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櫻桃魔法》看見溫暖:親密關係中的自卑與超越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去年12月剛播完的漫改日劇《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會成為魔法師》(簡稱《櫻桃魔法》)引起海內外熱烈討論,新聞、社群媒體、影音平台的各種消息報導也紛紛集結許多粉絲們的共鳴,短短12集的日劇可以有如此高的討論度,想必除了是優秀演員的演技之外,劇情在描繪人心細膩的一面更是引起了各地觀眾的共鳴。
跳脫以往典型的愛情偶像劇,《櫻桃魔法》以細膩的手法展現各角色心中溫暖而真實的一面,若想將在這部劇收到的感動化為具體的行動可能會是甚麼?就此想分享此部劇吸引人的元素及感動人心的瞬間!
【引起共鳴的瞬間】
在戲劇一開頭,主角安達的自白與塑造出的形象,那個認為自己是極普通、沒甚麼才能、每天的生活平淡無奇、在公司可取代性高… ,那副「低存在感、對人興趣不高、默默在角落做事、不善應付氣氛高昂場合…」的人設,想必那角色呈現出來的第一時間便抓住了許多「在社會中默默奮鬥的一群人」對這部戲的共鳴吧!

《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劇照 來源:IMDb
【因為讀到人心而開啟了心的距離】
從來沒有戀愛經驗的主角安達,在他30歲後,意外發現自己獲得了一個能夠藉由「觸碰」就聽見他人心聲的魔法。這個改變像是瞬間開通了他與外界交流的那扇門,使得安達即使沒有主動與人互動的興趣,卻還是會在不經意的情況下聽到他人真實的想法與感受。而這個改變也代表著-安達與他人之間的心理距離瞬間被「單方面的」拉近... ...
一般,人與人之間總會保持些安全的距離,並不會無時無刻都想與每個人維持過於親密的真誠關係。因此當這樣的魔法被開啟,對於一個原本覺得自己與社會沒有、也不敢有太多連結的安達來說,簡直是一種沉重的負荷!
為了避免這樣沉重的負荷,安達開始在生活中改變他的路線,像是盡量避開上下班的人潮時段、改用行動支付、避免搭人多的電梯…等避免與人觸碰的機會。雖然安達過去很拿手「當個隱形人避免參與社交」,但是要「避免與人接觸」這件事在都市生活中卻難上許多,使得安達不得不去「聽見」表象以外的真實… ...
【融化固著的是安心感】
因為魔法的關係,讓安達意外的發現,不能只是以貌取人,那些覺得不夠好的感覺(自卑感)原來在世界上不是只有自己有,讀心的那瞬間彷彿也感覺到自己與他人的距離更靠近了。
因為了解到對方的不完美(脆弱與自卑之處),而感到更真實;不安的心也隨著「想要為他人做些甚麼事」的同時,變得不再只是聚焦於自己的不足,而是轉為渴望「想要幫助他人」的動力,在付諸行動後進而變得安心。
《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劇照 來源:IMDb
我認為讓人踏出舒適圈、放掉原本習性的「武器」(防衛),有兩個重要的元素。
一是有「安心感」,二是有「勇氣」。
魔法給了安達安心感,讓安達能夠看見了人心真實的一面,「阿…他原來是這麼想的…」,讓他看見原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自卑,而不只是停留在「自己的自卑」、「猜想」或「他人全副武裝的假象」中,當「懷疑他人是不是表裡如一、會不會接納自己」的不安感被卸除了,能使得安達感受到-即使擁有自卑感還是可以做些甚麼,良性的互動與彼此激勵的循環就能因此而展開。
而第二個「勇氣」,則是黑澤給的。
【啟動行為的是勇氣】
如果今天這部片改成一男一女來飾演,其實也不會有甚麼違和感,因此這部劇的感情描述之所以特別讓人覺得心動與溫暖,其原因可以完全抽離性別這件事。它所描述的情感精華在於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柔軟”。
黑澤的一致性、尊重、把對方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把對方的幸福放在自己之上…,這些種種的態度都隱藏在黑澤這個角色的每個表情、語言、行為及肢體上。
《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劇照 來源:IMDb
【如何在現實的親密關係中跨越那道自卑感受?】
人並非生而完美,個體心理學者阿德勒指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自卑。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隨著外在事件而影響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尤其當我們不確定他人是否真的接納自己或愛自己的時候,更是特別不安。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沒有魔法師的讀心能力又該怎麼建立起第一種安心元素呢?
