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寬鬆QE、通膨、升息到底是什麼? 又是為什麼? 一文助你簡單了解美國市場近況

2021/03/3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大家好,我是股仔,相信有在關注投資,或身邊有親朋好友在投資的朋友們
或多或少都知道,最近美股走勢因為美國債券利率等鬧得沸沸揚揚
相信對股市已有研究的老手朋友比我更加清楚來龍去脈
但或許有些剛加入投資領域的朋友們已經被這些沒看過的術語搞得暈頭轉向
所以我嘗試使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跟各位解釋到底最近美股發生什麼事? 美國債券殖利率又為何飆升? 又為什麼會影響股市?
事件的起因 : 新冠疫情與美國的撒錢政策
要描繪整個故事,必須回朔到去年2月底疫情爆發的那段時間。
相信大家一定都還記得,去年二月底爆發的新冠疫情將美國股市攪得天翻地覆,股市總價值在短短一個月內蒸發了三分之一。
而隨後美國聯準會 (就是美國的中央銀行) 祭出的量化寬鬆 ( QE ) 政策又再次扭轉了股市,美股不但止住了跌勢,還在短短幾個月內就重新站回了高點。
那到底量化寬鬆政策又是什麼呢? 講得簡單一點其實就是美國聯準會為了注入資金到市場,所執行的一系列手段,更直白一點,就是撒錢的操作手段。
為了穩住金融股市與人民的消費經濟,聯準會必須得想辦法在疫情的緊張環境下挽救大眾的消費與投資意願,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加每個人與企業手上的現金,股票跟商品一樣,越多人買價格越高,而當你擁有了更多的現金,就更有意願進行消費與投資。企業手上擁有更多現金,也更有能力進行商業拓展,投資人也會更看好。
央行如何撒錢?
央行要釋放資金到民間有以下兩項常見的作法 : 降息與公開市場操作。
公開市場操作 : 公開市場操作其實就是央行大規模的從市場中直接購買債券或是股票(債券比較多)。當央行直接掏錢購買政府企業所發行的股票債券,理所當然的就是直接把錢交給民間企業。
降息 : 我們可以把錢存進銀行裡領取利息,但其實銀行自己也可以存錢! 其實平時銀行把多餘的錢存進央行裡領取利息。而所謂的降息講淺白點其實就是指降低銀行存錢進央行裡所能領到的利息。
當給的利息越少,你就越沒有意願將錢存進銀行裡,銀行也是同樣的道理。
調降利息會減少銀行存錢的意願,而不存進央行裡的現金,銀行會想辦法用更優惠的方案借給民眾與企業,好賺取利息。央行也就達到將錢匯入民間企業手上的目的了!
這也是為何每次聯準會一有動作,投資人就會密切關注聯準會對於未來升降息的看法,畢竟一旦聯準會決定開始升息,就意味著金錢將再次從民間企業中收回,進而影響股市。
為了因應新冠疫情對經濟造成的衝擊,聯準會去年3月時便宣布重新啟動QE政策,而具體內容最主要的便是降息與購買企業債。
QE撒錢造成的經濟影響 : 通貨膨脹
雖然量化寬鬆成功的扭轉經濟頹勢,但 QE 並非治病的萬能丹,大量撒錢所造成的後果就是通貨膨脹。
當市場上的錢變多,可購買的物品量卻不變時,物品的價格便會上漲,同時也代表著每一分錢變相縮水,所能夠買到的數量下降。
通膨的到來,除了會影響人們的日常消費外,也會影響人們存款的意願,畢竟存款的利率是固定不變,當每一分錢的未來實際價值將減少,人會傾向現在花掉,就更沒有動力將錢存放在銀行裡。
在金融市場上,也有像存款一樣利率固定不變的固定收益商品,例如債券。
債券其實就是一種借貸契約,政府或公司發行債券賣給你,並約定固定時間還你多少錢,債券與普通契約的最大差別為能不能在市場上公開轉賣這個契約。
舉美國債券來說好了,美國債券的面額大多為10萬美元,代表就是到期時美國政府會支付10萬元給你。債券每半年一次還會支付利息,而利息金額也會是事前約定好固定的。
債券每天會在市場上隨時交易,所以每天的價格也會隨之變化,而債券價格的代表指標就是殖利率。殖利率其實就是債券的報酬率,計算方法為債券未來支付的金額除以市場現在的價格。由於未來會支付的金額都是約定好的,因此殖利率只會隨著債券現在的市場價格做變動。當現在價格越低,代表未來持有人能領到的報酬率就越高,因此殖利率與價格是反向的。
而通膨的到來也會讓投資人降低投資債券的意願,原因就是未來現金的實際價值將會減少,債券的價格因此下跌,殖利率上升。更仔細地說,通膨2%代表著物價每年會成長2%,現金每年少2%的價值,但原先債券殖利率0.9%代表著每年只給你0.9%的報酬,自然不會有人想買,直到債券價格跌到一定程度,債券報酬(也就是債券利率)上升到一定水平後才開始有人願意進場。
從美債殖利率到科技股,為何科技股接著下跌?
