、意識運作的每個特質,最初都是包含在無意識當中,之後才從那兒找到浮出意識層面的路徑。
榮格針對人類意識能力、其角色及意義發展出令人讚嘆的觀點,他看見在自然中所運作的創意力,透過無垠萬古的宇宙而孕育誕生出這份我們稱之為意識的稀有特質。經由人類這個種族,自然的巨大無意識心靈得以緩慢地讓當中某些部分變成意識。榮格相信神及所有的造物者是隨著時間的孕育將意識覺知帶入宇宙當中,而人類該扮演的角色就是推動演化繼續向前進。
人類的意識是從無意識的原初物質中發展而來的,透過將無意識內容緩慢提升到意識層面而得到持續滋養,然後成長,其目的在於形成一個更完整、更有意識覺知的個體。無意識素材的納入必須持續進行,直到最後意識心智能夠反映整體自性的全貌。
榮格相信每個人在這個演化的過程中有各自的角色功能。因為集體人類的意識能力是從無意識心靈演化而成,個體也是如此。我們必須在各自的人生中再次重複人類種族的演化歷程,每一個人都需要成為個別的容器,帶著意識的演化繼續向前進。
我們每個人都是實現宇宙歷程的縮影,因此會落入無意識內含物邁入意識心智層面的運行歷程。我們每個人都會步入自我–心智反向運行回到無意識的歷程,再次連結起生命原初的根源。
存在我們無意識之內的是原始模式,也可以說是藍圖;我們的意識心智及整體的人格功能都是根據這份藍圖成形,打從出生開始,年復一年持續歷經緩慢的心理成長,以朝向真誠的內在成熟。這個模式,這個眼所不見的矩陣式能量,包含了組成整體心理存有的所有特質、所有優勢、所有缺陷,以及一切基本的架構及成分。
在我們大多數人身上,這個原始能量倉庫中只有少部分成分得以同化進入意識人格當中,這個原始藍圖中只有少部分得以在意識層面實踐。
個體內在的無意識模式就如同一座教堂的草圖:首先,當這個草圖被轉譯為有形的實體時,只有概略輪廓可見。一段時間之後,實際結構的一小部分完成,足以暗示藝術成品最後的樣貌。幾年過去,一磚砌上一磚之後,宏偉建築聳立眼前,直到嵌入最後一塊磚,完工。唯有在那一刻才能顯現出建築物的華麗景象。
相同的,每一個個體人類的真正深度及高度,唯有當人格的主要成分從無意識潛能層面移轉,並在意識作用層面實踐時,才是完全體現。
我們每個人都在建造人生、建造宏偉建築物,每個人內在的藍圖及基本架構都奠基在無意識深處,因而需要向無意識諮詢、與之合作,以實踐與生俱有的完整潛能,而我們也需要面對伴隨內在成長歷程而來的挑戰及痛苦改變。
處在無意識當中的自我
無意識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場,遠較意識心智來得廣大。榮格將自我,也就是意識心智比作是無意識巨大海洋上載浮載沉的軟木,也將意識心智比喻為浮在水面上的冰山尖頂,冰山有百分之九十五都是隱藏在闇黑的結冰水面之下。無意識就像是冰山的絕大部分一樣,是眼所不見的,但是卻有著無比巨大的力量,它的危險度就跟看輕水底深處的冰山是一樣的。與無意識擦撞而沉入水中的人要遠比鐵達尼號與冰山擦撞後沉入水中的人來得多。
自我一詞,在拉丁文中意味著「我」。佛洛伊德與榮格將意識心智稱為自我,因為這是心靈中自稱為「我」的那部分,也就是「自知」,覺知自身是個存有,一個獨立且自外於他者的能量場。當我們說「我」時,所指的只有自身覺知的那個小部分的自己。我們認為「我」只包括在自我眼界範圍浮現在表面的這個人格、這些特質、這些價值及觀點,是意識可及的。這正是針對「我」是誰的侷限版本,也是極度不正確的版本。
自我心智並沒有察覺到整體的「我」遠比自我來得更大更深刻,也沒有察覺到藏在無意識之內的心靈遠比意識心智來得更浩瀚更強大。
我們的自我傾向於認為無意識是在自身之外,即使無意識實際上就在我們的深層內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聽到人們說出「當時的我一點都不像是我」這樣的話。當我們發現自己做出非預期的事情,而那些事情並不符合意識認知的自己時,我們以為彷彿是他人的作為而不是自己。意識心智嚇到了,因為它假定無意識是不存在的。正因為整體心靈遠比自我心智所能理解的來得更巨大、更複雜,這些非預期的事物總讓人覺得彷彿是來自我們自身之外,而不是出自自己身上。
