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投稿|第二宇宙,由你定義!
Thumbnail
當我身旁已經有幾年收藏經驗的友人,劈頭問我「你想收藏什麼樣的NFT」時,我便立馬脫口而出:「當然是可愛醜圖啊!」有鑒於以太鏈已超越一介小資老百姓能夠負擔的範圍,在友人的建議之下,我轉而投入了Tezos鏈,展開我的NFT探索之旅。
Thumbnail
在2022年新的第一天裡,想來和大家聊聊,我的NFT創作歷程與一直有所關注的幾位優秀的台灣創作者。希望能提供給還在觀望的朋友們,一些心得和下定決心的勇氣!
Thumbnail
想要在Tezos鏈上購買NFT作品? 不知道該如何申請Temple Wallet? 簡單的Temple Wallet申請懶人包,就在這裡!
Thumbnail
來聊聊在經過約30天的時間裡,我的「詩小說系列」,究竟是怎樣誕生,又是如何順利鑄造成NFT作品,在 akaSwap 上開始發行出售的。
Thumbnail
投稿|第二宇宙,由你定義!
Thumbnail
當我身旁已經有幾年收藏經驗的友人,劈頭問我「你想收藏什麼樣的NFT」時,我便立馬脫口而出:「當然是可愛醜圖啊!」有鑒於以太鏈已超越一介小資老百姓能夠負擔的範圍,在友人的建議之下,我轉而投入了Tezos鏈,展開我的NFT探索之旅。
Thumbnail
在2022年新的第一天裡,想來和大家聊聊,我的NFT創作歷程與一直有所關注的幾位優秀的台灣創作者。希望能提供給還在觀望的朋友們,一些心得和下定決心的勇氣!
Thumbnail
想要在Tezos鏈上購買NFT作品? 不知道該如何申請Temple Wallet? 簡單的Temple Wallet申請懶人包,就在這裡!
Thumbnail
來聊聊在經過約30天的時間裡,我的「詩小說系列」,究竟是怎樣誕生,又是如何順利鑄造成NFT作品,在 akaSwap 上開始發行出售的。
Thumbnail
政治隱喻,是楊雅喆導演在《天橋上的魔術師》原作以外,特意加入的。將戒嚴時期的肅穆和警戒,透過影像再次重現。在第四集〈石獅子〉的後半,大珮小珮的父親柴先生與學校老師,在書店裡的一段對話,著實耐人尋味。​ ​ ​
Thumbnail
相信大家應該都還記得,這集當中點爸和點媽跑到電影院買票,想要進場看電影裡的小不點那一段。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和我一樣,都注意到了這時出現在畫面中,售票窗口上貼著的那三幅電影海報?後來細想,那三部電影或許便是被「刻意織進去的」,留給觀眾的一記暗號。
Thumbnail
我記得,當Nori的母親(孫淑媚 飾)最後在如夢似幻的場景中,看見鋼管上裝扮成觀世音菩薩形象的兒子時,Nori笑得好燦爛,彷彿他已經作回真實的自己,找到真正的快樂。至於那個自己是否能夠被接受,便只能留待他的母親,以及世間之人自行思索了。或許,是男是女並不是重要的,良善與否、真實與否,才是更重要的。
Thumbnail
近期最受矚目的影視劇作品,大概就是楊雅喆導演改編自吳明益同名小說的《天橋上的魔術師》了。劇集完美復刻了80年代台北市中華商場的繁華舊貌,勾起了許多觀眾的兒時記憶。
Thumbnail
政治隱喻,是楊雅喆導演在《天橋上的魔術師》原作以外,特意加入的。將戒嚴時期的肅穆和警戒,透過影像再次重現。在第四集〈石獅子〉的後半,大珮小珮的父親柴先生與學校老師,在書店裡的一段對話,著實耐人尋味。​ ​ ​
Thumbnail
相信大家應該都還記得,這集當中點爸和點媽跑到電影院買票,想要進場看電影裡的小不點那一段。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和我一樣,都注意到了這時出現在畫面中,售票窗口上貼著的那三幅電影海報?後來細想,那三部電影或許便是被「刻意織進去的」,留給觀眾的一記暗號。
Thumbnail
