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談修省篇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能輕富貴,不能輕一輕富貴之心;能重名義,又復重一重名義之念;是事境之塵氛未掃,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處拔除不淨,恐石去而草復生矣!
【譯文】一個能視富貴如浮雲的人,卻不能將這個「能輕富貴」的心念也放下;一個能視名節與道義如泰山的人,仍然還有重視這個「能重名節與道義」的心念放不下;存有這麼一個「能修」、「能持」的心念,是當事者對於現實利害得失「所緣之塵相」未能掃除,心念上對事的所緣境還有丟不開的痕跡。這個所緣事境的跡象清除不淨,就如以石壓草,一旦把石頭移開,石下的草就會有再生的生機了。
【音義】芥蒂:芥是一種蔬菜,它的種子很小,故以「芥子」比喻極微小的東西。果實與枝莖相連之處叫蒂。芥蒂是用來比喻一個微小的痕跡。
這一則菜根談,給人的啟示是:修一切道業,不能以相對的「有為心」去做修持功夫,必須要以超越對待的「無生心」來修持道業。
有一則戒瞋的故事:
一個瞋怒心重的主人,為了戒除自己的瞋怒習氣,就寫一個「戒瞋」的牌子掛在自己的胸前,以提醒自己正在修「戒瞋」的修養。有一天,他看到有幾位僕人相聚在一起談話,就躲在一邊偷聽他們是在談些什麼?這幾位僕人正好在談論主人脾氣大,替他做事被罵的經過,主人聽了很生氣,認為這些僕人在背後批評他的為人很不應該,於是就走到僕人之前,將胸前掛的「戒瞋」牌拿起來,往僕人的頭上打去,對著他們吼道:『你們沒看見我天天掛著這一個「戒瞋」的牌子在修「戒瞋」的修養嗎?我是這麼認真的要求自己「戒瞋」,你們還嫌我脾氣大!』
這個故事對一個人的習氣形容,雖然有點誇張,但對「有所為而為」的修養,卻是一針見血的諷刺。一個將富貴視如浮雲的人,如果他心中存有一個「我能輕富貴」的心,就如同那個戒瞋的人在自己的胸前掛一個「戒瞋」牌子一樣,也就是說這個人有此心念,等於是在自己的心中掛著一個「我能輕富貴」的牌子,用這塊牌子當壓草的石頭,去壓住想念富貴的心,一旦石頭被移開,這些心念便又起來活動了。
凡是在「能行」與「所行」的對待分別中修持各種行持,都會將自己帶入分別的造作業緣中。
譬如:有一個時運不佳的人,他便自命清高,說自己甘於淡泊,視富貴如浮雲,以此來掩飾自己的寒酸。為了顯示自己甘於淡泊的修養,他總要向人表現一下視富貴如浮雲的修持,於是他就會去比較自己的修養與別人有何超越的地方,眼睛便終日當起別人家的警察,去注意張三是如何的追求名聞利養,注意李四是如何的發達顯貴。經過比較之後,他便時常向人引述張三李四追求富貴的不擇手段之行為,以顯示自己超越於他們的「甘於淡泊、視富貴如浮雲」的修養,如此張三李四的富貴,便成為他心中的一個芥蒂,他的一切有所不為的行持,都是為顯示他不同於張三李四之輩而造作,於是他這個「有所不為心」,就變成與張三李四做比較的「有所為心」,事實上他仍然以別人的影子在想念「富貴」。
這個「有所不為心」的事境跡象不能掃除乾淨的話,一旦有一天,他有了掌握某些名聞利養的因緣時,他或許會這樣想:『我掌握它,是為了應對某個需要,不像張三李四他們,為貪求富貴而去追求富貴。』於是他就把用來壓想念富貴草的石頭稍微移動分寸,使部份地方的富貴草再獲生機,當他看到這些富貴草還成長得不錯時,便會企圖再把石頭再搬開一些,於是就迷失在貪求富貴的業道中而自救不得了。
以上面所引述的這種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輕富貴行持流弊,類推其他一切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那些因「分別相對」而起修的一切行持流弊,也是如此。
《金剛經》中,有一段佛陀與須菩提在探討聲聞四果的修行行相之問答經文,須菩提在這段問答中,給佛陀一個這樣的結論:
『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即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
在這段結論中,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須菩提說他修行時,不作「我是離欲阿羅漢」之念,若是有「我得阿羅漢道」之念,世尊就不會印證他是一個樂「阿蘭那」的行者。
「阿蘭那」是梵語,意譯是「空、淨、閑、靜之處」。
所以須菩提這段結論,是用以說明修「清淨行」,是在「無相的無生心」中作修行。我們修行任何道業,若有一個能得與所得的相對修持心念,在心境中,就失去了空、淨、閑、靜的修養內涵,所以這樣的道行,不能算是一個樂阿蘭那行者。
《金剛經》的這段經句,若以本段菜根談的文句來套文,就是:『能得阿羅漢,又復得一得阿羅漢果之念,是事境之塵氛未掃,而心境之芥蒂未忘。』
