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看繪本,臺灣麥克《高麗菜弟弟》小天下《我種了高麗菜》水滴《蔬菜是怎麼長大的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Haru

放假前夕,接妹妹下課時,收到幼稚園園長向農民購買的高麗菜,一大顆「初秋」品種,母女倆提著、走著,看著手裡的兒童節禮物,覺得翠綠漂亮又很踏實。這麼一大顆高麗菜,對一個小家庭來說,要吃完也頗費時,家裡還有藜麥醋,索性做成一甕甕的泡菜,耐放又清爽酸甜。初秋品種水分多本身也清甜,做成泡菜很適合,妹妹說:「我們可以拿去賣賺錢喔!」她時時刻刻惦記著媽媽沒工作應該如何爭取收入這件事,呵呵呵~

但是,我想到的卻是長新太的《高麗菜弟弟》。記得第一次看到《 高麗菜弟弟的星期天》時,被長新太那種詭異的繪畫氛圍搞得腦袋瞬間當機,《高麗菜弟弟》逗趣的想像,卻又讓我喜歡一點點。一個差點被飢餓的豬吃掉的高麗菜弟弟,大聲告訴豬說:「如果你把我吃掉,就會變成高麗菜!」像個詛咒又像玩笑,更像意氣用事的宣言,但這句不按規矩來的話語,卻也是小孩會脫口而出的。豬變成高麗菜,那會是甚麼樣子?於是一隻有高麗菜鼻子的豬飛上天了,這讓我想到大衛‧威斯納《瘋狂星期二》中最後一幕,預告豬的起飛。有時候,這種突然脫線的想像,會讓大人腦袋當機,不過卻樂得很。那蛇呢?蛇吃了會變成甚麼樣子?高麗菜弟弟繼續他的想像......

幼兒園的高麗菜禮物,讓我想到長新太超脫常軌的創作,但因為前陣子在「童書大搜查線」的社團中,看到熱心的媽媽整理了介紹台灣北中南各地的文化繪本,確實也讓我理解到,寫實繪本有其必要,即便這些知識在未來會漸進學習,但圖像的魅力,相較課堂知識,總還是吸引孩子的,於是我想到陳麗雅。

《我種了高麗菜》是一本描述如何種植高麗菜,並說明一顆高麗菜生長時,環境的改變如何影響它,而當菜葉上有了青蟲,影響蔬菜收成的美觀時,又該如何處理,天敵的概念被帶入。一物剋一物,是生態也是常態,但我們並非農民,不會知曉務農時遭遇的困難。如今高麗菜產量過剩又滯銷,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而陳麗雅的畫風細緻與知識含量,對孩子來說是頗好的選擇。

但提到種植蔬菜,我很喜歡一本繪本,水滴文化出版的《蔬菜是怎麼長大的呀?》。這本繪本,我曾經在公共圖書館看過故事媽媽用來說故事,過程中,小孩很難專注,因為故事媽媽過程中使用了許多提問,打斷了一本故事的節奏,而孩子們只想拿到問答禮物,沒有辦法進入繪本中。提問方式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一本繪本畫風相對安靜,同時畫面切割太多,但這也是它的特色,恬靜的畫風營造出一種田園式的美好,而畫面的切割較多反而讓氛圍活潑,閱讀時也不用循著一個脈絡,而是可以跳讀,或看文字故事,或是到切割的圖像中,尋找種植蔬菜的知識,同時觀察一株植物從幼苗到成熟的狀態。這位荷蘭畫家的另一本《水果是怎麼長出來的呢?》或許相較蔬菜討喜,因為色彩更豐富。

過去我常檢討自己在通路做童書行銷時,推薦的書會不會離市場太遠,但後來這個疑惑在「童書大搜查線」的社團中也獲得解惑,因為離開公司,發現許多媽媽看對於孩子的閱讀是相當熱情且關注的,資訊整理也很完整,而通路角色或許該花費的力氣不是與這些父母重疊,而是做好職人推薦,讓一些無法立刻吸睛,且並非用來解決孩子問題的好繪本能夠被看見。

