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e·偷嗑】影后也追劇!楊貴媚身體力行挺新銳創作者 盼傳承台灣影視產業

2021/02/1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攝影/林威
在台灣,有許多家喻戶曉的演員,但真正能走上國際的卻屈指可數,出道40年的楊貴媚,就是其中之一,憑藉精湛的演技,讓她成為台灣首位參加過奧斯卡、柏林、坎城、威尼斯四大影展的演員。
外界總以為她拿過多座金鐘或金馬獎,但實際上,她在1992年首次以《無言的山丘》入圍金馬;之後在12年的歲月裡,她共入圍四次,直到2004年,終於憑藉《月光下,我記得》裡「寶猜」一角,拿下第41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那一年的頒獎典禮上,當楊貴媚從頒獎人-劉德華手上拿到獎座時,可以看出她的激動與興奮,她含著淚說:「我一年一年的失敗,可是我很勇敢。」
將時間留給家人 楊貴媚選劇本在意「這些事」
這幾年的楊貴媚,雖然仍不時有作品產出,卻也將更多的時間留給親愛的家人。
身為金馬影后,楊貴媚最深植人心的,就是在作品中飾演各種不同個性的媽媽,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台灣「國民媽媽」的代表;最令人驚嘆的,是即便早已成為「媽媽專門戶」,但觀眾仍能從不同的角色中,看見不同個性、演技充滿層次的母親,而且每次都能因為她的表演,或哭或笑,精湛的演出,早已征服國內外觀眾。
但相較於過去專心投入在工作上,近幾年的楊貴媚,更將時間留給了家人,也因此在挑選劇本上,更顯得「謹慎」,希望能在工作與家人之間,取得平衡;對此,楊貴媚也透露了會吸引自己的劇本要素,她說:「基本上,那個劇本要可以感動我們自己。」楊貴媚認為,如果連要詮釋這個劇本的演員,都無法被打動,又如何能說服觀眾,對她來說,能夠感動自己的故事,是接拍作品的首要因素。
接演作品,對楊貴媚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夠感動自己、也能夠感動觀眾的劇本。
除此之外,導演及演員也是吸引她的重點:「會看導演,因為有的導演會修、會改,會聽你的意見;還有看演員,有時候會看到這組演員很棒,大家都是硬底子、認真的演員。」楊貴媚認為,她拍戲四十年,參與過大大小小的劇組,也接過許多劇本,但對現在的她而言,有好的團隊、好的劇本、好的故事,才能成為她接拍作品的動力。
楊貴媚身體力行挺新銳 盼台灣影視產業撐過疫情
一直以來,楊貴媚都會接拍學生作品,以身體力行的方式,支持新銳創作者。
另外,楊貴媚對於新銳的影像創作者,更是以身體力行的方式,支持並鼓勵他們,從早期開始接拍一些學生作品,一直到前年成為「桂田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藉由補助學生團隊或社會新鮮人,進行影像創作,同時邀請資深藝人參與演出,為台灣演藝文化進行傳承:「除了希望照顧資深藝人的生活外,也需要有這些後製的人能成氣候,大家才有一個平台,所以我們基金會一年有四部微電影。」
楊貴媚說,她知道有些學生的畢業作,可能會跟父母、甚至是銀行借貸,但她希望可以透過短片徵選的方式,若能順利入選,就可以獲得基金會的補助來拍攝作品,同時讓資深藝人有演出的舞台,達到攜老扶幼的願景。
楊貴媚認為,台灣創作人都非常了解國內影視產業的現況,也有心培養新的人才。
楊貴媚也有感而發的表示:「台灣其實一直有培養新人的心情跟各方面支持的力量。」但她坦言,過去的台灣影視產業,資源比現在多,但現在對影視創作上的要求越來越多、科技越來越進步,質感也越來越講究,導致一部作品所需的費用也越來越高,讓需要回收的成本目標,相對高出許多,要如何在疫情影響下,仍能維持影視產業該有的水準,她說:「台灣的創作人,大家目前都很有『自覺』,因為大家知道做才有、不做就沒有,而且要做好才有以後。」
楊貴媚表示,自己在空閒時時期追劇,在追劇的過程中,也會反思台灣影視產業的現況。
楊貴媚認為,現在的台灣影視產業在預算變少的環境下,還是要將故事說得好,而且各種面向的故事都有;事實上,平常除了忙拍戲、跟家人相處,楊貴媚也會抽時間追劇,像《浪漫醫生金師傅》、《機智牢房生活》、《機智醫生生活》、《熱血司祭》、《Live:轄區現場》,但在追劇的過程中,她反而會思考著:他們的劇本真的超好,但你說台灣演員不能演的這麼好嗎?可以的,台灣演員不只是刻苦耐勞,也很認真、很好戲,只是我們沒有那樣的劇本。」
但無論如何,楊貴媚認為,不管台灣影視產業接下來如何發展,眼前最重要的,是整個產業需要共同挺過這波疫情,畢竟在疫情影響下,即使有再好的故事,但觀眾走不出去,大家的努力可能仍是徒勞無功,只盼大家能攜手度過難關,為台灣影視產業再次注入新的力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