所以本則《菜根談》慧語,要指導我們的,是一種超越對待的清淨行,也就是阿蘭那的「空、淨、閑、靜」內涵,以此內涵修持各種行持,才不會有丟不開的所緣事境之塵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為善,而欲自高勝人;施恩,而欲要名結好;修業,而欲驚世駭俗;植節,而欲標異見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荊棘;最易夾帶,最難拔除者也。 須是滌盡渣滓,斬絕萌芽,纔見本來真體。 【譯文】做善事,如果是為了標榜自己的布施功德高人一等;施恩惠給人,如果是為了建立自己的名聞或結交人情;修學各種業行,如果是
忙處事為,常向閒中先檢點,過舉自稀。動時念想,預定靜裡密操持,非心自息。 【譯文】在繁忙的生活中所處理的各種人事,若能時常在閒暇時先作檢點,過錯自然就會減少。行為的起心動念,若能夠先有個人冷靜而且密切操持的修行原則,非份的動念自然就不會產生。有一天,有位信徒來訪,無意中向我提起有某位居士向他表示,
有一個嗜酒的酒徒,喝得醉薰薰的,跑到朋友家中去,看到朋友不在,僅友妻一人在家中料理家事,心中生起歹念,就上前嬉辱友妻,友妻抗拒,酒徒錯手勒死了友妻,畏罪潛逃時,看到友妻身上所戴的金飾,就順手把金飾也偷走了。這一樁強姦、害命、奪財的案子,經過一陣子的偵察,仍無蜘絲馬跡可破案。 有一天,這個酒徒身邊的錢
金與玉本來就具有精美亮麗的本質,只因外覆一層塵垢,把金玉的光澤本質給覆蔽了,經過一番鍛鍊琢磨後,覆蔽的塵垢脫落了,其精美亮麗的本質就顯現出來了。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是一塊礦金和璞玉,只要肯自我教育,經過一段時日的鍛鍊和琢磨,不在艱難挫折的過程中放棄自我教育的意志,自然就能將本自具有的潛能給發揮出來。
民國七十七年四月間,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第二屆畢業生,應同窗同學陳愛珠居士之邀,為馬來西亞「慈愛施醫贈藥隊」的社會服務資源籌募基金,往馬來西亞太平佛教會,啟建一壇「梁皇法會」。法會結束,回程一行人順道旅遊泰國、新加坡、香港等地,並參訪各地佛教名山寶剎。旅經香港時,參訪妙法寺,方丈洗塵和尚贈明朝洪應明著
許多人都希望透過宗教的祈安來訴求生活上的如意。今日我們所訴求的也不外能夠得到「消災延壽」的如意生活,那麼我們要如何在宗教生活中掌握到「消災延壽」的人生呢?這一點,就要從宗教信仰的涵養中去掌握,也就是說要從學佛的修行中去做一個「不受念頭迷惑」的人,才能夠掌握到「消災延壽」的人生。 人生有很多福報和災禍
為善,而欲自高勝人;施恩,而欲要名結好;修業,而欲驚世駭俗;植節,而欲標異見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荊棘;最易夾帶,最難拔除者也。 須是滌盡渣滓,斬絕萌芽,纔見本來真體。 【譯文】做善事,如果是為了標榜自己的布施功德高人一等;施恩惠給人,如果是為了建立自己的名聞或結交人情;修學各種業行,如果是
忙處事為,常向閒中先檢點,過舉自稀。動時念想,預定靜裡密操持,非心自息。 【譯文】在繁忙的生活中所處理的各種人事,若能時常在閒暇時先作檢點,過錯自然就會減少。行為的起心動念,若能夠先有個人冷靜而且密切操持的修行原則,非份的動念自然就不會產生。有一天,有位信徒來訪,無意中向我提起有某位居士向他表示,
有一個嗜酒的酒徒,喝得醉薰薰的,跑到朋友家中去,看到朋友不在,僅友妻一人在家中料理家事,心中生起歹念,就上前嬉辱友妻,友妻抗拒,酒徒錯手勒死了友妻,畏罪潛逃時,看到友妻身上所戴的金飾,就順手把金飾也偷走了。這一樁強姦、害命、奪財的案子,經過一陣子的偵察,仍無蜘絲馬跡可破案。 有一天,這個酒徒身邊的錢
金與玉本來就具有精美亮麗的本質,只因外覆一層塵垢,把金玉的光澤本質給覆蔽了,經過一番鍛鍊琢磨後,覆蔽的塵垢脫落了,其精美亮麗的本質就顯現出來了。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是一塊礦金和璞玉,只要肯自我教育,經過一段時日的鍛鍊和琢磨,不在艱難挫折的過程中放棄自我教育的意志,自然就能將本自具有的潛能給發揮出來。
民國七十七年四月間,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第二屆畢業生,應同窗同學陳愛珠居士之邀,為馬來西亞「慈愛施醫贈藥隊」的社會服務資源籌募基金,往馬來西亞太平佛教會,啟建一壇「梁皇法會」。法會結束,回程一行人順道旅遊泰國、新加坡、香港等地,並參訪各地佛教名山寶剎。旅經香港時,參訪妙法寺,方丈洗塵和尚贈明朝洪應明著