不過我也知道,要有收益,還是要有意義是兩難的抉擇。辛苦了。
《高麗菜弟弟》,臺灣麥克
《高麗菜弟弟》,臺灣麥克
《我種了高麗菜》,小天下
《我種了高麗菜》,小天下
《蔬菜是怎麼長大的呀?》,水滴文化
《蔬菜是怎麼長大的呀?》,水滴文化
avatar-img
12會員
18內容數
讓一本本好看的繪本成為我們與孩子的連結橋樑~歡喜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春日禾的繪本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書系的定位清楚與否關係到未來的選書,image3系列採上一條頗難的路,而從目前出版的版品中,可以看到它還在摸索。但從去年年底出版的《博物館》,或是今年圖像張力強的《牟吉》與《顛狂世界》,隱約可以看到一點曙光。
在《玻璃小孩吉賽兒》中,兒時的吉賽兒受到所有人的關注,她純淨、明亮......且透明,會隨著夕陽變換色彩,人們為了看她而大排長龍。這樣的喜愛並非建立在真實的認識,而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因為吉賽兒與是所有人嚮往的美好。
《山之生》是立松和平第一次為孩子創作的繪本故事,一直以來寫小說出身的他,如何下筆與孩子陳述一個悲傷、成長的故事?他直接切入,生動又寫實地陳述,還好,他有伊勢英子,那一位能讓讀者看到圖像便流淚的療癒系畫家。
同樣是拯救父親,同樣的冒險起飛,但《白雲麵包》閱讀的節奏像是輕快的音符,叮叮咚咚地給人魔幻俏皮的感受,而《爸爸的紅雨傘》則是以低沉的曲調開場,一路壓抑,直到天燈升至夜空,大家的心情才整個上揚,安心油然而生。
繪本透過視覺觸動孩子其他感官的想像,常能引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而這樣的樂趣在白希那《月亮雪酪》與2019年凱迪克銀獎《小星的大月餅》中同時存在。
曾聽過一個洞穴理論,並非柏拉圖的洞穴理論,而是面對青少年的情緒風暴,有時必須讓他待在自己的洞穴中消化,而非不斷干擾。其實不只青少年,兒童需要,大人需要,老人也需要......一個某些時刻不受被干擾的洞穴。今天就藉由Beatrice Alemagna的作品《無所事事的美好一天》來與大家分享孩子的自處。
書系的定位清楚與否關係到未來的選書,image3系列採上一條頗難的路,而從目前出版的版品中,可以看到它還在摸索。但從去年年底出版的《博物館》,或是今年圖像張力強的《牟吉》與《顛狂世界》,隱約可以看到一點曙光。
在《玻璃小孩吉賽兒》中,兒時的吉賽兒受到所有人的關注,她純淨、明亮......且透明,會隨著夕陽變換色彩,人們為了看她而大排長龍。這樣的喜愛並非建立在真實的認識,而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因為吉賽兒與是所有人嚮往的美好。
《山之生》是立松和平第一次為孩子創作的繪本故事,一直以來寫小說出身的他,如何下筆與孩子陳述一個悲傷、成長的故事?他直接切入,生動又寫實地陳述,還好,他有伊勢英子,那一位能讓讀者看到圖像便流淚的療癒系畫家。
同樣是拯救父親,同樣的冒險起飛,但《白雲麵包》閱讀的節奏像是輕快的音符,叮叮咚咚地給人魔幻俏皮的感受,而《爸爸的紅雨傘》則是以低沉的曲調開場,一路壓抑,直到天燈升至夜空,大家的心情才整個上揚,安心油然而生。
繪本透過視覺觸動孩子其他感官的想像,常能引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而這樣的樂趣在白希那《月亮雪酪》與2019年凱迪克銀獎《小星的大月餅》中同時存在。
曾聽過一個洞穴理論,並非柏拉圖的洞穴理論,而是面對青少年的情緒風暴,有時必須讓他待在自己的洞穴中消化,而非不斷干擾。其實不只青少年,兒童需要,大人需要,老人也需要......一個某些時刻不受被干擾的洞穴。今天就藉由Beatrice Alemagna的作品《無所事事的美好一天》來與大家分享孩子的自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小孩子的故事,教導他們面對困難、合作、不浪費食物。
Thumbnail
有關於植物與我,就是一個什麼都死亡, 還記得我印象中國小的時候,老師曾經有教我們大家種空心菜,而我的空心菜種的其實還不錯,高度僅次於我們班另外一個同學, 本來以為我的空心菜會活到採收的時期,結果帶回去我外婆家,被我外婆一不小心打翻,直接跳到最終階段死亡階段,沒想到我這個職務殺手的名號才正式開
Thumbnail
在很多座山之間,有一座菜園,裡面種滿了許多高麗菜,也是小男孩和爸媽的家。 「然後,『豬山先生說⋯』⋯」 「阿葉呀,來幫忙!你要唸故事書等等再念吧。」遠處傳來婦人的聲音。 「喔,好。」男孩朝遠處回應。
Thumbnail
過程體驗到的點點滴滴,#享受小小的地球花園給予我的豐盛,不只是在自耕自食的食物,還有豐富的心靈感受及喜悅喔~💖🥰✨️✨️
