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閒聊】接觸者自主提醒APP/社交距離APP

閱讀時間約 26 分鐘
有這個工具或技術,不等於就要使用它
先給大家一個我覺得很重要的觀念:市面上有這個工具、有這個技術,不等於我們就要使用它。在討論「是否要使用某個工具或技術」之前,最重要的是今天你的目的是什麼?你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先有了一個明確的目的或目標(例如:解決眼前遇到的問題)之後,為了要達成這個目標,或是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再來去找適合的工具或技術,才有辦法解決我們想要處理的問題。
這個先後次序不能反過來喔!因為一旦反過來(覺得現在手邊有這個工具或技術看起來好像很好用,就拿來用用看),在過程中很容易會被這個工具或技術的限制給侷限住。最糟的情況就是一時忘記自己最初會想到要使用這個工具或技術的目的,越走越偏,最後迷失在其中,忘了自己最初到底是想要做什麼事情,想當然耳也不可能達成最初想要的目的,也不可能解決最初想要解決的問題。
這是我觀察疫情下日本為了要展現自己的科技實力,搶快研發並使用接觸追蹤(contact tracing)技術和輿論風向的心得。

追不到感染源,才需要接觸追蹤技術

接觸追蹤APP這個東西,完全就是COVID-19疫情大爆發的產物。
多數國家遇到的問題是,COVID-19疫情來得太快,還來不及靠邊境管理(檢疫)把病毒擋在防火牆外,病毒就已經進到社區裡,難以追溯感染源,就已經在社區大流行了。所以,這些國家才需要盡快研發接觸追蹤技術——難以回溯感染源沒關係,至少先確保眼前這些確診的患者,他們在確診前曾經接觸過的人,都能夠及時收到通知,讓這些確診患者的接觸者有多一點警覺心,減少和他人互動的機會,並注意自己是不是有出現症狀。
重點就是,接觸追蹤APP的前提是,疫情已經進到社區、追不到感染源,才需要有這樣的科技來「幫忙」。我會使用「幫忙」這個詞,是因為基本上像台灣這樣,病毒沒有進到社區,我們有能力可以針對每一個確診患者做完整的疫調,台灣也沒有出現追不到感染源、社區感染的狀況(比較正確的說法是,確實曾經有過幾次類似的危機,但是最後都有平安收束,沒有讓疫情進一步擴散出去),台灣就不需要接觸追蹤這個東西。因為,現行台灣可以做的疫調,不論是在精確度或是仔細度上,絕對是現行各國推出的接觸追蹤APP所不能比的。

日本需要COCOA的本質,就是因為疫情已失控

講到這裡就會想到,我去年曾經差一點就這個事情和日本人吵架(但是沒有,為了顧及形象我有忍住)。
當時我參加一個由學校教授主導的市民講座,這個活動是想要和民眾一起討論日本接觸追蹤APP「COCOA」,順便了解一下民眾選擇下載或不下載COCOA的理由是什麼(我當時是以一般民眾的身份參加,但比較接近暗樁的角色,所以為了顧及學校形象,我沒有和參加者吵起來,但是我真的滿不認同當時的與談人論點的。一來是他完全沒有搞懂日本今天為什麼會需要COCOA,二來是一聽就知道他沒有實際使用過COCOA,所以不懂這東西在系統設計上有多少荒謬的bug。想要知道COCOA這東西到底有多荒謬,點擊這個連結前往Facebook應該就可以看到本站過去寫過的相關貼文)。
簡單來說,今天日本會需要接觸追蹤APP(也就是COCOA),完全是因為日本的疫情從一開始,病毒就已經進到社區,難以回溯感染源,所以才需要接觸追蹤APP——沒有辦法回溯源頭沒關係,至少先確保疫情不會再往下傳下去。

