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疫情 政府喜歡在週六點燃炸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想台灣人恐怕一輩子都不會忘記5/15禮拜六這天,早上10點45分,行政院召開記者會,從電視機聽到蘇揆那熟悉沙啞的聲音。
親愛的國人同胞,非常感謝過去一年來,在大家團結我們守住疫情,病毒一再變種,感染率更強,傳播更強,台灣也面臨新的挑戰,昨天一天新的確診人數高達180多人,為了要保護全體國人同胞,政府必須.......
這一天終於還是來了,本土確診數破百,但是回想前幾天,5/12早上陳時中赴立法員接受質詢時,一進場就跟立委告假,「情況有點嚴重」,上台報告就說「現在疫情已經進入嚴峻的階段」,也說到「現在我們進到第二級,我們大概很有可能會進到第三級,所以疫情是非常的嚴峻」
那一天,以陳時中所掌握的資訊,講了三次疫情非常嚴峻,可能會進入第三級,多數人以為下午記者會,就會宣布要進入第三級,沒想到當天卻沒有升級,回想當時還在追的是宜蘭羅東遊藝場群聚案、獅子會群聚事件,還有基隆跟萬華3例不明感染源案例,看起來都還在掌握中,但社會上早就瀰漫了一股不尋常的氣氛。
當天單日新增16起,卻沒有升到第三級,陳時中回應,還沒滿足定義,單周有3起社區群聚,或有10位不明原因感染源,當時只有宜蘭和新北2起群聚,以及再增加3起不明感染源的病例,不算群聚,所以未升級。
不過當天台股已經重挫,創下史上盤中跌幅新高。
以為這幾起群聚防火牆匡列好,基隆跟萬華的不明感染源,恐怕就像去年計程車司機一樣,零星個案找不到感染源,但影響不大,不過現在回頭看更多的確診案例,早就有不少人,其實在這個時間點已經染疫。
偷得幾天的輕鬆愉快,沒想到15日早上的行政院記者會,就像空投了一顆大炸彈,彷彿是預告接下來確診數每天都要增加上百人。
隨著雙北更多確診案例,篩檢應付不來,很多病患要送醫,現在更冒出了「校正回歸」這件事情。
雖然現在討論得沸沸揚揚,各方見解都有其道理,但「721或321+400」對我來說,就像會計計算方式不同,列在哪都一樣,事實就是檢驗塞車,確診數字比過去所知更高,疫情比過去認知更嚴峻。
據平面媒體報導,陳時中早在三天前,就知道地方通報採檢數據有問題,系統通報繁瑣造成「塞車」問題。如果從22日往前推算, 19日左右就知道有狀況,恐怕確診人數更多,所以隔天20日才宣布全國升三級的嗎?
那既然這三天知道採檢有問題,為何每天的記者會都沒說明,這三天難道就不能陸續排除「塞車」問題,公布校正數字,要等到22日才漏夜清查?
又為何在週六22日公布呢?當天下午記者會第一個問題真的問得太好了:「是不是為股市考量?」
當然,陳時中回應:「跟股市沒有關係」
這個答案怎麼樣都無解了,但怎麼就這麼剛好,5/15雙北升三級,5/22公佈校正回歸,都是禮拜六呢?
更令人憂心的是,雖然現在沒有升到四級,因為要不明感染源佔一半以上,這條規定本身就讓人問號,如果確診數200,假設其中70例找不到感染源,每天都這樣下去,達不到升四級的標準,那麼這70例每天可傳3個人來算,第一天可以傳70x3=210,第二天210x3=630....更何況這是英國變種病毒,傳播速度恐怕更快,更多人確診是事實,如果專家判斷還未到高峰,是否應該考慮更嚴格的措施呢?
畢竟攤開最近的確診者,早一點的5/12就在外面趴趴走,晚一點的甚至是雙北升三級,15日之後都還有去全聯的足跡,他們走過的地方、交談過的人,會不會中鏢?
政令公佈是不是慢半拍,時間會給答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18年,是盡情闖蕩的一年,是拉著一只7吋行李箱、揹上後背包,行走天涯的一年。 參與學校交換學生計畫,課餘之際,走遍英國,而計畫結束時,又再次踏上旅程,遊歐80天。 那一年的美好,保存在我的相片跟字裡行間,援引新聞「黃金100秒」概念,邀請你用短短的時間,跟我一起環遊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K小姐有個很好的朋友,總是會找KK去運動、上現金流理財課程,學習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最近她邀請KK去上理財課程,關於財務規劃的課程,KK當然覺得心動不已,可是6堂課3000塊,一堂課500塊,KK猶豫了 因為KK還有想學的課程、想花的錢,於把清單列出,找朋友討論,卻發現很有趣的結果..
