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諸葛呆,在美國定義的夏天結束了(6、7、8月),進入新的階段,美股似乎沒什麼起色,繼續躺平在升息和經濟衰退的恐慌之中,股市遭重擊,債市重傷吐血,請小心,這和很多人熱愛的金融股息息相關。
債券避險功能消失
追踪美國政府、機構和公司債券總額的投資指數年跌幅接近14%,創下1980年以來的最差表現,各家固定收益部門都哇哇叫,一堆債券部位未實現虧損一直墊高,今年的最大地雷區。
聯準會正推動利率正常化三部曲:升息節奏更快、升息幅度放大、長時間維持高利率水準。
更值得留意的點,除了月底可能連續第三次升息3碼,聯準會正在加快QT計劃。每月的縮表規模擴大至950億美元,所得資金不會進行再投資,內容包括6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350億美元的MBS,可預期的是,聯準會資產負債表正努力瘦身,很多資金將被收回去。
固定收益變成定期虧損
債券殖利率反映的是市場預期未來升息的節奏,美國兩年期國債殖利率上星期觸及3.5%之上的15年高點,從上個月初以來已跳升近70個bp(基點),8年來最大單月漲幅。
債券價格和殖利率是翹翹板,殖利率上升,另一邊的價格就是往下掉,最近殖利率每天都是跳躍式上漲,債券價格天天都在打折。
以台灣央行或金融業來說,固定收益資產基本套餐是G7工業國債券,主因是國家政經局勢相對穩定、違約率低,但問題來了,進入下半年後賣壓暴增,例如8月的德國兩年期國債殖利率創下1981年以來最大單月漲幅。
股債同跌,金融資產縮水
追蹤非美國投資級政府債券走勢的ETF年度跌幅約為24%,高於MSCI全球股市指數20%的跌幅。
多空紅綠燈
傳統配置(股60%+債40%)的投資組合截至8/31,已下跌15%,是2008年以來最大年度跌幅,無異為金融業製造更大壓力,例如台灣的金控公司在國內外投資帳上未實現損失高達8,277.6億元,攸關配息的其他權益科目,龍頭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3)都傷勢頗重,分別虧1853億元、虧損3591億元,其他大家喜歡買進的新光金(2888)、開發金(2883)、中信金(2891)都有不小的虧損金額。
許多人極度重視投資時的配息,卻忽略掉其實這份配息是機會成本的鏡射,股價的增長才是本體,而這本體就是企業獲利與否。
有個說法是「金融股因升息受惠」,因為放款利差擴大,有助獲利提升,這是其中一部份,並非全貌,有時資產縮水的影響遠大於利差帶來的收益。
股債同步下殺的時期正是升息恐懼的蔓延,這份情緒正與聯準會決心用升息抑制通膨的決心,共生共存。今年的交易市場操作,套句同業所說:「不簡單的一年,苦撐待變,咬緊牙根撐下去。」
本文所提之標的內容僅供參考,不具投資建議,投資前應審慎評估風險,且自負責任。
「短期的波動根據每天不同的走勢做出分析與預測,無論長短趨勢,市場都是市場,我們必須謙遜,除了認錯和敬畏,什麼也做不了,因此在市場走勢和原先判斷有出入時,就要即時修反思,才能及時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