在夢境及神話當中,意識心智經常象徵性地表現為一座島嶼,就好比是島國世界中的島國人民,為自己設立了一個小世界、一個規則系統,以及對於現實的假設。我們的自我並沒有意識到在所屬的小島界限之外,在狹隘的視野邊緣之外,有片無意識的大海包含著整個宇宙現實及真實,這是我們的自我所無法覺察的。
在這個眼所不見的能量深海處,巨大的力量運作著,傳說中的亞特蘭提斯這個神話王國就是一個象徵,屹立於海底深處,也平行於意識心智的每日日常生命.。與此不同的意識、不同的價值、態度及意念等中心也在那兒,好比汪汪大洋中的其他島嶼,等待探索中的意識心智發現及認可。
學習與無意識工作的目的並非只在於解決我們的衝突或是處理我們的精神官能症狀,而是我們可以發現更新、成長、力量及智慧的深刻泉源,我們得以與發展中的特質根源建立連結,得以與帶出整體自性的歷程相互合作,得以學習接觸到那些在內在等著我們的豐沛能量及智慧。
文:羅伯特‧強森(Robert A. Johnson)


四步驟探索無意識,發現你的力量及智慧!
★ 夢境工作與積極想像步驟具體、容易理解,並附有詳細的例子解說。 ★ 認識自我深層的無意識,邁向內外意識整合之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她坐在辦公桌前開始計畫今天的工作行程,但是被一個同事給打斷了。這位同事就像是一陣颶風般瘋狂掃過她的辦公室,把她先前傳閱的備忘錄重重丟下,因為某些他不贊同的小事而大發雷霆。她被這一幕給嚇壞了,他的憤怒和事件的嚴重程度完全不成比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是一本以個案為中心,期待助人者採取務實立場與用藥者共事的好書。它有別於一般主流高壓式反毒、禁用的防制訴求,也不同於許多專家們強力規範藥癮者應如何生活才較健康的治療策略,減害心理治療是一折衷及綜融取向,接納多元的治療理論,並實踐多種實用的介入方法。 在多年服務藥癮者及其家庭的過程中,我們深刻發覺每位
很榮幸有這個機會為《減害心理治療:務實的成癮治療方法(第二版)》這本書作推薦。台灣每年為了成癮物質耗費的社會成本超過百億,然而就如同本書內容所提到成癮問題的產生,本身是一種生理—心理—社會趨力的結果,而在藥物—背景—環境的交互作用中,形塑了個別化的用藥情形。也因此,成癮行為經常是冰山外顯的一角,許多
減害心理諮商與治療自1980年在歐洲被提出,很快被許多心理與精神醫學專業人士所採用,作為處理酒癮與藥癮病人的主要原則。我在21世紀初開始察覺有靜脈注射藥癮者因為共用針具與不安全性行為感染愛滋病毒,台灣政府則是在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流行病之後,在矯正系統篩選出大量愛滋病毒感染者,於是有一群
聽音樂的人都希望杜比音響環繞,閱讀、談心的人,何嘗不希望浸淫在一種立體環繞式的人文與自然氛圍,享受著與知識、與故事的純然互動?1月12日剛開幕的翫雙溪書苑,就是這樣一個天地,店長說,她為書苑選址的條件,是「離市區一小時、火車可到、有山有水但不是風景區」。於是落腳雙溪了。1月16日,迎來第一場新書分享
當慈濟醫療法人人文傳播室的曾慶方小姐、楊金燕小姐和自由作家凃心怡小姐到辦公室拜訪,說明來意是林執行長委派,要替我寫本自傳性的書籍,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非常驚訝!「怎麼會是我呢?」從小喜歡閱讀世界偉人傳記的我,從來未曾想過要寫屬於自己的傳記。我認為自己是一個極其平凡的人,沒有成就什麼大事。我人生的座右銘很