許多人都希望透過宗教的祈安來訴求生活上的如意。今日我們所訴求的也不外能夠得到「消災延壽」的如意生活,那麼我們要如何在宗教生活中掌握到「消災延壽」的人生呢?這一點,就要從宗教信仰的涵養中去掌握,也就是說要從學佛的修行中去做一個「不受念頭迷惑」的人,才能夠掌握到「消災延壽」的人生。 人生有很多福報和災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梁寒衣 惡,固然是一種盲目。執取善,將是另一種盲目,另一種危險。偶爾有時,它所激起的反作用力,將抵消、拂拭了一切善行。 使行者陷入另一端的苦、惑。這是為什麼佛陀以為,唯有除去兩端的執取、無動、無染,心,始能真正平寧平和。   《雜阿含經》中,佛陀曾將「修行」比喻作「煉金」—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得到富貴的人,如果守護財物,慳吝、不肯布施,即使用盡千方百計,終究這財富都還是會毀壞、衰敗的。 身處富貴時,當知富貴變化莫測,就如同蛇行曲折不直,行徑難以捉摸、掌握;富貴無常也是如此。若善於觀察的人,應當在身體強健時,趕快修福德。 即使後來身體遭受病苦,內心也應當常常修福,不要受限於軀體的不便。
Thumbnail
無錢無緣由他去,只修福慧作慈航; 少衣少食不計較,只求心內有寶藏。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行》 No money, no opportunity- let it be, cultivate merit and wisdom to reach nirvana. Little cloth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Thumbnail
小時候讀課本,讀到蓮花出汙泥而不染,當時年紀小,不懂花,加上親友普遍務農,習慣跟泥土打交道,不懂汙泥有什麼不好。總之,蓮花「出汙泥而不染」這句話一直無法入心,直到修行之後才知道它真正的涵意。 在人群中修身養性不容易,心不穩定,就會受別人三言兩語激怒而生氣,別人一個眼神就足以讓我們懷疑自己。如果
在這一章的內藏記憶,阿彌陀佛向須菩提解釋了降伏妄念心的方法,強調不執著一切眾生相,並表明他的滅度實際上是幫助眾生自生自度,而非佛親自滅度。這引起了小彌沙、小芙蓉、果瓜、建平師兄、無界等眾生的討論。 果瓜回來了,他要如何自生自度?他看了看自己還有眾生相嗎?如果有又如何自度,什麼是眾生相,就是做人的相
Thumbnail
人以無貪最為富有,人到無求最為高貴, 人若無瞋最為自在,人能無痴最為清明。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一個提倡無用之用的心學,也可以實際用來建設新世界,而其中的層次與角度,還可以容納得下世間萬物。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梁寒衣 惡,固然是一種盲目。執取善,將是另一種盲目,另一種危險。偶爾有時,它所激起的反作用力,將抵消、拂拭了一切善行。 使行者陷入另一端的苦、惑。這是為什麼佛陀以為,唯有除去兩端的執取、無動、無染,心,始能真正平寧平和。   《雜阿含經》中,佛陀曾將「修行」比喻作「煉金」—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得到富貴的人,如果守護財物,慳吝、不肯布施,即使用盡千方百計,終究這財富都還是會毀壞、衰敗的。 身處富貴時,當知富貴變化莫測,就如同蛇行曲折不直,行徑難以捉摸、掌握;富貴無常也是如此。若善於觀察的人,應當在身體強健時,趕快修福德。 即使後來身體遭受病苦,內心也應當常常修福,不要受限於軀體的不便。
Thumbnail
無錢無緣由他去,只修福慧作慈航; 少衣少食不計較,只求心內有寶藏。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行》 No money, no opportunity- let it be, cultivate merit and wisdom to reach nirvana. Little cloth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Thumbnail
小時候讀課本,讀到蓮花出汙泥而不染,當時年紀小,不懂花,加上親友普遍務農,習慣跟泥土打交道,不懂汙泥有什麼不好。總之,蓮花「出汙泥而不染」這句話一直無法入心,直到修行之後才知道它真正的涵意。 在人群中修身養性不容易,心不穩定,就會受別人三言兩語激怒而生氣,別人一個眼神就足以讓我們懷疑自己。如果
在這一章的內藏記憶,阿彌陀佛向須菩提解釋了降伏妄念心的方法,強調不執著一切眾生相,並表明他的滅度實際上是幫助眾生自生自度,而非佛親自滅度。這引起了小彌沙、小芙蓉、果瓜、建平師兄、無界等眾生的討論。 果瓜回來了,他要如何自生自度?他看了看自己還有眾生相嗎?如果有又如何自度,什麼是眾生相,就是做人的相
Thumbnail
人以無貪最為富有,人到無求最為高貴, 人若無瞋最為自在,人能無痴最為清明。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一個提倡無用之用的心學,也可以實際用來建設新世界,而其中的層次與角度,還可以容納得下世間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