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科技|全球暖化使海水變暖,海洋生物開始從赤道往兩極遷移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赤道地區的熱帶海域一向以最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聞名,光是珊瑚礁群,儘管只覆蓋不到 1% 的海底面積,卻供應了 25% 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可以想見熱帶海域可觀的生物多樣性。而其餘海域的生物多樣性則是隨著緯度上升而逐漸減少,呈現「鐘型」曲線。

然而,這樣的印象正在改變。科學家近日發現,赤道附近地區的海域因為全球暖化的關係,對許多海洋生物而言已經變得太熱了,使得海洋生物開始往兩極移動。

海水變太熱,動物開始往兩極遷移

研究人員追蹤了 60 年來近 5 萬個海洋物種的分佈數據,發現生物離開熱帶海域的速度正在加快。在研究發現中,科學家發現當熱帶水域的海水溫度(年均溫)超過攝氏 20 度,海洋生物多樣性將會開始停滯、甚至些微下降。截至目前為止,赤道地區的海域已減少了約 1500 種海洋物種

儘管過去 50 年來,赤道海水溫度大約只變熱了 0.6℃,但該區域的海洋生物必須遷移至更遠的地方才能維持體內的熱循環;而隨著全球暖化加劇,海水變熱的狀況也使得赤道地區的海洋生物開始加速遷移。

據研究表示,現今海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分別在北緯 30 度(中國南部、墨西哥)與南緯 20 度(澳洲北部、巴西南部)的地方

海洋生物大遷徙,並非地球第一次

事實上,海洋生物因為海水溫度改變而遷移的現象過去就曾發生過。在 2.52 億年前(二疊紀末期),全球在 3 至 6 萬年間上升了 10℃,而科學家在化石層中便發現該時期生物多樣性的「鐘型曲線」較扁平、分布地較廣泛。而這段巨大轉變的時期,共計有 90% 的海洋生物因此絕種

不只此例,在更近的 12.5 萬年前(更新世的間冰期),科學家也發現該時期的化石層顯示,珊瑚礁的分布區域也離開了熱帶地區。

該研究的研究人員指出,這些研究結果或許暗示了我們現在經歷的全球暖化可能會造成的影響,並且警告海洋生物遷移將會使得各地生態系出現轉變,因此未來可能造成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

為何動物遷移會造成生物滅絕?

熱帶生態系統中物種減少,代表著該生態系統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力降低,將進而損害整個生態系統的永續發展;而在副熱帶地區中物種越來越多,則代表該地區將有更多入侵物種,會帶來新的食物鏈循環與製造新的生物競爭關係——有越來越多生物一起爭奪該地區的食物與棲地。

這樣的變化可能會導致整個生態系統倒塌,因為部分物種可能會無法應對新產生的競爭關係或是新來的強勢物種而絕跡,導致該地區的生態鏈面臨永久性的改變。

然而,這些轉變不只是對自然界造成影響,對人們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影響。

舉例來說,許多以海洋生物為生計人們可能會面臨到漁獲消失的問題,因為部分食用魚類不再到熱帶地區海域生活(如鮪魚)。據統計,約有 13 億人口居住在熱帶沿海地區,以魚類為主食。而《自然》期刊之前也估計,若地球繼續緩暖化下去,在本世紀中期全球熱帶魚種的捕撈潛力將下降 40%

而除了漁獲量減少,珊瑚礁群的遷徙也一起帶走生活在珊瑚礁中的多數海洋生物,將對許多國家的觀光產業造成嚴重衝擊。而這樣的轉變也將使得熱帶地區國家更難做到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如 SDGs 2 消除飢餓、SDGs 14 保育海洋生態等。

raw-image

人們可以怎麼做?

