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資訊差創造資訊價值,我在澳洲建立人生第一份被動收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如果有在Follow我澳洲打工渡假文章的人,多少會知道我曾在澳洲的首篇文章《來澳洲墨爾本兩個月的坎坷找工經驗談》偷偷業配自己的小生意。
從2018年9月27日到10月13日,我總共在背包客棧發了三篇文章(目前已無經營):
  1. 9月27日:墨爾本東南區食品廠與仲介資訊(145間工廠資料整理)
  2. 10月01日:墨爾本北區食品廠與仲介資訊(68間工廠資料整理)
  3. 10月13日:墨爾本西區食品廠與仲介資訊(49間工廠資料整理)
工廠資訊即將邁向一周年,趁這時候來總結一下這一年的營收狀況。

靈感來源

當初會有工廠資訊的想法,最早是由澳洲找工資訊網@AUINFO來的靈感。一開始來到墨爾本,就是藉著這資訊去找工,結果發現裏頭的資訊很多都已經過時了。
有些工廠以前收背包客,現在不收了;有些本來現場投的,已經外包給仲介了;有些更慘,倒了!
然後在找工時,接觸許多當地仲介與少數非法仲介,所以很好奇當地的合法仲介在被規定不能跟勞工收仲介費的情況下,那他們賺什麼?商業模式又是怎麼操作?
最後得到的結論是
澳洲仲介用資訊不對稱的方式向勞工「間接」收取仲介費。
另一個常用的找工管道就是背包客棧,但是網站上頭充斥著許多黑白工、黑心工頭、騙工賺宿,還有要收仲介費(或介紹費、保證金卡位)但不知是真是假的工作機會,簡單來說新包要在上頭找到好工作完全要靠運氣
結合以上三點:
  1. 地圖資訊過時
  2. 利用資訊不對稱創造資訊價值
  3. 背包客棧的收取費用功能
自己發現一條可能的商機,讓當時窮途末路的自己有機會多撐些時日。
既然資訊已經過時,自己還耗費不少時間找工,不如將自己這兩個月來透過掃街、朋友介紹、網路搜尋而來的資料整理成一份最新版的地圖資訊,專屬於墨爾本周邊地區的白工食品廠,賣個緣分價,讓擁有資訊的人少走許多前人的冤枉路
於是自己在找工之餘,趕緊蒐集與整理資料,在每個地區都花將近12小時的情況下,將自己在墨爾本西區、北區以及東南區的所見所聞彙整到Google map,最後成為2018年當年最新版的墨爾本工廠地圖資訊。
介紹完靈感來源,再來看看大家關心的營收狀況(以下數字多,請讀者自行斟酌慎入)。