我記得,當Nori的母親(孫淑媚 飾)最後在如夢似幻的場景中,看見鋼管上裝扮成觀世音菩薩形象的兒子時,Nori笑得好燦爛,彷彿他已經作回真實的自己,找到真正的快樂。至於那個自己是否能夠被接受,便只能留待他的母親,以及世間之人自行思索了。或許,是男是女並不是重要的,良善與否、真實與否,才是更重要的。
Thumbnail
近期最受矚目的影視劇作品,大概就是楊雅喆導演改編自吳明益同名小說的《天橋上的魔術師》了。劇集完美復刻了80年代台北市中華商場的繁華舊貌,勾起了許多觀眾的兒時記憶。
Thumbnail
終於來到「李滄東系列」的最終章。這次,要將時間倒轉回1997年。那年,李滄東導演43歲,方才交出人生第一部電影《青魚》。而1990年代的韓國,也正趕上經濟起飛、都市建設高速發展的階段。在此背景下,催生了一群茫然的青年世代,他們迷失方向,更不知道該如何活著。
Thumbnail
《燃燒烈愛》就像是一則世代寓言,透過鍾秀(劉亞仁 飾)、海美(全鍾瑞 飾)和Ben(史蒂芬元 飾)三人之間幽微曖昧的關係和故事,呈現出韓國現代社會的貧富差距、階級問題及青年人所面臨到的各種窘迫處境,替這個徬徨失措的年輕世代發出,為了生存而掙扎、為了生命而反抗的低吼和怒鳴。
Thumbnail
《生命之詩》是李滄東導演的第五部劇情長片。電影以一位總是儀容端莊的老婦人楊美子(尹靜姬 飾),想要寫出一首詩為呈述背景,將她人生歷程中的各種遭遇和心境的轉折,揉合成一則如詩歌般悠遠、深邃的生命故事。
Thumbnail
李滄東導演2000年上映的電影《薄荷糖》,使用了倒敘的方式,將散落在一個名為金英浩(薛耿求 飾)的男子,生命中七個關鍵的片段,重新拼貼與再現;並以此細數、回顧了從朴正熙遇刺案發生的1979年到亞洲金融風暴後的1999年,長達20年動盪的韓國歷史及重大事件。
Thumbnail
因為丈夫的驟然離世,信愛(全度妍 飾)決定帶著兒子,從首爾來到丈夫的故鄉密陽展開新生活。她在密陽開了一家鋼琴教室,與兒子過著簡單寧靜的兩人生活。就在一切看似祥和幸福的時候,兒子竟遭到綁架,最後被殺害。痛苦的信愛在街坊鄰居的勸說下,走進了教會,希望能通過信仰療癒自己破碎的心。
Thumbnail
在觀看韓國導演李滄東2002年的經典作品《綠洲》時,腦海中不斷縈繞著其中的一段歌詞:「我想你和我一樣,我們能看見他們未曾看見的。你和我都將永生不死。」歌曲與電影,兩者相距八年,卻很有默契地彼此產生連結。彷彿洪宗道與韓恭洙的愛情一樣,也是「永生不死」。
Thumbnail
終於來到「李滄東系列」的最終章。這次,要將時間倒轉回1997年。那年,李滄東導演43歲,方才交出人生第一部電影《青魚》。而1990年代的韓國,也正趕上經濟起飛、都市建設高速發展的階段。在此背景下,催生了一群茫然的青年世代,他們迷失方向,更不知道該如何活著。
Thumbnail
《燃燒烈愛》就像是一則世代寓言,透過鍾秀(劉亞仁 飾)、海美(全鍾瑞 飾)和Ben(史蒂芬元 飾)三人之間幽微曖昧的關係和故事,呈現出韓國現代社會的貧富差距、階級問題及青年人所面臨到的各種窘迫處境,替這個徬徨失措的年輕世代發出,為了生存而掙扎、為了生命而反抗的低吼和怒鳴。
Thumbnail
《生命之詩》是李滄東導演的第五部劇情長片。電影以一位總是儀容端莊的老婦人楊美子(尹靜姬 飾),想要寫出一首詩為呈述背景,將她人生歷程中的各種遭遇和心境的轉折,揉合成一則如詩歌般悠遠、深邃的生命故事。
Thumbnail
李滄東導演2000年上映的電影《薄荷糖》,使用了倒敘的方式,將散落在一個名為金英浩(薛耿求 飾)的男子,生命中七個關鍵的片段,重新拼貼與再現;並以此細數、回顧了從朴正熙遇刺案發生的1979年到亞洲金融風暴後的1999年,長達20年動盪的韓國歷史及重大事件。
Thumbnail
因為丈夫的驟然離世,信愛(全度妍 飾)決定帶著兒子,從首爾來到丈夫的故鄉密陽展開新生活。她在密陽開了一家鋼琴教室,與兒子過著簡單寧靜的兩人生活。就在一切看似祥和幸福的時候,兒子竟遭到綁架,最後被殺害。痛苦的信愛在街坊鄰居的勸說下,走進了教會,希望能通過信仰療癒自己破碎的心。