她坐在辦公桌前開始計畫今天的工作行程,但是被一個同事給打斷了。這位同事就像是一陣颶風般瘋狂掃過她的辦公室,把她先前傳閱的備忘錄重重丟下,因為某些他不贊同的小事而大發雷霆。她被這一幕給嚇壞了,他的憤怒和事件的嚴重程度完全不成比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是一本以個案為中心,期待助人者採取務實立場與用藥者共事的好書。它有別於一般主流高壓式反毒、禁用的防制訴求,也不同於許多專家們強力規範藥癮者應如何生活才較健康的治療策略,減害心理治療是一折衷及綜融取向,接納多元的治療理論,並實踐多種實用的介入方法。 在多年服務藥癮者及其家庭的過程中,我們深刻發覺每位
很榮幸有這個機會為《減害心理治療:務實的成癮治療方法(第二版)》這本書作推薦。台灣每年為了成癮物質耗費的社會成本超過百億,然而就如同本書內容所提到成癮問題的產生,本身是一種生理—心理—社會趨力的結果,而在藥物—背景—環境的交互作用中,形塑了個別化的用藥情形。也因此,成癮行為經常是冰山外顯的一角,許多
減害心理諮商與治療自1980年在歐洲被提出,很快被許多心理與精神醫學專業人士所採用,作為處理酒癮與藥癮病人的主要原則。我在21世紀初開始察覺有靜脈注射藥癮者因為共用針具與不安全性行為感染愛滋病毒,台灣政府則是在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流行病之後,在矯正系統篩選出大量愛滋病毒感染者,於是有一群
聽音樂的人都希望杜比音響環繞,閱讀、談心的人,何嘗不希望浸淫在一種立體環繞式的人文與自然氛圍,享受著與知識、與故事的純然互動?1月12日剛開幕的翫雙溪書苑,就是這樣一個天地,店長說,她為書苑選址的條件,是「離市區一小時、火車可到、有山有水但不是風景區」。於是落腳雙溪了。1月16日,迎來第一場新書分享
當慈濟醫療法人人文傳播室的曾慶方小姐、楊金燕小姐和自由作家凃心怡小姐到辦公室拜訪,說明來意是林執行長委派,要替我寫本自傳性的書籍,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非常驚訝!「怎麼會是我呢?」從小喜歡閱讀世界偉人傳記的我,從來未曾想過要寫屬於自己的傳記。我認為自己是一個極其平凡的人,沒有成就什麼大事。我人生的座右銘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羅伯特·奧本海默(1904-1967),出生於紐約市,憑藉其在理論物理學領域的卓越成就,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他在哈佛大學完成本科學業後,前往英國劍橋大學攻讀研究生。然而,在劍橋的學術生涯並不順遂。
Thumbnail
每一字一句都像是敲打著我損壞的右膝蓋,讓我不斷地配合每一次他的創痛,替他喊出該呻吟的悲鳴。我的老娘半狀況外半幸災樂禍地表示,這樣折斷了右膝蓋,在神秘學領域上的總結:那只是過世的丈夫在拖緩兒子狂妄闖蕩事業的腳步。因此才讓我曾經有一大段時間幾乎不能任意走動,時至今日仍然搭配的忽然降低的氣溫隨著疼痛酸軟。
Thumbnail
《天使與魔鬼》是以《達文西密碼》享譽全球的作家丹.布朗的另一本書,主角仍是羅伯特.蘭登,這位哈佛教授精研符號學,却常一頭霧水捲入某些事件,被迫出生入死,實在辛苦。 本書重提科學家與梵蒂岡(教廷)的長年恩怨。非基督教世界的人們,恐怕無法瞭解中古世紀科學與天主教的尖銳衝突,但從光照派的幽暗過去,多少能
Thumbnail
昨天下午在上海大寧劇場,跟我鍾愛的加拿大導演羅伯特・勒帕吉對談了一小時。主辦方「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的同仁,整理出部分內容。其中有三個問題跟回應,我附錄在下面: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我們來到了意識和潛意識交會的路徑,也是當下新意識的我們所面臨到的靈性覺醒之路,其內在歷程的拆解會是長成什麼樣?   請讀者回憶一下,自己第一次碰觸到潛意識/靈魂時是什麼樣的感覺感受,在一個什麼樣的時空脈絡之下,或是你自己有記憶的為主,如果有的話   從WE的文本來看,崔斯坦第一次來到愛爾蘭,
Thumbnail
