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所稅網路申報 步驟三注意事項(110年申報109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步驟三、填寫扣除額、抵減金額及扣抵稅額>1.一般扣除額

在線上版中,切換到這一頁會先看到全部的列舉項目列表,畫面中的會有兩個金額欄位,一個是實際發生金額,一個是可扣除金額 申報系統會依照相關的規定,去計算可以扣抵上限,呈現在可扣除金額內,如果有疑問可以看旁邊的說明

扣除額資料為總額,若需要確認,請看填寫標準/列舉扣除那一頁中的資料

扣除額資料為總額,若需要確認,請看填寫標準/列舉扣除那一頁中的資料

如果發現金額有誤,可以點選"填寫標準/列舉扣除額",輸入或修改相關的項目

(嗯?您說您的新增資料按鈕是反灰不給您點選?請先點"切換標準/列舉扣除額",選擇"使用列舉扣除",就可以新增資料了)

若是手動新增資料,系統預設為採用標準扣除,須點選該動作後才能新增扣除額資料

若是手動新增資料,系統預設為採用標準扣除,須點選該動作後才能新增扣除額資料

當然,再囉嗦一下,下載的"扣除額"資料一樣不是憑空出現的,也是醫院、銀行、保險公司等單位提供給國稅局的,如果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提供,或是資料錯誤,當然下載的東西就有缺少、錯誤

雖然大部分的單位都會提供給稅務單位,但仍有少部分可能沒有,如果要確認有哪些資料可以下載的到,可以參考這份文件說明 https://download.tax.nat.gov.tw/irx/doc/109%E5%B9%B4%E5%BA%A6%E6%89%80%E5%BE%97%E5%8F%8A%E6%89%A3%E9%99%A4%E9%A1%8D%E8%B3%87%E6%96%99%E8%AA%AA%E6%98%8E.pdf

(它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綜合所得稅>綜合所得稅電子結算申報繳稅>開始報稅,下方的"109年度所得及扣除額資料說明")

以下分享一下常見的幾個情形
1.保險費(健保、非健保)選擇不到兄弟姊妹或其他扶養親屬>保險費僅限受扶養的"直系"親屬(父母、祖父母、子女、孫)申報
2.我有繳國民年金但找不到項目 >除了健保費以外,其他保險都歸在非健保保費中,每人每年扣除上限$24,000
------------
說明原文:
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直系親屬的人身保險(包括人壽保險、健康保險、傷害保險及年金保險)的保險費(含勞保、就業保險、軍公教保險、農保、學生平安保險、國民年金保險),被保險人與要保人應在同一申報戶內,每人(以被保險人為計算依據)每年扣除24,000元,實際發生的保險費未達24,000元者,就其實際發生額全數扣除。
------------
3.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沒有自動帶入>請您點選列舉扣除項目,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會有一個"顯示可申報扣除之借款明細資料",選擇再帶入就可以了(如果是"無資料",表示您下載的扣除額內沒有相關資料)

raw-image

4.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的繳息期間怎麼填寫?如果您的房子是更早之前(108/12/31前)取得,去年一整年度都有繳納,繳息期間請輸入1090101~1091231,當然,如果沒有繳納一整年,請您依照實際時間填寫了

其他的列舉項目比較少人使用,就先不介紹,有興趣想了解的,可以參考使用手冊裡面的說明

另外,這邊提醒一點,除非您真的!真的!真的!不想要採用列舉,也不想再看到相關的列舉資料,才要去點選"切換標準/列舉扣除額"的使用標準扣除,否則系統會自己計算標準或列舉哪個項目對您比較有利,不用特別去點選

點選採用標準扣除後,系統會將列舉資料刪除

點選採用標準扣除後,系統會將列舉資料刪除

如果您還沒離開,再點回來(採用列舉扣除)就可以看到列舉扣除資料,但是選用"標準扣除額"而且"上傳成功"以後,如果反悔,只能看文件慢慢的key回來

延伸:不提供扣除額資料申請

這一個申請項目,只針對"扣除額"的部分提出申請,起因是...因為兒子自行進行治療而未告知家人,但在報稅期間,父母透過報稅下載資料後,發現有XX醫院的就診紀錄,而導致就醫事情曝光,兒子認為報稅系統嚴重影響個人隱私提出申訴...
恩,大概就是這樣(還有不少其他案例),財政部經討論後認為確實需要考量部分特殊情況,因此可以在2/15~3/15期間,提出不提供扣除額資料申請的作業,這樣在五月份申報期間時,下載報稅資料就不會有扣除額資料了
申請時有兩種選項:
1.不提供醫藥生育費扣除額資料
2.不提供全部扣除額資料
申請路徑:https://tax.nat.gov.tw/alltax.html?id=1

raw-image

P.S
1.該項目僅針對扣除額(或醫藥生育費項目),申請後所得資料不受影響
2.申請後,除非註銷,否則之後年度都不會再下載到相關資料
3.申請後,連"自己"也無法下載、查詢到相關資料