Thumbnail
在觀看韓國導演李滄東2002年的經典作品《綠洲》時,腦海中不斷縈繞著其中的一段歌詞:「我想你和我一樣,我們能看見他們未曾看見的。你和我都將永生不死。」歌曲與電影,兩者相距八年,卻很有默契地彼此產生連結。彷彿洪宗道與韓恭洙的愛情一樣,也是「永生不死」。
Thumbnail
「我今天之所以來到這裡,是想要測試一下,語言這東西是否還有用?」三島由紀夫在和全共鬪的辯論會裡,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希望透過自己的話語,看看是否能影響或改變這群與自己理念不同的人。他依然深信,語言還是有力量的媒介。
Thumbnail
如何定義「他人」是《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裡第一個論辯的命題。辯論會主辦人木村修,首先向三島由紀夫發起挑戰,希望他能就自我與他人的關係發表意見。後來登場的芥正彥則繼續以人類與自然的關係與三島由紀夫對談。兩個看似個別的問題,實則無法切割地被連結到一處。
Thumbnail
談到三島由紀夫,必不能迴避他對天皇的情結以及對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維護。因此,在與全共鬪的辯論會上,這也成為了全共鬪成員挑戰、質疑三島由紀夫的重要問題。會中,雙方熱烈地討論「天皇」之於日本、日本民族的意義和象徵究竟為何,面對挑戰,三島由紀夫也透過話語,詮釋了他所認為的天皇。
Thumbnail
1969年5月13日,三島由紀夫隻身前往出席了一場在東大駒場校區900號講堂所舉辦的「傳說的辯論會」,與上千名「東大全共鬪」的成員進行公開辯論。紀錄片即圍繞著此辯論會開展,不僅詳實地還原當年的現場影像,其中還穿插著歷史背景的補充並採訪了當年參與辯論會的相關人員。
Thumbnail
「我今天之所以來到這裡,是想要測試一下,語言這東西是否還有用?」三島由紀夫在和全共鬪的辯論會裡,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希望透過自己的話語,看看是否能影響或改變這群與自己理念不同的人。他依然深信,語言還是有力量的媒介。
Thumbnail
如何定義「他人」是《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裡第一個論辯的命題。辯論會主辦人木村修,首先向三島由紀夫發起挑戰,希望他能就自我與他人的關係發表意見。後來登場的芥正彥則繼續以人類與自然的關係與三島由紀夫對談。兩個看似個別的問題,實則無法切割地被連結到一處。
Thumbnail
談到三島由紀夫,必不能迴避他對天皇的情結以及對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維護。因此,在與全共鬪的辯論會上,這也成為了全共鬪成員挑戰、質疑三島由紀夫的重要問題。會中,雙方熱烈地討論「天皇」之於日本、日本民族的意義和象徵究竟為何,面對挑戰,三島由紀夫也透過話語,詮釋了他所認為的天皇。
Thumbnail
1969年5月13日,三島由紀夫隻身前往出席了一場在東大駒場校區900號講堂所舉辦的「傳說的辯論會」,與上千名「東大全共鬪」的成員進行公開辯論。紀錄片即圍繞著此辯論會開展,不僅詳實地還原當年的現場影像,其中還穿插著歷史背景的補充並採訪了當年參與辯論會的相關人員。
Thumbnail
《失格教育》土耳其|2021|片長85分; 《廢柴萬物論》匈牙利|2021|片長80分
Thumbnail
《戚風男孩》​法國|2020|片長110分​; 《由宇子的天秤》日本|2020|片長153分; 《妖姬莎塔》巴西、法國|2002|片長105分
Thumbnail
