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災延壽的人生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許多人都希望透過宗教的祈安來訴求生活上的如意。今日我們所訴求的也不外能夠得到「消災延壽」的如意生活,那麼我們要如何在宗教生活中掌握到「消災延壽」的人生呢?這一點,就要從宗教信仰的涵養中去掌握,也就是說要從學佛的修行中去做一個「不受念頭迷惑」的人,才能夠掌握到「消災延壽」的人生。
人生有很多福報和災禍來臨的時候,都是因為我們的心受到「貪、瞋、痴」的無明念頭所迷惑,而帶出福報和災禍的業障,如果突破不出「貪、瞋、痴」的迷惑念頭,就會產生很多不如意的生活煩惱,所以大家若要擁有「消災延壽」的人生,就必須要有一份不受「貪、瞋、痴」所迷惑的修養,今日藉著法會因緣,我想要來和大家共勉一份「不受貪念所迷惑」的修養。

培養不生不滅的生活觀念
  有一對夫妻,是我台中的信徒,白手成家,經營生意賺大錢,就在自己的自宅三樓上加建一樓裝璜得很幽雅的起居室,從此太太就以這一樓新建的起居室為生活中心,不斷為這一樓起居室的裝飾費心思,他去買很多自己最心愛的骨董,作為這樓起居室的裝飾,也將這一些最心愛的骨董,當作是他以後要留給子女的財產。
有一日,晚上八點左右,他們夫妻都在樓下店內照顧生意,忽然聽外面的人喊說︰『快救火呀!你們家的四樓燒起來了!』這場火災將他們加建的這一樓起居室燒掉了,不幸中的大幸,就是這場火災只燒掉他們的四樓,沒有波及左右鄰居,一、二、三樓中生意上的生財器具都沒受損失。
我聽到信徒家中發生火災的消息,趕快去到他們的家探安,太太看到我去,很感慨的向我表示︰『當我看到四樓發生火災的時候,第一個念頭是︰我是一個拜佛的人,竟然會拜到這種遭遇!』
那個時候,坐在他旁邊的先生聽到了,就馬上向太太糾正說︰『你怎麼可以這樣說?你應該要說︰我幸好有在拜佛,今天才能夠得到這個不幸中的大幸。』
  火災以後,這位太太有一段時間,心理很空虛、很空虛,因為他打算要留給子女的最心愛的骨董,都給火燒光了,他認為自己現在已經沒有什麼貴重的東西可以留給他的子女了,所以他的心裡很空虛。
經過數日,太太忽然想通了,就打電話去向他在美國讀書的大兒子說︰『兒子呀!我們四樓的起居室被火燒掉了,媽媽準備要留給你的東西,全部都被火燒光了,現在媽媽已經沒什麼貴重的東西可留給你了,這場火災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示,現在我已經明白生活中擁有的一切東西都不是自己的,媽媽能夠給你的只有教育,只有你在求學中所學習出來的能力,才是別人搶不去的財產。』
後來這位太太來一通電話向我說︰『師父!這幾日來,我曾經好好想過,現在我認為自己並沒失去什麼?本來這棟房子就沒四樓,是因為我們自己的貪求加建起來的,既然本來就沒有的東西,給火燒掉也不算做是有所損失。』
