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初現: 第一種口服抗COVID19 病毒🦠藥物出現了

曙光初現: 第一種口服抗COVID19 病毒🦠藥物出現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流感,有疫苗和抗病毒口服藥

我們知道流感有疫苗,流感也有抗病毒口服藥例如:奧司他韋(oseltamivir,商品名:克流感, Tamiflu)及扎那米韋(zanamivir,商品名:瑞樂沙, Relenza),這些都是作為流感直接治療處方藥,但研究人員,尚未發表有關可對抗冠狀病毒的人體使用類似藥物。

德國默克藥廠(Merck)1月間停止測試自己公司的兩種COVID-19候選疫苗 ,他們反而轉向直接加緊研究直接能治療COVID-19的產品,這研究與美國一家夥伴藥商,叫 Ridgeback Biotherapeutics 合作研發的藥丸,就叫 莫洛匹韋, ( molnupiravir )。

我才在三月一號,看到這個藥物莫洛匹韋, ( molnupiravir ) 臨床實驗階段 phase I 的發表測試結果文章:

人體實驗 ( Phase 1)

在他們的phase I 臨床實驗 是「人類首次」,在Phase 1 臨床實驗階段,作了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評估了單劑量 ( Single Ascending Dosage ) 和多次劑量 ( Multiple Ascending Dose) 莫洛匹韋( molnupiravir ) 在【健康人體內】的毒性,容忍度和安全性。

人類首次在【健康人體內】

人類首次在【健康人體內】

他們似乎找到了只要早晚各服用一顆藥丸💊,共5.5天,可以達到有效治療的濃度。( Molnupiravir was well tolerated at doses of 50 to 800 mg administered BID for 5.5 days )

早期的體外實驗

其實在之前,莫洛匹韋, ( molnupiravir ) 已證實,其在人類氣道上皮細胞培養中,具有抗COVID19 病毒🦠活躍性。

早期的動物實驗

之後,才進入動物實驗:感染了SARS病毒🦠 、COVID 19 或MERS 冠狀病毒🦠的小鼠,給了莫洛匹韋, ( molnupiravir )

可以有效改善小老鼠的肺功能,和減少病毒濃度。

硏究人員進一步估計5 mg / kg的治療劑量,可完全有效地阻止了COVID 19 冠狀病毒🦠,從受感染的動物,傳播給了未感染動物。

人體實驗 ( Phase 2 )

想不到,前天就開始看到了,這個藥物的phase 2a的初步數據公布:

這個phase 2a期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主要就是用於評估口服抗病毒藥物莫洛匹韋, ( molnupiravir )

在【COVID19 病患身上】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

默克在和傳染病專家開會時,皆表示以molnupiravir 治療5天後,病患病毒量有效大幅降低。

主要就是來自在第5天時,與安慰劑相比,有接受了莫洛匹韋, ( molnupiravir )的COVID19 病患,其病毒培養陽性有效的減少(統計數據 p 值= 0.001),結果如下:

接受molnupiravir病毒培養為0%(0/47),而接受安慰劑,其病毒培養,則為24%(6 / 25)。

在這個phase 2a階段的試驗,是以202名有Covid-19症狀但未住院的患者為對象。受試者,有出現的4 種嚴重副作用,但無一被認為和服用molnupiravir有關。

但phase 2 a 是非常初步統計報告結果,而且【病毒培養】的結果,是這研究的次要觀察的結果而已。

真正的重點 :

是要觀察【PCR 轉陰】是否在3-5天內出現

而這個藥物計劃仍然在繼續研究當中...

這個藥物計劃仍然在繼續研究當中...

這個藥物計劃仍然在繼續研究當中...

