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被稱作台灣Podcast元年,從個人品牌到傳統媒體都有如雨後春筍紛紛開台,然而我的主觀立場總是覺得推力大於拉力:明明幾分鐘就能讀完的文字稿,硬要稀釋成一小時的漫談,還無法透過畫面/字幕掌握內容,進而快轉/跳過廢話段落,時間成本太高,完全在考驗人的耐心和運氣。
不過理由再多,還是抵擋不了大勢所趨。剛開始我只是半信半疑的嘗試,後來隨著收聽的樣本數增加,這才發現Podcast雖然有其限制,卻同時具備了難以取代的差異性優勢:
照顧到廣播的市場需求
不管今天是音樂聽到瓶頸處,還是眼壓太高、手腳太忙,沒有餘裕緊盯螢幕,Podcast都是最適合的娛樂出口。主題性質隨選隨聽,比傳統廣播多了彈性,少了廣告轟炸的俗氣,加倍提升大眾接受度。
流量紅利帶來更多元的觀點
創作者往往逐流量而居,新興的媒體平台就是他們最大的舞台,尤其Podcast製作門檻相對低,隱私保障相對高,對沒有社群背景的專業人士來說特別有吸引力。歸功Podcast難以透過影像/文字快速傳播的特質,平常碰不得的爭議話題、行內秘辛都可以趁機大肆討論,造就百花齊放的觀點分享。
平常聽不到的產業觀點,原來都藏在Podcast裡。這些專業人士的Podcast節目往往是資訊量及敘事邏輯的保證,並且時不時會邀來業界人脈,在雙方都有足夠背景知識的情況下進行討論,激盪出加倍精彩的內容。
最好的範例,就是以下五個Podcast頻道。
女人想聽的事
一樣米養百貨人
親身累積了專櫃前線到辦公室內勤的工作經驗,《一樣米養百貨人》的三位主持人不只懂推薦產品,談起化妝品和精品業職場當然也是別有心得,即使口氣輕鬆,依然警世意味濃厚。節目整體調性讓人有置身公司茶水間的錯覺,聽眾可以從三言兩語建構出對職場的認知,久而久之不覺摸索出業界默契。
【推薦集數】
EP3 櫃檯的深處是一場修行EP5 冬季的鼻子比你更懶散
萬事問瑪麗
時尚甘安內
Fion焢韓輯
認真歸類的話,《Fion焢韓輯》其實是個探討韓國社會議題的知識型頻道,卻也正因如此,考慮到韓國流行文化的影響力,時尚、美妝都必須被列入節目的討論重點。
有過電台工作經驗在先,《Fion焢韓輯》無疑佔了主場優勢,但節目的厲害之處不單純是後製效果,而是統整資訊的能力,還有執行面的驚人效率。比如找出實際數據支持論點,以流暢訪綱問出業界know how,再加碼拍攝youtube影片搭配單集Podcast,補足音檔缺乏的畫面例證。這種跨平台的內容力絕對堪稱Podcast典範。
【推薦集數】
韓貨秘辛:疫情下,東大門批貨市場的變化韓國百萬YouTuber,一支影片160萬台幣。台灣跟韓國的網紅業配,有何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