要避免赤道地區的海洋生物繼續減少,科學家指出,就必須想辦法減緩溫室效應的發生,亦即,停止溫室氣體的排放。

目前為止,規範溫室氣體排放最完整的準則就是《巴黎氣候協定》,不但擁有明確的協定目標,也是多數國家都同意簽署的國際協定。此外,許多國家也都有針對自家的海域進行海洋保育的計畫。

目前,全球約有 2.7% 的海洋地區被劃在完全/高度的海洋保護區。儘管根據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中所設立的目標,全球應在 2020 年前將 10% 的海洋地區列入海洋保護的範圍;不過近期由英國領頭的國際海洋聯盟(Global Ocean Alliance)發起了一項行動——30by30,目標在 2030 年前將全球 30% 的海洋地區列入保護,目前已有 41 個國家加入。

本次的研究結果證明全球暖化已對全球規模最大的生態系產生影響,若我們置之不顧,後果將會不堪設想。人類沒辦法立刻讓溫室效應停止,但正如同國際公約所訂定的,人們應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不再加速溫室效應的發生,讓人們可以永續地生活在地球上。

參考資料

國家地理雜誌中央社PNASPHYS.ORG #1、PHYS.ORG #2、Global Ocean Alliance

(首圖來源:Photo by Hiroko Yoshii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本住人的沙龍
25會員
112內容數
本住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13
最新研究發現,空氣污染會減少全球數十億人好幾年的壽命,而且超越抽菸、愛滋病、戰爭等原因成為最恐怖的殺手。在空氣品質低於世界衛生組織 WHO 設定標準的國家,人們平均壽命減少了 2.2 年。 芝加哥大學 Michael Greenstone 教授指出,「空氣污染是地球上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嚴重的來源,然
Thumbnail
2021/09/13
最新研究發現,空氣污染會減少全球數十億人好幾年的壽命,而且超越抽菸、愛滋病、戰爭等原因成為最恐怖的殺手。在空氣品質低於世界衛生組織 WHO 設定標準的國家,人們平均壽命減少了 2.2 年。 芝加哥大學 Michael Greenstone 教授指出,「空氣污染是地球上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嚴重的來源,然
Thumbnail
2021/09/11
鋼鐵,是建築的基本架構,是支撐起現代社會的重要材料。鋼鐵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然而鋼鐵的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是導致氣候變遷的一大原因。 佔全球碳排放 9%,專家預測:鋼鐵業需在 2050 年前減碳 90% 根據非政府組織 ​​Global Energy Monitor 的調查,全球的鋼鐵產
Thumbnail
2021/09/11
鋼鐵,是建築的基本架構,是支撐起現代社會的重要材料。鋼鐵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然而鋼鐵的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是導致氣候變遷的一大原因。 佔全球碳排放 9%,專家預測:鋼鐵業需在 2050 年前減碳 90% 根據非政府組織 ​​Global Energy Monitor 的調查,全球的鋼鐵產
Thumbnail
2021/09/11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於今年 8 月底宣布,在聯合國的「乾淨燃料與車輛行動(Partnership for Clean Fuels and Vehicles, PCFV)」推動近 20 年的努力下,全球正式停售含鉛汽油,含鉛汽油時代走入歷史,人類與地球的健康少了一大威脅。 使用近一世紀走入歷
Thumbnail
2021/09/11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於今年 8 月底宣布,在聯合國的「乾淨燃料與車輛行動(Partnership for Clean Fuels and Vehicles, PCFV)」推動近 20 年的努力下,全球正式停售含鉛汽油,含鉛汽油時代走入歷史,人類與地球的健康少了一大威脅。 使用近一世紀走入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過去幾個月,我們看到了無數有關野火和對陸地極端高溫的擔憂的標題。獲得較少曝光,但潛在影響同樣嚴重的是今年創下紀錄的海洋溫度上升。世界各地的海洋幾乎每週都在打破表面溫度紀錄。這種極高的溫度可能給航運路線和港口帶來極端天氣,並將使這一行業損失數十億美元。
Thumbnail
過去幾個月,我們看到了無數有關野火和對陸地極端高溫的擔憂的標題。獲得較少曝光,但潛在影響同樣嚴重的是今年創下紀錄的海洋溫度上升。世界各地的海洋幾乎每週都在打破表面溫度紀錄。這種極高的溫度可能給航運路線和港口帶來極端天氣,並將使這一行業損失數十億美元。
