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上最受威脅的地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國際媒體都在關注台海地區,經濟學人還當封面故事,宣稱台灣是地球表面上最危險的地區,我覺得比較正確的說法是,台灣是地球表面上最受威脅的地區。
當美國與中共的關係是和解的時候,台灣被跳過去,當美國與中共的關係是對抗的時候,台灣成為前線,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也就是說,台灣是不是危險地區,到頭來還是要看美國與中共的關係。
美國與中共的關係不但已經轉成對抗,而且美國與中共雙方都心知肚明,都進入戰略清晰的時代。
美國給中共外交承認的時候,其實有一個前提,也就是條件,那就是中國大陸以和平手段解決海峽兩岸的政治紛歧。這在美中之間的三個聯合公報當中都可以看出來。如果中共採取武力對付台灣,那美中關係還可以再惡化,到斷交的地步,甚至於直接開戰。
美國的戰略模糊,本意是說,美國在台海地區的軍事介入程度不明說,保留模糊性,或兩面性,是要讓中共覺得美國有可能軍事介入,於是不要在軍事上輕舉妄動,卻讓台灣覺得美國有可能不軍事介入,於是不要在政治上輕舉妄動。
由於海峽兩岸都要去猜測美國的真正態度,要去摸美國的底,使得美國有機會進行事前外交,或預防外交,在情況惡化之前有緩衝的空間。
現在因為中共覺得自己的實力變得強大了,所以不想再維持和平的姿態,而是想動武,也就是想從原來的和平崛起轉成武力崛起。於是美國立刻把戰略模糊拿掉,轉成戰略清晰,對中共的軍事冒險主義嚴加警告。首要的適用地點就是台海與南海。
坦白講,中共要在軍事上攻打台灣,完全沒有勝算,現在的問題是看美國要不要設局誘捕而已。其實,以台灣自己的武力,應該足以單獨擋下入侵的共軍。
台灣在美中對抗的最前線,最受威脅,最承受壓力,不過卻也最相安無事,因為從外部環境來看,中共與美日軍事同盟之間仍然維持著一個均勢或僵局,而從內部環境來看,台灣人的反共情緒越來越明確而高漲,也明白國家安全是要付代價的,也願意付這個代價。
展望未來20年,美中之間注定對抗到底,於是台灣的地緣政治地位注定一路走高!
在舊冷戰時代,中華民國的政治訴求是反攻大陸,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在目前新冷戰時代,這個訴求會變成以民主自由打造新中國。
在中國大陸的變局當中,台灣不可能置身事外,所以與其被動接招,將來會發展成主動出招。時代在變,台灣看待中國大陸的戰略思維也要跟著變。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4K會員
943內容數
吳嘉隆的經濟與投資思考——培養更全面的投資思維,行情會有波動,只有你的獨立思考能力會不斷累積下去。帶你從零開始,一步步學習「像經濟學者一樣思考」的秘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嘉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首先我要來講疫情為什麼會持續擴散。這裡可以有兩種觀點,先講正常觀點,就是可以從英國的一個動作看出來,英國在討論對抗疫情的預算時,有要撥一筆錢給發展中國家,理由是他們的衛生條件通常比較差,對抗疫情的能力也比較差,如果疫情在那些相對落後的地方爆發的話,遲早還是會擴散到已開發國家的...
反習勢力肯定會被美國所用,於是美國在對抗中共的過程中,就會「圍而不攻,持續加壓」,目的是刺激中共內部,製造分裂,加速內部的權力鬥爭,然後居於下風的一方最後應該會想另謀出路,甚至鋌而走險⋯
上個月,中共的遼寧號航母從台灣東部經過巴士海峽進入南海,結果被美國的驅逐艦馬斯廷號一路伴隨,最後在南海演出了一幕,先是被馬斯廷號的艦長與副艦長在甲板上近距離目視,艦長還把腳翹在船舷上,這張照片在網路上被瘋傳,也被當成笑話...
最近聽到一個說法,就是中共打台灣,是為了要拿下台積電,這種想法就是典型的流氓加無賴才會有的,因為你打台灣,就不可能再拿下一個好好運作的台積電了,道理很簡單,不過那些流氓加無賴是不會懂得。
最近碰到許多網友在問同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台灣宣布獨立,然後加入成為美國的一州,會是個好選項嗎? 我想首先指出可行性的問題,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我們不方便成為美國的一州⋯
人家玩大國博弈是很有一套的,要跟美國人交手,還早呢⋯ 中共對美國大量滲透,據說有收買了一些媒體、智庫、國會議員、地方政客、基金會、好來塢製片廠、大學研究機構,當然了,還有許多美國企業高管,以及一些華爾街大亨。在中共看來,美國社會其實很好處理的。 於是中共沒把美國放在眼裡。
首先我要來講疫情為什麼會持續擴散。這裡可以有兩種觀點,先講正常觀點,就是可以從英國的一個動作看出來,英國在討論對抗疫情的預算時,有要撥一筆錢給發展中國家,理由是他們的衛生條件通常比較差,對抗疫情的能力也比較差,如果疫情在那些相對落後的地方爆發的話,遲早還是會擴散到已開發國家的...
反習勢力肯定會被美國所用,於是美國在對抗中共的過程中,就會「圍而不攻,持續加壓」,目的是刺激中共內部,製造分裂,加速內部的權力鬥爭,然後居於下風的一方最後應該會想另謀出路,甚至鋌而走險⋯
上個月,中共的遼寧號航母從台灣東部經過巴士海峽進入南海,結果被美國的驅逐艦馬斯廷號一路伴隨,最後在南海演出了一幕,先是被馬斯廷號的艦長與副艦長在甲板上近距離目視,艦長還把腳翹在船舷上,這張照片在網路上被瘋傳,也被當成笑話...
最近聽到一個說法,就是中共打台灣,是為了要拿下台積電,這種想法就是典型的流氓加無賴才會有的,因為你打台灣,就不可能再拿下一個好好運作的台積電了,道理很簡單,不過那些流氓加無賴是不會懂得。
最近碰到許多網友在問同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台灣宣布獨立,然後加入成為美國的一州,會是個好選項嗎? 我想首先指出可行性的問題,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我們不方便成為美國的一州⋯
人家玩大國博弈是很有一套的,要跟美國人交手,還早呢⋯ 中共對美國大量滲透,據說有收買了一些媒體、智庫、國會議員、地方政客、基金會、好來塢製片廠、大學研究機構,當然了,還有許多美國企業高管,以及一些華爾街大亨。在中共看來,美國社會其實很好處理的。 於是中共沒把美國放在眼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戰爭中沒有贏家或輸家,」山下說。「剩下的只是被摧毀的土地和對人民的傷害,就像我們今天在烏克蘭和以色列看到的那樣。需要避免台灣陷入緊急狀態。」
Thumbnail
台灣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於一月十三日順利舉行完畢後,美國兩家知名智庫分別於選前、選後,針對台海當前的險峻情勢發表報告,其軍事專業內容,值得我國安高層人員及社會各界重視。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戰爭中沒有贏家或輸家,」山下說。「剩下的只是被摧毀的土地和對人民的傷害,就像我們今天在烏克蘭和以色列看到的那樣。需要避免台灣陷入緊急狀態。」
Thumbnail
台灣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於一月十三日順利舉行完畢後,美國兩家知名智庫分別於選前、選後,針對台海當前的險峻情勢發表報告,其軍事專業內容,值得我國安高層人員及社會各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