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為什麼皮膚的光澤度會影響臉部吸引力?及大腦判斷「吸引力高低?」的關鍵部位?...
無可否認「長的好看(有吸引力)」對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人際交往/另一半的選擇......等,絕對是個「加分點」、提供相對優勢!
但人們是如何斷定:
某一張臉,是好看、有吸引力的?──其影響因子是什麼?
已有許多研究探討過,包含:臉部輪廓、五官比例、對稱性、膚色......等不同的因子,對臉部吸引力高低的影響?
皮膚「啞光vs油亮vs透亮」吸引力比較?
- 研究人員Yuichi Sakano等人,利用合成圖片(如下圖)──讓18位日本女性(32-49歲)受試者,去評估該圖的「吸引力高低?」;
- 同時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術,同步監測受試者的腦部活動──尋找大腦「判斷:吸引力」的決定部位?
結果:
- 臉部的「吸引力」比較,由高至低分別為:radiant(透亮的)、oily-shiny(油亮的)、最後是Matte(啞光的)。
- 而大腦參與「評斷:臉部吸引力?」的作用部位,發生在「眼窩額葉皮質(medial orbitofrontal cortex, mOFC)中區」(如下圖)──並發現「mOFC活躍程度vs吸引力高低」呈正相關:mOFC表現越活躍,表示受試者評估「眼前的臉部吸引力」越高。
為何臉部吸引力:透亮的>油亮的>啞光的──隨皮膚「光澤度」增加而提高?
研究人員提出三種可能的解釋:
第一種解釋:皮膚「光澤度」潛在反映出個體的健康狀態,從而影響臉部的吸引力高低。
由於光照射皮膚後產生的「反射&漫射」狀態,會受皮膚表面皮脂膜、皮膚紋理/光滑度、色素色斑&含水量等因素的影響,而呈現不同變化。
- 因為有適當的皮脂膜保護、皮膚本身紋理細緻光滑(無皺紋=年輕、無丘疹/紅斑/起屑/乾癬=無皮膚疾病)──為肌膚帶來「高反射率」表現;
- 而皮膚含水量充足(=微循環功能健全)──為肌膚帶來「高漫射率」表現。
故「透亮的」肌膚,擁有「高反射率+高漫射率」,暗示較良好的健康狀態,而獲得最高的臉部吸引力評分;相對「油亮的」肌膚,屬「高反射率+低漫射率」,或許有肌膚缺水(微循環不佳?)或粉刺痤瘡問題的可能,而削弱部分吸引力。
第二種解釋:皮膚「光澤度」與皮膚老化程度相關,從而與年齡掛勾,影響吸引力評分。
關於年齡的心理實驗中:吸引力vs年齡,往往呈現「負相關」──通常年紀越大,其外表吸引力會降低。
- 隨著年齡增長,皮膚紋理的細緻度、膚色/亮度均勻性、對光線的反射/漫射率......等指標都會漸漸衰退──為肌膚帶來「黯淡無光」表現。
第三種解釋:涉及視覺上的心理暗示效果──當皮膚的「光澤度」增加時,會增強「微笑」的印象,而「微笑」可以提升吸引力&友善度。
而臉頰上的高度「光澤反映」變化,可能導致臉頰更加凸出的錯覺──這種錯覺可能讓人感覺像是呈現「在對你微笑」一般,而不自覺拉高其吸引力評分 。
MSMF觀點:
讓一個人變得更好看、更具吸引力!──可說是美容產業,能生存於這世界的根基所在。
所以,按上述研究結果的思路來推:不管是緩效性的「保養策略(保濕、抗老、美白去角質......等)」;或即時性的「化妝模式(提亮膚色、填補紋路、遮蓋色斑......等)」──只要能讓肌膚呈現「高反射率+高漫射率」的透亮感外觀,就能提升吸引力,帶來最佳的美容效用。
*成功配方=20%理論+80%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