Thumbnail
初見這株樹時,並不知道它是茄冬樹。 對茄冬樹的印象來自大貓熊圓仔, 天氣轉涼後,大貓熊家族成員輪流到外場園區享受戶外涼爽舒服溫度, 草地打滾,最喜歡爬茄茄冬樹,摘茄冬果實,大快朵頤。 後來,圓仔的妹妹圓寶也加入品嚐茄冬果實的行列。 茄冬樹輪番被姊妹倆的粗魯搖晃毀樹,粉絲都替茄冬樹喊痛。
Thumbnail
之前阿媽問我種菜想種什麼,我首先想到的是南瓜,因為南瓜生命力強韌,每年收成時期不太需要照顧,就會生一大堆南瓜吃都吃不完,似乎是農業初心者友善的好種作物。再來就是小黃瓜,因為可以生吃也可以炒菜,料理的變化很多,不太會吃膩。收成的時候是夏天,剛好還可以做各種涼拌菜(期待!)。
Thumbnail
那天與附近鄰居閒聊,鄰居太太提到「叫我兒子去買一把蔥,買回來卻是一捆韭菜。」我聽了在心裡竊笑,「真是驢啊!」
Thumbnail
第一章:溫馨角落 我叫高麗菜,我出生在一個極為普通的小家庭當中,在我年紀尚幼之時,我在幼稚園房學後道爸爸媽媽來接我回家之前的這段時間我都待在爺爺家,而這段時間我最愛做的就是在爺爺家找零食,直到找到後我才會乖乖地坐下來一邊看著最愛的電視節目一邊吃零食,就這樣每天幼稚園下課被載回爺爺家…。
Thumbnail
小時候聽阿母講過一個故事,有點誇張,不知道是真是假。 有個人摘了很多茼蒿回去給妻子煮,心想今天應該可以吃得飽飽的,沒想到餐桌上的菜只剩一點點。 他以為是妻子把菜偷吃掉,氣到想打人,所以茼蒿又名「打某菜」,「某」是妻子的台語。 很多蔬菜都是煮過以後會「縮水」,100公克重的生菜很大一
Thumbnail
木瓜的故事   二十幾年前,住台南縣新市鄉大社村的大舅舅開始種網室木瓜。大舅舅種的木瓜外觀漂亮又好吃,那時候連外公種在庭院的絲(菜)瓜也大又長又好吃。   有次我問外公怎樣才能把絲瓜種這麼好?   外公很得意的說,他都是偷拿舅舅種木瓜的牛奶肥來澆他的菜瓜,所以才會長這麼好!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小孩子的故事,教導他們面對困難、合作、不浪費食物。
Thumbnail
有關於植物與我,就是一個什麼都死亡, 還記得我印象中國小的時候,老師曾經有教我們大家種空心菜,而我的空心菜種的其實還不錯,高度僅次於我們班另外一個同學, 本來以為我的空心菜會活到採收的時期,結果帶回去我外婆家,被我外婆一不小心打翻,直接跳到最終階段死亡階段,沒想到我這個職務殺手的名號才正式開
Thumbnail
在很多座山之間,有一座菜園,裡面種滿了許多高麗菜,也是小男孩和爸媽的家。 「然後,『豬山先生說⋯』⋯」 「阿葉呀,來幫忙!你要唸故事書等等再念吧。」遠處傳來婦人的聲音。 「喔,好。」男孩朝遠處回應。
Thumbnail
過程體驗到的點點滴滴,#享受小小的地球花園給予我的豐盛,不只是在自耕自食的食物,還有豐富的心靈感受及喜悅喔~💖🥰✨️✨️
Thumbnail
初見這株樹時,並不知道它是茄冬樹。 對茄冬樹的印象來自大貓熊圓仔, 天氣轉涼後,大貓熊家族成員輪流到外場園區享受戶外涼爽舒服溫度, 草地打滾,最喜歡爬茄茄冬樹,摘茄冬果實,大快朵頤。 後來,圓仔的妹妹圓寶也加入品嚐茄冬果實的行列。 茄冬樹輪番被姊妹倆的粗魯搖晃毀樹,粉絲都替茄冬樹喊痛。
Thumbnail
之前阿媽問我種菜想種什麼,我首先想到的是南瓜,因為南瓜生命力強韌,每年收成時期不太需要照顧,就會生一大堆南瓜吃都吃不完,似乎是農業初心者友善的好種作物。再來就是小黃瓜,因為可以生吃也可以炒菜,料理的變化很多,不太會吃膩。收成的時候是夏天,剛好還可以做各種涼拌菜(期待!)。
Thumbnail
那天與附近鄰居閒聊,鄰居太太提到「叫我兒子去買一把蔥,買回來卻是一捆韭菜。」我聽了在心裡竊笑,「真是驢啊!」
Thumbnail
第一章:溫馨角落 我叫高麗菜,我出生在一個極為普通的小家庭當中,在我年紀尚幼之時,我在幼稚園房學後道爸爸媽媽來接我回家之前的這段時間我都待在爺爺家,而這段時間我最愛做的就是在爺爺家找零食,直到找到後我才會乖乖地坐下來一邊看著最愛的電視節目一邊吃零食,就這樣每天幼稚園下課被載回爺爺家…。
Thumbnail
小時候聽阿母講過一個故事,有點誇張,不知道是真是假。 有個人摘了很多茼蒿回去給妻子煮,心想今天應該可以吃得飽飽的,沒想到餐桌上的菜只剩一點點。 他以為是妻子把菜偷吃掉,氣到想打人,所以茼蒿又名「打某菜」,「某」是妻子的台語。 很多蔬菜都是煮過以後會「縮水」,100公克重的生菜很大一
Thumbnail
木瓜的故事   二十幾年前,住台南縣新市鄉大社村的大舅舅開始種網室木瓜。大舅舅種的木瓜外觀漂亮又好吃,那時候連外公種在庭院的絲(菜)瓜也大又長又好吃。   有次我問外公怎樣才能把絲瓜種這麼好?   外公很得意的說,他都是偷拿舅舅種木瓜的牛奶肥來澆他的菜瓜,所以才會長這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