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篇】知識型消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依稀記得人生中第一次買書事在學校與書商舉辦的書展上,我買了一本和成語有關漫畫,一回一回的漫畫搭配一個個不同的成語,作者用幽默搞笑的簡單情節解釋成語的意思,那本又厚又中的粉紅色漫畫對當時只有小學二年級的我而言簡直是本寶典!
當時的班導師很喜歡在上課時發問,答對的人可以獲得一瓶飲料當獎勵,每次我總踴躍的舉手搶答,因為那本成語漫畫讓我成為班上答題率最高的人,也讓我第一次體會到買書的喜悅和閱讀的滿足感。
之後每次學校書展,我都會和媽媽約定好買一本書,一開始她以為我只是想隨便買東西還不肯答應,是後來我承諾會把書看完並且交上閱讀心得,她才點頭同意,而我也真的有信守諾言的把書讀完並且寫閱讀心得,因為對我而言根本就是小菜一碟,而且剛看完書都會有滿腔的熱血和感想不知道要找誰分享,於是通通化成文字,反而更能抒發我的心情!
從此之後我就對買書這件是抱著很特別的情懷,雖說因為年紀小沒有能力可以把全部喜歡的書都買下來,所以很多書都是從圖書館借,或是跟朋友輪流看,但畢竟不是自己的書,書況和使用情形都不能由自己控制,漸漸的就變成一種補償心態,心裡暗自下定決心,等以後有經濟能力了,一定要自己買下所有喜歡的書放在書櫃上珍藏。然而這樣的心情隨著年紀越長就開始有了轉變。
並不是對閱讀的熱情削減了!相反的,出社會之後比當學生時更渴望能有完整的時間好好閱讀,只是讀的書變得不再單純是翻譯小說,或是青少年文學了,越來越多的商業書、工具書、語言用書等逐漸佔滿我書櫃的一角,此時我才驚覺,其他已多年未流動的隔壁幾櫃書,是該找時間讓他們出去進行下一階段的任務了!因為我心裡很明白,自己不再有時間將整個波西傑克森系列作從頭看到尾,既然如此,就應該讓這些書去陪伴需要被引導的人身邊。
也因為工作繁忙的關係,我開始注意到網路上有些知識分享是我需要的,而這些內容通常會上鎖,必須透過訂閱制的方式來獲取裡面的文章,一開始是從中國的喜馬拉雅APP碰到這個概念,那個時候的人們開始對知識產生焦慮,所以很多類似podcast的知識型廣播節目蓬勃竄起,
當時台灣對於這類的娛樂和消費方式都還沒有概念,所以我很疑惑像這樣的內容為什麼會引起中國人熱烈的追尋,除了怕被贏過的這種念頭驅使大家付費,背後還有更深更確切的原因嗎?
這兩年因為疫情的影響讓許多人改變了生活的型態與習慣,原本沒時間看書的人現在出不了國,也比較少在假日時到人潮擁擠的地方出沒,在家閒著沒事就開始想看點書,或是聽點東西,
而電子閱讀器和無線藍芽耳機的發明又促使有聲書或電子書這類的商品更容易被取得和消費,所以台灣人們也開始進入了在虛擬的世界裡獲取相當實際的知識這樣的模式,對於需要付費的專欄或是頻道,接受度也漸漸提高了!以前我只會在Twitch的實況台看見觀眾donate給實況主,現在聽到有人每個月訂閱自己喜歡的Youtube頻道或是募資平台的專案,也好像見怪不怪了!
願意為了知識型的商品而消費是一件非常值得被高興的事,這不僅是身為創作者的心聲,更是作為讀者的一大福音!使用者付費這個概念越來越普及,我們能獲取到的娛樂和資源甚至是知識才會越來越出眾,試想一個連自己都餵不飽的作者,能寫出多令人動容的故事呢?
最近方格子開啟了一個訂閱專案,一個月只要149就可以看到平常很熱門的那些作者寫的文章,我覺得很好,但於此同時我又在思考,人們總會把事情想得太過美好,訂閱了一堆東西,最後真的每個都有好好地看嗎?