從學校畢業踏入社會已經一年半,告別工讀生身分,有了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又因為生涯規劃考量,捨棄安逸的工作,轉身投奔下一個充滿挑戰的職場環境,也許會每天痛哭流涕,但不趁年輕好好拚一下,我會為我的青春可惜,而在這一年中學習到很多正向價值觀,還有職場的眉眉角角,也許不盡完善,但對初入社會的朋友也許是良帖
已故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給史丹福大學畢業生的演講中說:「每天早上起床,我會面對鏡子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今天是我這輩子的最後一天,我今天要做些什麼?』 23歲女孩寫了一封遺書,登出人生前,她要做什麼?
鹿角溪畔30頭牛現蹤,嚇壞夜晚運動民眾,飼主7旬老翁無力照顧,這30頭牛的命運為何?拍賣?食用?安樂死?搬去跟陽明山上的牛群生活?一起關心30頭牛的未來!
昨日才大言不慚地說要愛上工作,今日的我又遭遇挫折,哭喪著臉,喊著討厭工作,說我是玻璃心、草莓族都可以,事實就是我的心很不舒服,難過到需要找大學同學,訴苦兩個小時,你也曾經或現在正如此崩潰嗎?來看看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工作法。
我常困惑,人為什麼要工作?工作目的是什麼?為了填飽飯吃?為了那30K?於是我成為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筆下的那種年輕人:妄想憑股票發大財,希望壯年退休,把時間留給自己的興趣,但是「稻盛和夫工作法」卻顛覆了我的想法,讓我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你有找不到自己工作的意義嗎?
KK小姐有個很好的朋友,總是會找KK去運動、上現金流理財課程,學習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最近她邀請KK去上理財課程,關於財務規劃的課程,KK當然覺得心動不已,可是6堂課3000塊,一堂課500塊,KK猶豫了 因為KK還有想學的課程、想花的錢,於把清單列出,找朋友討論,卻發現很有趣的結果..
從學校畢業踏入社會已經一年半,告別工讀生身分,有了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又因為生涯規劃考量,捨棄安逸的工作,轉身投奔下一個充滿挑戰的職場環境,也許會每天痛哭流涕,但不趁年輕好好拚一下,我會為我的青春可惜,而在這一年中學習到很多正向價值觀,還有職場的眉眉角角,也許不盡完善,但對初入社會的朋友也許是良帖
已故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給史丹福大學畢業生的演講中說:「每天早上起床,我會面對鏡子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今天是我這輩子的最後一天,我今天要做些什麼?』 23歲女孩寫了一封遺書,登出人生前,她要做什麼?
鹿角溪畔30頭牛現蹤,嚇壞夜晚運動民眾,飼主7旬老翁無力照顧,這30頭牛的命運為何?拍賣?食用?安樂死?搬去跟陽明山上的牛群生活?一起關心30頭牛的未來!
昨日才大言不慚地說要愛上工作,今日的我又遭遇挫折,哭喪著臉,喊著討厭工作,說我是玻璃心、草莓族都可以,事實就是我的心很不舒服,難過到需要找大學同學,訴苦兩個小時,你也曾經或現在正如此崩潰嗎?來看看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工作法。
我常困惑,人為什麼要工作?工作目的是什麼?為了填飽飯吃?為了那30K?於是我成為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筆下的那種年輕人:妄想憑股票發大財,希望壯年退休,把時間留給自己的興趣,但是「稻盛和夫工作法」卻顛覆了我的想法,讓我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你有找不到自己工作的意義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今天, 我願稱它為「八五事變」, 大家都渡過了一個難忘的上午。 早盤開盤跌1400, 收盤跌1807,打破了許多紀錄。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疫情肆虐,原本嚴守國門已經一年多的台灣,卻在此時爆發本土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每天下午兩點的記者會,成為當天最受矚目的活動;各行各業進入苦哈哈的時代,而餐飲業首當其衝,生意直線下滑。 阿金之前待的公司先是薪水延後一個月發放,後來索性開會宣佈每人減薪25%,要大家共體時艱,努力打拼,共渡疫情。在這行業