一周年經營報告

在講營收前,個人會從幾個關鍵的環節去著手分析,從三篇文章流量觀看次數)開頭,然後看有多少人看完文章後有後續詢問的動作,然後是跟買家聯繫到成交的件數,最後才是呈現這一年的營收。
簡單來說就是:
觀看「次」數後續詢問「人」數聯絡成交「件」數營收報告
從市場、受眾、買家、自己,一種逐漸收斂的過程來探討整個經營報告,所以如果對分析過程沒興趣的讀者,直接拉到下方看營收的幾個關鍵結果便是。
首先來看看,結至2019年10月5日為止,三篇發在背包客棧,與文章流量的相關數據:
總觀看次數:17876次
東南區:10656次
北區:4414次
西區:2806次
總留言詢問次數:149次
東南區:102次
北區:32次
西區:15次
私訊次數(不分區):43次詢問
其中有43則私訊詢問的訊息,有些無法判斷是從哪篇文章想要購買,因此我以三區的詢問次數當作基準,用比例的方式將私訊詢問次分配到各區的留言詢問,加總後再得出潛在買家轉換率。
東南:北:西=102:32:15  
東南:68.46%
北:21.48%
西:10.06%
43則私訊分配=30:9:4
分配後總共=132:41:19
以上都以四捨五率取到小數第二位,而在私訊的分配上,因為沒有數值可以四捨五入進位,導致只有42則私訊被分配到,由於東南區詢問次數較多,自己私心直接將1次給予東南區做後續計算。
潛在買家轉換率=(詢問次數+私訊次數)/觀看次數
三區共為(149+43/17876):1.074%
東南區(102+30/10656):1.24%
北區(32+9/4414):0.93%
西區(15+4/2806):0.68%
從上述可得知,在接觸到三篇文章的讀者,在看完文章後對資訊有興趣,後續想要詢問的人只有1%,實在是低得可憐…。
以三篇的平均值來看,東南區詢問率最高,還高於平均值,北區略低,西區則是明顯低於平均,慘慘慘。
到詢問階段,就是本人出馬跟潛在買家聯絡,最後從互動到成交,來看看最終成交率高不高吧!
共售出地圖:85份
東南區:54份
北區:19份
西區:10份
其他(客製化):2份其中
購買兩區:7人(買東南+北有6人,北+西1人)
購買三區:6人
與潛在買家互動成交率=成交地圖份數/(詢問次數+私訊次數)
三區:(85/149+43):44.27%
東南區(54+2/102+30):42.42%
北區(19/32+9):46.34%
西區(10/15+4):52.63%
由於客製化地圖需求都屬於東南區的範疇內,因此該2份收入納入東南區的計算當中。
這邊得出兩個讓我意外的結果:
  1. 三區平均成交率為44.27%,想不到成交率連一半都沒有,看來個人的溝通技巧有待加強。
  2. 另一個則是雖然東南區的潛在買家最多,但想不到成交率竟然最低,反而是北區跟西區較高,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西區和北區的文章後續互動較少,因此數值變動較大,又或者是購買資訊的人中,有13人購買兩區以上的資訊,所以導致西區跟北區的值被高估的緣故?
整體來說,三篇文章從觀看到成交的轉化率如下:
文章轉化率=成交地圖份數/總觀看次數
三區(85/17876):0.4755%
東南區(54+2/10656):0.5255%
北區(19/4414):0.43%
西區(10/2806):0.3564%
只有東南區是高於平均值,北區略低,但西區明顯低於平均,如果先不看收益的話,至此為止看來西區文章是最沒有效益的,觀看次數最少,詢問率也最低,似乎也反映出背包客較少在西區活動的情形(也可能是西區比較不缺工作機會等原因)。
另外,從地圖資訊銷售份數中,我們可以從下圖看出各區佔的銷售比重:
工廠地圖資訊銷售份數
若不論兩區搭售(東南+北、東南+西、北+西)或三區搭售與否,僅看哪一區的資訊最多人購買,由上圖可知光東南就佔了六成銷售量,若把北區算進去,光兩區就佔了八成五的銷售量,也可以得知西區以及客製化地圖銷售都不是很好。
再來看看幾個關鍵的成果報告(幣別:澳幣,與台幣1:20左右):
結至2019/09/25營收:1739元
總購買人數:69人
平均客單價(營收/人數):25.2元
平均月營收144.92元
共售出地圖:85份
平均一份資訊售價(營收/份數):20.46元
東南區:1000元=25(售價)*42(54份-6份兩區-6份三區)-50(優惠折扣10人)
北區:115元=20(售價)*6(19份-7份兩區-6份三區)-5(優惠折扣1人)
西區:45元=15*3(10份-1份兩區-6份三區)
其他:19元=12+7(2份)
東南+北:230元=40(售價)*6(份)-10(優惠折扣2人)
北+西:30元=30(售價)*1(份)
三區:300元=50(售價)*6(份)折扣:160元
購買兩區(折5元):7人(買東南+北有6人,北+西1人)
購買三區(折10元):6人
優惠折扣(折5元):13人(東南優惠10人,北1人,東南+北2人)
上面的數據有點亂,主要是因為有搭售折扣的部分拆開來細算,所以計算上有點複雜,折扣的部分因為兩區會折扣5元,三區會折10元,Medium文章或背包客文章會再折5元,因此總共給出160元的折扣。
簡而言之對細節沒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粗體字部分就好。
重點不多,主要兩個結論是:
  1. 客單價來看,平均每人花費25.2元,相當於一個東南區資訊的售價;
  2. 以每份地圖單價來看,20.4元相當於一個北區資訊的售價。
最後我們來看看各項資訊銷售組合佔營收比的情形:
各項資訊銷售組合佔營收比
從上圖可知,東南區三區搭售兩者就佔總營收的七成五,對整體營收佔有有很大的影響,若再把東南+北兩區搭售的營收納入,以八二法則來說,光這三項產品就佔營收近九成的成績,可以說是主力阿!
至於西區北+西區,該兩項只佔總營收的4%左右,可說是「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還有最令我意外的是東南+西區的銷售額竟然為0!
不知道是直覺觀感上覺得這兩區隔很遠,背包客們覺得移動不方便,不考慮這樣的資訊組合,還是因為北區跟東南本身就是背包客的集散地,以方位上講又感覺兩區相鄰,移動起來也方便,自然是許多背包客的首選。