「科技大國才能開發出接觸追蹤APP」的大內宣

但是日本媒體報導、社會輿論,或是日本政府在宣傳的時候,都會朝向——日本好棒棒,是科技大國,所以才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開發出COCOA這個應用程式。
先不說這個APP到底是有多少bug,你們根本就沒有搞懂今天日本會需要COCOA,是因為你們政府防疫沒有做好,疫情已經失控,才會需要COCOA。趁這個時候做大內宣,宣揚自己國家的科技實力有多堅強(然後COCOA的蟲抓了半年都還沒抓完真的是很棒~)我真的是只能在心中翻無限個白眼,給你拍拍手~
每次聽到「因為是科技大國才能開發出接觸追蹤APP」這種說法,我都會覺得這根本就是本末倒至、搞錯重點。台灣不是沒有能力開發接觸追蹤APP(台灣在去年就有開發出一款接觸追蹤APP,底下會再細談),但是我們不需要使用它,因為台灣的疫情沒有到「需要使用接觸追蹤APP才能防堵疫情擴散」的程度。這其實就是這篇文章最一開始說的,「有這個工具或技術,不等於我們就要使用它」,這東西沒有辦法幫上忙的話,幹嘛要使用它?
就很像,今天某某商人跟你推銷這把老虎鉗真的很好用之類的,但是你現在沒有東西需要修理,幹嘛需要新買一把老虎鉗?家裡有一把老虎鉗備著夠用就好啦~除非是你現在家裡有東西壞了,急著要修理,但是家裡的老虎鉗就沒法用,所以你才需要去新買一把老虎鉗。工具或技術這種東西,不是有就一定要拿來用,而是你要先確定你現在遇到問題,再去找可以用來解決問題的工具。這個道理很簡單,而且任何工具或技術都適用,先後次序(遇到問題→ 找工具→解決問題)真的不能反過來喔~

不正視問題,就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這件故事告訴我們,大家真的要先搞清楚自己現在面臨到的問題是什麼,想要解決什麼問題,才去尋找或開發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工具。找到可以用來解決問題的工具,或是開發出這個新的工具之後,大家也要記得當初需要這個工具的目的是什麼,你需要這個東西來解決什麼樣的問題,這樣才能朝著目標(解決問題)更進一步。
以日本的COCOA為例,先不管社群媒體和政府在那邊做大內宣,各種讚揚日本不愧是個科技大國,可以這麼快開發出來一款(漏洞百出的)APP。這整個過程中最大的問題點就是,政府和媒體(在當時)刻意避談日本疫情已經進到一個沒有辦法單靠人力抑制下來的程度。
當然,疫情過了這麼久,多數日本人應該是不會覺得疫情有被有效控制住。但是在問題爆發的一開始選擇忽視問題的核心,把疫情當作房間裡的大象視而不談,不願正視日本疫情當下面臨問題點(例如:從一開始就有很多追不到感染源的個案,也沒有人力可以做很完整的疫調),這些都是今天日本疫情會走到這一步的遠因之一。你不去正視問題,就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社會上還是有腦袋清楚、看得見問題的人

這時候我也是要幫日本的媒體業和科技業平反一下,媒體業和科技業也不是塑膠做的。在日本推出COCOA之前,就已經有幾個國家推出接觸追蹤APP了(所以我就不懂那些在那邊自豪日本能在短時間開發出COCOA的是在自豪什麼⋯⋯事實上當初會有輿論要求日本政府應該也要做一個接觸追蹤APP,就是在這個「其它先進國家都在做了,我們當然也不能輸」的脈絡下浮上檯面的),所以在COCOA完成之前,就有很多關於COCOA技術上和實務應用上的討論。
當時最主要的幾個重點,一個是從系統設計的角度去談在APP的設計上是否能顧及民眾隱私和個資安全?另一個重點則是,接觸追蹤APP這個東西,最大的問題點就是,它只要使用率不夠高,基本上就沒有效果。就很像打疫苗一樣,不是說一、兩個人打了疫苗就有效,而是要有一定比率以上的民眾都有施打疫苗,才能達到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效果。只是因為接觸追蹤APP這東西真的就是疫情下的產物,在COVID-19疫情爆發之前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東西(接觸追蹤APP在設計上的邏輯並不困難,只是疫情前根本不需要這樣的工具,所以就沒有人會去開發它),所以到底要有多少比例的民眾都有使用接觸追蹤APP,才會達到效果?這真的是一個問號(基本上我是認為使用率一定要半數以上啦,但是接觸追蹤APP還有更大的限制,後面再來談)。
上面這些問題,在COCOA完成之前,還有推出之後,日本的媒體業和科技業都有在討論,這個社會上還是有腦袋清楚的人。只是,我有時候還是會去聽到有人在攻擊說什麼媒體一開始在那邊亂帶風向,講說什麼COCOA下載率沒有 6成以上的話可能就沒有效,這樣會降低民眾下載意願,我也是只能呵呵地回以一個尷尬又不失禮的微笑。民眾下載意願不高,是因為想要先觀望這個東西的風評好不好啊~殊不知開放後首波實測的使用者體驗這麼差(APP的正式名稱完全沒有COCOA這幾個字,只搜尋COCOA的話,在App Store或Google Play找半天都找不到),根本負面宣傳大扣分。要不是當初為了寫稿,我真的是弄到一半根本想直接放棄,這樣民眾的下載意願怎麼可能會提高~使用者經驗很差,根本不可能帶動下載意願,這和媒體宣傳「沒有 6成以上的人下載COCOA可能沒效」一點關係也沒有。說老實話,我個人是覺得「沒有 6成以上的人下載COCOA可能沒效」這句話並不會降低民眾的下載意願,反而是在幫COCOA做宣傳,呼籲民眾下載,不是嗎??