Thumbnail
全球氣候變遷肇因於歐美工業國家對自然環境的剝削,這些國家的財富也建立在自然環境的衰敗上,如今科學界大聲疾呼氣候變遷對全人類造成衝擊,富裕的工業國家​卻沒有真正負起責任。工業國家稱氣候變遷為(將會發生的)威脅,但對帛琉等島國來說,氣候變遷的惡果就是他們現在每天必須面對的現實。
Thumbnail
全球氣候變遷肇因於歐美工業國家對自然環境的剝削,這些國家的財富也建立在自然環境的衰敗上,如今科學界大聲疾呼氣候變遷對全人類造成衝擊,富裕的工業國家​卻沒有真正負起責任。工業國家稱氣候變遷為(將會發生的)威脅,但對帛琉等島國來說,氣候變遷的惡果就是他們現在每天必須面對的現實。
Thumbnail
一九九九年底,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時,媒體採訪有管理學之父、趨勢大師中的大師之尊稱的彼得杜拉克,詢問二十一世紀那一個產業會最興盛?結果大師的回答跌破大家的眼鏡:「養殖漁業」,因為彼得杜拉克已從各種實際數據中推論:「二十一世紀海洋的魚即將被人類捕光,因此人如果還要吃魚的話,只有靠養殖的!」
Thumbnail
一九九九年底,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時,媒體採訪有管理學之父、趨勢大師中的大師之尊稱的彼得杜拉克,詢問二十一世紀那一個產業會最興盛?結果大師的回答跌破大家的眼鏡:「養殖漁業」,因為彼得杜拉克已從各種實際數據中推論:「二十一世紀海洋的魚即將被人類捕光,因此人如果還要吃魚的話,只有靠養殖的!」
Thumbnail
《海洋科學前線》期刊的一篇論文指出,海洋保育能否奏效,很大程度上與兩個人群有關,那就是原住民族和保育區的當地居民。然而許多海洋保育計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其保育計畫往往傷害這兩個人群,保育結果造成他們的糧食危機,讓他們生計陷入困難。
Thumbnail
《海洋科學前線》期刊的一篇論文指出,海洋保育能否奏效,很大程度上與兩個人群有關,那就是原住民族和保育區的當地居民。然而許多海洋保育計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其保育計畫往往傷害這兩個人群,保育結果造成他們的糧食危機,讓他們生計陷入困難。
Thumbnail
當人們打開地圖,人們會看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與七大洲。現在,這些地圖要走入歷史了,因為就在今年 6 月 8 日,全球地圖權威「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宣布新增第五大洋:南冰洋(Southern Ocean)。 南冰洋?在哪裡? 根據國家地理學會
Thumbnail
當人們打開地圖,人們會看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與七大洲。現在,這些地圖要走入歷史了,因為就在今年 6 月 8 日,全球地圖權威「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宣布新增第五大洋:南冰洋(Southern Ocean)。 南冰洋?在哪裡? 根據國家地理學會
Thumbnail
俄羅斯領土有高達 65% 是極區內的永凍土,如今因為氣候變遷而開始融化,原先鎖在冰層中的大量二氧化碳被釋入大氣,將會進一步在全球尺度上加速氣候變遷。首先關心這個現象的是科學家,不過俄羅斯政府現在也意識到永凍土融化會導致重大工安問題,著手設立早期預警系統,預計新的監控系統可以在明年開始運作。
Thumbnail
俄羅斯領土有高達 65% 是極區內的永凍土,如今因為氣候變遷而開始融化,原先鎖在冰層中的大量二氧化碳被釋入大氣,將會進一步在全球尺度上加速氣候變遷。首先關心這個現象的是科學家,不過俄羅斯政府現在也意識到永凍土融化會導致重大工安問題,著手設立早期預警系統,預計新的監控系統可以在明年開始運作。
Thumbnail
赤道地區的熱帶海域一向以最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聞名,光是珊瑚礁群,儘管只覆蓋不到 1% 的海底面積,卻供應了 25% 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可以想見熱帶海域可觀的生物多樣性。而其餘海域的生物多樣性則是隨著緯度上升而逐漸減少,呈現「鐘型」曲線。 然而,這樣的印象正在改變。科學家近日發現,赤道附近地區的海域
Thumbnail
赤道地區的熱帶海域一向以最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聞名,光是珊瑚礁群,儘管只覆蓋不到 1% 的海底面積,卻供應了 25% 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可以想見熱帶海域可觀的生物多樣性。而其餘海域的生物多樣性則是隨著緯度上升而逐漸減少,呈現「鐘型」曲線。 然而,這樣的印象正在改變。科學家近日發現,赤道附近地區的海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