《野馬分鬃》是這次台北電影節,我看的唯一一部中國電影。近年來,出於種種複雜的政治因素考量,中國電影在台灣確實越來越難得一見了。而這次中國導演魏書鈞所執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野馬分鬃》能被選入台北電影節放映片單,真是讓人欣喜,尤其當它又是一部極優秀的作品時。​
Thumbnail
《軍中禁戀》法國|1999|片長93分; 《我的警察情人》羅馬尼亞|2020|片長81分
Thumbnail
同樣是改編自九把刀原著小說的《月老》,以奇幻、可愛的動畫特效和帶有日式風格的鏡頭與色調,將浪漫、驚悚和輪迴轉世等元素,通通都雜揉進一段愛情故事裡。故事述說男孩阿綸(柯震東 飾)死後在陰間遇見女孩Pinky(王淨 飾),兩人經過見習後成為了幫人牽紅線的神職人員「月老」。​
Thumbnail
《失格教育》土耳其|2021|片長85分; 《廢柴萬物論》匈牙利|2021|片長80分
Thumbnail
《戚風男孩》​法國|2020|片長110分​; 《由宇子的天秤》日本|2020|片長153分; 《妖姬莎塔》巴西、法國|2002|片長105分
Thumbnail
《野馬分鬃》是這次台北電影節,我看的唯一一部中國電影。近年來,出於種種複雜的政治因素考量,中國電影在台灣確實越來越難得一見了。而這次中國導演魏書鈞所執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野馬分鬃》能被選入台北電影節放映片單,真是讓人欣喜,尤其當它又是一部極優秀的作品時。​
Thumbnail
《軍中禁戀》法國|1999|片長93分; 《我的警察情人》羅馬尼亞|2020|片長81分
Thumbnail
同樣是改編自九把刀原著小說的《月老》,以奇幻、可愛的動畫特效和帶有日式風格的鏡頭與色調,將浪漫、驚悚和輪迴轉世等元素,通通都雜揉進一段愛情故事裡。故事述說男孩阿綸(柯震東 飾)死後在陰間遇見女孩Pinky(王淨 飾),兩人經過見習後成為了幫人牽紅線的神職人員「月老」。​
Thumbnail
1943年11月,被稱作「上海文壇最負盛譽的女作家」,同時也是《天地》月刊主辦人的蘇青,在《天地》第二期上,刊出了張愛玲的短篇小說〈封鎖〉。此篇小說輕巧精緻,可以說是盡顯張愛玲創作才華的名作之一。〈封鎖〉不僅故事本身寫得精彩,張愛玲的初戀也與它息息相關。
Thumbnail
1943年,〈第一爐香〉的成功讓張愛玲在文壇有了一席之地。隨後,同年的8、9月,《紫羅蘭》雜誌第五、六期繼續刊載了她的〈第二爐香〉,後收錄於1944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說集《傳奇》。可後世讀者在回顧張愛玲的小說時,卻似乎總是很有默契地遺漏了〈第二爐香〉。然而,它實則是個被輕看的出色作品。
Thumbnail
看完許鞍華的《第一爐香》,對於其中情節的刪改及調動,想必是許多張迷會特別感到困惑的。尤其是那些隱藏在文字裡,張愛玲費盡心思安排的細節,究竟都去了哪裡?那些新添與抹除,究竟真是別用深意,還是弄巧成拙?在經過小說與電影的對讀參照之後,所寫成的此篇文章,便是來自一位張迷對許鞍華的十個提問。
Thumbnail
許鞍華導演改編張愛玲小說的最新力作《第一爐香》即將於本週五(1月14日)正式上映。集合了編劇王安憶、攝影杜可風、配樂坂本龍一、奧斯卡最佳服裝造型和田惠美等重量級影壇大師;並找來金馬影后馬思純、彭于晏、俞飛鴻、張鈞甯等強大演員卡司的《第一爐香》,早已備受矚目。
Thumbnail
除了許鞍華之外,但漢章、關錦鵬、李安也都曾將其小說改編為電影。有的忠於原著,有的脫離張腔,但無論如何這些影像都成為了張愛玲小說的回聲,真實打磨出一個個鮮活靈動的人物,果真是每一隻蝴蝶都是花的前身,回來尋找自己。
Thumbnail