接觸追蹤(contact tracing)的類型

關於接觸追蹤技術,本站之前寫過《【武漢肺炎在日本】大阪擬推QRcode版接觸史追蹤系統》這篇文章,但是因為後續更新太多次,該篇文章的重點有點雜亂,所以想說藉由這次機會重新講過一次。

主流核心技術:GPS衛星定位or藍芽

接觸追蹤APP的概念,就是要找出曾經靠得很近的兩個人(更正確說法是兩台行動裝置)。那要找出誰跟誰(正確說法是哪幾台行動裝置)曾經靠得很近,可以使用GPS衛星定位、電信公司的基地台或是藍芽(bluetooth)等方式。電信公司基地台的模式(具體細節後述)不需要開發一款APP就可以達成,所以在討論接觸追蹤APP時,基本上都是考慮使用GPS衛星定位或是藍芽當作核心技術。
非常重視民眾隱私的民主國家,幾乎是一面倒選擇用藍芽,會使用GPS衛星定位的比較是極權政府。如果想要讓這個APP有接觸追蹤以外的其他功能,它也可以加裝其他技術,混搭使用。例如:香港市區重建局的「健康碼」從第一代就有使用GPS定位,但它做成像是以QR code為基礎的健康碼(正確說法應該是,香港市區重建局做的東西就是中國的健康碼那一套,然後在健康碼上加裝了GPS定位功能)。

該如何選擇適合的核心技術做接觸追蹤APP?

確實,比起使用GPS衛星定位,使用藍芽作為接觸追蹤APP的核心技術,從隱私的角度來看,是比較保護使用者(民眾)的。但是這是一個「比較後」的結果,拿藍芽和GPS定位相比,會覺得藍芽比較好。回到這篇文章最一開始說的,「有這個工具不等於你就要使用」,在比較接觸追蹤APP是要使用GPS還是藍芽之前,大家很容易會忘記還有「不使用」的選項 — — 今天為什麼我們需要開發接觸追蹤APP?這個東西真的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嗎?除了這個方法之外,難道就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嗎?
最後一個問題的答案是:確實有接觸追蹤APP以外的方法,可以做到類似接觸追蹤APP的效果。就我個人的理解,其他方法精確度不會比接觸追蹤APP好,但不一定會特別差。一個是使用QRcode,一個是使用電信公司基地台。

不用APP就可以做到接觸追蹤的方法

方法一:其實就是QRcode版的實聯制

前面剛講到了香港市區重建局的「健康碼」混搭了GPS衛星定位和QRcode。說到QRcode,除了中國的健康碼之外(理論上中國的健康碼只需要使用QRcode就可以運作,但是我個人是不太清楚他們有沒有加裝其他的功能在應用程式裡面),另外一個就是本站之前介紹過的大阪QRcode版接觸史追蹤系統
QRcode的概念就是,在特定地點掃描QRcode,就會在這個地點記錄下誰在這個時間點經過了這個地點。然後再看是用什麼方式留下個人資料,之後如果在同一時段出入該地點的人確診,會再發訊息給曾經在同一時段在該地留下聯絡方式的人。其實就是台灣現在在說的實聯制啦!只是是使用QRcode線上留下個人資料而已。

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軟體做接觸追蹤只會事倍功半

以日本為例,大阪府推出了QRcode版接觸史追蹤系統,神奈川縣是和LINE合作(也是QRcode的模式,只是綁定LINE帳號當作個資登錄+聯絡管道)。像日本這樣中央政府推了一款COCOA,各地方政府還各自推出其他可以達到接觸追蹤效果的方式,並不會因爲同時使用 2種以上的方法做接觸追蹤,成效就會加倍好(根本事倍功半)。
會出現這個現象,單純是因為日本中央政府推出的COCOA是使用Apple和Google共同開發的暴露通知API(Exposure Notification API)技術。根據Apple和Google開發的這個API的條款,它只限各國最高衛生當局申請,所以地方政府根本不可能申請Apple和Google的暴露通知API。如果地方政府想要自己弄一個接觸追蹤效果的軟體來主打「科技防疫」,它就只能自己開發一款新的APP,或是使用其他方式繞道而行。
不管是使用哪一種方式,推出更多樣化的接觸追蹤工具,並不會事半功倍。因為這樣做只會讓民眾覺得很厭煩,同樣的事情要做 2遍,也有可能會分散效果(有的人只使用A方法,有的人只使用B方法)。最後的結局就是,同時使用 2種方法的效果比單獨只使用 1種方法的成效更差。