網路申請畫面的注意事項

網路申請畫面的注意事項

步驟三、填寫扣除額、抵減金額及扣抵稅額>2.特別扣除額

這邊會把您填寫的1.一般扣除額 中的資料,把"可扣除額金額"的小計,跟標準扣除的金額進行比較,採用金額比較高的方式幫您計算,如果有疑問可以看說明

raw-image

除了一般扣除額是系統自行判斷帶出的數字外,其他資料如果有缺少會需要增修的,可以點選上面的各個項目去修改

分享幾個比較常見的案例:
1.有明明再財產交易損失那邊有輸入資料了,為什麼"財產交易損失特別扣除額"還是0?
解:因為損失扣除僅以"不超過本年度申報之財產交易所得額為限",意思是,如果您今年沒有"財產交易所得",就不能扣抵損失(新增時說明文字有提到,如果前3年損失尚未扣除,今年有財產交易所得,還是可以扣除)

raw-image

2.我要增加教育學費人員,怎麼選不到?
解:需要符合以下條件,系統才會讓您選擇
A.扶養親屬的稱謂是"子女"(其他親屬不行,自己也不行)
B.出生年在93年以前(因為教育學費是針對就讀大專院校以上)
C.有勾選"在學"
D.扶養親屬的稱謂是"孫(內孫、外孫)",有勾選"父母均因..."項目,符合B、C的情況,也可新增

raw-image

3.我有扶養5歲以下的小孩,為甚麼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還是0?
解:
A.您的扶養親屬不符合規定
a.出生年須於104年以後
b.稱謂是子女
c.稱謂是"孫(內孫、外孫)",有勾選"父母均因..."項目
B.如果您看到"本案不適用長期照顧及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恩,您的收入太高,被列入排富條款中... 

raw-image

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是去年度新增的項目,如果您有符合的扶養親屬,但沒有下載到資料,可以自行輸入新增成員,之後再提供檢附文件資料給稅局 

raw-image

最下方的是基本生活費,今年的基本生活費是$182,000(今年度調高$7,000),總額是該數字X您的申報戶的總人數,差額的部分,線上版有明確列出相關的減除項目,可以參考看看

raw-image

恩,從基本生活費的扣除上線後,我們經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我明明增加了列舉金額(EX:醫藥生育費),但為什麼最後要繳納的稅款沒有減少? 列出以下可能情形:
A.您的標準金額大於列舉,增加列舉金額系統還是採用標準,金額未變動
B.系統採用列舉扣除,可是原本有基本生活費差額,您增加列舉金額,導致基本生活費差額減少,所以最後的所得淨額沒有變動
EX:原本的列舉合計金額是35,300,基本生活費差額是209,406 假設增加了10,000的列舉金額 一般扣除額增加為36,300,但是基本生活費差額也減少為199,406 

