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超危急!搶通血路、預防再發,心臟科醫師圖文講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一名銀髮男性患者摀著胸口進入診間,即向醫師訴說其不適,經詢問過往病史,發現該患者十幾年前曾裝設過心臟支架,近期又感到心臟開始出狀況,聽到這樣的症狀描述,醫師通常會檢查是否有心絞痛或心肌梗塞,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暨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洪大川醫師回憶,「該患者的心電圖顯示有心肌梗塞的狀況,所以立刻轉到急診室,安排緊急心導管,並再次放了心臟支架。」

洪大川醫師叮嚀,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放完心臟支架後,必須使用至少一年的雙抗藥物治療,因患者的其他冠狀動脈或同一條冠狀動脈,都可能出現斑塊破裂,而產生血栓導致第二次心肌梗塞,故只要沒有禁忌症,都需使用雙抗藥物治療,預防心血管事件再度發生!

心肌梗塞危險因子,趕快檢查看看

我們的心臟每天跳動大約10萬下,所以需要充足血液供應,洪大川醫師解釋,冠狀動脈是負責供應心臟血流的動脈,當冠狀動脈狹窄時,心肌會缺血,而出現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問題,稱為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洪大川醫師說明,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多樣,包括可控制即不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制因素如年紀、性別、家族史等。年紀方面,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心肌梗塞的風險會增加。女性荷爾蒙對於心血管有保護效果,所以停經前的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低,在停經後,風險便逐漸增加;家族史方面,若父親55歲前、母親65歲前就發生急性心肌梗塞,也是危險因子之一。

raw-image

可控制因素則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菸與A型人格等。洪大川醫師說,大家熟悉的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都可能導致血管病變、硬化,至於個性急躁、易緊張、壓力大的A型人格,也有較高的機會罹患心血管疾病,呼籲以上族群應特別當心。

血栓形成導致冠狀動脈阻塞

動脈粥狀硬化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洪大川醫師解釋,低密度膽固醇(LDL-C)會沉積在血管壁,讓血管逐漸狹窄,而影響血液循環。患者可能在運動時感到胸悶不適,停下來休息之後可以漸漸緩解。當血液通過血管狹窄處,流速會增加,而可能導致動脈內膜破損,洪大川醫師說,動脈內膜破損就類似皮膚受傷破皮,血小板會聚集形成血栓來覆蓋,這時原本已然狹窄的血管可能就被完全堵住,阻斷血流。

raw-image

洪大川醫師提到,若心臟的冠狀動脈被堵住,就會出現心肌梗塞;若腦部血管被堵住,就會腦中風。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的運動耐受度較差,但休息之後症狀會可逐漸緩解,至於急性心肌梗塞就可能導致猝死,必須積極介入治療,搶通血管才能挽回性命。

心肌梗塞的治療與保養全解析

洪大川醫師表示,導致心肌梗塞的主因是血栓塞住血管,因此治療目標是盡快以藥物及非藥物方式來改善心臟灌流。血栓成份共有二種,一種是血小板系統,一種是凝血系統,所以會使用抗血小板藥物與抗凝血藥物來抑制血栓形成,並考慮使用血栓溶解劑來溶解血栓。非藥物治療部分能做緊急心導管放置心臟支架,撐開冠狀動脈狹窄部位。倘若不適合放心臟支架,則會由心血管外科醫師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開闢一條外環道路繞過狹窄段落。

成功清除血栓、恢復心臟灌流後,接下來的目標就是預防血栓再次形成。洪大川醫師說,「阿斯匹靈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但單用阿斯匹靈沒有辦法完全抑制血栓形成,所以需加上第二種藥物,透過不同機轉的藥物來抑制血小板,稱為雙抗藥物治療。」

raw-image

阿斯匹靈屬於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長期服用後可能有腸胃不適、胃潰瘍、黑便等狀況,洪大川醫師提醒,若有類似狀況,應主動與醫師反映,並與醫師討論調整用藥,以減少副作用,切勿因此自行停藥。

洪大川醫師分析,目前有幾種狀況會建議採取雙抗治療,第一種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於一年內需要持續用雙抗藥物治療;第二種是剛放完心臟支架,因為對身體而言,心臟支架是外來物,身體會試圖將其包覆,因而形成血栓,所以必須使用雙抗藥物治療,以免血管再度被血栓塞住;第三種是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也建議使用雙抗藥物治療。只要沒有禁忌症、或容易出血的狀況,都需要採取雙抗藥物治療。

