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影評|張國榮 x 爾冬陞:玩轉香港三級片的《色情男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色情男女》是爾冬陞一九九六年的作品,裡頭講述關於電影界的事蹟,幾乎都是導演身邊發生的事,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電影裡的戲中戲,爾冬陞在畫框外拍色情男女,而張國榮在畫框內拍三級片,戲中由張國榮扮演導演阿星指導的戲,也真的是由張國榮包辦,短短兩分鐘的戲,讓爾冬陞佩服不已。

我所要討論的就是張國榮導的這幕戲,雖然是三級片類型,卻拍得十分唯美夢幻,尤其男女主角是徐錦江和舒淇,之前看過他們主演的三級片《玉蒲團二之玉女心經》,再來看《色情男女》,有種奇妙的反諷意味。三級片一直以來都是被當成沒有劇情,為了做愛而做愛,為了賣錢而拍攝,我想這個主題除了在爾冬陞的《色情男女》裡討論,也在張國榮指導的片段裡給了最好的示範,不需要搞十八招迴紋針式或套個類型就提槍上陣,最接近人類自然的赤裸方式,藉由剪接的巧手,一樣能體現出三級片的精神與強烈的藝術性質,《玉蒲團二之玉女心經》和《色情男女》為同年上映,但玉蒲團系列電影已有精品式三級片的模樣,撇開三級片必經的荒誕奇淫情節,在攝影與剪接催化下,已超越一般觀眾認同的三級片水準,向王家衛等級的畫面處理看齊,九零年代的香港電影已將三級片發展至極,之後便漸漸沒落乏人問津。

《色情男女》正片中的剪輯,雖然也不容忽視,例如有關阿星夢境與現實的處理手法,與片頭一開始張國榮和莫文蔚充滿色情幻想的床戲,但整體來說,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張國榮導的這段。除了他本身具有音樂編曲基礎之外,演戲也是他十分鑽研的部份,而後更進階到導演等幕後工作,他本身對於藝術的態度開放,尤其在情色性別議題的品味掌控,更是大膽前衛,現今影視圈內難出其右,令人敬佩的全方位藝術家,曾經看過他自己導演的短片與 MV,當中的專業度直逼線上導演,只可惜他先走一歩,觀眾無緣看到他更多充滿生命力的作品。
(原以LA VIE CINE發表, 2016)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影視評論、導演專題、類型專題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吸血鬼,光是唸它,就足夠挑逗生人的感官。羅伯派丁森、湯姆克魯斯、布萊德彼特,大家並不陌生,都是演繹過吸血鬼的好萊塢男星,尤其電影《暮光之城》(2008)帶來的效應,使這個沉寂數十年的稱號再度復活,吸血鬼成為大眾情人,迷死萬千少男少女。
熟悉的電子都市感,迷幻lo-fi音樂,配上一名相信外星人存在的身障美少女。《漫畫少女愛啟蒙》(日文原名:37秒)-這部由Neflix主導海外發行的日本電影,有濃厚的東京文化標籤,同時也與「身體正義」的世界潮流俱進,回歸生命的本質討論。
吸血鬼,光是唸它,就足夠挑逗生人的感官。羅伯派丁森、湯姆克魯斯、布萊德彼特,大家並不陌生,都是演繹過吸血鬼的好萊塢男星,尤其電影《暮光之城》(2008)帶來的效應,使這個沉寂數十年的稱號再度復活,吸血鬼成為大眾情人,迷死萬千少男少女。
熟悉的電子都市感,迷幻lo-fi音樂,配上一名相信外星人存在的身障美少女。《漫畫少女愛啟蒙》(日文原名:37秒)-這部由Neflix主導海外發行的日本電影,有濃厚的東京文化標籤,同時也與「身體正義」的世界潮流俱進,回歸生命的本質討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艾妮筆下的「風之國」不只是一本奇想預言,也是寄託情感的最佳途徑,這是艾妮獻給手足的最浪漫的「告別」,任何「生死」與挑戰都無法拆散她們的姐妹情,如同茱麗葉與加文。
Thumbnail
學生作品最有趣的地方在於不可預測,每部作品充滿了表達自己的慾望,又還沒被業界的製作習慣影響,有時選擇的作法或技巧也許不是我們商業作品製作上會選擇的「最優解法」,這種無畏是學生創作上最難得的,我們難免在作品中會看到犯錯的痕跡,同時也因為這樣能看到無法複製的驚喜閃光。
Thumbnail
當才華與藝術是賦予生命力的跳動色彩,同時也是眾人極力想掙脫的束縛。再怎麼熱愛的事物,倘若燃燒到極致也會成灰,但萬象的脈動也許能讓我們再次感官這個世界,或讓創作者感覺到自己被溫柔地擁抱,即使只是一顆松鼠遺落的橡樹果。
Thumbnail
動畫是自由不受侷限的創作媒材,特別能呈現出創作者本身獨特的美學與視角,以上十部作品都有其獨特之處,這次臺中國際動畫影展分別將以上十部作品安排於四個競賽單元短片,每個單元都相當精彩,是不可錯過的絕佳觀影機會,相信觀者們也會在其中找到自己特別喜愛、產生共鳴的獨特作品。
Thumbnail