或者只是讓自己能活用的資金變得更零碎,然後白白付了錢卻沒有得到實際上應該獲得的呢?而這樣的方案對於作者來說的確是好事,雖然以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作者現階段可能還沒辦法達到進入專案的門檻,但只要持續不斷的寫作,這個門檻彷彿就在不遠的將來等著,好像更讓人覺得堅持是會有成果的,也讓人更想停留在這個平台上努力筆耕了。
但,真正會付錢觀看別人文章的純讀者,到底有多少呢?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0會員
127內容數
我會在這裡放一些閱讀隨筆和日常散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的日常隨筆 的其他內容
在台灣,學生的英文能力通常以優劣排序的話分別會是聽、讀、寫、說這個順序,原因無他,大致歸咎於不夠靈活的教育制度所衍生的問題和影響。 解決的辦法很簡單,讓自己喜歡上某個影集,就會在編追劇邊模仿主角說話的語氣這種情境之下自然而然地讓口說也跟上進度,當然想說一口流利的英文還是得付出相當程度的努力,就像喜歡
在上一篇裡我提到了金門與北台灣在物質方面的城鄉差距,雖然兩者相差甚遠,但是不同的生活步調有各自美好之處,久了之後也就習慣了。 但來自各個地區的人們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模式,這點就讓我即便到畢業前夕都沒有真正的適應過。 尖峰時段的台北捷運,大部分人都低著頭沒有眼神交流。 我一入學之後的第一
對於台北人來說,出了南港就屬於鄉村了吧?曾經聽過有人用非常不以為然的語調評論基隆「不就是在台北上面的漁村嗎?」,雖然這樣的言論很偏頗不值得拿來討論,但基隆也的確不如台北那樣城市化的完整,走在基隆的大街上依舊能輕易地看見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歲月,更不用提那海港的「氣味」,很難令人忽視那麼濃烈的嗅覺,也因此
   小的時候,我和媽媽的感情特別好,每天洗澡時都是我和媽媽聊天的最佳時間,那時不會有妹妹的哭鬧、弟弟的討抱來打斷我們的談話,那時我感覺媽媽只屬於我一人,所以一股腦地會把在幼稚園發生的所有事情都告訴她。那時的媽媽不只會耐心傾聽,還會時不時給我觀念上的導正,有一次我和她分享幼稚園的同學和我相處上的問題
 前一章說到,在我去金門的第一年是沒有機車的,所以說到金門的各個景點基本上我有去過的是少之又少,連學校附近的便當店都是到大二之後才全部吃過一輪(是有多愛吃XD)。 離學校很遠但是大學生必去的山外(金湖鎮中心)也是很偶爾跟著同學們夜衝的時候才有機會去看看,但因為都是晚上,店家早就關門了,所以根本沒有辦
我以為我的大學生活會像是下圖那樣,彈著吉他唱著歌,和幾個朋友一起玩音樂過得很爽。可是進了大學之後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樣。可能是因為我們學校真的很偏僻,也沒有什麼資源,人又少,參與社團的風氣也沒那麼盛行,所以加入吉他社之後並沒有什麼機會可以認識別的人,除了一些吉他已經很厲害的人他們會自成一個圈圈練團之外
在台灣,學生的英文能力通常以優劣排序的話分別會是聽、讀、寫、說這個順序,原因無他,大致歸咎於不夠靈活的教育制度所衍生的問題和影響。 解決的辦法很簡單,讓自己喜歡上某個影集,就會在編追劇邊模仿主角說話的語氣這種情境之下自然而然地讓口說也跟上進度,當然想說一口流利的英文還是得付出相當程度的努力,就像喜歡
在上一篇裡我提到了金門與北台灣在物質方面的城鄉差距,雖然兩者相差甚遠,但是不同的生活步調有各自美好之處,久了之後也就習慣了。 但來自各個地區的人們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模式,這點就讓我即便到畢業前夕都沒有真正的適應過。 尖峰時段的台北捷運,大部分人都低著頭沒有眼神交流。 我一入學之後的第一