基本生活費總額數據為109年度資料

基本生活費總額數據為109年度資料

基本生活費總額數據為109年度資料

基本生活費總額數據為109年度資料

步驟三、填寫扣除額、抵減金額及扣抵稅額>3.投資新創事業抵減金額
這一頁如果沒有,跳過就好 

raw-image

步驟三、填寫扣除額、抵減金額及扣抵稅額>4.投資抵減稅額
恩,大部分的人都沒有,一樣跳過就好

raw-image

步驟三的部分暫時介紹到這邊,之後再來介紹後面兩個項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教網路報稅的整理師曉慧的沙龍
98會員
99內容數
2023/04/29
大家好: 又到了5月份即將申報的所得稅的月份了 隨著疫情好轉,今年度的申報期間,也從2個月恢復成法定的1個月期限(5/1~5/31) 雖然期限恢復了,但申報方式跟之前比較,也更加方便 手機報稅的功能不斷改善,報稅相較於傳統的紙本申報、電腦安裝讀卡機等需要額外大量時間、設備的情形已經便利很多
Thumbnail
2023/04/29
大家好: 又到了5月份即將申報的所得稅的月份了 隨著疫情好轉,今年度的申報期間,也從2個月恢復成法定的1個月期限(5/1~5/31) 雖然期限恢復了,但申報方式跟之前比較,也更加方便 手機報稅的功能不斷改善,報稅相較於傳統的紙本申報、電腦安裝讀卡機等需要額外大量時間、設備的情形已經便利很多
Thumbnail
2022/04/28
大家好,今天是4/28了,從今天早上8點開始,大家已經可以下載上年度的所得、扣除額等資料查看了,早上花了點時間實際測試功能,以下將操作流程的部分介紹給大家
Thumbnail
2022/04/28
大家好,今天是4/28了,從今天早上8點開始,大家已經可以下載上年度的所得、扣除額等資料查看了,早上花了點時間實際測試功能,以下將操作流程的部分介紹給大家
Thumbnail
2022/04/26
大家好,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報稅季節了 今天已經是111/04/26,大家收到國稅局寄送的試算通知書了嗎? 如果沒有收到,現在線上已經可以開放查詢您是否適用稅額試算服務了 好囉,回歸一下正題,今年度的申報,目前已知最大的差異是,去年新推出的手機報稅,今年可以進行資料修正了
Thumbnail
2022/04/26
大家好,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報稅季節了 今天已經是111/04/26,大家收到國稅局寄送的試算通知書了嗎? 如果沒有收到,現在線上已經可以開放查詢您是否適用稅額試算服務了 好囉,回歸一下正題,今年度的申報,目前已知最大的差異是,去年新推出的手機報稅,今年可以進行資料修正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單身扣除額42.3萬元,受撫養親屬也可使用扣除額💡一家三口有127萬扣除額?❌不是這樣算。扣除額就像生活成本,課稅概念:稅金🟰(所得➖成本)✖稅率
Thumbnail
單身扣除額42.3萬元,受撫養親屬也可使用扣除額💡一家三口有127萬扣除額?❌不是這樣算。扣除額就像生活成本,課稅概念:稅金🟰(所得➖成本)✖稅率
Thumbnail
畢業及成家,彷彿人生重劃了一樣...扶養問題集🌱人生進入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稅務需要注意。
Thumbnail
畢業及成家,彷彿人生重劃了一樣...扶養問題集🌱人生進入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稅務需要注意。
Thumbnail
今年度(112)年的報稅季要開始了,從5/1開始就可以開始申報所得稅囉 介紹一下大家最常問到的幾個問題,從要準備的東西、什麼是免稅額、扣除額,讓報稅小白不再慌張
Thumbnail
今年度(112)年的報稅季要開始了,從5/1開始就可以開始申報所得稅囉 介紹一下大家最常問到的幾個問題,從要準備的東西、什麼是免稅額、扣除額,讓報稅小白不再慌張
Thumbnail
今天來分享一下,檢附文件資料 基本上,現在透過網路下載相關的所得、扣除額資料,大部分的資料稅務單位皆有,無須再額外提供 以下分享幾個重點 1.透過網路上下載的資料不用再提供 2.採用標準扣除額,列舉項目不用提供 3.若採用列舉扣除,屬於新增項目,或金額大於網路上下載的金額
Thumbnail
今天來分享一下,檢附文件資料 基本上,現在透過網路下載相關的所得、扣除額資料,大部分的資料稅務單位皆有,無須再額外提供 以下分享幾個重點 1.透過網路上下載的資料不用再提供 2.採用標準扣除額,列舉項目不用提供 3.若採用列舉扣除,屬於新增項目,或金額大於網路上下載的金額
Thumbnail
步驟三、填寫扣除額、抵減金額及扣抵稅額 1.一般扣除額 2.特別扣除額 3.投資新創事業抵減金額 4.投資抵減稅額 下載的"扣除額"資料不是憑空出現的,是醫院、銀行、保險公司等單位提供給國稅局的,如果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提供,或是資料錯誤,當然下載的東西就有缺少、錯誤
Thumbnail
步驟三、填寫扣除額、抵減金額及扣抵稅額 1.一般扣除額 2.特別扣除額 3.投資新創事業抵減金額 4.投資抵減稅額 下載的"扣除額"資料不是憑空出現的,是醫院、銀行、保險公司等單位提供給國稅局的,如果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提供,或是資料錯誤,當然下載的東西就有缺少、錯誤
Thumbnail
步驟二、填寫所得 1.填寫所得 注意事項 2.薪資計算 這一頁的資料大部分都是從網路上下載的所得資料,除了少部分需要修改更正的,否則應該留意,看過就可以了 下載的資料也不是憑空出現的,他其實是各個公司、扣繳單位,在規定的時間內,將相關的資料提供給國稅局 經過彙整後,大家就能透過下載查調的方式取得
Thumbnail
步驟二、填寫所得 1.填寫所得 注意事項 2.薪資計算 這一頁的資料大部分都是從網路上下載的所得資料,除了少部分需要修改更正的,否則應該留意,看過就可以了 下載的資料也不是憑空出現的,他其實是各個公司、扣繳單位,在規定的時間內,將相關的資料提供給國稅局 經過彙整後,大家就能透過下載查調的方式取得
Thumbnail
可以下載到哪些人的所得及扣除額資料 今年度的扶養親屬有要新增 想要扶養爸爸媽媽,但爸爸還有工作收入,可以只扶養媽媽嗎? 夫妻可以分開申報嗎? 依照規定,除了所得年度結婚(或離婚),夫妻可以自己決定要合併或分開申報,夫妻關係婚姻正常持續期間,應該要合併申報
Thumbnail
可以下載到哪些人的所得及扣除額資料 今年度的扶養親屬有要新增 想要扶養爸爸媽媽,但爸爸還有工作收入,可以只扶養媽媽嗎? 夫妻可以分開申報嗎? 依照規定,除了所得年度結婚(或離婚),夫妻可以自己決定要合併或分開申報,夫妻關係婚姻正常持續期間,應該要合併申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