方法二:台灣特有的電信公司基地台類型

電信公司基地台算是台灣獨自發展出來的方式(我沒有特別注意到是否有其他國家也有參考這個模式,但這個方法不一定適用於其他國家,這個方法很取決於政府和電信公司之間的關係,還有法律規範的部分)。
這邊講的電信公司基地台,不是 14天居家檢疫在用的電子圍籬智慧監控系統,也不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口誤」成「天網」後正名成「電子圍籬2.0」的模式,而是鑽石公主號和磐石艦事件時發布給曾經和鑽石公主號乘客、磐石艦隊成員距離很近的民眾的「類細胞簡訊」。

「類細胞簡訊」是什麼?

「類細胞簡訊」這個詞的出現,是在敦睦艦隊磐石艦爆出疫情後,但是其實早在鑽石公主號事件時,就有使用「類細胞簡訊」。以磐石艦為例,「類細胞簡訊」的運作方式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先提供電信公司磐石艦上的船員手機號碼,由電信公司負責比對基地台資料,找出手機訊號曾在同一時間和磐石艦船員手機訊號跟同一個基地台交換過訊號的手機號碼,接著再針對這些手機號碼發送一對一簡訊,稱之為「類細胞簡訊」。
有些可能比較有在留意相關新聞的朋友可能會質疑,鑽石公主號當時不是發送「類細胞簡訊」,而是針對北北基民眾發布俗稱「細胞廣播」的「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Public Warning Cell Broadcast Service)」。我一開始也是這麼以為的,但其實鑽石公主號當時應該是「細胞廣播」和「類細胞簡訊」兩者都有發送。可以證明這個說法的,就是 2020年4月時任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等人 發表在《醫學網路研究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JMIR)》的這篇paper,還有 2020年6月中華電信技術執行副總林國豐在公開活動上的與談內容

「類細胞簡訊」就是接觸追蹤

雖然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目前只有在鑽石公主號和磐石艦的時候,才使用「類細胞簡訊」,但只要先撇開法律層面的問題,「理論上」今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只要將所有確診患者的手機號碼交給電信公司,電信公司就可以發簡訊給近期曾經和確診患者手機訊號相近的民眾,這就是一種接觸追蹤。
「類細胞簡訊」的本質就是一種接觸追蹤,這點並不會因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是只有在他們覺得必要的時候才發布、相對不需要這麼做的時候就不做,而有所改變。今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會視情況來決定是否要使用「類細胞簡訊」,這是比例原則(手段正當性)的問題,和「類細胞簡訊」是一種接觸追蹤的事實無關。

缺點有點多、沒事真的不建議使用的方法

說好聽一點,這是比例原則(手段正當性)的問題。但如果要講直白一點,就是這個方法準確度沒有很好(會有誤差),而且耗時、耗力、耗錢(如果政府有付電信公司簡訊費的話),如果所有確診個案都要這樣做,對於電信公司來說是一種負擔(要跑這些資料需要時間)。準確度不好還會徒增民眾無謂的恐慌,產生的負面影響。當你今天收到一則簡訊和你說,你曾經和確診患者的距離很近,應該會很緊張,但是因為這個方法不是很準,說不定當時你和那個人距離很遠,根本就沒有接觸到對方啊!
「類細胞簡訊」真的是沒事不會拿來使用的方式,缺點有點多,唯一的優點就是大家幾乎都有手機、不需要另外下載APP、這整個過程也沒有GPS資料會被儲存,用的都是電信台本來就有的資料(只是有沒有拿來這樣用而已)。而且要回到本文最一開始的重點,「有這個工具不等於就一定要用」,重點是要先確定現在遇到的問題是什麼,再來找工具解決這個問題。現在台灣所有個案都可以追到感染途徑,根本沒有演變成找不到感染源的社區感染的程度,台灣就不需要使用接觸追蹤這東西,靠傳統的疫調就行了。

雖說如此,多一個工具備而不用未嘗不是一件壞事。以台灣來說,我們除了有用過 2次的「類細胞簡訊」,還有一款去年 6月就開發好了的接觸追蹤APP「台灣社交距離」。

台灣版接觸追蹤APP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在 2月19日的記者會提到社交距離APP,覺得當天記者會上沒有記者提問這題,網路上也沒有什麼人在討論這件事情,我才開始找相關資料。

