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Quang Nguyen Vinh from Pexels
這支線的小火車就穿越在濃蔭蔽天的鐵軌上,透過陽光灑下的綠意迎面襲來,從視覺、聽覺乃至嗅覺上感受這大自然新鮮的氣息。
這群久待於都市水泥叢林的人們,正以身洗禮,用心聆聽自然的輕快樂章。
車廂內,夾雜著火車前進聲響及周遭細細的交談,凝望著窗外的志豪,思緒輕輕的飄了起來。
「每趟的行程都有些不同的感受」。志豪非常清楚來參加這類活動的目的,雖說前幾次的參加都未有結果,但畢竟是朝目標又跨進了一步。而其中有時與其他人交談的經驗,也會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感受。
對於理想的對象,志豪心中隱隱約約的影像其實是存在的,而也深信自己對於將來一半必會真誠的相待,但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有些模糊卻又難以清楚定義的價值觀差異,卻是那麼的難以捉摸。
「是實現承諾的毅力吧!」,倘若追求對象的最終的目標是婚姻一途,那麼當機會來臨時,為何不就好好把握,儘說些『多看看吧!』一類搪塞的藉口呢?
志豪依稀記得聽過『海邊撿貝殼』的寓言,故事中提到想在海邊尋找最美麗貝殼的人,當遇見一個看似美麗貝殼時,心裏總會說:「等等!待會兒說不定會有更好的出現,再看看吧!」
於是沿著沙灘一路前進,等走到沙灘的盡頭時,結果是兩手依舊空空,而只會嘆息剛剛在某時某處的那個美麗貝殼為什麼不撿起來!
在思索這個問題的時候,志豪其實早就知道有個很簡單的解法。
「就先隨便拿一個貝殼在手中,只要見到沙灘上有比手上更好的貝殼,就把它撿起替換掉手上原有的,那不就隨時擁有最美麗的貝殼在手中嗎?」
這樣理論性的解法其實是會引發更多現實面的問題。
「首先把貝殼比做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太過草率,這樣的替代作法完全沒有考慮到對方的感受」
「再則由於每個人對於處理感情的看法的不同,當換手的那一刻,新舊貝殼的交替,說不定扎得滿手是傷」
「所以保守的作法是先設定目標,在這條路上走著時,用心中那把無形的尺去橫量,符合的就該拿起,付與承諾的標籤,放在手中及心中,好好珍惜,一路走去,遺忘那可能會再出現的美麗貝殼,而或者想都不要再去想它」
「那問題是如何製定心中這把尺呢?」
「既然所謂的隨緣、憑感覺、經驗甚或者磁場、驗貨單的說法,都不過只是個選擇的過程而已,那麼最重要的,也是影響會更持續永恆的應是在於選擇之後,自己對於珍惜一事能有多少把握程度呢?」
「選擇所愛是簡單的,愛所選擇才是重要的關鍵」
「承諾的重要在於實踐的毅力,而非下承諾時的勇氣」
「所以回到整個問題的核心應該是,是否已準備好實現承諾的毅力呢?」
在觀賞過遼闊翠綠的田園風景、八卦山脈系的懸崖峭壁、隨行濁水溪及其支流的湍湍水流、以及樟木老樹包圍的綠色隧道後,彷彿是經歷一個又一個不同的人生時期般,這趟小火車的旅程,就在站與站之間的讚嘆聲中悄悄滑過。而與其說是這趟旅程的即將結束,倒不如比喻說這團體中有些人的另一趟的旅程才剛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