對於台北人來說,出了南港就屬於鄉村了吧?曾經聽過有人用非常不以為然的語調評論基隆「不就是在台北上面的漁村嗎?」,雖然這樣的言論很偏頗不值得拿來討論,但基隆也的確不如台北那樣城市化的完整,走在基隆的大街上依舊能輕易地看見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歲月,更不用提那海港的「氣味」,很難令人忽視那麼濃烈的嗅覺,也因此
   小的時候,我和媽媽的感情特別好,每天洗澡時都是我和媽媽聊天的最佳時間,那時不會有妹妹的哭鬧、弟弟的討抱來打斷我們的談話,那時我感覺媽媽只屬於我一人,所以一股腦地會把在幼稚園發生的所有事情都告訴她。那時的媽媽不只會耐心傾聽,還會時不時給我觀念上的導正,有一次我和她分享幼稚園的同學和我相處上的問題
 前一章說到,在我去金門的第一年是沒有機車的,所以說到金門的各個景點基本上我有去過的是少之又少,連學校附近的便當店都是到大二之後才全部吃過一輪(是有多愛吃XD)。 離學校很遠但是大學生必去的山外(金湖鎮中心)也是很偶爾跟著同學們夜衝的時候才有機會去看看,但因為都是晚上,店家早就關門了,所以根本沒有辦
我以為我的大學生活會像是下圖那樣,彈著吉他唱著歌,和幾個朋友一起玩音樂過得很爽。可是進了大學之後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樣。可能是因為我們學校真的很偏僻,也沒有什麼資源,人又少,參與社團的風氣也沒那麼盛行,所以加入吉他社之後並沒有什麼機會可以認識別的人,除了一些吉他已經很厲害的人他們會自成一個圈圈練團之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開始大量閱讀,是從高中時期開始的。那時,我就讀於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並受到國文老師李靜妤的深刻影響。她在高中的第一堂國文課上說了一句話,至今仍然銘記於心: 「高中生要多去書店,了解書店裡有什麼書。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對他遇到問題的詳細解答,你現在或許還沒遇到那些問題,但先去了解哪些問題有哪些答
每當我學習新東西,總是感到無比的興奮。相較於買車出遊,我更喜歡透過摸索新事物來擴展自己的眼界。 ▋透過閱讀擴展視野 我主要透過購買書籍來進行探索,這也多虧父母從小到大提供的經濟支持。從幼稚園到博士畢業,我大概購買了四五千冊的書籍。父親甚至在我的房間外搭了一個鐵皮屋,專門用來存放我各式各樣
Thumbnail
六年級頭班的我,小時除了看電視之外,和鄰居玩樂的大多是DIY玩具,如燈籠、風箏、手槍等,不然就是彈珠、紙牌、橡皮筋。等年紀稍長到了城市就學後,閒來沒事蹓躂閒晃的去處就屬書店了。來回撫摸著書封,挑本鬼故事坐下來翻閱就是幾個小時,從那時養成我讀字的習慣,直到出社會後的最省錢的休閒也是到書店吹冷氣...
我一直都很喜歡學習新東西。 各種新東西摸一摸,擴展自己的眼界,對我而言比起買車出遊更加有趣。 摸新東西的方式,主要是透過買書。 也感謝父母從小到大的經濟支持,基本上有興趣的書我就會買下來讀讀。 從幼稚園到博士畢業,大概也購買了四五千冊的書籍。 父親甚至在我的房間外搭了鐵皮屋放我
Thumbnail
閱讀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從生疏到熟練,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閱讀讓我們能從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們未知的已知變多。
先生和我都喜歡看書買書。不過我們是一般讀者,純粹買幾本自己想要的書,無心追逐珍稀書籍。隨著年歲增長,閱讀的範疇逐漸轉變,我近來喜歡非虛構作品,比如探討飲食文化的《第三餐盤》、《雜食者的困境》,以野生動物為核心的《復仇與求生》、《跟大象說話的人》,或自傳《絕望者之歌》之類。 我們財力不足,欠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Thumbnail
嗨,過年期間都還好嗎? 今天想聊聊,關於書的話題...