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AILabs)負責開發

綜合我目前可以看到的資訊,羅一鈞講的〖社交距離APP〗,應該就是去年 6月宣布開發完成,由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AILabs)製作的【台灣社交距離】。
【台灣社交距離】是這款APP在Apple Store上顯示的應用程式名稱,〖社交距離APP〗的「社交距離」有可能指的是這個APP性質(例如:接觸追蹤APP前面的「接觸追蹤」指的是這個APP的性質),也可能只是因為這個應用程式的名字叫做【台灣社交距離】,所以簡稱〖社交距離APP〗~從我可以找到的新聞內容來看,這款應用程式會用「社交距離」一詞,應該是因為當初會想設計這款應用程式的發想是要「如何在實際生活中落實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的社交距離」。
總之,這裡「社交距離」的概念就是我一般習慣講的「接觸追蹤」。這個概念的用字遣詞會因為翻譯或個人喜好而有差異。就像日本的COCOA正式名稱是「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接触確認アプリ」,日本政府刻意把「暴露追蹤」置換成「接觸確認」,是因為它們覺得這樣民眾比較不會反感~然後應用程式在Apple Store和Google Play架上顯示的名稱,和大家平常習慣說的COCOA不一樣,這樣。

不使用Apple和Google的暴露通知API

【台灣社交距離】最大的特色,我認為是它以藍芽為基礎,卻不是使用Apple和Google共同開發的暴露通知API(Exposure Notification API)。基本上以藍芽為基礎的接觸追蹤APP,在操作上都大同小異,但是否使用Apple和Google的暴露通知API,最大的差別就是開發端和後端操作的自由度,不需要看Apple或Google臉色。

接觸追蹤APP的兩種使用情況

使用藍芽為基礎的接觸追蹤APP,有 2種使用場景。第 1種是下載之後平常使用的情況,基本上對於使用者來說,就是在APP有在背景運作的情況下一直開著藍芽,然後這個APP就會在背景運作,如果遇到附近有同樣使用這款APP的人,就會和對方交換彼此代碼。第 2種則是萬一使用者確診,後台系統要如何得知哪一個用戶確診,進而通報在這段時間內曾和確診用戶接觸的其他用戶。

第一種情況的重點:參數設定

第 1種使用情況,最大的重點就是要如何設定 2個智慧型裝置在多近的範圍內長達多少時間以上,才會交換代碼。這些參數都是可以調的,不同國家或軟體設定的參數有可能不同,在APP上線之後,從後台應該也能調整。例如:日本的COCOA參數設定是距離 1公尺內長 15分鐘以上,台灣的【台灣社交距離】是距離 1.5公尺超過 1分鐘以上。
其實這個參數設定也是一大學問。如果要抓社交距離,基本上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抓 1.5公尺是比較保險的,更何況接觸追蹤APP的距離不是人和人之間的距離,而是智慧型裝置和智慧型裝置之間的距離,是以智慧型裝置為球心、半徑是參數距離的球體空間(見圖示!)。
像我就很喜歡把手機放在後背包,今天很有可能和我和我前面的人距離小於 1公尺,但因為我習慣把手機放在後背包,前面的人把手機拿高、在臉的前面滑啊滑,我的手機和他的手機距離可能就會超過 2公尺(以手機為球心半徑 1公尺的球要有交集,直線距離要小於 1×2公尺),這樣COCOA就不會判斷我們兩個人在附近囉~這個例子可能有一點難想像,假如說我今天坐在新幹線或巴士上,我和坐我斜前方的乘客一個人包包放在腳下,一個人包包放在頭頂的置物櫃,這樣手機距離就會 1×2公尺了,這樣就算車程超過 15分鐘,日本的COCOA還是不會把我們兩個當作在附近的人喔~

第二種情況的重點:確診後要如何通報?

第 1種情況的參數設定比較好理解,第 2種情況的重點是「如果有使用者確診,要如何通報」?

a. 用戶自主通報(範例:COCOA)

以我最熟悉的日本COCOA為例,COCOA的系統設定是要由確診的人,從衛生單位取得HER-SYS系統生成的process code後,自己從COCOA的應用程式頁面登錄確診,之後COCOA才會去通報近幾天曾經交換過代碼的用戶。
但其實最好的做法,應該是各國衛生當局從後台就可以直接登錄,而不是交給當事人自己登錄。如果交給當事人自己登錄的話,登錄率應該不會 100%(當然,還是希望大家都是一個誠實又有公德心的好孩子,會乖乖登錄)。不過日本COCOA遇到的問題,不是確診當事人沒有自主登錄的問題(希望大家都有乖乖登錄),而是緊急開發的HER-SYS系統有很多理論上和實務上的問題,再加上衛生當局的工作人員現在業務量太大,有使用COCOA且確診的用戶,可能要等很多~天才拿到自己的process code,這樣早就錯過在第一時間通知近期曾經接觸過的民眾的意義了。

b. 衛生當局負責處理(範例:【台灣社交距離】)