  佛經上說財物是「水、火、惡王、不肖子、強盜」這五家所共有的,所以財物的損失在我們的生活遭遇中都是難免會發生的事情。這位太太對這場火災的體會,使我深深感受到︰災難的來臨,是福不是禍,是禍總是逃不過。一場災禍的來臨,雖然帶給人心理上很大的打擊,但能夠擊出我們人心中的「貪愛業障」,這可以說撿到一個很大的福報。就像這位太太,他經過這一場火災遭遇,不但可以看清楚搶不去的財產是什麼?也能夠了悟「不生」就「不滅」的道理,超越出他心中的貪愛枷鎖,雖然不能說完全出離了「貪愛的業障」,也可以說已經減輕不少貪愛的業障了,所以這場災禍對他來說「是福不是禍」。
  我們在生活上,時常都會為很多生滅因緣而苦惱,因緣生時,對塵緣一旦產生出貪愛的念頭,就有貪愛的業障,會不斷叫自己去作物質的奴隸;因緣滅時,如果割捨不開貪愛的念頭,也會有貪愛的業障,會不斷叫自己去接受妄想的折磨,這就是人心受貪念所迷惑的現象。所以,大家若想要有「消災延壽」的人生,就要去培養「不生不滅的生活觀念」,因為有不生不滅的生活體認的人,就不會有強求因緣的貪愛業障,能夠消除很多、很多貪愛所帶來的災難。

  我們生活在世間上的因緣遭遇,不管是順境或是逆境,一旦跳不出貪愛的迷惑,順、逆境都有可能變成我們的業障,所以面對生活上順境和逆境的生滅變化因緣的時候,要了解「逆境」固然是我們的業障,順境如果受貪愛所迷惑,也是我們的業障,放下貪愛心,去面對順境和逆境就是「為自己消災解厄」;貪愛的迷惑一旦消除,自然身心能夠平安,在生活上就會帶出延年益壽的福報。
希望大家面對生活上的種種順境和逆境的因緣遭遇,能夠時常去觀察自心受貪念所迷惑的苦難音聲,在自度的自我教育中去超越貪念的業障,自然就會在「觀世音」的修養中得到「觀世音」菩薩的加被,過著平安如意的人生。

很多信者要登記敬獻光明燈的時候,都會問我,那一種燈的功德較殊勝,我都向信眾說︰『功德都是一樣殊勝,沒有什麼增減,隨個人的經濟能力歡喜布施,自然就會成就布施功德。』
「布施」這個法門,在佛法中是給信者用來度化自己的慳貪習性,是修菩薩道的第一個修持法門,但是很多世俗人不知布施的功德是建立在隨緣隨力的歡喜心上,所以對布施的行為時常會在施捨的財物上,較量功德的多少,因為有增增減減的分別心,不但度化不掉貪念的業障,往往也會再引起瞋念的業障,如此的布施行為,因為突破不出「瞋念的迷惑」,往往也會產生很多、很多不如意的生活煩惱。
若要擁有「消災延壽」的人生,必須要有一份不受「貪、瞋、痴」所迷惑的修養,所以昨天我和大家共勉一份「不受貪念所迷惑」的修養,今日我又再藉法會的因緣,來和大家共勉一份「不受瞋念所迷惑」的修養。

培養不增不減的生活觀念
日本有一位很有名的一休禪師,他有許多風趣的言行。有一天,有一位將軍派人送帖去請一休禪師去將軍府供養。
禪師就如約赴宴,這天,一休禪師隨便穿一件短衫就去將軍府,想不到府前門口的守衛看到他,竟然大聲向他喝說︰『喂!你這個瘋瘋癲癲的和尚,走開!走開!』
一休禪師感覺很奇怪,就向守衛說︰『喂!是你們家的主人請我來將軍府吃飯,我來應供,你們卻要趕我走?』
守衛帶著不屑一顧的神色對他說︰『胡說!我們主人今日所要供養的是鼎鼎大名的一休禪師,你算什麼?快走開!快走開!』
一休禪師被趕走以後,回去寺內,馬上就在短衫上面套穿一件長衫,又趕去將軍府應供,守衛看見一位衣表莊嚴的和尚來到將軍府,趕快就上前迎接,將一休禪師迎請入將軍府內。
開宴的時候,一休禪師入席應供,侍者送飯菜來到桌上,他碗端起來,就將飯菜倒入長衫的衣袖裡,侍者看到這種情形,就小聲的在一休禪師耳邊說︰『師父!飯菜如果你想要帶回去的話,我會吩咐廚房的人另外準備一份給師父隨手帶回去,這時候送來的飯菜,是現在要供養師父的飯食。』
