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數位設計人類學」我遇到了她
蔡適任老師曾經在人權新聞組織工作,在一次機會來到摩洛哥的撒哈拉,遇到了身為貝都因人的先生Lahbib。由於沙漠給予了她力量,讓她在過去的痛苦得到了解放,她決定與丈夫回到撒哈拉。在這篇文章中,希望帶大家簡單認識一下蔡任老師,並且分享蔡老師希望在疫情間大家也能看到摩洛哥撒哈拉的生活與文化,因此設立許多的社群與網站,期望能獲得更多人的支持。
那關於如何用人類學去認識摩洛哥與沙漠文化,我會安排在這學期之後。
從三毛的文學裡看見為愛前進撒哈拉,但她是為了沙漠與民族
不論在電影、動漫或是書籍中,總是會出現因為愛而去奮鬥、充滿勇氣,甚至是犧牲生命,但世界上真的有人是能這樣做的呢?蔡老師因為婚姻而到了撒哈拉,因此有許多人將她比喻為現代「三毛」,但是她卻不以為然:「我不是為了愛情而來,愛情是脆弱不堪的,幾乎禁不住生活的折騰。」沙漠的生活是普通人無法想像的,網路與科技的不足、水源的缺乏、糧食耕作不易等等,尤其是近年因為旅遊業而導致的環境保育問題。
摩洛哥的觀光與服務業佔了國內生產總值一半以上,其次是農業佔國內生產總值14%。除了撒哈拉沙漠之外,摩洛哥也有許多著名的景點,有自然風景,也有名勝古蹟,像是被聯合國教科文化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南方珍珠「馬拉克什」、擁有特殊地理位置以及特色建築的「埃本哈杜」等等,也是許多遊客想去一探究竟的。當然這裡並不是要介紹摩洛哥的景點,不過是想強調因為這些特殊的景觀與文化使得摩洛哥非常依賴旅遊所帶來的獲益。然而旅遊業雖然為當地帶來巨大的商機,但也吸引了許多外人看上這個商機,紛紛來到摩洛哥,尤其是到沙漠附近的城市經營旅店,不只強奪了當地人的生意,更是嚴重破壞生態以及生活。飯店裡的過度用水導致綠洲的作物無法被灌溉;沙灘車的出現讓寧靜的沙丘無時無刻塵土飛楊、噪音不斷,甚至還傷害了當地的野生動物。她曾在一篇文章說過:
妳可以多著墨在沙漠旱化跟觀光客造成的垃圾汙染,每回觀光客都如蝗蟲過境,只留下塑膠袋跟瓶罐等垃圾。除此之外,摩洛哥幾乎所有綠洲都面臨乾旱威脅,若再不做點什麼,這些綠洲很快就會從地球上全部消失。
在沙漠中的綠洲,這裡的水源灌溉著居民賴以為生的作物。
取自:《天堂島嶼》網站
政府的不注重與人民相關知識上的不足,加上外地人的不解和業者的私心,美麗的沙漠或許幾年之後就會呈為了一座大垃圾場,間接地就會導致當地的遊牧民族的生存也會更加困難,未來世界將又消失了一個文化、一大美景。
既然旅遊可以帶來人群,那就以此為媒介吧!