那以【台灣社交距離】為例,【台灣社交距離】的後台是直接和疾管署相連,是由疾管署負責修改哪些用戶確診,這樣就不用擔心有無聊人士「自行宣布確診」,也不用擔心交由用戶自己申報確診,會有人知情不報。從後續報導來看,【台灣社交距離】的運作模式應該是當事人確診之後,由當事人將自己的用戶資料告知疾管署,再由疾管署「上傳」當事人這段時間系統隨機生成的代號。
這裡必須要解釋一下,為什麼會有「上傳」這件事。
【台灣社交距離】不是實名制的應用程式,使用方式只要下載這款應用程式、不需要註冊帳號,所有資料都會存在應用程式裡面,之後只要把應用程式刪掉,所有資料也會跟著消失。正因為【台灣社交距離】不需要註冊,它不是一個實名制的應用程式,在使用期間資料也都是存放在各個用戶的智慧型裝置裡,不會自動上傳到後台系統(也就是所謂的「去中心化」)。所以當有用戶確診時,就必須要從用戶的手機裡面,把這台手機這幾天自動生成的代號找出來,在人工(也就是疾管署)將這些代號上傳到後台。所有有下載【台灣社交距離】的智慧型裝置,會定時從後台下載這些新上傳上去的代號,並比對這幾天是否有交換取得這些代號。如果有的話,就會發出通知提醒用戶,近日曾經和確診患者近距離接觸過。

台灣是否該使用接觸追蹤APP?