一休禪師向全席的人微微一笑,回答侍者說︰『你們不是請我來吃飯的,你們是要請我這件長衫吃飯!我穿一件短衫來應供,守衛將我趕走,我換一件長衫來應供,守衛就迎請我入府供養,所以我就將飯菜倒給長衫吃!』
說完一休禪師就將長衫脫放在飯桌前,風趣的離開將軍府回寺去了。
故事中的將軍府前的守衛,因為著境應對,認衣作主,所以一休禪師的身份,就因為守衛的著境應對,而造成有增有減的身價;一休禪師因為有不增不減的生活觀念,所以他能夠不受境界的束縛,來去自如,遊戲人間。
在我們身上,眼、耳、鼻、舌、身、意,佛法稱作「六根」,這六根也好像我們自己府宅前的守衛,如果這六個守衛對所接觸的六塵,若著境應對的話,就會產生無明的行為,容易因為外境的一增一減,造成內心的不平衡,內心一旦有不平衡的現象,就會產生瞋怒的業障。
譬如:有一種人,他很愛穿美麗的衣服,他每穿一件新衣,心內就一直盼望別人來注意他所穿的那一件新衣,希望能夠聽到人對他衣著的讚美,如果有人向他讚美,他的內心馬上就感覺自己很有光彩;如果沒有人向他讚美,他就對那一件新衣沒有好感;如果有人嫌他所穿的新衣,他就開始討厭穿那一件新衣,甚至對那件新衣越看越不順眼,乾脆將衣服丟掉不穿它了。
又有一種人,很重視自己的名位身價,因此很在意別人對他的稱呼,如果他是某某廠的廠長,一定要人稱呼他廠長,他才會感覺顯耀出自己的名位身價。我出家將近三十年了,過去參學中的同學,都叫我「阿彌」,在教界交往較密切的朋友都叫我﹁印的﹂,來台中創立普門學苑這個道場,從信徒到皈依弟子,有人稱呼我「師父」、也有人稱呼我「印師父」,也有人稱呼我「印法師」,我的長輩叫我「心印」,現在也有晚輩稱呼我「師公」,在我的心中,不管是「阿彌」或「印的」或「師父」或「印師父」或「印法師」或「心印」或「師公」,我都把它當作是一個名詞而已,這中間沒有一個名詞我認為代表著我的名位身價,所以名稱在我心中並沒有什麼名位身價的增減煩惱。
有很多人因為著在名相上,所以往往會因為一個稱呼上的名相,產生對自己身價的煩惱,有時出現驕傲的心態,有時出現自卑的心態,如果有一個稱呼給他感覺不夠尊重,有損他身價的時候,馬上「瞋怒的業障」就現前,身心就會苦惱、不痛快、不安寧。
我們六根面對六塵,都是如此著境應對,所以人的情緒時常隨境轉,被境束縛,在生活上產生「瞋怒的業障」,身心不得安寧,這種心苦就是沒有「不增不減」的生活觀念,內心受瞋念的迷惑所產生出來的「瞋恚業障」。
我們大家可以冷靜來分析自己的心念,當你發覺別人侵佔了你的利益的時候,當你感覺自己所付出的勞力比別人多的時候,你是不是在內心中會充滿不滿的心態?這都是心理放不下增增減減的情境,受境所縛,所以才會引起這種不平衡的心理,這種情形叫做「瞋念的業障」。

「消災延壽」的人生是建立在安寧的身心修養上,所以大家若想要擁有「消災延壽」的人生,也必須要去培養「不增不減的生活觀念」,因為有不增不減的生活體認的人,對外境的一增一減,就有不增不減的如如不動之定力,如果我們的生活能夠對一增一減的外境不起增減的煩惱,這就是為自己消災解厄,能夠消除很多、很多的瞋恚業障,瞋恚的業障一旦消除,自然身心能夠很安寧、很清涼,在生活上就會帶出延年益壽的福報。
