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臟疾病治療經驗談(4)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在這邊的文章,都會儘量減少專業術語,好讓大家都能看得懂,並且更了解中醫的治療模式
今天會介紹中醫治療心臟疾病的最後兩大類型,提醒大家~最近天熱,如果汗流的多,要適當補充電解質,因為汗是鹹的,電解質流失太多會導致血管滲透壓不足留不住血液,增加心臟的負擔;此外也會讓神經變得較為亢奮,影響睡眠。
3. 心血管硬化,通常以血壓不穩定表現,這類型的患者,由於動脈硬化,導致血管的阻力上升,增加心臟的負擔,長期下來容易胸悶、甚至胸痛,最後會導致心臟肥大、心臟衰竭等問題,如果是冠狀動脈狹窄,也可能直接導致心肌梗塞等問題。
中醫在血管硬化的治療,主要可以從放鬆血管、和軟化血管這兩大方向來治療。放鬆血管會使用像粉防己等有擴張冠狀動脈血管作用的藥物,或是直接用石決明、龍骨、牡蠣等降低整體神經閾值,讓神經放鬆,血管也跟著放鬆的方法,來改善急性的心臟不適。
軟化血管方面,前面也有提到,中醫的強項是能針對特定血管軟化,以減輕心臟的負擔,但需要較長時間,畢竟心血管是從出生就開始使用。比方可以軟化頸動脈、椎動脈、腎動脈、主動脈、冠狀動脈等等……為什麼能夠到像導彈一般準確,主要還是古代人學氣功,在試藥之後,知道哪些藥物會走到哪些部位,才能夠精準治療各項疾病^ ^
4. 瓣膜閉鎖不全,這類患者有時候稍微快速一點的運動,就會喘、胸悶,坐下站起來有時會頭暈,且血壓通常都偏低。個性比較急躁的人容易發展為此疾病。
中藥可以改善瓣膜末端的循環,增加瓣膜修補的機會,一般在門診治療上,反應較快的患者,可以在半年內超音波複檢,瓣膜回流的程度就有明顯的改善 !
這類患者也會建議搭配有氧運動,改善心臟的輸出效率。
心臟篇就介紹到這裡~心臟很多疾病在西醫都會被當成是不治之症,需要一輩子服用藥物,但在中醫,只要根本的問題能有所改善,就能夠回到正常的生活,但運動、水分,還是健康生活最重要的一環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3會員
    5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