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水噴霧-保濕?這樣的水霧才有效! @MSMF 知識PART

2021/05/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研究顯示:不同的水噴霧條件,會影響皮膚含水量變化──其中當水霧(液滴)為...
已知隨著年齡增長,皮膚的屏障功能會慢慢衰退。
因此皮膚中的水分容易流失(TEWL增加)──尤其身處「低濕度/偏乾燥」的環境中,如冷氣房或冬天乾冷寒風中──皮膚更容易顯得乾燥、粗糙、皮屑、甚至發生搔癢或發紅......等不適症狀。
所以有不少人會透過「水霧機或加濕器」等類似的產品,來幫助皮膚保濕,避免以上狀況發生...
但這些產品製造出來的「水噴霧」有用嗎?

研究:不同水霧(液滴)對"成人女性-臉部皮膚"的影響

根據Naoki Nishimura等人的研究《Effect of spraying of fine water particles on facial skin moisture and viscoelasticity in adult women》──有關「水霧(液滴)vs.皮膚-保濕度&彈性」實驗:
  • 他們招募17位成年健康女性(年齡30-46歲),在控制的實驗環境下,於半側臉部皮膚,施用不同的水噴霧──其「液滴」平均粒徑:A組=0.5μm、B組=1.8μm、C=5.4μm。
  • 各條件噴灑30分鐘的放水量分別為A組1.9g、B組105g、C組480g。
  • 此外,A組的水霧滴「不帶電」;C組的噴灑設備,提供了比其他條件更溫暖的水霧液滴。
在使用60與120mins後,量測相關皮膚生理參數結果:
  • 皮膚含水量(以「皮膚電導率(Skin conductance)」評估)──A組維持最高值,對比「使用前」增加近20%;而B組平均+0%;C組平均+10%。
  • TEWL(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3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 皮膚彈性(以皮膚「吸水後-膨潤比率」評估)──3組之間依舊沒有顯著差異,但A組在第120mins時,仍是3組中表現最好的。
  • 保濕持續性(仍以「皮膚電導率(Skin conductance)」評估)──在經過360mins後,A組仍持續保有「+20%」的數值,但B組過了120mins(+0%)後,開始逐步「衰退」,下降至360min的反「–20%」左右。(此項目:無C組比較)
研究者結論:
噴灑使用不帶電的細微水霧(液滴,平均粒徑=0.5μm),可以幫助皮膚在乾燥、低濕度環境中,長時間(~6hrs)維持皮膚保濕、滋潤度。
原因可能在於「不帶電」的水噴霧(液滴),比較不會被皮膚中NMF(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干擾;加上本身「粒徑小」──而得以透過細胞間隙近入角質層,提升皮膚含水量,並保有較長效的濕潤皮膚能力。

MSMF觀點:

一般化妝品的(壓頭式)保濕噴霧瓶,要達到0.5μm大小的噴霧液滴,可能有困難──或許「高壓氣體充灌」的氣充瓶器更有機會;或者,特定的水霧機能達成。
因此,就DIY保濕噴霧來說,或許從配方上變化,例如:添加「油性-鎖水成分」來協助「長時間」維持皮膚含水度──免得像上述實驗的B組,噴了保濕噴霧之後,皮膚卻隨時間,反而變更乾燥!(可另參→搖搖保濕鎖水噴霧
*免費[試閱]索取→電子書《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My Skin My Forum, MSMF 【護膚保養品diy交流】 FB粉絲頁 Youtube頻道
*成功配方=20%理論+80%實驗!
174會員
366內容數
這份專題,適合什麼樣的讀者訂閱? ●想了解肌膚保養(品)原理/保養知識的人 ●保養品DIY愛好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