在生活中時常去觀照自己的心態有沒有受瞋念的迷惑。當怒火攻心,心頭一把火在焚燒的時候,這種心苦就是自己的苦難,觀照得出自己的苦難,就會想尋求解脫,要解脫苦難,就要有自我教育的「觀音」修養,這樣才能發揮超越瞋念的自度力量,在「觀音」的自度修養中,得到「觀音妙智力」加被,過著安寧、清涼、自在的人生。

培養不染不捨的生活觀念
韓國有一位元曉大師,他在到處行腳雲遊的時候,有一天,在一座山中過夜,夜晚的時候感覺很口渴,他就在矇矇的月光下,順著水流聲,找到一條溪水,用手捧溪水喝了一個痛快,當時感覺這條溪水很甜、很清涼,好像甘露一樣,天亮以後,他又去溪邊找水喝,唉呀!他竟然發現昨晚他感覺很甜、很清涼、好像甘露的溪水是流經一具腐臭死屍的污水,那個時候,他頓然了悟,人在無分別心的心境中,污穢的東西也變成清淨的東西。
有一位定居在美國的華僑,有一次回來台灣,看見自己的兄弟所穿的衣服,布料似乎不錯,就問他的兄弟說︰「你這件衣服的布料看起來很不錯哦!那個地方出品的呢?」兄弟說︰「台灣製的了。」他聽了馬上批評說︰「嗯!有較粗一點!」我們大家想想看,人的分別心竟然能夠在剎那間,對同一件東西的觀感,轉變成兩種不一樣的感覺,可見人在分別的心境下,所表現出來的言行,都是顛顛倒倒的愚痴言行。
「財、色、名、食、睡」在我們的生活中,佛法稱作五欲,我們在世間每日所面對的都是這些五欲塵緣,如果我們的生活,不懂得去化導自己的分別心,在五欲的塵緣中生活,就會產生﹁愚痴的業障﹂││將清淨的生活環境轉變作污染的生活環境,將污染的生活環境看作是清淨的生活環境。我們世俗人就是如此的在五欲的塵緣中顛顛倒倒的打滾,造作很多、很多的愚痴業障。
譬如說︰我們生活上有很多人事的處理,並沒有絕對的立場,但是人與人在生活中卻是時常會因為一些人事的處理,在意見上的不投合而發生衝突,衝突的結果,必然也是要採取其中的一個意見來解決所要處理的人事,有一種人的個性比較倔強,如果他的意見不受採納,馬上無明火就衝到心頭,那個時候,他會為了要表現出自己的倔強性情,不顧得自己輩份的立場,甚至不顧得環境的人和氣氛,造作出一些意氣用事的顛顛倒倒言行,這種顛倒的行為,叫作「愚痴的業障」。愚痴的業障現前所表現出來的言行,是會影響生活環境產生顛倒變化的,能將本來和氣的生活環境,轉變成為充滿火藥味的生活環境;也會影響自己的生理產生顛倒變化的,能將本來健康的體質轉變成體弱多病的體質。
我們念觀音修觀音法門的人,遇著這種意見衝突的時候,就要馬上運用觀音法門,來對治自己愚痴業障的現前,拿出「不染不捨」的生活觀念,在自我教育的「觀音」修養上,去突破自己的「愚痴業障」,只要所決定的處理方式,以當時的環境來說,在情理上都有立場,我們就沒必要去堅持自己的意見;如果所採取的是自己的方法去解決人事,對方因為意見的不投合,表現出一些衝突性的顛倒意氣言行,這是對方的「愚痴業障」,我們不必要去和他計較,如果我們去計較對方的愚痴顛倒言行,就染上了對方的「愚痴業障」,會與對方緣起共業,受著愚痴業障的心苦折磨。人的業行都是要自己去承擔業報的!業障就好像我們身上的病痛,什麼人也不可能代替我們分擔病痛的,我們何苦去跟人緣起這種心苦的業障呢?我們何苦去因為一個人的意氣顛倒行為去和他計較而緣去共業受著心苦的折磨呢?