Thumbnail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學校大規模停課! 腸病毒單週門診、急診數,已達到1萬3929人次,短短1週就診人數破萬人,創下10年新高!而腸病毒已殺進不少縣市,本學期累計至今,台中已停課53班,新北中和也停課35班,全停課7天。 腸病毒是屬於第三類法定傳染病。 新型A型流感(H5N1、H5N6、H7N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二〇二〇,世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細菌攻擊。思高儀隊寒訓結束,台湾疫情升溫,高中以下學校延後兩週開學。変動讓人心不安,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口罩配給。因應延後開學的行事曆調整,思本高中教官室每位都繃緊神經,畢竟全校住宿,很容易群聚感染,「防疫視同作戰」,總教官下達命令。而疫情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台股本週連續歷經二次殺盤,15~16號就已經殺了八百多點,雖然星期17~18號相繼反彈又站回2萬點之上,但19號因為台積電法說下修半導體,跟晶圓代工全年幅度下調,此消息嚴重影響全世界的景氣風向,雖然脫離2023年的去庫存化,但魏哲家此言一出還是讓全世界都受到影響,台股由於基期相對高,盤中甚至一度有跌
他和她,是半夜被疾控中心的人帶上車的。 為了這一天,他們等了8天了。   他還記得,那天他接到電話的時候人是懵的,他從來沒想過這樣的事情會落到自己身上,自從這個城市有了疫情以來,他一直在她的的叮囑下努力的做著各種防護,在他看來他們的防疫是做的比較好的,但是先是她然後作為密接者的他都確定為陽
Thumbnail
「下台!」─5/11陳時中視察北榮遭嗆 「早上有沒有人去排隊啊?有沒有搶購啊?中午打來問現在賣了多少?」─5/18張惇涵上Yahoo TV《齊有此理》表示蔡總統狂call幕僚詢問快篩 「晉惠帝何不食肉糜,蔡惠帝有人排隊嗎?蔡總統你竟然昏庸到問幕僚說有人在排隊嗎?」─5/19《飛碟
Thumbnail
  5/11全國二級警戒→5/16雙北三級警戒→5/19全國三級警戒→5/24 A公所爆出主管確診、本局實施異地辦公(分第一、二辦公室)→6/2 B公所爆出員工確診→6/14本局實施分流居家辦公(135或24居家,隔周輪流)→7/12微解封→7/20本局1名員工確診,全局PCR→列入7/21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今天, 我願稱它為「八五事變」, 大家都渡過了一個難忘的上午。 早盤開盤跌1400, 收盤跌1807,打破了許多紀錄。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疫情肆虐,原本嚴守國門已經一年多的台灣,卻在此時爆發本土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每天下午兩點的記者會,成為當天最受矚目的活動;各行各業進入苦哈哈的時代,而餐飲業首當其衝,生意直線下滑。 阿金之前待的公司先是薪水延後一個月發放,後來索性開會宣佈每人減薪25%,要大家共體時艱,努力打拼,共渡疫情。在這行業
Thumbnail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學校大規模停課! 腸病毒單週門診、急診數,已達到1萬3929人次,短短1週就診人數破萬人,創下10年新高!而腸病毒已殺進不少縣市,本學期累計至今,台中已停課53班,新北中和也停課35班,全停課7天。 腸病毒是屬於第三類法定傳染病。 新型A型流感(H5N1、H5N6、H7N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二〇二〇,世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細菌攻擊。思高儀隊寒訓結束,台湾疫情升溫,高中以下學校延後兩週開學。変動讓人心不安,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口罩配給。因應延後開學的行事曆調整,思本高中教官室每位都繃緊神經,畢竟全校住宿,很容易群聚感染,「防疫視同作戰」,總教官下達命令。而疫情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台股本週連續歷經二次殺盤,15~16號就已經殺了八百多點,雖然星期17~18號相繼反彈又站回2萬點之上,但19號因為台積電法說下修半導體,跟晶圓代工全年幅度下調,此消息嚴重影響全世界的景氣風向,雖然脫離2023年的去庫存化,但魏哲家此言一出還是讓全世界都受到影響,台股由於基期相對高,盤中甚至一度有跌
他和她,是半夜被疾控中心的人帶上車的。 為了這一天,他們等了8天了。   他還記得,那天他接到電話的時候人是懵的,他從來沒想過這樣的事情會落到自己身上,自從這個城市有了疫情以來,他一直在她的的叮囑下努力的做著各種防護,在他看來他們的防疫是做的比較好的,但是先是她然後作為密接者的他都確定為陽
Thumbnail
「下台!」─5/11陳時中視察北榮遭嗆 「早上有沒有人去排隊啊?有沒有搶購啊?中午打來問現在賣了多少?」─5/18張惇涵上Yahoo TV《齊有此理》表示蔡總統狂call幕僚詢問快篩 「晉惠帝何不食肉糜,蔡惠帝有人排隊嗎?蔡總統你竟然昏庸到問幕僚說有人在排隊嗎?」─5/19《飛碟
Thumbnail
  5/11全國二級警戒→5/16雙北三級警戒→5/19全國三級警戒→5/24 A公所爆出主管確診、本局實施異地辦公(分第一、二辦公室)→6/2 B公所爆出員工確診→6/14本局實施分流居家辦公(135或24居家,隔周輪流)→7/12微解封→7/20本局1名員工確診,全局PCR→列入7/21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