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馬來西亞防疫為例看台灣的Covid-19疫情現況2021/5/15疫情大爆發當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新增180例本土確診!這對台灣同胞來說絕對是個可怕的消息。怎麼會這麼嚴重?媒體、大眾都直指認為華航跟獅子王要負很大責任,當事人團體則認為被政府甩鍋背議題黑鍋,網友們則碟碟不休的口水大戰。我們從國外案例(馬來西亞)看回台灣現況。

  類似於台灣的現況,去年二~三月的時間,馬來西亞的確診數大約是從個位數慢慢增加到十位、百位甚至到每日數千人確診(每日最高5000+例),大概的軌跡就我觀察很關鍵的一點就是“疫調”後能否“正確匡列危險族群”。當時大馬就是因為一開始沒做好疫調,當掌握不了染病途徑後,疫情就一瀉千里,確診數字不斷創高。大馬的狀況條列如下:
1.許多人口黑數,使無法確切匡列
大馬的非合法外勞共有500萬人(估計),這些外勞都是從事勞力密集的工作,當然工作後的生活也是密集(省成本,一堆人住在在一個小房間)。當非法外勞染疫,該勞工沒有合法身份不敢就醫,導致源頭查不了無法匡列,再加上高度密集的生活型態傳染給他的同事、傳染給本地人,一路上都無法了解傳染的軌跡,控制相當困難。
2.口罩一開始取得不易
記得2020農曆年前後疫情開始爆發,本地口罩真的是一罩難求,所有通路幾乎買不到貨,甚至抬高價錢販售,使疫情在最前期失控。但第一波封城後口罩配給較均衡,人民也養成戴口罩及洗消毒手的習慣,你猜怎樣....一年後現在第四波,每日還是高達4000+......
3.實名/實聯制第一次封城後即開始實施
馬來政府就開發出一個App(叫MySehahtera),你需要先登入自己的真實姓名、ID號碼及綁定電話號碼,在所有商店門口進入前都需要確認體溫低於37.5度、掃描QR code實名制才能進入。從該App你也可以清楚知道自己周邊一公里(也可以用查的)有哪些地方有感染的疫情出現,自己可以先觀看後再決定是否要過去。

從以上大馬防疫的軌跡,回頭來看台灣現況,我試著比對一下:
1.台灣沒有太多人口黑數,但疫調不出來、比對不到該匡列的對象就是失控的開始。
2.一直戴口罩、瘋狂洗手這擋事,大部分台灣同胞做的太徹底、太強。但總是有老鼠屎,這次英國病毒株就是厲害到傳染力超強,日防夜防,病毒難防。而且不要忘了大馬的狀況,只要剛剛第一點無法匡列對象,帶多少層口罩,就是會有破口發生。
3.實聯制我們的版本真的還是初階,舉例今天5/15下午到台北101商場,門口的實聯制若是一家四口進出只要登記一個人,這做半套的實聯制,真的要好好檢討。

我自己的觀察,“疫調後的匡列”若做不到,就是失控,就會大量爆發
今天從陳時中部長的報告開始無法針對疫調報告,後來還將疫調推回到地方,我的感覺就像回到去年三月的大馬的情況,失控了......當時大馬失控後第一件做的事就是立刻封城,也就是台灣今天在提的第四級控制。台灣政府目前的說法是即便是第四級也不是封城,而是“人流管制”。
趕快真的封城,儘早斷根,砍掉重練
唉~我不是專家,但從大馬或其他國的案例,感覺接下來當達到第四級防疫警戒,應該朝正式封城去阻斷病毒傳播,因為沒辦法追蹤,只能大規模停止活動,這是必要之舉。若封城,搭配現在台灣的防疫手段及觀念,我相信先阻斷病毒,再重新回歸到好的疫調及正確對象的匡列,才有可能成功躲過大規模感染。有時候砍掉重練,就像股市停損一樣,砍了才有得救。