業行自作自受!如果自己不肯去自我教育,永遠也沒有辦法度化自己的業障!我們看看,那種愚痴業障深重的人,他的貪、瞋業障也特別多,現生我們就能看到他不時的在畜生、餓鬼、地獄的三惡道心境中輪迴,受著心苦的折磨,不必要等到來生才去看他受業行的報應。所以在生活上,如果我們與人發生意見的衝突乃至生活上種種人與人不投緣的惡逆攻擊言行,拿出「不染不捨」的生活觀念,在自我教育中度化自己的愚痴業障,這就是在「給我們自己消災解厄」。
所以大家若想要有「消災延壽」的人生,還要再去培養「不染不捨的生活觀念」,以不染不捨的生活態度去面對五欲塵境,這樣在五欲的塵緣中,才能夠超越出「愚痴的業障」。有一句話說︰『勿羨他人富,勿悲自己窮,知足常樂,無求品自高。』這也是對五欲塵緣不染不捨的一種生活態度,如果大家面對自己的生活環境,有這種修養,就是在為自己消災解厄,能夠消除很多、很多的愚痴業障;愚痴業障一旦消除,自然智慧現前,身心就會自在、清涼,在生活上就會帶出延年益壽的福報。

「貪、瞋、痴」是我們身心的業障,業障沒消除,就會帶出生活上很多、很多的災厄。今年三天的普門祈安觀音法會,我提供給大家三個「消災延壽的生活觀念」,與大家結個法緣,寄望大家在「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染不捨」的佛法生活觀念中,自己去自度,度化自己超越出貪、瞋、痴的業障,自然就會有消災延壽的人生。
佛經上說,人生有四種最難逢的因緣︰
第一「人身難得」,也就是說眾生在六道中輪迴,要能往生到「人道」,是非常不容易的,如何困難呢?佛經上譬喻說,就如一隻瞎了眼的烏龜,要在大海中尋找一根依靠的木頭,又要在這根木頭上尋找出一個洞將頭伸出洞口透個氣那般的困難。
第二「中國難生」,這裡的「中國」不是指我們「中華民國」,是指有佛法流傳的國度,我們佛法講「中道」,所以「中國」是指有佛法的國度。我們縱使有那個福德因緣往生在人道中,也不一定有投生在有佛法流傳的國度之因緣。
第三「佛法難聞」,這是說縱使有上二種因緣環境,也不一定有福報可以聽聞到佛法。
第四「善知識難逢」,這是說就是具足有上三種因緣,也不一定能遇到引導我們信仰正信佛法的善知識。
今天我要向大家恭喜,因為大家福報真大,在這一期人生中,各位都具足有這四種難逢的因緣,可以說,大家目前都擁有一個非常寶貴殊勝的人生,所以大家要去珍惜自己目前所擁有的這份福德因緣,在學佛中運起「觀音」法門的自度行持,去成長自己的福慧,不要白來人間走一趟。
最後,我深深的祝福每一位同修,在自我教育的「觀音」修養中,解脫心中的「貪、瞋、痴業障」,仰仗觀世音菩薩的加被,個個得到觀自在的人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前言 各位佛教的傳燈大德︰     我個人很少有面對大眾講話的經驗,應邀來戒場和諸位結這席法緣,真的有點惶恐。在我個人大約廿六年的出家學習歷程中,在佛教界我沒有任何學位的成就,雖然沾個東方佛教學院第二屆畢業生的殊榮,到目前我手中也沒取到這個殊榮的文憑,對這些學位的文憑成就,我總覺得在生命中是不增
時間的流轉是這麼無常,不知大家有驚覺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的問題否?佛經說「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今日我們大家很有福報,最起碼在人生四大難逢的因緣中,我們已經有前三大因緣,那麼最後「善知識難遇」的因緣,應該如何去把握呢?這個問題,我們要有一份認識,今天我就提出這個問題
三寶是我們的信仰目標,也就是引導我出離生死苦海的善知識。但是眾生從無始以來,已經累積很多身口意的業行習氣,就是已經看到信仰目標了,一時要超越業障得到解脫,並不是那麼容易,這還需在逆緣中作一番掙扎的超越磨鍊。佛陀為了幫助眾生逆轉身口意的業行習氣,制定「五戒」做為幫助佛弟子突破業行習氣的善知識