或許有的人會記得,將近一個月前美債殖利率的飆升,一度導致那斯達克指數重挫9%,而債券殖利率影響科技股表現的主要原因就得解釋到公司的估值定價。
什麼是公司定價? 就是決定一間公司的現在價值到底值多少錢。定價是一連串數學模型的推導結果,這裡我就不詳述,但主要的核心概念來自於以下三個 : 營運風險、預期未來收入與時間。通常我們會將公司股票分類為兩種 : 成長股與價值股,這兩種股票在風險、收入與時間上就有著不同的樣貌。
價值型公司指得是公司業務發展已達成熟,每年都可賺取可觀的利潤,但成長性不高的公司,
成長股顧名思義就是營收未來成長率高的股票,通常風險也較高,代表族群就是科技股。由於成長率高,通常都伴隨著比較高的風險。又因為其營收隨著時間快速成長,表示時間越久公司的營收越大,以現在的角度來看,公司之後的營收加總很大的比重將來自於未來。
由於未來總是充滿著不確定性,因此在決定一間公司的現在價值時,我們會對他的未來營收做個折扣,且越遙遠的未來,折扣越大。這也就是為何科技股的報酬通常都比價值股來得高,因為他的營收更仰賴時間,伴隨更多的風險。
而美國的公債殖利率在公司定價上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沒有風險的利率,因為市場假定美國政府不可能違約。當投資人沒有風險便可賺的報酬越高時,他自然會減少投資風險、投資未來的意願,也因此在公司定價上,當美債殖利率越高,對公司未來營收的折扣就會越大,成長性高的股票也就有著更大的影響。
QE政策的反面教材 : 新興市場升息
前面有提到說QE並不是萬能藥,三月中的新興國家就證明了這點給我們看。美國受到疫情影響衝擊經濟,所以實行QE政策,而多數新興國家們也同樣如此,但由於本身貨幣不如美國那麼穩定,他們隨即承受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在3月17號,巴西央行升息3碼 (一碼等於0.25%),隔日土耳其更直接升息8碼,背後對應的是巴西通貨膨脹率上升兩倍來到5.2%,土耳其通膨率更是來到16%。為了國民的生活,新興國家的央行不得不在經濟復甦之前趕緊升息止血。
從新興市場我們不難看出,當國家的貨幣並不穩定,用來拯救經濟的 QE 政策反而會成為摧毀民生經濟的兩面刃。QE 政策某種程度上像是葉克膜–為了急救經濟所安置的一顆未爆彈,雖然美國貨幣穩定,但美國聯準會仍在小心翼翼地安置 QE 等急救措施,並研擬未來的拆除計畫。
總結
以上便是美國近期經濟主要事情的整理,昨日十年美債殖利率一度攻破1.75%,科技股指數也是小跌作收。
上週聯準會開始喊話打算開始降低QE購買市場債券的規模,也讓市場開始產生 QE 將提早退場的疑慮。
短期來看,預期通膨導致的債券殖利率的上升仍會是市場擔憂的一點,市場仍會擔心美國項新興國家一樣控制不住通膨,只好升息並提前結束 QE 。
但就現階段來看,美國仍有頁岩油這項能壓低油價,進而控制物價與通貨膨脹的手段。在經濟復甦到達一定進度之前,美國不可能貿然結束QE這項急救手段,而市場接下來將迎來經濟起步這項利多因素在。
真正要擔心的我認為是經濟復甦可以支撐市場到何種階段,畢竟復甦後迎來的一定是 QE 退場等去槓桿階段,該還的總是要還。
希望這篇文有幫助到你看懂股市經濟議題的新聞,如果有幫助到你,請按讚讓我知道,我會持續為各位講解近期的經濟議題。
如果有想要知道的議題,也可留言告訴我,我可以優先撰寫,掰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I股仔
AI股仔
這裡是股仔, 在這裡,我將不定期帶給大家簡單的經濟趨勢與AI投資的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