前面提到說老師認為自己與三毛不同,無論是心境還是時代,他們面對的是全然不同的沙漠。以旅遊為主的摩洛哥不只是城市的人,遊牧民族也開始做起了此行業,而蔡老師的丈夫也是這樣,但是金錢、安全以及強大的競爭下,導致情況不太理想。而且,多數的遊牧民族都希望來這裡的觀光客能更深入的了解真正的沙漠文化與生活,因此通常會有很多私人景點,雖然吸引人但是安全問題就出現了。在許多旅遊網站看到的豪華大帳棚都是為了滿足那些虛榮的觀光客,但是真正的沙漠生活根本不是這樣,基本遊牧民族都是居住在黑帳篷,是比較簡單、簡樸的休息空間,而那些想要「體驗」沙漠生活的遊客,卻還是想要「舒服」的住在沙漠裡面。
豪華白帳篷,蒙蔽觀光客對於遊牧民族生活的理解,但是真的很吸引人。
取自:《天堂島嶼》
或許很多人會認為旅遊就是要放鬆、要開心,我不反對這樣的想法,但既然是來體驗的,試著改變心態去真正的「享受」旅遊難道不好嗎?對我來說,如果用上享受一詞,我會認為是我真正獲得了東西,也許是休息,但更多的是人生不同的經驗。
希望來沙漠的人除了玩更能了解當地文化,深入感受沙漠的力量,更主要的是,蔡老師看著種種的環境問題,她決定開設民宿,既然旅遊帶來人潮,那就藉此力量去宣導理念以及探究更深的撒哈拉沙漠,開啟了屬於她的「生態旅遊」計畫:
天堂島嶼,開啟沙漠的「生態旅遊」
她與丈夫經營的民宿名叫
《天堂島嶼 Ile de Paradise》位於梅爾祖卡(Merzouga)是一棟綠建築,用傳統土坊工法建屋,屋內全是自己打造、設計。她用沙漠裡極少的水源,在屋子中央種了幾株高粱,也成為民宿裡的唯一綠意。
過去北非一代多是歐洲的冒險家或是貴族去的,但航空業與網路的進步,亞洲地區國家也對這神秘的地方有了興趣,尤其是佔了亞洲大半人口的華語族群,因此,蔡老師沒有放棄這個優勢,她希望能讓天堂島嶼成為專屬為華語族群開啟撒哈拉沙漠之旅的一座門。對他們來說「台灣=理解亞洲旅客需求」及「摩洛哥=在地優勢」要為想要體驗沙漠文化的旅行者,打造專屬於自己的旅程,因此提供了相關的客製化服務。從官網中可以看到更多更仔細的介紹。
目前在摩洛哥沙漠旅遊勝地梅爾祖卡推動生態與文化深度之旅已經三年多了,除了蓋民宿,每年種植棕櫚樹來綠化沙漠,同時推動對當地生態與人都更友善的旅遊方式,更希望能帶領旅客深度體驗沙漠美景與游牧民族文化。
其實她剛開始到撒哈拉時十分的茫然,她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如何演好「自己」這個角色,在下定決心前也一波三折,而到這裡時也因為文化的差別也吃了很多苦,但是她最後還是下定決心要完成她做的這項決定!
“人生一世,也不過是一個又一個二十四小時的疊加,在這樣寶貴的光陰里,我必須明白自己的選擇。”------三毛
雖然老師並沒有很喜歡把自己與三毛的故事連結在一起,但是三毛體悟出的這句話我覺很適合形容她,也適合做這一段的結尾。她曾說:「我覺得我的生命一直在變動,是因為我一直都對自己很誠實。」這樣的誠實讓她在人生中雖然遇到很多麻煩,卻也疊加出了很多回憶與經驗,而她很清楚自己的選擇,畢竟人生就是這樣,既然做出了選擇就下定決心走下去,更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後悔。
疫情之下,她決定嘗試從網路開拓新道路!
去年爆發的covid-19使得旅遊業大大受到打擊,對於摩洛哥來說更是難以言喻的衝擊,而天堂島嶼也受到了影響。原本要找到適合的客群就有難度,加上資金的不足,也無法做到好的宣傳,雖然有網站與紛絲團,但是追蹤人數卻不如預期,而現在旅遊業的停擺更是讓這個生態旅遊無所適從。其他國家,因為疫情而出現了「線上旅遊」,希望在無法出國的狀態下也能擁有感受其他文化的體驗,但是在撒哈拉要做到線上旅遊及其困難,倒底要如何讓天堂島嶼不只是理念的心血外,更是家族的經濟來源的依靠,能度過這段疫情?甚至等疫情結束,課源又要如何找尋呢?
最後她決定寫部落格,再次運用了她的專業,希望能藉由文字,讓大家從新的角度認識撒哈拉,這是她的部落格:
在她的部落格中,她借用了三毛的旅程。並不是說要跟三毛一樣敘述她在摩洛哥或撒哈拉的生活,而是從三毛的故事中找出某些主題,並且從歷史、族群、文物等等主體切入,使用人類學的觀點,帶大家看看現在的
「三毛的撒哈拉」之變化,更加入時事的篇章,就是希望除了從文學跟旅遊上看待北非的這國家、這段文化,更希望能從更深的視野去認識。
我所修的這門課有幸請到了她,除了學習人類學的相關知識與理論,更嘗試讓我們以人類學的觀點去分析摩洛哥,並且教授也希望我們能為蔡老師提升她的旅遊宣傳與部落格的經營,當然這兩方面與人類學稍有偏差,但是前段的分析的確有一點(吧)現在我希望能先嘗試用我蒐集的SEO優化資料先試著打一篇文章,看看成效如何?而老師最近也嘗試開直播了,有點感動!大家有興趣可以去追蹤一下:
希望如果大家看完了整篇文章,可以給出建議,不論是文章還是SEO的都可以,分常感謝大家耐心的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