一、前言 我從佛教徒最基本的信仰理念來提挈大家去把握「三皈五戒」的修學,對三皈五戒的尊重,不但要如同尊重師長善知識一般去親近,而且要將三皈五戒的行持生活化、平實化,成為自己起居生活中不可缺失的同行善知識。 佛教的信仰是「皈戒一體」的,所以做為一個佛教徒,三皈五戒是必持的修行,因此必定要求受三皈五戒以
一、前言 信仰佛教,如果對佛法沒做生活體悟的話,便會落入迷信,迷悟之間的心念,對人生觀就有「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差別,為了要為大家建立佛法正見,我提出「不憂不悔」和「不疑不惑」的人生觀和大家共勉學佛的生活觀念,有了正確的學佛觀念之後,就會漸次成就一種「不忘不失」的宗教生活智慧,有了這份「不忘不失」
今日要準備和大家共勉的正見是「不疑不惑」的生活智慧。「疑」與「惑」是一對難兄難弟,因為有疑念,所以才會起惑障,學佛的人最普遍的疑點,是「疑自、疑法、疑師」,從這三個疑點引生百萬的惑障。 二、疑自信仰 「疑自」就是懷疑自己的信仰、懷疑自己的修持能力、懷疑自己的修行功德,在什麼情形下最容易產生這樣的懷
一、前言 各位佛教的傳燈大德︰     我個人很少有面對大眾講話的經驗,應邀來戒場和諸位結這席法緣,真的有點惶恐。在我個人大約廿六年的出家學習歷程中,在佛教界我沒有任何學位的成就,雖然沾個東方佛教學院第二屆畢業生的殊榮,到目前我手中也沒取到這個殊榮的文憑,對這些學位的文憑成就,我總覺得在生命中是不增
時間的流轉是這麼無常,不知大家有驚覺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的問題否?佛經說「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今日我們大家很有福報,最起碼在人生四大難逢的因緣中,我們已經有前三大因緣,那麼最後「善知識難遇」的因緣,應該如何去把握呢?這個問題,我們要有一份認識,今天我就提出這個問題
三寶是我們的信仰目標,也就是引導我出離生死苦海的善知識。但是眾生從無始以來,已經累積很多身口意的業行習氣,就是已經看到信仰目標了,一時要超越業障得到解脫,並不是那麼容易,這還需在逆緣中作一番掙扎的超越磨鍊。佛陀為了幫助眾生逆轉身口意的業行習氣,制定「五戒」做為幫助佛弟子突破業行習氣的善知識
一、前言 我從佛教徒最基本的信仰理念來提挈大家去把握「三皈五戒」的修學,對三皈五戒的尊重,不但要如同尊重師長善知識一般去親近,而且要將三皈五戒的行持生活化、平實化,成為自己起居生活中不可缺失的同行善知識。 佛教的信仰是「皈戒一體」的,所以做為一個佛教徒,三皈五戒是必持的修行,因此必定要求受三皈五戒以
一、前言 信仰佛教,如果對佛法沒做生活體悟的話,便會落入迷信,迷悟之間的心念,對人生觀就有「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差別,為了要為大家建立佛法正見,我提出「不憂不悔」和「不疑不惑」的人生觀和大家共勉學佛的生活觀念,有了正確的學佛觀念之後,就會漸次成就一種「不忘不失」的宗教生活智慧,有了這份「不忘不失」
今日要準備和大家共勉的正見是「不疑不惑」的生活智慧。「疑」與「惑」是一對難兄難弟,因為有疑念,所以才會起惑障,學佛的人最普遍的疑點,是「疑自、疑法、疑師」,從這三個疑點引生百萬的惑障。 二、疑自信仰 「疑自」就是懷疑自己的信仰、懷疑自己的修持能力、懷疑自己的修行功德,在什麼情形下最容易產生這樣的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這講的不是權勢和財富,重點是生活習慣。當然,富與貴也有關係。一個耕讀的家庭跟政治家族,難免會有點格格不入! 有位朋友是很傳統的台灣家庭,他兒子喜歡上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也結婚了!我的朋友覺得這媳婦很好,但是就會有一點隔閡。比如除夕時,她會煑上一桌菜,但是拿香祭拜祖先時,她就立馬失踪了!雖然說拜祖先,
