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似水年華的【書店風景】II 部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六年級頭班的我,小時候除了看電視之外,和鄰居玩樂的大多是DIY手作玩具,如燈籠、風箏、手槍等,不然就是彈珠、紙牌、橡皮筋。等年紀稍長到了城市就學後,閒來沒事蹓躂閒晃的去處就屬書店了。來來回回摸著書封,挑本鬼故事或故事書坐下來翻閱就是幾個小時,從那個時候養成我讀字的習慣,直到出社會後的最省錢的休閒也是到書店吹冷氣...
raw-image


閱樂書店

松菸文創園區開幕時我沒有馬上去湊熱鬧,等到看了電視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才驚覺我居然錯過了這間古樸典雅的書店。前身是松菸的育嬰室,後來改造為蘊含故事的空間,走進看到挑高的書櫃,穿透一扇扇木格窗外的綠蔭洗禮,層層書架排滿以各類的主題選書,周邊販售設計小物;從側門的木廊緩緩進入,更能感受置身電影場景般的文青感。

座落於生態池畔日式老建築的書店,室內與戶外有著截然不同的空間感受。複合式的經營模式,提供輕食、飲品的選項,聽著喇叭流洩的音樂,即使什麼事都不做純粹放空,沉浸於這片獨特的氛圍,也是一大樂事。不少逛展的朋友進門休息討論觀展心得,或是與友相約來此暢聊,平靜的午後因而增添一筆美麗的心情。

這扇窗旁的座位是我最享受的位置,戶外綠蔭映入眼簾,光影斜射舒暢愉悅,坐在案前翻閱喜愛的書籍,滿室溫馨的柔和,享受心靈洗滌的片刻,環顧室內不同的角落,都是一幅幅宜人的畫面。

raw-image


偵探書屋

多年以前刻意到圓環尋找老台北的美味,唇齒留香之餘到附近閒晃,路過一家富有特色的店家,門柱懸掛綠色底抽著菸斗人物的書店招牌,停下腳步望向玻璃窗內的光景,好奇之餘探頭探腦地推門而入,映入眼簾的光景與其他書店的明亮截然不同,昏黃的燈光投射與頂上裸露的管線,極具特色魅力的個性風情

▲ 照片取自《偵探書屋》臉書

▲ 照片取自《偵探書屋》臉書

吧檯後方正準備客人的餐點和飲品,我隨意瀏覽書架上推理、懸疑的偵探小說,還有簡體字、歐洲、俄羅斯等不同類型風格的藏書。由於這類的書籍一旦知道結局後,很難再重新翻閱,因此店家推出圖書館的借閱制度,讓廣大的偵探迷可以盡情閱讀;而店內的氛圍與小說情節或有互搭之處,不妨點一杯飲料輕鬆坐在舊式木椅,神遊推敲,著迷於字裏行間的想像世界。

除了豐富的主題藏書之外,現場陳列各式古董小物、海報、招牌、放大鏡,還有不少異國風情的特色商品,連福爾摩斯購物袋都可以看的到,意外造訪《偵探書屋》寶庫真是處處充滿驚喜!

後來才知道這是台灣第一家推理小說的主題書店,重度「偵探狂」的老闆還是一位媒體人與文史工作者。可惜書店已於2018年結束,讓許多偵探迷徒呼負負。 


羅布森書蟲房

「曾經」名列全台十大特色書店之一,有中台灣最美森林系的獨立書店美稱,位於三縣市交界靜謐之處的鄉間豪宅。久聞多時的某次機會,我和家人經由蜿蜒的小徑抵達這間開在稻田中的美麗書房。原先這片土地為了蓋工廠而買,喜愛閱讀的老闆發現當地偏遠、學習資源較匱乏,進而改為開設獨立書店,於2013年開幕。

raw-image

與同樣是設計感十足的優雅閱讀空間,2012年被國際媒體選為「全球最美的20家書店」之一的《好樣本事》,個人更偏好戶外自然庭園風光,室內人文閱讀風氣的《羅布森書蟲房》,內外兼具的場域,每人入內只要付費100元,即可享受不現時數的閱讀時光,另提供一杯咖啡或台灣茶,透過人人消費得起的複合餐飲,藉由書香、咖啡香拉近人與書的距離,同時造福鄉親提供沉澱心靈的去處。

還記得當時走入書店時的喜悅,一、二樓都坐滿了正在看書的人,當然也有和我們一樣前來朝聖的遊客。培養閱讀習慣絕對不會後悔,好的看書環境也很重要,誠心感謝企業家汪世旭先生,付出逾8000萬元打造這一處書香基地,對於行動不便的民眾,貼心提供自家企業的羅布森樓梯升降椅,緩緩旋轉而上感受溫馨的服務

raw-image

業主允諾一家十年不關的獨立書店,克服位置偏遠書商不願送書的難題,後來轉型為純粹閱讀不賣書的模式,但在大環境艱辛的情況下,即使2020年搬至台中西區仍然苦撐營運,2023年7月於店內舉辦二手書拍賣會,完成當年的的承諾後,正式熄燈打烊,這番精神著實可佩。


