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投資的路上,應該自己動手或是假手於人?

2021/03/2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會在投資的起跑線上猶豫嗎?
上個月農曆新年期間,和一些朋友吃飯時,他們正討論計劃投資證券。由於打算作長線投資,目標主要是藍籌股和債券。他們相熟的銀行,建議了五隻不同的互惠基金 (Mutual Fund),包括有純債券形,純股票形,和混合形的。
朋友說看着這十幾頁的資料和數字,一下子都不知道應從何開始,所以想我給他們一些建議。跟他們討論完後,我發現當中大多數的疑問,都不是他們獨有的。因為現在城市人生活忙碌,能夠有空餘時間去學習理財的,絕對是少數。
所以,我將討論中的一些重點,整理在以下的文章裏,希望對其他有興趣開始投資的朋友,提供一點幫助。

互惠基金 vs. 股票

很多人都知道購買互惠基金,要給一次性的認購費(一般是5%),和每年的管理費 (大約是1%-1.5%)。
如果基金的每年平均回報只有 3%-4%,這代表可能到第三年,才能真正開始帶來回報。
因為最先兩年大部份的回報,都給認購費和管理費扺銷了。所以,很多朋友對互惠基金都有抗拒,覺得不划算。
另一方面,如果不想付這些費用,那代表要自己做基金經理的工作,研究和決定投資什麼股票。大部分朋友又會覺得,這樣做要花很多時間,工作量也太大。
事實上,在互惠基金和股票之間,還有第三個選擇:ETF (Exchange Traded Fund — 交易所買賣基金)。

被動型 vs. 主動型

ETF和互惠基金相同的地方是,兩者都是投資在一藍子的股票,所以它們都可以做到分散投資。但不同的是,ETF的交易方式跟股票一樣,投資者可以自己在市場上買賣,不用經過銀行。所以,
買入ETF時,不用付5%的認購費,而且每年的管理費也平宜很多 (大約是0.03%-0.75%)。
ETF主要分為兩類型:被動型主動型
在被動型的ETF,基金經理只會跟隨一些市場指數去投資,不需做大量的資料分析,因此管理費可以很平宜。
相反,在主動型的ETF,基金經理會主動尋找優質的股票,和決定應投資的份額。這些工作涉及大量的研究和分析,所以管理費 (相對於被動型ETF的) 通常都會高幾倍,甚至幾十倍。

試水溫

如果有朋友看到這裡,還是不知道應投資在股票/互惠基金/ETF的話,我會建議在做好資產配置之後,拿一部分資金,去投資一隻被動型的ETF,和一隻自己比較熟識的股票,投資期限最少一年。
投資一年的原因,不是想找出ETF和股票那個升幅較大,之後就將全部資金放進去。其實,目的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去『試水溫』(Test the water),了解一下自己是那類的投資者。
在這一年內,一方面去體驗ETF的運作和收費。另一方面,去嘗試自己分析一隻股票,領會當中的工作,和需要的時間。
可能你會發現股票和投資分析,不是想像中那麼複雜,自己都可以應付得來。也有可能,你覺得一個人去做所有的工作,太辛苦了,寧願聘請専才全權代勞。
這兩個可能性中間,還有第三個的。那就是,一部分你自己來做,另一部分就交給他人去管理,例如是基金公司,投資顧問等等。

開始行動

投資從來都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法。而更重要是,千萬不要跌進一個令自己兩難的陷阱:
又不想花時間,但又不想付錢找他人幫忙。
因為這個想法,往往令你猶豫不決,將所有計畫都按兵不動。結果是,沒有開始任何的投資計畫,白白浪費了令自己資產增值的機會。
所以,新的一年,希望大家都不要再猶豫,開始你的投資計畫吧!
13會員
17內容數
從財自的角度,分享價值投資的概念和操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