結論—後續之調整

分析上我們從宏觀到微觀上探討,現在我們再由微觀到宏觀上看要怎麼去調整第二年的作法。

營收結果上

分析至此,可以知道
西區不論是在觀看次數,還是交易轉化率上,以及在銷售上成績都不是很好。
直接將西區放棄不賣個人覺得不是很明智的做法,畢竟這賣資訊的副業本來就是賣個緣分,順便有個零頭花,因此個人偏向直接將西區跟北區綁在一起,不再區分北區、西區,直接以西北區銷售。
但如此命名會有讓人誤會這是指西北方向的地區,因為東南區顧名思義就是在墨爾本東南方向的地區,西北區會在思考要如何詮釋它是西區跟北區,而非字面上的「西北區」。
三區搭售也會變成只剩兩區,因此資訊搭售的組合上也會重新調整,至於怎麼收費我會再思考,畢竟也要考量到先前客人購買的感受。

轉化率上

從連絡到最終交易的部分,平均44%的成功率有點低,畢竟看完文章後有興趣在做詢問的人只佔1%,不好好把握這1%的人,很難將生意做好,自己會在改善用字遣詞的部分,希望能先將成功率提高到50%以上
至於在看完文章後,後續詢問的轉化率,這部分個人覺得攸關重要,可以考慮從兩個方向下去著手。
質的部分考慮重新調整文章內容,看內容的敘述方式是否會影響留言或是私訊詢問的比率,希望能將潛在買家轉換率從1.07%提升到2%以上
量的部分自己除了在背包客棧發文外,目前也積極在Medium上增加澳洲打工度假相關的文章比重,是希望利用這方面的文章間接將流量導向背包客棧,一方面是讓大家知道,我很認真的在澳洲過生活外,順便增加自身的品牌知名度;一方面是希望透過導流提升文章的可信度,讓大家知道地圖資訊的收費並非詐騙
近期也在思考是否該把Medium的文章放到其他平台上去,像是方格子或是D卡等,利用導流增加量的同時,也提升質方面的知名度與可性度。