來源 :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avatar-img
黃軒醫師的沙龍
888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英國🇬🇧 新的變種B.1.1.7最早出現在英格蘭,最近的分析顯示,B.1.1.7感染的年齡分佈與早期變種相似 在10歲以下兒童 (  4% ) 中被診斷出的病例要比青少年  ( 17.3% ) 或成人  ( 19.8 % ) 少得多。 之前疫情的研究出現,似乎指向了一個方向:即使社區傳播相對
近日常常被問,其實不會奇怪 答案就是下面 疫苗,大都使用病毒片段基因 不管是傳統減毒/死毒疫苗,就是採用打進整個病原菌、或是將mRNA打進人體細胞膜、或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研發的重組病毒疫苗,以及台灣3家本土疫苗廠商採用次單位的棘蛋白疫苗,選擇病毒的片段來引起免疫反
世界各國政府都在想拉下COVID-19 的曲線,“疫苗接種,也被過度解釋是唯一的工具🧰”! 這是一項致命的認知!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 使用 「7天移動平均值, 7-day moving average」,來觀察每一個國家的確診和死亡病例的變
上星期,閱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其姊妹刊物《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期刊薈萃 ,NEJM Journal Watch 》,發現 :  全球在疫苗接種開始大量接種,新的疫情減緩了,但科學家同時也發現 有打疫苗,疫情在下降 沒打
保護力的迷思 一般人,看到媒體一直報導,各種不同產牌vaccine ,產生出來的保護力,大家都以為打疫苗,只要產牌告知有95%保護力 :  就會有95%機率,不會傳染COVID19 病毒🦠給你、或者是 我本身就是有95%保護自己,不會被別人COVID19 病毒🦠的感染! 這真的是大誤會啊! 名
疫苗,陸續在歐美大量的注射 新聞大報導指出 :  又發燒、又頭痛、又發冷.... 沒錯這些都是疫苗接種時產生常見的副作用 大家一定忘記了,從小一出生 我們都有被打過疫苗 其實這些常見的副作用一定有曾經發生過在你身體,你才會有了很好免疫系統,才能健康長大到現在! 倒如  : 打卡介苗,我們幾乎 (
英國🇬🇧 新的變種B.1.1.7最早出現在英格蘭,最近的分析顯示,B.1.1.7感染的年齡分佈與早期變種相似 在10歲以下兒童 (  4% ) 中被診斷出的病例要比青少年  ( 17.3% ) 或成人  ( 19.8 % ) 少得多。 之前疫情的研究出現,似乎指向了一個方向:即使社區傳播相對
近日常常被問,其實不會奇怪 答案就是下面 疫苗,大都使用病毒片段基因 不管是傳統減毒/死毒疫苗,就是採用打進整個病原菌、或是將mRNA打進人體細胞膜、或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研發的重組病毒疫苗,以及台灣3家本土疫苗廠商採用次單位的棘蛋白疫苗,選擇病毒的片段來引起免疫反
世界各國政府都在想拉下COVID-19 的曲線,“疫苗接種,也被過度解釋是唯一的工具🧰”! 這是一項致命的認知!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 使用 「7天移動平均值, 7-day moving average」,來觀察每一個國家的確診和死亡病例的變
上星期,閱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其姊妹刊物《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期刊薈萃 ,NEJM Journal Watch 》,發現 :  全球在疫苗接種開始大量接種,新的疫情減緩了,但科學家同時也發現 有打疫苗,疫情在下降 沒打
保護力的迷思 一般人,看到媒體一直報導,各種不同產牌vaccine ,產生出來的保護力,大家都以為打疫苗,只要產牌告知有95%保護力 :  就會有95%機率,不會傳染COVID19 病毒🦠給你、或者是 我本身就是有95%保護自己,不會被別人COVID19 病毒🦠的感染! 這真的是大誤會啊! 名
疫苗,陸續在歐美大量的注射 新聞大報導指出 :  又發燒、又頭痛、又發冷.... 沒錯這些都是疫苗接種時產生常見的副作用 大家一定忘記了,從小一出生 我們都有被打過疫苗 其實這些常見的副作用一定有曾經發生過在你身體,你才會有了很好免疫系統,才能健康長大到現在! 倒如  : 打卡介苗,我們幾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