鳳山大書城

聽聞《鳳山大書城》宣布4/30結束營業的消息,許許多多過往承蒙照顧的遊子紛紛前往告別巡禮,位於高雄客運鳳山總站的地下室書城,沿著樓梯讀著牆面的海報走下去,往往會驚訝它室內寬敞的明亮空間,販售陳列的商品琳瑯滿目,文具禮品、美術用具、玩偶拼圖、藝人海報明星照片、體育用品,還有手錶鬧鐘、皮夾背包、鋼筆打火機,就連樂器都有販售。

▲ 照片擷取自《公共電視台》網路影片

▲ 照片擷取自《公共電視台》網路影片


這處營業已達43年光陰歲月的綜合性賣場,早已是老鳳山在地人的共同記憶。外出打拼的遊子返鄉也會抽空來此尋找舊日記憶,甚至有喜事將近的新人,刻意來此拍攝婚紗紀念交往時的點滴,而付出青春年華堅守岡位的資深員工,直到最後一刻說再見仍服務著大家。

莘莘學子於課堂上所需的各式用具,阿兵哥放假外出搭乘客運等車的空檔,公司行號平日辦公例行事務所需,親朋好友佳節慶典挑選禮物的祝福,都是在地居民採購時優先想到的去處。

在鳳山住了六年的我,度過青春期的國中與高中生活,數不清光臨造訪的次數,但印象最深刻的絕對是坐鎮在入口處高台的老闆,讓我的第三隻手在此留下慚愧的記憶!

而不久前台北公館的獨立書店《永樂座》,也宣布7/30生日當天也是它走入歷史的熄燈之日,聽到一南一北的書店接連發表了永久停業的消息,時代輪替潮流更迭,真叫人百感交集不勝唏噓! 


永樂座

關於《永楽座》的緣起,老闆寶兒(石芳瑜)想經營一個「人與書相遇的空間」,她說:「剛開始我想得很單純,就是開二手書店,因為二手書店的利潤比較高嘛。」於是第一代店誕生於泰順街60巷尾一間咖啡廳的地下室,那是2011年7月30日的夏天,2013年再搬到溫州公園附近,也就在這一年,我推開門走進去。

raw-image

那段時間只要到公館,我就會抽空到店內巡禮,筆電打開點一杯飲料,以書店為行動辦公室的行為舉止,或許我就能沾染那麼一丁點的文青味。無緣見識在大稻埕保安街旁美麗建築物內的分店,有些許可惜。記得離職在家當奶爸的時日曾聽說「永樂座4.0」再度搬家到北市圖後方,只是當時找不出剛好的機會朝聖。

raw-image

緣分是奇妙的,轉換跑道的我到久違的《閱樂書店》閒逛,翻閱幾本書後秉持帶一本書走的習慣,我買了一本散文集《中間的人》準備結帳,這時書店店員與我經過鄰桌的客人進行眼神交流,我隨口問了句「怎麼了嗎」?店員隨即告知作者就是她(石芳瑜)。原來過去我曾經流連喜愛的書店,老闆居然近在咫尺,而且我買的書就是她的新書

raw-image

於是多話的我把握難得的機會,不僅索取簽名還硬要和她閒扯,交談間才得知她剛結束《永楽座》準備來《閱樂書店》當顧問,沒想到兩位正逢職場轉換的中年人,有這段午後意外的邂逅巧遇

▲ 照片取自《永樂座 Eirakuza Books》臉書

▲ 照片取自《永樂座 Eirakuza Books》臉書

而後於2021年6月在疫情間重新恢復《永楽座》的營運,到今年傳出將要再度畢業的消息。獨立書店的發展只能順勢(文化幣)而為,對於仍堅守崗位的業者除了給予祝福,我一樣會用新台幣下架的實質作為,默默看顧陪伴著你們。



延伸閱讀:追憶似水年華的【書店風景】Ⅰ部曲

【更多的文章】爆米花專賣店地圖車票職男茶葉蛋新天堂樂園中年大叔養小三最近在讀書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NOWA 50+ 的風景】的粉專與我互動唷!