長痛短痛,政府及人民,要好好思考及執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想到國外買一間房嗎?不論你是心懷反攻夢、想要買遍全世界的中資族,或是需要在全球資產配置、將雞蛋放在不同籃子的大資族,這個專欄可以協助你多了解一些海外置產、生活、移民等細節,將時不時的提供市場最新交易數據、最新的政策、稅務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2008-2019年期間是海外人士投資馬來西亞最熱的時期,最瘋狂的階段每個星期數十個台灣團到大馬考察買房,中國大陸更是瘋狂的到吉隆坡及新山兩個城市購買。到2019變成香港人接棒(反送中議題),一直到2020年的Covid-19疫情於2020/3/18號馬來政府宣佈MCO(行動管制令),封城又封國,
現在是2021/5月,這次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被Covid-19疫情影響從海外回到台灣(據統計有約30萬海外人士返回台灣),因為國外的疫情狀況真的已經失控,台灣還是最安全的地方。而返台除了居住、工作外,大家有面臨孩子的教育銜接的問題嗎? 我的兩個孩子十歲跟五歲,二人都是學齡前就離開台灣,在國外讓他
以下這篇是給目前規劃海外置產、或已經上車買房的,本篇不談地點也不談產品不談趨勢(因為你通常不懂,大部分只能被當地仲介帶著跑),主要分享幾項你可能會忽略、但是會影響你投資收益的項目,如下。 1.想短期套利?確認資產至少放6年 近年各國持續以更嚴格的稅制、控制放款成數等手段來調控房市,以防止熱錢印得太多
從2008-2019年期間是海外人士投資馬來西亞最熱的時期,最瘋狂的階段每個星期數十個台灣團到大馬考察買房,中國大陸更是瘋狂的到吉隆坡及新山兩個城市購買。到2019變成香港人接棒(反送中議題),一直到2020年的Covid-19疫情於2020/3/18號馬來政府宣佈MCO(行動管制令),封城又封國,
現在是2021/5月,這次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被Covid-19疫情影響從海外回到台灣(據統計有約30萬海外人士返回台灣),因為國外的疫情狀況真的已經失控,台灣還是最安全的地方。而返台除了居住、工作外,大家有面臨孩子的教育銜接的問題嗎? 我的兩個孩子十歲跟五歲,二人都是學齡前就離開台灣,在國外讓他
以下這篇是給目前規劃海外置產、或已經上車買房的,本篇不談地點也不談產品不談趨勢(因為你通常不懂,大部分只能被當地仲介帶著跑),主要分享幾項你可能會忽略、但是會影響你投資收益的項目,如下。 1.想短期套利?確認資產至少放6年 近年各國持續以更嚴格的稅制、控制放款成數等手段來調控房市,以防止熱錢印得太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要以為台灣沒有Mpox,台灣最近新的一例是在2024年8月6日! 世衛組織宣布:將召開國際衛生條例突發事件委員會討論新Mpox變種, WHO秘書長認為最近全球Mpox疫情爆發升溫代表了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馬來西亞- 刁曼島的日常 猶記得2019年在刁曼島考取了潛水執照后馬上就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 全球以幾乎被“軟禁”的方式封鎖著人們熟悉的日常。 一場世紀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摧毀了許多家庭 也造就了許多時勢英雄。然而在這些大環境底下的我們,顯得超級無敵的渺小。 2022年再回到熟悉
Thumbnail
過去八年 台灣股市從不到萬點到突破兩萬點 漲幅155.5% 如果你是台灣50那超過六十萬名的股東 你的資產更是直接多一倍 從大幅依賴中國且產業持續出走 到台灣各產業 能開拓更多國際市場減少對中國依賴 讓產業回到台灣投資 台灣也迎來了經濟的榮景 世紀疫情中 因防疫的決策正確又即時 台灣是受疫情影響最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2023年4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估國內目前至少有26萬兒童患了「長新冠」,醫界憂慮受新冠病毒感染會影響發育與學習。可是世界各國和台灣,大多已進入輕症不通報的措施,學校和家長如何掌握社區病毒的狀況,若病毒在社區高流行狀態下,如何進一步幫助小朋友採取自主的保護措施, 預防感染或再感染? 讓我們看看國際的作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
Thumbnail
實行了近三年的嚴格清零防疫措施之後,最大的代價就是中國的經濟如坐溜滑梯一般下落,嚴格的封控政策下,所有一切經濟活動停擺,從製造業上游到出口物流全部戛然而止,不僅嚇走了長居在中國的外國居民,更是嚇走了不少外資,再加上政府打房讓中國「經濟命脈」的房地產業連環「爆雷」,使得中國的各行各業都陷入了混沌,從居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要以為台灣沒有Mpox,台灣最近新的一例是在2024年8月6日! 世衛組織宣布:將召開國際衛生條例突發事件委員會討論新Mpox變種, WHO秘書長認為最近全球Mpox疫情爆發升溫代表了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馬來西亞- 刁曼島的日常 猶記得2019年在刁曼島考取了潛水執照后馬上就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 全球以幾乎被“軟禁”的方式封鎖著人們熟悉的日常。 一場世紀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摧毀了許多家庭 也造就了許多時勢英雄。然而在這些大環境底下的我們,顯得超級無敵的渺小。 2022年再回到熟悉
Thumbnail
過去八年 台灣股市從不到萬點到突破兩萬點 漲幅155.5% 如果你是台灣50那超過六十萬名的股東 你的資產更是直接多一倍 從大幅依賴中國且產業持續出走 到台灣各產業 能開拓更多國際市場減少對中國依賴 讓產業回到台灣投資 台灣也迎來了經濟的榮景 世紀疫情中 因防疫的決策正確又即時 台灣是受疫情影響最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2023年4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估國內目前至少有26萬兒童患了「長新冠」,醫界憂慮受新冠病毒感染會影響發育與學習。可是世界各國和台灣,大多已進入輕症不通報的措施,學校和家長如何掌握社區病毒的狀況,若病毒在社區高流行狀態下,如何進一步幫助小朋友採取自主的保護措施, 預防感染或再感染? 讓我們看看國際的作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
Thumbnail
實行了近三年的嚴格清零防疫措施之後,最大的代價就是中國的經濟如坐溜滑梯一般下落,嚴格的封控政策下,所有一切經濟活動停擺,從製造業上游到出口物流全部戛然而止,不僅嚇走了長居在中國的外國居民,更是嚇走了不少外資,再加上政府打房讓中國「經濟命脈」的房地產業連環「爆雷」,使得中國的各行各業都陷入了混沌,從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