結語

可能有人會認為我憑什麼收費?想要免費的麻煩愛用澳洲找工資訊網@AUINFO因為我還有在更新與維護,不僅如此,還有售後服務,我會解釋資訊如何使用,建議可以如何起手,我至今服務69人,目前還沒有人抱怨地圖資訊沒有用,幾乎在兩周內,找工的問題就解決了。
花小錢獲得寶貴的前車之鑑, 還能加速找工作的效益,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也有好幾位買完資訊的朋友給予反饋,好讓我能更新資訊,甚至感激這份資訊,希望能將資訊跟朋友分享,我也不會再次收費,當初本來就是賣個緣分,現在就是順水推舟幫忙做個人情罷了。
買賣本身就是一樁你情我願的交易,俗話說的好,
買賣不成仁義在
不買就不買,不用口出惡言,我也只是賣個緣分,不差這一單,也不差這點錢,反觀能用這點小錢,看盡一個人的醜陋,我也覺得自己挺賺的
第二年了,我看今年網路上的工作機會比去年多了許多,希望在澳洲的大家都能順利找到好工作,能別找我就別找我了,因為不找我才是好現象
最後,
有緣人,我們澳洲見!
最近在練駕駛技術,跑去Lakes Entrance巧遇同事
avatar-img
248會員
476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trick.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澳洲的法律規定,合法的人力仲介是不能直接向勞工收仲介費的。因此澳洲人力仲介轉變商業模式,對勞工「無痛拔鵝毛」的「間接」收取仲介費。 有別於亞洲地區賺取一次性仲介費的方式,澳洲人力仲介透過做好就業市場上的媒人,利用資訊差,時薪制的仲介費不僅可以讓勞資雙方滿意,更能獲取滔滔不絕的現金流,達成三贏的局面。
仲介身為就業市場的媒人,存在目的是為了解決勞動市場的供需問題,幫資方找到人才、為勞方找到工作,在媒合成功之後獲得報酬。如何壟斷資訊,做好「稱職的橋樑」,確保勞資雙方的資訊一定要從他們的管道流通,是它們最關鍵,也是最核心的業務流程。
先前在替代役時期,曾閱讀過一本書名叫《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內容圍繞著一個主軸:「習慣」。整本書的文眼:我們的一生,不過是無數習慣的總和。 習慣就像舒適圈,待久了就不想動了;一個習慣的養成,就像是跨出舒適圈的過程,令人不禁斯靠:換個環境重新開始,究竟是新生活的展開,還是「舊」習慣的延續。
短期來看,一、兩年的澳洲打工無利於職場歷練的累積;長期來看,從22歲大學畢業一直到65歲退休,有40年的時間可以給你歷練,一兩年的中斷似乎只是個小問題。經驗學習曲線告訴我們,時間拉長,學習效益會隨著熟練而遞減,甚至趨近於零。 總結來說,即便去澳洲打工度假,斷了一兩年的職涯累積又如何?
這標題不是在貶低自己人,只是單純分享在澳洲打工度假時,發現一些關於澳洲當地新聞媒體對背包客的一些觀感,或是背包客自己的行為,就跟台灣人看外勞,或是台灣媒體看外勞的觀感,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澳洲打工回來後,對於外勞的處境,非常能感同身受。這篇文章分享一些我在澳洲體會到、回台灣能感同身受的外勞處境。
澳洲的法律規定,合法的人力仲介是不能直接向勞工收仲介費的。因此澳洲人力仲介轉變商業模式,對勞工「無痛拔鵝毛」的「間接」收取仲介費。 有別於亞洲地區賺取一次性仲介費的方式,澳洲人力仲介透過做好就業市場上的媒人,利用資訊差,時薪制的仲介費不僅可以讓勞資雙方滿意,更能獲取滔滔不絕的現金流,達成三贏的局面。
仲介身為就業市場的媒人,存在目的是為了解決勞動市場的供需問題,幫資方找到人才、為勞方找到工作,在媒合成功之後獲得報酬。如何壟斷資訊,做好「稱職的橋樑」,確保勞資雙方的資訊一定要從他們的管道流通,是它們最關鍵,也是最核心的業務流程。
先前在替代役時期,曾閱讀過一本書名叫《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內容圍繞著一個主軸:「習慣」。整本書的文眼:我們的一生,不過是無數習慣的總和。 習慣就像舒適圈,待久了就不想動了;一個習慣的養成,就像是跨出舒適圈的過程,令人不禁斯靠:換個環境重新開始,究竟是新生活的展開,還是「舊」習慣的延續。
短期來看,一、兩年的澳洲打工無利於職場歷練的累積;長期來看,從22歲大學畢業一直到65歲退休,有40年的時間可以給你歷練,一兩年的中斷似乎只是個小問題。經驗學習曲線告訴我們,時間拉長,學習效益會隨著熟練而遞減,甚至趨近於零。 總結來說,即便去澳洲打工度假,斷了一兩年的職涯累積又如何?
這標題不是在貶低自己人,只是單純分享在澳洲打工度假時,發現一些關於澳洲當地新聞媒體對背包客的一些觀感,或是背包客自己的行為,就跟台灣人看外勞,或是台灣媒體看外勞的觀感,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澳洲打工回來後,對於外勞的處境,非常能感同身受。這篇文章分享一些我在澳洲體會到、回台灣能感同身受的外勞處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疫情過後的這兩年,來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達到了一個高峰期。人多意味著資源競爭激烈,不論是工作還是住房皆是。因此,本篇文章主要分享我和先生在澳洲曾使用過的租房管道,如果你即將來澳洲打工度假,或已在澳洲但仍有租房需求,歡迎繼續閱讀!
Thumbnail
從高中開始,我對旅行一直有很強烈的執著,因此大學後,我打過不少工,當過作文批改助教、補行班行政、家教,甚至在路邊舉過招牌,最終存了一點錢,加上家人贊助,大學四年間去過美國打工度假、到中國當交換學生等。 21歲時,我便獨自到中國西塘打工換宿,這篇文章分享的是,如何用超低預算完成一趟深度旅遊體驗。