MBTI是由榮格的「人格類型理論」為基礎,試圖瞭解人類的天生認知態度。榮格相信生命源自於對立面的張力,這使得MBTI的結果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會隨著後天環境而改變。文章中強調了個體化意識的發展,並提出了關於天生的認知態度以及所處社會情境的思考。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感覺到,有時你的行為似乎超出了你的控制?或是在某些情況下,你的直覺告訴你該做出的選擇,而你無法解釋為什麼? 那是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力量悄然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為,它就是「潛意識」。了解意識與潛意識的區別與運作方式,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羅伯特·奧本海默(1904-1967),出生於紐約市,憑藉其在理論物理學領域的卓越成就,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他在哈佛大學完成本科學業後,前往英國劍橋大學攻讀研究生。然而,在劍橋的學術生涯並不順遂。
Thumbnail
每一字一句都像是敲打著我損壞的右膝蓋,讓我不斷地配合每一次他的創痛,替他喊出該呻吟的悲鳴。我的老娘半狀況外半幸災樂禍地表示,這樣折斷了右膝蓋,在神秘學領域上的總結:那只是過世的丈夫在拖緩兒子狂妄闖蕩事業的腳步。因此才讓我曾經有一大段時間幾乎不能任意走動,時至今日仍然搭配的忽然降低的氣溫隨著疼痛酸軟。
Thumbnail
《天使與魔鬼》是以《達文西密碼》享譽全球的作家丹.布朗的另一本書,主角仍是羅伯特.蘭登,這位哈佛教授精研符號學,却常一頭霧水捲入某些事件,被迫出生入死,實在辛苦。 本書重提科學家與梵蒂岡(教廷)的長年恩怨。非基督教世界的人們,恐怕無法瞭解中古世紀科學與天主教的尖銳衝突,但從光照派的幽暗過去,多少能
Thumbnail
昨天下午在上海大寧劇場,跟我鍾愛的加拿大導演羅伯特・勒帕吉對談了一小時。主辦方「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的同仁,整理出部分內容。其中有三個問題跟回應,我附錄在下面: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我們來到了意識和潛意識交會的路徑,也是當下新意識的我們所面臨到的靈性覺醒之路,其內在歷程的拆解會是長成什麼樣?   請讀者回憶一下,自己第一次碰觸到潛意識/靈魂時是什麼樣的感覺感受,在一個什麼樣的時空脈絡之下,或是你自己有記憶的為主,如果有的話   從WE的文本來看,崔斯坦第一次來到愛爾蘭,
Thumbnail
MBTI是由榮格的「人格類型理論」為基礎,試圖瞭解人類的天生認知態度。榮格相信生命源自於對立面的張力,這使得MBTI的結果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會隨著後天環境而改變。文章中強調了個體化意識的發展,並提出了關於天生的認知態度以及所處社會情境的思考。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感覺到,有時你的行為似乎超出了你的控制?或是在某些情況下,你的直覺告訴你該做出的選擇,而你無法解釋為什麼? 那是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力量悄然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為,它就是「潛意識」。了解意識與潛意識的區別與運作方式,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