為避免粥狀動脈硬化持續惡化,引發腦中風或心肌梗塞,患者要積極控制各項危險因子,洪大川醫師強調,血壓請控制130/80 mmHg以下;血糖要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0 %以下;血脂應至少把低密度膽固醇LDL-C控制在70 mg/dL以下,如果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併有糖尿病,更建議把低密度膽固醇LDL-C控制在55 mg/dL以下。

貼心小提醒

洪大川醫師補充,心肌梗塞患者常伴隨心臟衰竭、心律不整、慢性腎臟病等問題,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狀況,挑選搭配合適的藥物。除了藥物之外,生活型態也需要調整,包括保持充足睡眠、規律運動,飲食以低鹽、低糖、低油為原則,盡量避免醃製、加工食品。最重要的是避免抽菸,也要遠離二手菸。

冠心病患者如果感染新冠肺炎,演變成重症甚至死亡的風險較一般人高,若狀況穩定,建議患者應接種疫苗。接種疫苗前,心血管用藥不必停,洪大川醫師叮嚀,如果有疑慮,可與您的醫師討論。長期保養對心肌梗塞患者非常重要,請務必與醫師密切配合,穩定服藥治療,切莫擅自停藥!

本圖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心肌梗塞超危急!搶通血路、預防再發,心臟科醫師圖文講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照護線上的沙龍
37會員
714內容數
照護線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那是一位70歲的男士,因為經常頭痛而就醫,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並開始接受一線化學治療。」童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沈俊佑醫師表示,「高劑量化學治療導致多種副作用,讓患者難以承受,腦部腫瘤也持續擴大。」
2025/04/30
「那是一位70歲的男士,因為經常頭痛而就醫,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並開始接受一線化學治療。」童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沈俊佑醫師表示,「高劑量化學治療導致多種副作用,讓患者難以承受,腦部腫瘤也持續擴大。」
2025/04/29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
Thumbnail
2025/04/29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
Thumbnail
2025/04/29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Thumbnail
2025/04/29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往往沒有自覺。隨著動脈阻塞狀況惡化,供應下肢的動脈血流愈來愈少,使下肢較為冰冷,且漸漸無法滿足肌肉活動的需求,王奇彥醫師說,患者可能在行走50、100公尺後因為疼痛而出現跛行,必須停下來休息,症狀才能夠緩解,但若繼續走路,疼痛又會惡化,稱為「間歇性跛行」
Thumbnail
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往往沒有自覺。隨著動脈阻塞狀況惡化,供應下肢的動脈血流愈來愈少,使下肢較為冰冷,且漸漸無法滿足肌肉活動的需求,王奇彥醫師說,患者可能在行走50、100公尺後因為疼痛而出現跛行,必須停下來休息,症狀才能夠緩解,但若繼續走路,疼痛又會惡化,稱為「間歇性跛行」
Thumbnail
心絞痛典型的症狀包括胸悶、胸痛、頭暈、壓迫感,疼痛可能延伸到下巴、脖子、肩膀、背部等處,嚴重時會痛到冒冷汗。然而臨床上也會遇到各式各樣不典型的症狀,例如疲倦、噁心、睡眠障礙、腹痛、甚至牙痛等,由於這些表現不容易讓人聯想到心臟問題,而容易延誤就醫。
Thumbnail
心絞痛典型的症狀包括胸悶、胸痛、頭暈、壓迫感,疼痛可能延伸到下巴、脖子、肩膀、背部等處,嚴重時會痛到冒冷汗。然而臨床上也會遇到各式各樣不典型的症狀,例如疲倦、噁心、睡眠障礙、腹痛、甚至牙痛等,由於這些表現不容易讓人聯想到心臟問題,而容易延誤就醫。
Thumbnail
洪大川醫師叮嚀,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放完心臟支架後,必須使用至少一年的雙抗藥物治療,因患者的其他冠狀動脈或同一條冠狀動脈,都可能出現斑塊破裂,而產生血栓導致第二次心肌梗塞,故只要沒有禁忌症,都需使用雙抗藥物治療,預防心血管事件再度發生!
Thumbnail
洪大川醫師叮嚀,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放完心臟支架後,必須使用至少一年的雙抗藥物治療,因患者的其他冠狀動脈或同一條冠狀動脈,都可能出現斑塊破裂,而產生血栓導致第二次心肌梗塞,故只要沒有禁忌症,都需使用雙抗藥物治療,預防心血管事件再度發生!
