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你有犯錯機會嗎?

職場上,你有犯錯機會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先講兩個故事吧。曾看過一個案例,某公司有位年輕職員因為情緒失控,摔杯將咖啡潑到客戶身上,一筆可能的上億訂單就此飛走。另外也不只一次看到,網路商品標錯價,差個零,產品被搶購一空。以上,就是員工犯錯造成企業損失慘重的例子。

所以,關於職場上犯錯這個問題挺複雜,必須從不同角度來分析。站在企業與管理者的立場,理論上根本不容許員工出錯。畢竟,員工應該對工作負責、以交換等值的薪水與福利。多數企業,沒理由放任錯誤發生。

員工的大小錯誤,都是成本。先不論犯錯後如何補救,有時一個小錯,代價就是天文數字。部屬出錯,你要主管如何容忍呢?許多管理者惹人厭,是因為他預知到可能發生的錯誤、儘早提醒。這些糾錯警告聽在部屬耳裡,當然不爽。但是,管理者的防錯責任與能力,不就是企業興衰的關鍵之一嗎?

如果管理者被部屬認為在挑毛病,那部屬往往得等到真正犯下大錯才會覺悟。更可悲的是,有些人甚至釀下大禍都學不到教訓。我看,你鋪蓋該準備一下了。不過事前預知與事後補救,不在今天的討論,我想講的是正在發生中的錯誤。畢竟要說主管都能預知每個人發生的大小事,也不完全。除了上述「事先防錯」派的管理者,另一派相對願意接受錯誤的發生。但這派人又分兩類,一是心存惡念、故意設局修理部屬。一是心存善念型,有其計畫。這種主管,刻意讓部屬體驗犯錯的因果。目的是給他們機會、栽培人才,希望部屬從錯誤中將經驗內化成核心本能。這種主管,我稱之為「大器型」。他們願意在權限資源內,下重本訓練幹才。但經過這種重量訓練的部屬,往往可以看到能力的迅速提升。

有不少理論認為,犯錯就是學習的機會,所以企業應該保留年輕人犯錯的空間。乍聽之下,有道理呀!但現實上,怎麼可能所有企業都願意接受這樣的觀念呢。所以,年輕人應該認知到,擁有「犯錯的空間」是多麽難得的事。以我過去的管理經驗而言,很願意給予年輕人犯錯的機會。錯了又怎樣?公司的若干損失又怎樣?如果公司具有長遠發展潛力、損失可接受、又能夠訓練出能力極強的幹才,那這種投資非常划算。但前提是,管理者與企業必須承受得起部屬的錯誤。

有些企業文化保守膽小、有些錯誤代價極高,所以,管理者的智慧與判斷力至關重要。如果管理者個性錙銖必較、分不清輕重,那員工就別對「從錯誤中學習成長」帶有幻想了。拜託,想保住飯碗的,請先把事情做對。有本事掌握全盤大局的管理者,才能評估錯誤、成長與損失之間的利弊得失。主管無力判斷時,不可能看著同仁出錯的。

犯錯空間,行業有別。研究型產業多半在嘗試,比較沒有絕對的對錯可言。在創意產業裡,失敗可說是常態。尤其文創媒體領域的複雜度、工作者的「自由靈魂」度、不服從度相對都高。有時,還可能出現犯大錯卻造成好結果的意外。但如果是工廠生產線SOP一旦出錯,就是大災難。所以,關於犯錯空間,年輕人要有所警覺。

現代工業社會節奏快、競爭激烈。或許,年輕人應該認真面對一個事實—並非每家公司都願意容許員工犯錯。就算容許犯錯空間,也未必可以把你培養成優秀人才。我這篇文的關鍵點除了產業有別,面對部屬犯錯,主管的腦袋與能力堪稱最大關鍵。企業裡,人事物的排列、團隊的強弱組合、大小錯的意義與代價,問題與答案都不同。所以,年輕人踏入社會後,千萬不要天真認為主管都該讓你從錯誤中學習。上班,是以能力專業換得報酬。工作做好、盡少犯錯算是本分,而非公司該給的福利。認真不犯錯的態度,才更該被讚揚。我想,企業容許犯錯,給的是讓員工自我檢討與精進的空間。當你的公司屬於此類,請好好珍惜、並嚴格要求自己。

所以,從犯錯、少犯錯到不犯錯,就是你的職涯指標。




avatar-img
狼王張平的沙龍
0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狼王張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新冠疫情讓老部屬焦慮起來,沒事打個電話問我怎麼看。臺灣5 之前算是國際模範生,但模範生現在得面對的疫苗問題卻似乎無解。這點,反而換我焦慮起來了。臺灣政治亂糟糟,防疫計畫到底怎麼做決策?光是疫情,醫界各路人馬的意見就不太一致。老百姓都希望政府能做對事,所以..
跟朋友槓起臺灣人情這檔事。我說,「臺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句含混不明的文青話老子就不同意。臺灣好人多嗎?有專門的研究,還是好聽話瘋傳、大家爽爽就算?
五四新文學大師老舍曾經寫了本小說,叫做《不成問題的問題》。主角呢,是一個為人圓滑、不得罪下屬的農場主任。結果,這傢伙的苟且取巧、把農場活生生給搞垮了。另一位尤主任務實認真,但最後卻被趕出農場。
新冠疫情讓老部屬焦慮起來,沒事打個電話問我怎麼看。臺灣5 之前算是國際模範生,但模範生現在得面對的疫苗問題卻似乎無解。這點,反而換我焦慮起來了。臺灣政治亂糟糟,防疫計畫到底怎麼做決策?光是疫情,醫界各路人馬的意見就不太一致。老百姓都希望政府能做對事,所以..
跟朋友槓起臺灣人情這檔事。我說,「臺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句含混不明的文青話老子就不同意。臺灣好人多嗎?有專門的研究,還是好聽話瘋傳、大家爽爽就算?
五四新文學大師老舍曾經寫了本小說,叫做《不成問題的問題》。主角呢,是一個為人圓滑、不得罪下屬的農場主任。結果,這傢伙的苟且取巧、把農場活生生給搞垮了。另一位尤主任務實認真,但最後卻被趕出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