Thumbnail
書總是讀不完,自己買的,圖書館借的,儘管待讀清單長長的,但遇到有興趣的書,還是先買為敬。 我的電子書大多在讀墨購買,雖然我的第一部閱讀器是Kindle,但實在沒什麼中文書可以買,後來丈夫送我第一代Mooink小六,我才開始投進中文電子書海,買買買,從此不用憂慮書籍擺放問題,有興趣就買。 後來
Thumbnail
閱讀就像是在尋寶,因為「幫助你面對未來人生當中,未知難題的所有提示,全都已經被這個世界上的某個人,寫進書裡了。」 ​ 《去書店買個好人生》的作者 千田琢哉,原本是個只看漫畫的問題學生。偶然因為迷上商業書,決定在大學期間,挑戰讀完一萬本書。透過閱讀,奠定了他日後開展財富自由的人生基礎。後來,不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開始大量閱讀,是從高中時期開始的。那時,我就讀於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並受到國文老師李靜妤的深刻影響。她在高中的第一堂國文課上說了一句話,至今仍然銘記於心: 「高中生要多去書店,了解書店裡有什麼書。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對他遇到問題的詳細解答,你現在或許還沒遇到那些問題,但先去了解哪些問題有哪些答
每當我學習新東西,總是感到無比的興奮。相較於買車出遊,我更喜歡透過摸索新事物來擴展自己的眼界。 ▋透過閱讀擴展視野 我主要透過購買書籍來進行探索,這也多虧父母從小到大提供的經濟支持。從幼稚園到博士畢業,我大概購買了四五千冊的書籍。父親甚至在我的房間外搭了一個鐵皮屋,專門用來存放我各式各樣
Thumbnail
六年級頭班的我,小時除了看電視之外,和鄰居玩樂的大多是DIY玩具,如燈籠、風箏、手槍等,不然就是彈珠、紙牌、橡皮筋。等年紀稍長到了城市就學後,閒來沒事蹓躂閒晃的去處就屬書店了。來回撫摸著書封,挑本鬼故事坐下來翻閱就是幾個小時,從那時養成我讀字的習慣,直到出社會後的最省錢的休閒也是到書店吹冷氣...
我一直都很喜歡學習新東西。 各種新東西摸一摸,擴展自己的眼界,對我而言比起買車出遊更加有趣。 摸新東西的方式,主要是透過買書。 也感謝父母從小到大的經濟支持,基本上有興趣的書我就會買下來讀讀。 從幼稚園到博士畢業,大概也購買了四五千冊的書籍。 父親甚至在我的房間外搭了鐵皮屋放我
Thumbnail
閱讀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從生疏到熟練,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閱讀讓我們能從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們未知的已知變多。
先生和我都喜歡看書買書。不過我們是一般讀者,純粹買幾本自己想要的書,無心追逐珍稀書籍。隨著年歲增長,閱讀的範疇逐漸轉變,我近來喜歡非虛構作品,比如探討飲食文化的《第三餐盤》、《雜食者的困境》,以野生動物為核心的《復仇與求生》、《跟大象說話的人》,或自傳《絕望者之歌》之類。 我們財力不足,欠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Thumbnail
嗨,過年期間都還好嗎? 今天想聊聊,關於書的話題...
Thumbnail
書總是讀不完,自己買的,圖書館借的,儘管待讀清單長長的,但遇到有興趣的書,還是先買為敬。 我的電子書大多在讀墨購買,雖然我的第一部閱讀器是Kindle,但實在沒什麼中文書可以買,後來丈夫送我第一代Mooink小六,我才開始投進中文電子書海,買買買,從此不用憂慮書籍擺放問題,有興趣就買。 後來
Thumbnail
閱讀就像是在尋寶,因為「幫助你面對未來人生當中,未知難題的所有提示,全都已經被這個世界上的某個人,寫進書裡了。」 ​ 《去書店買個好人生》的作者 千田琢哉,原本是個只看漫畫的問題學生。偶然因為迷上商業書,決定在大學期間,挑戰讀完一萬本書。透過閱讀,奠定了他日後開展財富自由的人生基礎。後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