在心理治療中,當心理師與案主同在時,除了依賴案主用語言表述心中的感受讓心理師理解之外,心理師更運用了「經過專業訓練的猜測」(各學派的個案概念化、人性觀及世界觀)來與案主工作,因此我想強調的是「猜測」須「準確」的重要性如果我們不是魔法師,又想要真正了解他人,其實靠的正是「語言」!猜測的過程中需要經由來來回回的溝通與確認來讓整個猜測更接近「準確」,而這樣的前提則是需要「兩個人」的合作。
如同關係是由兩個人共同建立出來的,情感關係也是。當彼此都願意開放並給予對方進入內在感受的「通行證」時,才有可能拉近兩個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同樣在親密關係中,也需要你與對方的合作及意願。
很可惜現實中沒有心電感應、也沒有魔法的幫忙,因此需要倚賴彼此的「願意開放」與「自我揭露」,雖然在我們坦露自我的真實感受時,不免是會感到不安且焦慮的,因為當下我們不確定對方是不是能夠不傷害我們的真心,而那種感覺就像一絲不掛的感受一樣,赤裸的感覺會讓我們感到不安也是一種正常的過程,且這樣的揭露有時也是耗費心力與精神的。
【一致性的溝通姿態是一種「選擇」,而非一種「絕對」】
正如自我揭露時是如此的真實,因此要彼此坦誠、一致性對話及心理距離的靠近其實也是一種選擇。
當你沒有意願的時候,其實不需要總是保持一致性,就像我們面臨壓力時總會有習慣性的逃避與防衛(打岔、指責、討好或超理智的不一致溝通姿態),也正如我們不會想跟每一個路上的人或上司、同事都保持如此的袒露與一致性(實際上也真的不必要)。
一致性的姿態(我認為更好的比喻是一絲不掛)出現時實際上是耗費心力的,因為那是需要撐住那過程中出現的許多心理活動(不安、焦慮等情緒起伏),因此你只需要在你認為想要珍惜的關係中實踐一致性就可以了。
如果連一致性都變成了一種指令或規條,那就成為一種僵化了。要記得的是-你是有選擇性的!而這個選擇的自由與彈性在生活中的轉換是重要的。
【省視自己的自卑是否擋在自己與他人之間】
當我們只把我們的以為當作真實在與他人互動時,就會不知不覺為自己築起一道牆,會因為只看見自己的自卑,而用避免讓自己受傷的方式與人互動,也會忽略掉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柔軟與脆弱面需要被照顧而並非只有自己。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卑感,而我們都習慣(無意識的)小心翼翼的(用優越感)保護著他不讓他露餡。當我們從他人眼中(因為他人的愛)看見了自己的價值,就會開始相信自己的價值,而人與人的互動就像是一面鏡子,在諮商中心理師會透過一次次的正向反映,讓案主學習也感覺到「原來我還能夠用這種不同的方式來看待自己啊!」。
如同嬰兒在長大為成人的過程中,也需要透過他人找到對自己的認可一樣。這也正是為什麼我認為親密關係就像是「兩個人一同修復依附關係」的關係,透過讓另一伴看見自己真實脆弱的樣子,從不安(自卑)走向安心(優越),修復過去的負向經驗,以看見自己喜歡且真實的樣子而不躲藏。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從《文案的基本修煉》看見廣告文案的花花世界在設計產業擔任文案多年,尚不敢稱之專業,但也從無數專案累積與各類產業客戶的合作經驗中,習得一些設計與企劃執行上的實務歷練。在這個年代人人都會寫字,卻未必真正領會文字的奧秘,一個字詞的運用、一個標點的置入,就能變換出截然不同的情緒、口氣和語境。  在書店中會遇見什麼樣的書其實也是緣分,比如就像這一本《
Thumbnail
avatar
微笑女王
2021-04-22
從電影《時尚女王香奈兒》看見女性自主權與愛情的尊卑雖然說電影台灣於2009年上映,至今也已過十年半載。但提香奈兒的傳奇,就算沒讀過香奈兒傳記的觀眾,但至少對這個品牌多有耳聞,女性大眾對其趨之若鶩的熱愛,更可以說是看見可可香奈兒,作為巴黎時尚界代言教母及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徵。
Thumbnail
avatar
斯瑪特之不斯瑪特
2020-08-26
從電影《怪胎》看見愛情中的缺乏與盲點你想要找的另一伴,是與自己類似的性格與習慣,還是互補類型?在現實生活中,單身者尋覓心儀的對象,都有存在著許多的條件,像是外型、品味喜好、專長、金錢觀、家庭觀、價值觀等等。
Thumbnail
avatar
Ajin
2020-08-25
從《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看人性的溫暖與貪婪《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可說是近期最火紅的遊戲,創造了發售三天內在日本賣出188萬套的佳績。本遊戲是一款生活模擬遊戲,讓玩家從零開始打造一座無人島,遊戲氣氛休閒溫馨,沒有任何競爭元素,但玩家的慾望無求無盡,有慾望的地方就有商人,動森的虛擬道具交易市場正以令人想像不到的方式在遊戲裡、遊戲外快速發展。
Thumbnail
avatar
皮魯可
2020-04-23
從《武漢賞雪團》看見《生命小色舍》的成長2018年1月6、7兩日,我去武漢參加了一個賞雪團,認識了很多國內各地的LGBT+(註)同志族群,讓我看見了這10年來國內各地同志的成長,也讓我看見了我自己的成長。 先說個有趣好玩的,來自東北的同志說:今年在東北還沒看到雪,到了南方的武漢反倒是賞到雪了。而我一到了武漢天河機場,在朋友圈就發了張0度C
Thumbnail
avatar
屘寶
2019-11-29
從《看見台灣》空拍攝影師齊柏林到比基尼登山客吳季芸 遲來的山海管制法規鬆綁、政策解禁攤開地圖或轉動地球儀,台灣身處於特殊的地理位置環境,大海、高山環境資源豐富多樣,自然景觀條件得天獨厚,人文活動具有獨特時空背景,可我們並非人人會登山、個個諳水性,好似我們不曾在美麗島「福爾摩沙」生活過。
Thumbnail
avatar
Yao-Xiang Huang
201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