第一章 L在房仲公司辛苦工作存了半年的薪水,加上烘焙設備與貨車轉賣掉的收入,扣除部分在台灣的必備款項後,我們立刻訂了廉航機票,隨身帶了最低額度的旅費就出發。 抵達轉機機場時已經凌晨一兩點。肚子有點餓,但所有商店都關了,只剩販賣機的洋芋片和水可以果腹。想找個地方休息,但所有好睡的沙發座位全被佔
Thumbnail
擁有五年在澳洲打工度假的經驗,分享自己的農場工作心得與生活消費情形。介紹外場與內場工作的差異,以及時薪、加班費相關資訊。此外,也提及自己在澳洲的語言能力挑戰與成長。
這篇文章介紹了打工度假簽證和準備澳洲工作生活所需的事項,包括簽證類型、地點選擇、資金準備、工作準備、住宿、電信、語言能力和交通相關準備。文中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小提示,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驗。
Thumbnail
距離我出發到澳洲開始打工度假的旅程已經是九年前的事了,當時有幾個國家可以選擇,日本、加拿大、愛爾蘭、澳洲等,澳洲在條件上沒有人數相關限制,唯有30歲以下這個要求而已,相較於其他需要抽籤的國家,澳洲是很多人的首選,也真的是打工度假人數最多的國家,我必須非常認真發自內心的感謝自己,感謝自己踏出那一步
Thumbnail
  今天突然在翻閱過去在澳洲打工度假的硬碟。翻到以前在廚房炒菜的影片。其實剛到澳洲生活的時候找工作真的很不順利,真的蠻難找的,英文口說不好,也沒什麼扎實的技術。後來到了一間新加坡老闆開的素食茶館工作。
Thumbnail
澳洲打工渡假工作者需瞭解自己的工作權益和薪資標準,保護自身利益。文章分享了作者在澳洲打工遇到的薪資糾紛經歷,並提供各種相關連結和說明,幫助讀者瞭解澳洲工資標準和如何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
Thumbnail
澳洲打工度假搶破頭,怎麼在墨爾本walk in找工作最有效率?!
從大學時期萌芽的打工度假夢想, 在畢業後職場打滾幾年,歷經存款起伏的生活, 2019年終於踏上袋鼠紅土大陸,開始了充滿回憶的旅程。 預計會分成出發前準備、工作經驗跟當地生活篇章。 澳洲打工度假簡介 打工度假(Working Holiday)是在18-30歲期間,向澳洲政府申請簽證,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疫情過後的這兩年,來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達到了一個高峰期。人多意味著資源競爭激烈,不論是工作還是住房皆是。因此,本篇文章主要分享我和先生在澳洲曾使用過的租房管道,如果你即將來澳洲打工度假,或已在澳洲但仍有租房需求,歡迎繼續閱讀!
Thumbnail
從高中開始,我對旅行一直有很強烈的執著,因此大學後,我打過不少工,當過作文批改助教、補行班行政、家教,甚至在路邊舉過招牌,最終存了一點錢,加上家人贊助,大學四年間去過美國打工度假、到中國當交換學生等。 21歲時,我便獨自到中國西塘打工換宿,這篇文章分享的是,如何用超低預算完成一趟深度旅遊體驗。
第一章 L在房仲公司辛苦工作存了半年的薪水,加上烘焙設備與貨車轉賣掉的收入,扣除部分在台灣的必備款項後,我們立刻訂了廉航機票,隨身帶了最低額度的旅費就出發。 抵達轉機機場時已經凌晨一兩點。肚子有點餓,但所有商店都關了,只剩販賣機的洋芋片和水可以果腹。想找個地方休息,但所有好睡的沙發座位全被佔
Thumbnail
擁有五年在澳洲打工度假的經驗,分享自己的農場工作心得與生活消費情形。介紹外場與內場工作的差異,以及時薪、加班費相關資訊。此外,也提及自己在澳洲的語言能力挑戰與成長。
這篇文章介紹了打工度假簽證和準備澳洲工作生活所需的事項,包括簽證類型、地點選擇、資金準備、工作準備、住宿、電信、語言能力和交通相關準備。文中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小提示,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驗。
Thumbnail
距離我出發到澳洲開始打工度假的旅程已經是九年前的事了,當時有幾個國家可以選擇,日本、加拿大、愛爾蘭、澳洲等,澳洲在條件上沒有人數相關限制,唯有30歲以下這個要求而已,相較於其他需要抽籤的國家,澳洲是很多人的首選,也真的是打工度假人數最多的國家,我必須非常認真發自內心的感謝自己,感謝自己踏出那一步
Thumbnail
  今天突然在翻閱過去在澳洲打工度假的硬碟。翻到以前在廚房炒菜的影片。其實剛到澳洲生活的時候找工作真的很不順利,真的蠻難找的,英文口說不好,也沒什麼扎實的技術。後來到了一間新加坡老闆開的素食茶館工作。
Thumbnail
澳洲打工渡假工作者需瞭解自己的工作權益和薪資標準,保護自身利益。文章分享了作者在澳洲打工遇到的薪資糾紛經歷,並提供各種相關連結和說明,幫助讀者瞭解澳洲工資標準和如何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
Thumbnail
澳洲打工度假搶破頭,怎麼在墨爾本walk in找工作最有效率?!
從大學時期萌芽的打工度假夢想, 在畢業後職場打滾幾年,歷經存款起伏的生活, 2019年終於踏上袋鼠紅土大陸,開始了充滿回憶的旅程。 預計會分成出發前準備、工作經驗跟當地生活篇章。 澳洲打工度假簡介 打工度假(Working Holiday)是在18-30歲期間,向澳洲政府申請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