說了這麼多,大家有更了解接觸追蹤APP了嗎?(笑)
我個人對於「台灣是否要使用接觸追蹤APP」的主張是,基本上台灣的疫情沒有進到社區感染、確診個案的感染源都還追得到的情況下,就不需要使用接觸追蹤APP。不過,就像之前的磐石艦使用「類細胞簡訊」來達到「接觸追蹤」的效果,或是目前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考慮針對部立桃園醫院優先推廣【台灣社交距離】,我個人是覺得有討論的空間的。
先說,只要不是「實名制」而是「實聯制」,也就是說大家去到公共空間只要留下「未來可以聯絡到人的聯絡方式」,不需要留下名字等過多的個人資訊,我認為這是好的(前提是公共空間的主責單位時間一到就要定期刪掉民眾的聯絡方式)。
關於「類細胞簡訊」的部分,我其實覺得它有法律上的模糊空間。現在疫情當頭,在條文寫得很冗統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和《傳染病防治法》之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似乎真的可以這麼做(這其實有法律模糊空間),最重要的要看疫情結束之後,台灣當局是不是還是會沒事就去找電信公司做這類型的事情。磐石艦的情況,至少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與其他行政部門還是有對外說明的,但是鑽石公主號當時其實「類細胞簡訊」和俗稱「細胞廣播」的「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都有發布一事,居然是「事後」從「國外期刊」中得知,我覺得這件事情非同小可。
部立桃園醫院因為緊鄰國門,一直以來就是收治不少境外移入個案的專責醫院,本來風險就會比較大。再加上前陣子爆發的院內感染事件,可以理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選擇部立桃園醫院作為優先推廣【台灣社交距離】的場域。從應用程式的開發角度,我也覺得部立桃園醫院很適合。
很適合的原因是,本身部立桃園醫院就是收治境外移入個案的專責醫院,風險比較大,醫院這個空間本身就是每天都會有不同人會進進出出的場域,單靠傳統疫調真的會漏掉。再來是,醫生或護士上班的時候應該都會隨身攜帶公務機,在公務機上加裝【台灣社交距離】的話,效果會很好(不是私人手機喔,要隨身攜帶的公務機!),如果醫療人員都有在公務機上加裝【台灣社交距離】的話,下一個關鍵就是就醫的患者,特別是住院患者、陪病家屬都有下載【台灣社交距離】的話,就會很有幫助。
我這邊講部立桃園醫院很適合作為優先推廣的的場域,其實還包含一點實驗性質。【台灣社交距離】雖然從去年 4月就完成開發,去年 6月還公開程式碼,但是一個應用程式真的要使用過一段時間,才會發現一些原本沒有注意到的bug。我是不清楚有沒有哪些地方有使用【台灣社交距離】啦(我個人是覺得沒有,因為這個應用程式的名字加上了台灣,我如果是其他國家我才不想要使用,這和中國一點關係都沒有,誰會想要呼籲自己國家的國民使用一個應用程式名稱開頭就寫著其他國家國名的應用程式啊!),但是應用程式這種東西真的是要用了才會發現問題,如果可以讓部立桃園醫院作為優先體驗者(aka實驗對象),在部立桃園醫院優先體驗【台灣社交距離】的過程中可以de掉一些bug,未來「有需要」擴大使用範圍的時候,就能有更完善的接觸追蹤APP可以使用,不是很好嗎?
看到好玩有趣、各種傻眼的日本新聞就會隨手翻翻的日文新聞編譯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7年9月在大阪・羽曳野市,一名就讀大阪府立懷風館高校的高中女生,被學校要求必須將天生棕髮染黑,造成該名女學生身心極大的壓力。這名女學生在高三的時候,決定控告大阪府,向大阪府求償 220萬日圓。本日(16)大阪地方法院一審判決出爐,大阪府必須要賠償這名女學生 33萬日圓。
原訂於2月7日解除的日本第二次緊急事態宣言,將延長至3月7日之外,這週關於日本防疫政策最大的改變,就是俗稱「特措法」的《新型インフルエンザ等対策特別措置法》和《感染症法》修正案將修法通過⋯⋯
近日,愛知縣選舉管理委員會相關人士透露,罷免愛知連署單當中有 8成以上都有問題,愛知縣選舉管理委員會不排除刑事告發這些偽造文書的人……
從去年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旭川醫科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古川博之擔任旭川市區域醫療分工總指揮角色,功不可沒。然而,古川博之卻在本月25號被解職,旭川市的區域醫療現場目前可以說是群龍無首的狀態⋯⋯
這幾天日本有兩則和「性」有關的新聞(兩則都是2021/1/22的新聞),這兩則新聞真的會讓人心情很沮喪……
前陣子有 2個和日本有關的粉專討論起「醫療崩壞」這件事情,基本上本站對於「醫療崩壞」一詞的理解,從去年 4月以來並沒有太大的改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當時的《【武漢肺炎在日本】常作為日劇開場白的「醫療崩壞」即將在現實上演》這篇文章,現在重讀一次也會覺得很真實、很符合現狀⋯⋯
2017年9月在大阪・羽曳野市,一名就讀大阪府立懷風館高校的高中女生,被學校要求必須將天生棕髮染黑,造成該名女學生身心極大的壓力。這名女學生在高三的時候,決定控告大阪府,向大阪府求償 220萬日圓。本日(16)大阪地方法院一審判決出爐,大阪府必須要賠償這名女學生 33萬日圓。
原訂於2月7日解除的日本第二次緊急事態宣言,將延長至3月7日之外,這週關於日本防疫政策最大的改變,就是俗稱「特措法」的《新型インフルエンザ等対策特別措置法》和《感染症法》修正案將修法通過⋯⋯
近日,愛知縣選舉管理委員會相關人士透露,罷免愛知連署單當中有 8成以上都有問題,愛知縣選舉管理委員會不排除刑事告發這些偽造文書的人……
從去年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旭川醫科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古川博之擔任旭川市區域醫療分工總指揮角色,功不可沒。然而,古川博之卻在本月25號被解職,旭川市的區域醫療現場目前可以說是群龍無首的狀態⋯⋯