Thumbnail
「噢,胸口好痛…」阿凱在爬樓梯時突然感到胸痛,胸口彷彿被重物壓住,頸部、肩膀也很不舒服。30多歲的他沒有糖尿病、高血壓,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健康,萬萬沒想到會發生心肌梗塞。
Thumbnail
「噢,胸口好痛…」阿凱在爬樓梯時突然感到胸痛,胸口彷彿被重物壓住,頸部、肩膀也很不舒服。30多歲的他沒有糖尿病、高血壓,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健康,萬萬沒想到會發生心肌梗塞。
Thumbnail
「醫師,我爸的手又突然舉不起來!是不是又中風?!」病患兒子焦急地問。 經醫師檢查判斷,該病患是再度中風,須盡速住院治療。翻了翻病歷,醫師問道:「伯伯已經一年沒有回診,他有在其他醫院追蹤嗎?」病患兒子回覆:「上次中風住院治療後,他有吃藥一段時間。後來恢復得不錯,所以就沒繼續吃藥…」。
Thumbnail
「醫師,我爸的手又突然舉不起來!是不是又中風?!」病患兒子焦急地問。 經醫師檢查判斷,該病患是再度中風,須盡速住院治療。翻了翻病歷,醫師問道:「伯伯已經一年沒有回診,他有在其他醫院追蹤嗎?」病患兒子回覆:「上次中風住院治療後,他有吃藥一段時間。後來恢復得不錯,所以就沒繼續吃藥…」。
Thumbnail
冠狀動脈負責供應心臟的血液循環,當冠狀動脈阻塞,就會出現心肌梗塞。李卓翰醫師指出,心肌梗塞高風險因子包括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抽菸、遺傳、體重過重等,皆可能會危害血管健康,導致心血管疾病。
Thumbnail
冠狀動脈負責供應心臟的血液循環,當冠狀動脈阻塞,就會出現心肌梗塞。李卓翰醫師指出,心肌梗塞高風險因子包括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抽菸、遺傳、體重過重等,皆可能會危害血管健康,導致心血管疾病。
Thumbnail
「最近有吃什麼藥嗎?」醫師問。 「前一陣子因為急性心肌梗塞,放了心臟支架,所以每天都吃阿斯匹靈和抗血小板藥物。」 「當患者解黑便時,代表有上消化道出血,」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宋思賢醫師指出,「長期服用阿斯匹靈,可能出現腸胃不適、消化道潰瘍、甚至胃或十二指腸出血的狀況,一定要提高警覺,及早處理。」
Thumbnail
「最近有吃什麼藥嗎?」醫師問。 「前一陣子因為急性心肌梗塞,放了心臟支架,所以每天都吃阿斯匹靈和抗血小板藥物。」 「當患者解黑便時,代表有上消化道出血,」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宋思賢醫師指出,「長期服用阿斯匹靈,可能出現腸胃不適、消化道潰瘍、甚至胃或十二指腸出血的狀況,一定要提高警覺,及早處理。」
Thumbnail
三十多歲的王先生已經有10年的糖尿病史,BMI身體質量指數都在35左右,因為工作的關係,飲食很不正常,血糖控制相當不穩定。 仗著年輕,而不太關心血糖的他,在值勤時突然因為胸悶、胸痛而被送進急診室。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林柏霖醫師表示,檢查發現是心肌梗塞,於是緊急安排心導管手術,放入血管支架。
Thumbnail
三十多歲的王先生已經有10年的糖尿病史,BMI身體質量指數都在35左右,因為工作的關係,飲食很不正常,血糖控制相當不穩定。 仗著年輕,而不太關心血糖的他,在值勤時突然因為胸悶、胸痛而被送進急診室。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林柏霖醫師表示,檢查發現是心肌梗塞,於是緊急安排心導管手術,放入血管支架。
Thumbnail
「醫師,我最近都覺得胃不太舒服。」50多歲的廖先生說,因為幾個月前在工作中突然感到胸痛,緊急送急診發現是心肌梗塞,於是立刻做心導管擴張狹窄的冠狀動脈並置放支架,出院後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Thumbnail
「醫師,我最近都覺得胃不太舒服。」50多歲的廖先生說,因為幾個月前在工作中突然感到胸痛,緊急送急診發現是心肌梗塞,於是立刻做心導管擴張狹窄的冠狀動脈並置放支架,出院後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Thumbnail
「血栓」在醫學上一直是非常重大的疾病,也因為這次腺病毒載體疫苗所引發的罕見血栓案例,才讓這個名詞越來越被大眾所重視。血栓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血管內的栓塞物質。血栓在不同位置的血管內形成,就會產生不同的疾病。
Thumbnail
「血栓」在醫學上一直是非常重大的疾病,也因為這次腺病毒載體疫苗所引發的罕見血栓案例,才讓這個名詞越來越被大眾所重視。血栓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血管內的栓塞物質。血栓在不同位置的血管內形成,就會產生不同的疾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