avatar-img
23.5K會員
440內容數
任職的公司遭逢變故,忽如其來的變化不只是生活作息,年過五十的人生階段碰到這個意外,除了幫自己加油打氣外,同時告訴自己向「茶葉蛋」學習,蛋殼表面越多紋路的越好,經由裂縫才能越入味,口感也會更好吃。如同職場人生一樣,當見識越廣歷練越多,每個燙手山芋的修練,都是路上無限美好的風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OWA 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朋友曾經問我:「對書店的想像是什麼?」當時我這樣回覆:「書店之於我,像是一台衝向蟲洞的太空船,跨越無形的界線,漫遊浩瀚的星河。它有傳統柑仔店的氣息,卻含有濃濃的文化咖啡因,可以是一片雜糧吐司,淡淡咀嚼後淺淺餘味;也可能是一盤凱薩沙拉,健康無負擔滿足味蕾;或許還是清粥小菜,幼者老者皆能自然親近...」
每到一處陌生的地方,我都會想找找附近有無獨立書店。書店之於我,就像現代年輕人愛喝手搖飲,總是習慣地親近消費一下,彷彿打卡景點般意義的存在,這已是一種多年習慣。苗栗一直是我除了露營外,向來很少造訪的鄉鎮,濃濃客家風情的氣味,讓我有出遊的感覺,藉此認識地方民俗文化,不枉到此一遊蜻蜓點水的路過。
偶然的機緣下,意外發現新北三峽傳統市場旁的二樓,有一家獨特的書屋,已經開業5年的時間。而我居然隔了這麼多年才知道,家鄉不僅有絕代風華的祖師廟,歷史悠久的老街、耕耘地方文創的業者,還有一間默默存在的「獨立書店」。年輕的老闆說她不敢自稱是「獨立書店」,因為店內僅有銷售固定幾本書,其他的書限於店內閱讀。
之前看到新聞報導「基隆有了第一家24小時書店」,就座落在基隆碼頭旁兩層樓的《見書店》Sea To See,To See The City。經過疫情肆虐的三年後,書店不僅撐過艱鉅的挑戰,還能擴大營業時間,這不禁讓我想前往造訪台灣最北城市的書香空間,親眼目睹海之濱的獨立書店。
台九線的大武鄉,東濱深深太平洋,令遊客癡迷的湛藍公路;西傍蓊鬱的大武山,蜿蜒旖麗的南迴線。這一條無敵海景的美麗公路,近幾年「南迴藝術季」大地裝置,吸引遊客前來拍照打卡;但如皮克斯電影《汽車總動員 Cars》的情節,外環公路拓寬後,不僅沒有帶進商機卻加速街景冷清,讓大武女兒潘美緣投入地方創生中年返鄉路
聽聞此間書店易主的新聞已有多時,心中一直想找時間過來朝聖,一方面接手的老闆張潔平之前曾經在端傳媒擔任總編輯一職,離開後不僅創業(Matters)又扛起書店的文化大業;另一方面是選在中華上巷子裡開的是書店而不是咖啡店,這股勇氣說什麼都要行動支持的,不論是人氣還有買氣。
朋友曾經問我:「對書店的想像是什麼?」當時我這樣回覆:「書店之於我,像是一台衝向蟲洞的太空船,跨越無形的界線,漫遊浩瀚的星河。它有傳統柑仔店的氣息,卻含有濃濃的文化咖啡因,可以是一片雜糧吐司,淡淡咀嚼後淺淺餘味;也可能是一盤凱薩沙拉,健康無負擔滿足味蕾;或許還是清粥小菜,幼者老者皆能自然親近...」
每到一處陌生的地方,我都會想找找附近有無獨立書店。書店之於我,就像現代年輕人愛喝手搖飲,總是習慣地親近消費一下,彷彿打卡景點般意義的存在,這已是一種多年習慣。苗栗一直是我除了露營外,向來很少造訪的鄉鎮,濃濃客家風情的氣味,讓我有出遊的感覺,藉此認識地方民俗文化,不枉到此一遊蜻蜓點水的路過。
偶然的機緣下,意外發現新北三峽傳統市場旁的二樓,有一家獨特的書屋,已經開業5年的時間。而我居然隔了這麼多年才知道,家鄉不僅有絕代風華的祖師廟,歷史悠久的老街、耕耘地方文創的業者,還有一間默默存在的「獨立書店」。年輕的老闆說她不敢自稱是「獨立書店」,因為店內僅有銷售固定幾本書,其他的書限於店內閱讀。
之前看到新聞報導「基隆有了第一家24小時書店」,就座落在基隆碼頭旁兩層樓的《見書店》Sea To See,To See The City。經過疫情肆虐的三年後,書店不僅撐過艱鉅的挑戰,還能擴大營業時間,這不禁讓我想前往造訪台灣最北城市的書香空間,親眼目睹海之濱的獨立書店。
台九線的大武鄉,東濱深深太平洋,令遊客癡迷的湛藍公路;西傍蓊鬱的大武山,蜿蜒旖麗的南迴線。這一條無敵海景的美麗公路,近幾年「南迴藝術季」大地裝置,吸引遊客前來拍照打卡;但如皮克斯電影《汽車總動員 Cars》的情節,外環公路拓寬後,不僅沒有帶進商機卻加速街景冷清,讓大武女兒潘美緣投入地方創生中年返鄉路