這幾天日本有兩則和「性」有關的新聞(兩則都是2021/1/22的新聞),這兩則新聞真的會讓人心情很沮喪……
前陣子有 2個和日本有關的粉專討論起「醫療崩壞」這件事情,基本上本站對於「醫療崩壞」一詞的理解,從去年 4月以來並沒有太大的改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當時的《【武漢肺炎在日本】常作為日劇開場白的「醫療崩壞」即將在現實上演》這篇文章,現在重讀一次也會覺得很真實、很符合現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因為疫情,體溫計已變成各單位及家庭必備品了, 我們公司雖然人數不多,但因為時常會有客戶來訪,所以一台好的體溫計是必要的! 如果不是因為疫情,還真不知道原來一個溫度計水這麼深! 深入民間調查那些超商、門市都用什麼品牌款式 幾乎都是二合一那種,也就是酒精結合溫度計 手伸進去同時消毒及測量溫度 有點邏
Thumbnail
    不曉得你是不是有感覺自己帶著一副面具在嘗試融入人群的時候?在現今無數觀點教你如何脫出人群、成為自己和享受孤獨的時候,19世紀的阿德勒以人天生是一種社會存在物的觀點去著作出這本《走初孤獨》,他在書中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Thumbnail
全書,無論是從看待幼兒或是治療患者的經驗,作者群們對於心智主體的建構歷程娓娓道來,他們明言心智化包含『自我反思』與『人際知覺』兩種要素,而這兩大要素要變成成熟的心智能力是需要過程的,讀者會看到作者們認為幼兒的心智世界與成人很不一樣,需要被有心智能力的照顧者充分的回應與對待,才能夠健康的發展。
Thumbnail
【Photo: 尿不出來要被切掉雞雞的格雷院長。】 有心的話寫個聲淚俱下地哀悼被切掉的雞雞配上似乎在哭的照片一定可以騙到很多點閱。👻 👻 但其實就只是麻醉後我們幫他上了很多眼藥膏避免角膜潰瘍,他的手術團隊超棒的根本什麼感覺都沒有,替他設想了所有會遇到的問題並且手術前都有所準備。
Thumbnail
諮商時,我經常帶著個案去覺察與感覺自己的情緒, 卻發現我們太容易卡在「想法」,太容易把情緒跟想法搞混。  我們的文化中,「情緒」經常是被壓抑或推開的, 你考第一名很開心的時候,媽媽教你要謙虛->壓抑興奮與喜悅 當你工作受到挫折悲傷的時候,朋友告訴你不要想那麼多->壓抑脆弱與悲傷 小時候我們的照顧者(
Thumbnail
這不只是個人感受,而是事實。如果我不做,事情就不會完成;如果事情完成不了,就會有人死。所以,我永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死刑犯的辯護律師 「我做得還不夠,應該要做更多。」 這種想法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且通常在小時候就開始萌芽。還記得小時候,人們
Thumbnail
昨天去酒吧,第一次遇到知道自己是反映者的反映者之後真是另我十分驚奇,因為身為投射者的我擅長的是深入理解對方的心理運作機制,然而反映者擅長的是透過反射映照他人內心的自我投射或是欲求,我們的對話猶如矛盾大對決,短短幾分鐘已經是數招大絕來回,互不相讓...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因為疫情,體溫計已變成各單位及家庭必備品了, 我們公司雖然人數不多,但因為時常會有客戶來訪,所以一台好的體溫計是必要的! 如果不是因為疫情,還真不知道原來一個溫度計水這麼深! 深入民間調查那些超商、門市都用什麼品牌款式 幾乎都是二合一那種,也就是酒精結合溫度計 手伸進去同時消毒及測量溫度 有點邏
Thumbnail
    不曉得你是不是有感覺自己帶著一副面具在嘗試融入人群的時候?在現今無數觀點教你如何脫出人群、成為自己和享受孤獨的時候,19世紀的阿德勒以人天生是一種社會存在物的觀點去著作出這本《走初孤獨》,他在書中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Thumbnail
全書,無論是從看待幼兒或是治療患者的經驗,作者群們對於心智主體的建構歷程娓娓道來,他們明言心智化包含『自我反思』與『人際知覺』兩種要素,而這兩大要素要變成成熟的心智能力是需要過程的,讀者會看到作者們認為幼兒的心智世界與成人很不一樣,需要被有心智能力的照顧者充分的回應與對待,才能夠健康的發展。
Thumbnail
【Photo: 尿不出來要被切掉雞雞的格雷院長。】 有心的話寫個聲淚俱下地哀悼被切掉的雞雞配上似乎在哭的照片一定可以騙到很多點閱。👻 👻 但其實就只是麻醉後我們幫他上了很多眼藥膏避免角膜潰瘍,他的手術團隊超棒的根本什麼感覺都沒有,替他設想了所有會遇到的問題並且手術前都有所準備。
Thumbnail
諮商時,我經常帶著個案去覺察與感覺自己的情緒, 卻發現我們太容易卡在「想法」,太容易把情緒跟想法搞混。  我們的文化中,「情緒」經常是被壓抑或推開的, 你考第一名很開心的時候,媽媽教你要謙虛->壓抑興奮與喜悅 當你工作受到挫折悲傷的時候,朋友告訴你不要想那麼多->壓抑脆弱與悲傷 小時候我們的照顧者(
Thumbnail
這不只是個人感受,而是事實。如果我不做,事情就不會完成;如果事情完成不了,就會有人死。所以,我永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死刑犯的辯護律師 「我做得還不夠,應該要做更多。」 這種想法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且通常在小時候就開始萌芽。還記得小時候,人們
Thumbnail
昨天去酒吧,第一次遇到知道自己是反映者的反映者之後真是另我十分驚奇,因為身為投射者的我擅長的是深入理解對方的心理運作機制,然而反映者擅長的是透過反射映照他人內心的自我投射或是欲求,我們的對話猶如矛盾大對決,短短幾分鐘已經是數招大絕來回,互不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