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比起結婚生子,我更想要一個家

2021/05/0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想要一個相互支持的群體(Photo by Tyler Nix on Unsplash
今年我即將滿 33 歲,身處 30-35 青春的尾巴,早就過了浪漫愛的年紀。當我和一群少婦們在高中同學會嘰嘰喳喳,這才猛然驚覺:我們班單身的比例高得不可思議!

同學會來了20幾個人,吃晚餐續酒攤,只有兩個已婚人士要早早回家,其他人手機連響都沒響,不必向誰報備,整個包廂單身到可以直接揪團凍卵。為什麼不乾脆請三類組的同學介紹優良的生殖中心?說不定能談個團購優惠。
有凍有機會,療程商業化讓延遲生育看起來是「一件花錢就能解決」的事,但我猜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取卵需要全身麻醉,年紀越大需要取的次數越多,並不是全無風險。先不說取卵手術,有的人連抽血都會暈倒,怎麼可能連續 8-10 天自己把排卵針插在肚子上呢?受盡身心磨難以後,每年還要繳個萬把塊的保管費,只求在未來的某一天——就是那一天!卵子能在最好的狀態下碰到最好的精子,變出一個寶寶。
為什麼是CIA在調查這個呢...?(圖片來源:CIA
CIA 預估今年台灣生育率全世界最低,但我身邊凍卵的人倒是越來越多。雖然高房價高工時低薪資,大家嘴上說不婚不生,為什麼還是選擇花大錢折磨自己,也要保留一個結婚生子的機會?
是不是因為我們還來不及活出自我就向現實低頭,需要孩子幫我們完成人生的未竟之業?想生孩子替換原生家庭的人,敢不敢對天發誓:我絕不重蹈父母的覆轍,絕不把控制當支持,不把挑剔當關心,不把情緒勒索當成愛?
別誤會,我喜歡小孩,而且我是樂觀主義者,雖然北極冰層融化、森林野火不熄、變種肺炎肆虐,我依然相信生命總會找到出路,世界會往更好的方向前進。結不了婚又如何?和男同志伴侶合作生小孩,或者和一群單親媽媽同居互助都是選項,有新生才有希望。
或許我們嚮往的無條件、毫無保留的愛,在狩獵採集的史前時代才可能成立。人類是靠著團體合作得以延續物種,不被大自然淘汰。生物學研究指出「孤獨感」在腦中的反應位置與「生理痛覺」相同,透過社會連結組織支持系統,建立歸屬感來規避風險,是生存本能。
對遠古人類而言,生育關乎物種存亡,活一個算一個,只要有奶都能餵小孩,石器時代沒有 DNA 檢測,有誰分得出來小孩是誰的?又有誰在乎?如果有一個部落能讓渴望依靠的人們團聚,孩子們玩在一起,大人們自由來去,平時相安無事,危急之際相互支持,大抵就能夠滿足既害怕孤單、又害怕束縛的人類對「家」的期待。
婚攝婚顧業者應該是台灣結婚生育率最大的功臣(Photo from Pixababy
除去物種本能,其餘都是社會制度:權力遊戲透過聯姻壯大勢力,農業社會一夫多妻確保肥水不落外人田,現代社會以財務優惠換取國家延續,凡是制度都有其目的。隨著商業發展,人類婚配制度背後的利益交換越來越複雜,婚禮顧問越是精心策劃,結婚的目的就越模糊。
現代人結婚可能不單純是為了延續香火或合縱連橫,可能是為了 Instagram 上的莊園、花束、暖白色吊燈和香檳塔,畢竟我們未來要攜手度過全球暖化、森林野火、肺炎疫情,和房租車貸、小孩教育、生老病死,那夢幻婚宴上搬出十座香檳塔,不醉不罷休也是剛好而已。
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只要大家能吃飽喝足、健健康康、開心生活,就是我心中「家」的模樣,何必把卵子放入冰凍的時間膠囊,將希望寄託給遙遠的、未必存在的他者?比起結婚生子,用民法條文把你的我的利益交換分得清清楚楚,我更想要住在遠古人類部落,不分普通成家、多元成家,彼此守護,沒有什麼比烏托邦的愛更浪漫了。

我是 Donna 多拿王,歡迎追蹤我 👉🏼 Blog / Facebook / Instagram
請給我一個愛心,我會覺得很溫暖❤️
33會員
25內容數
我熱衷於各種表達方式:寫作、旅行、跳舞、說故事。我不知道要表達多少才會滿足,可能永遠不會滿足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