1943年11月,被稱作「上海文壇最負盛譽的女作家」,同時也是《天地》月刊主辦人的蘇青,在《天地》第二期上,刊出了張愛玲的短篇小說〈封鎖〉。此篇小說輕巧精緻,可以說是盡顯張愛玲創作才華的名作之一。〈封鎖〉不僅故事本身寫得精彩,張愛玲的初戀也與它息息相關。
Thumbnail
1943年,〈第一爐香〉的成功讓張愛玲在文壇有了一席之地。隨後,同年的8、9月,《紫羅蘭》雜誌第五、六期繼續刊載了她的〈第二爐香〉,後收錄於1944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說集《傳奇》。可後世讀者在回顧張愛玲的小說時,卻似乎總是很有默契地遺漏了〈第二爐香〉。然而,它實則是個被輕看的出色作品。
Thumbnail
看完許鞍華的《第一爐香》,對於其中情節的刪改及調動,想必是許多張迷會特別感到困惑的。尤其是那些隱藏在文字裡,張愛玲費盡心思安排的細節,究竟都去了哪裡?那些新添與抹除,究竟真是別用深意,還是弄巧成拙?在經過小說與電影的對讀參照之後,所寫成的此篇文章,便是來自一位張迷對許鞍華的十個提問。
Thumbnail
許鞍華導演改編張愛玲小說的最新力作《第一爐香》即將於本週五(1月14日)正式上映。集合了編劇王安憶、攝影杜可風、配樂坂本龍一、奧斯卡最佳服裝造型和田惠美等重量級影壇大師;並找來金馬影后馬思純、彭于晏、俞飛鴻、張鈞甯等強大演員卡司的《第一爐香》,早已備受矚目。
Thumbnail
除了許鞍華之外,但漢章、關錦鵬、李安也都曾將其小說改編為電影。有的忠於原著,有的脫離張腔,但無論如何這些影像都成為了張愛玲小說的回聲,真實打磨出一個個鮮活靈動的人物,果真是每一隻蝴蝶都是花的前身,回來尋找自己。
Thumbnail
華人移民離散與嚮往中華文化,是羅卓瑤電影的兩大主題,這點從她在1990年前後的創作便可看出端倪。1988年的《我愛太空人》處理了香港八〇年代的移民現象;1990年的《愛在他鄉的季節》描繪中國人美國夢碎的悲慘境遇;1994年的短片《雲吞湯》和1996年的《浮生》等,也都在談移民者的失落與掙扎。
Thumbnail
第59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已於本月19日順利落幕,擔任典禮主持人的演員謝盈萱,張弛有度和表現力十足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此外,本屆典禮流程得以順暢,控時得當的關鍵,還得歸功於頒獎人與得獎者們盡其所能簡練扼要的致詞。而其中就有幾位得獎者的致詞,讓我深受感動。下面,就趕緊來和大家分享那些光芒閃耀的動人致詞吧
Thumbnail
都說電影能反映時代景況,南韓社會長期存在的各種問題,諸如菁英主義、職場霸凌、階級對立、性別歧視等等,自然都被放入影像之中,成為創作者的呈述主題。本屆金馬影展選入四部與南韓相關的電影作品,分別是《陰影下的她》、《私密背叛》、《回到首爾》以及《花路阿朱媽》。四部電影分別從性別不平等/女性地位/職場霸凌/
Thumbnail
今年依舊是中國電影幾近缺席金馬的一年,僅有李維導演的紀錄片《塵默呼吸》和李銘導演的《話語》、黃樹立導演的《當我望向你的時候》兩部短片。此外,美國導演班克萊和薇莉哥倫布斯的作品《流亡者們》,則以中韓混血的華裔美國人,同時也是紀錄片導演的崔明慧為主體,通過公開崔明慧於1989年受託拍攝的記錄影片,再次回
Thumbnail
《黑的教育》是三幕劇結構,分別以「猴子、好人、壞人」作為標題。從三個章節的命名,隱約就能嗅出故事企圖帶領觀眾思考——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電影亦緊緊把握核心主軸,精鍊扼要地將劇情清楚呈述。
Thumbnail
《我心我行》從舞蹈家個人出發,卻能照見所有人在生命中都將經歷的掙扎、轉折、痛苦與榮耀。或許,生身不息方能我心我行,但也唯有我心我行方能生身不息。
Thumbnail
張作驥的電影總有他自我生命的痕跡,但也總能折射到每一個觀影人的生命經驗裡,他的影像極富詩意和文學性,但於微小之處又是如此寫實且深具普世性。