猶記我看過哥哥的第一部電影《胭脂扣》,劇情描述了富家公子和青樓名妓的一段孽緣,結局卻是殉情不成,一死一活做收場。 如花選擇死在了愛情最美的時候,她決絕的,不容許兩人之間走到相看兩相厭。而十二少卻選擇苟活,近一甲子,有魂無體,故作風趣的殘喘於世。 這部電影之後,便打開了我對哥哥的敬佩和熱愛,他的瀟
Thumbnail
《花樣年華》是王家衛執導,於2000年上映的愛情浪漫電影,為其第七部電影,由梁朝偉、張曼玉主演。本片在第53屆坎城影展首映,作為主競賽片,獲得最佳男主角,梁朝偉也是第一位香港的坎城影帝。在法國凱薩電影獎等歐洲電影獎獲得多次最佳外語片。
「不如我嘢由頭嚟過。」 第一次聽到春光乍洩因為關淑怡,第二次因為張國榮,第三次因為梁朝偉,別忘了還有張震。 再也沒有能夠取代這四個人,那當時,的阿根廷。 雖然最終只有三個人。 站在性別平等的立場,我不知道該不該說剪掉關淑怡的片段是對的,但站在私心的同志電影影迷,《春光乍洩》的特別
Thumbnail
在公視表演廳意外看到這部劇,訴說各種「男與男」的關係。當「演對方心裡話」這件事頓突然變成「說自己的心裡話」,這個超赤裸的過程甚至等於修羅場!搭配林奕華老師的編舞、超強即興鋼琴家李世揚的音樂波動,一段平常不敢、不想、不能說的關係在劇前劇後發酵。
Thumbnail
導演鹽田明彥對大部份香港觀眾可能較為陌生,但他早在八十年代已經以8MM 拍攝多部短片作品,90年代也曾涉足色情電影。
Thumbnail
我忍不住想,若沒有接觸過這些論述,我對他的看法會是一樣的嗎?我自稱「哥迷」是否也是一種「後設」?我們當然可以在失去一個人後,愛上他、更愛他。但是,假如對張國榮的愛是「後設」的,這樣的愛──包括對同志身分、酷兒文化的認同與追捧──在曾經擁有他的那個世界裡,都是從缺的。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艾妮筆下的「風之國」不只是一本奇想預言,也是寄託情感的最佳途徑,這是艾妮獻給手足的最浪漫的「告別」,任何「生死」與挑戰都無法拆散她們的姐妹情,如同茱麗葉與加文。
Thumbnail
學生作品最有趣的地方在於不可預測,每部作品充滿了表達自己的慾望,又還沒被業界的製作習慣影響,有時選擇的作法或技巧也許不是我們商業作品製作上會選擇的「最優解法」,這種無畏是學生創作上最難得的,我們難免在作品中會看到犯錯的痕跡,同時也因為這樣能看到無法複製的驚喜閃光。
Thumbnail
當才華與藝術是賦予生命力的跳動色彩,同時也是眾人極力想掙脫的束縛。再怎麼熱愛的事物,倘若燃燒到極致也會成灰,但萬象的脈動也許能讓我們再次感官這個世界,或讓創作者感覺到自己被溫柔地擁抱,即使只是一顆松鼠遺落的橡樹果。
Thumbnail
動畫是自由不受侷限的創作媒材,特別能呈現出創作者本身獨特的美學與視角,以上十部作品都有其獨特之處,這次臺中國際動畫影展分別將以上十部作品安排於四個競賽單元短片,每個單元都相當精彩,是不可錯過的絕佳觀影機會,相信觀者們也會在其中找到自己特別喜愛、產生共鳴的獨特作品。
Thumbnail
猶記我看過哥哥的第一部電影《胭脂扣》,劇情描述了富家公子和青樓名妓的一段孽緣,結局卻是殉情不成,一死一活做收場。 如花選擇死在了愛情最美的時候,她決絕的,不容許兩人之間走到相看兩相厭。而十二少卻選擇苟活,近一甲子,有魂無體,故作風趣的殘喘於世。 這部電影之後,便打開了我對哥哥的敬佩和熱愛,他的瀟
Thumbnail
《花樣年華》是王家衛執導,於2000年上映的愛情浪漫電影,為其第七部電影,由梁朝偉、張曼玉主演。本片在第53屆坎城影展首映,作為主競賽片,獲得最佳男主角,梁朝偉也是第一位香港的坎城影帝。在法國凱薩電影獎等歐洲電影獎獲得多次最佳外語片。
「不如我嘢由頭嚟過。」 第一次聽到春光乍洩因為關淑怡,第二次因為張國榮,第三次因為梁朝偉,別忘了還有張震。 再也沒有能夠取代這四個人,那當時,的阿根廷。 雖然最終只有三個人。 站在性別平等的立場,我不知道該不該說剪掉關淑怡的片段是對的,但站在私心的同志電影影迷,《春光乍洩》的特別
Thumbnail
在公視表演廳意外看到這部劇,訴說各種「男與男」的關係。當「演對方心裡話」這件事頓突然變成「說自己的心裡話」,這個超赤裸的過程甚至等於修羅場!搭配林奕華老師的編舞、超強即興鋼琴家李世揚的音樂波動,一段平常不敢、不想、不能說的關係在劇前劇後發酵。
Thumbnail
導演鹽田明彥對大部份香港觀眾可能較為陌生,但他早在八十年代已經以8MM 拍攝多部短片作品,90年代也曾涉足色情電影。
Thumbnail
我忍不住想,若沒有接觸過這些論述,我對他的看法會是一樣的嗎?我自稱「哥迷」是否也是一種「後設」?我們當然可以在失去一個人後,愛上他、更愛他。但是,假如對張國榮的愛是「後設」的,這樣的愛──包括對同志身分、酷兒文化的認同與追捧──在曾經擁有他的那個世界裡,都是從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