聽聞此間書店易主的新聞已有多時,心中一直想找時間過來朝聖,一方面接手的老闆張潔平之前曾經在端傳媒擔任總編輯一職,離開後不僅創業(Matters)又扛起書店的文化大業;另一方面是選在中華上巷子裡開的是書店而不是咖啡店,這股勇氣說什麼都要行動支持的,不論是人氣還有買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颱風天詩社群組忽憶談買書讀書 想起消逝的中央力文與汗牛書屋 窮高中生逛多買少所幸省圖很近 書店幾番徘徊入手總是一讀再讀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Heibon記得很小時候有段廣告詞:「生活需要水,心靈渴望書」,強調閱讀的重要性不亞於水(好像不小心透漏年齡)。 手機裡好像什麼都不缺,我卻常靜不下心,一下滑手機,一下要聽音樂,前段時間和家裡的小小孩相處時,深刻感受他們早已習慣短影音,好好坐著看本書宛如夏天裡坐針氈、抱火爐的酷刑。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整理家中書本後,回想所有書籍背後的閱讀記憶。從兒時初次接觸漫畫開始,到後來的小說、心理學、世界文學等閱讀經歷,除了回顧自己的閱讀歷程,並探討閱讀習慣與書籍類型的轉變,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對閱讀的熱愛。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直至如今中年的我進到每一間傳統書局、獨立書店、連鎖書店,我還是會喜歡看那些小孩子才看的玩意兒!那些讓人對世界眼睛一亮的玩意兒!或者其實不是書先吸引人,而是那樣與生活緊扣的一切,帶人進入了書的世界!
整理了四本書 放到讀冊二手出售 謝謝這些書陪伴我一段時光
#機器娃娃 應該是我第一次看他的漫畫 還記得小學買紙雕來玩 雕的就是機器娃娃的圖 國中則是買 #七龍珠 的畫冊來描邊 自己配色的沙發 愈看愈喜歡 粉色櫻花 落在深藍色淡水河邊 太太推薦這本書 目前有兩個單元 看得我噙淚
Thumbnail
在年節期間,透過晴耕雨讀小書院的二手書線上拍賣和造訪基隆和臺北的獨立書店,作者分享了書店帶來的喜悅和享受。書店就像是在一個城市裡,有一個懂你的人,等待著我們的到來,在每個需要安慰、充電、悲傷、快樂與分享的時刻,總有人懂,而且它都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颱風天詩社群組忽憶談買書讀書 想起消逝的中央力文與汗牛書屋 窮高中生逛多買少所幸省圖很近 書店幾番徘徊入手總是一讀再讀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Heibon記得很小時候有段廣告詞:「生活需要水,心靈渴望書」,強調閱讀的重要性不亞於水(好像不小心透漏年齡)。 手機裡好像什麼都不缺,我卻常靜不下心,一下滑手機,一下要聽音樂,前段時間和家裡的小小孩相處時,深刻感受他們早已習慣短影音,好好坐著看本書宛如夏天裡坐針氈、抱火爐的酷刑。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整理家中書本後,回想所有書籍背後的閱讀記憶。從兒時初次接觸漫畫開始,到後來的小說、心理學、世界文學等閱讀經歷,除了回顧自己的閱讀歷程,並探討閱讀習慣與書籍類型的轉變,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對閱讀的熱愛。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直至如今中年的我進到每一間傳統書局、獨立書店、連鎖書店,我還是會喜歡看那些小孩子才看的玩意兒!那些讓人對世界眼睛一亮的玩意兒!或者其實不是書先吸引人,而是那樣與生活緊扣的一切,帶人進入了書的世界!
整理了四本書 放到讀冊二手出售 謝謝這些書陪伴我一段時光
#機器娃娃 應該是我第一次看他的漫畫 還記得小學買紙雕來玩 雕的就是機器娃娃的圖 國中則是買 #七龍珠 的畫冊來描邊 自己配色的沙發 愈看愈喜歡 粉色櫻花 落在深藍色淡水河邊 太太推薦這本書 目前有兩個單元 看得我噙淚
Thumbnail
在年節期間,透過晴耕雨讀小書院的二手書線上拍賣和造訪基隆和臺北的獨立書店,作者分享了書店帶來的喜悅和享受。書店就像是在一個城市裡,有一個懂你的人,等待著我們的到來,在每個需要安慰、充電、悲傷、快樂與分享的時刻,總有人懂,而且它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