Thumbnail
​而今年,周美玲導演推出了新作《流麻溝十五號》,電影改編自曹欽榮的口述書籍《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繼《弓蕉園的秘密》後,周美玲導演又再次觸碰白色恐怖時期,只是這次她將目光轉向1950年代的綠島,描述一批女性思想犯的故事。
Thumbnail
《咒》假恐怖之名,操弄良善與惡意的兩面;《一家子兒咕咕叫》藉由養鴿人家的故事,帶出生死議題、展演台灣在地文化的實際面貌;《哈勇家》則以淡筆形容濃厚溫暖的情感,點出原住民族群的日常模樣與生活遭遇。三位導演,都是會說故事的人。
Thumbnail
華人移民離散與嚮往中華文化,是羅卓瑤電影的兩大主題,這點從她在1990年前後的創作便可看出端倪。1988年的《我愛太空人》處理了香港八〇年代的移民現象;1990年的《愛在他鄉的季節》描繪中國人美國夢碎的悲慘境遇;1994年的短片《雲吞湯》和1996年的《浮生》等,也都在談移民者的失落與掙扎。
Thumbnail
第59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已於本月19日順利落幕,擔任典禮主持人的演員謝盈萱,張弛有度和表現力十足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此外,本屆典禮流程得以順暢,控時得當的關鍵,還得歸功於頒獎人與得獎者們盡其所能簡練扼要的致詞。而其中就有幾位得獎者的致詞,讓我深受感動。下面,就趕緊來和大家分享那些光芒閃耀的動人致詞吧
Thumbnail
都說電影能反映時代景況,南韓社會長期存在的各種問題,諸如菁英主義、職場霸凌、階級對立、性別歧視等等,自然都被放入影像之中,成為創作者的呈述主題。本屆金馬影展選入四部與南韓相關的電影作品,分別是《陰影下的她》、《私密背叛》、《回到首爾》以及《花路阿朱媽》。四部電影分別從性別不平等/女性地位/職場霸凌/
Thumbnail
今年依舊是中國電影幾近缺席金馬的一年,僅有李維導演的紀錄片《塵默呼吸》和李銘導演的《話語》、黃樹立導演的《當我望向你的時候》兩部短片。此外,美國導演班克萊和薇莉哥倫布斯的作品《流亡者們》,則以中韓混血的華裔美國人,同時也是紀錄片導演的崔明慧為主體,通過公開崔明慧於1989年受託拍攝的記錄影片,再次回
Thumbnail
《黑的教育》是三幕劇結構,分別以「猴子、好人、壞人」作為標題。從三個章節的命名,隱約就能嗅出故事企圖帶領觀眾思考——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電影亦緊緊把握核心主軸,精鍊扼要地將劇情清楚呈述。
Thumbnail
《我心我行》從舞蹈家個人出發,卻能照見所有人在生命中都將經歷的掙扎、轉折、痛苦與榮耀。或許,生身不息方能我心我行,但也唯有我心我行方能生身不息。
Thumbnail
張作驥的電影總有他自我生命的痕跡,但也總能折射到每一個觀影人的生命經驗裡,他的影像極富詩意和文學性,但於微小之處又是如此寫實且深具普世性。
Thumbnail
​而今年,周美玲導演推出了新作《流麻溝十五號》,電影改編自曹欽榮的口述書籍《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繼《弓蕉園的秘密》後,周美玲導演又再次觸碰白色恐怖時期,只是這次她將目光轉向1950年代的綠島,描述一批女性思想犯的故事。
Thumbnail
《咒》假恐怖之名,操弄良善與惡意的兩面;《一家子兒咕咕叫》藉由養鴿人家的故事,帶出生死議題、展演台灣在地文化的實際面貌;《哈勇家》則以淡筆形容濃厚溫暖的情感,點出原住民族群的日常模樣與生活遭遇。三位導演,都是會說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