Thumbnail
有些朋友不曉得何謂「無明」,無明就是我們的心被貪瞋癡障蔽,事情看不清楚,道理也讀不明白,換句話說貪瞋癡主宰了我們的心性,以致於無法斷惡修善,惡念不止。 有一個人善良也孝順,平時也都有行善積德,是人人眼中的善知識。可是外人不知道的是,此人一旦發起脾氣,家裡的人都懼怕,因為他暴怒起來會砸鍋摔碗甩門
Thumbnail
「煙供法」會增長殊勝的功德,消我們的業障,甚至有的時候可以贖命。「贖命」是自己有災難、有命劫、壽障的時候,可以因此化解災難、延長壽命,也可以跟廣大的鬼道眾生,或者下三道的有情結下佛緣。如果你用密法的實修,口念咒語、心裡觀想,再結密宗手印,做「上供下施」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Thumbnail
福德的餘香,不是用聞的,也聞不出來,卻能實實在在薰蕙於我們的家庭、家人,以及孩子。福德罩得住大劫,必定是數代積累下來的德性使力,不然就是個人的大修為擋住了大災劫,讓我們有更充裕的時間行善積德消除業力的反噬。 有一位女士,雍容華貴,出生在富裕且有教養的家庭,學經歷也是無人能出其右。有一回,她的夫
Thumbnail
……回想起自小所受的教育總是在教導我們建立分別心,告訴我們人類為尊,動物畜生為卑;教我們區分什麼是害蟲、什麼是益蟲,而害蟲會傷害我們的安全利益,一定要將牠撲殺消滅。因此,以前的我,蚊子叮我也打,螞蟻咬我也殺,看到蟑螂絕不放過,自私的只為維護保障自身的安全利益,殘忍的不顧眾生痛苦與安危。……
Thumbnail
友人遭到詐騙,損失了不少錢,他問我,這也算是消業障嗎? 我反問他,受騙後他有何反應? 他說,當然是報警,然後很不甘心,天天悔恨,又氣得要命,一直惡言詛咒對方下地獄。 我告訴他,劫財不一定等於消業,如財被劫後,再次一念無明,起了憎恨心,身語意都不清淨,反而是入魔造惡業,業障更重。
Thumbnail
老法師說,天堂很寬敞,因為人少,走來走去都碰不到,相對的,地獄場場爆滿,像人間的夜市,黑壓壓一片。老法師說,因為造善業的人少,造惡業的人多,造善業要有慈悲心,要能捨,現代人捨不出去,只想從別人那邊得,得不到就起邪念,偷搶拐騙,造成受害人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那個果報《地藏經》寫得非常清楚。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這講的不是權勢和財富,重點是生活習慣。當然,富與貴也有關係。一個耕讀的家庭跟政治家族,難免會有點格格不入! 有位朋友是很傳統的台灣家庭,他兒子喜歡上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也結婚了!我的朋友覺得這媳婦很好,但是就會有一點隔閡。比如除夕時,她會煑上一桌菜,但是拿香祭拜祖先時,她就立馬失踪了!雖然說拜祖先,
Thumbnail
有些朋友不曉得何謂「無明」,無明就是我們的心被貪瞋癡障蔽,事情看不清楚,道理也讀不明白,換句話說貪瞋癡主宰了我們的心性,以致於無法斷惡修善,惡念不止。 有一個人善良也孝順,平時也都有行善積德,是人人眼中的善知識。可是外人不知道的是,此人一旦發起脾氣,家裡的人都懼怕,因為他暴怒起來會砸鍋摔碗甩門
Thumbnail
「煙供法」會增長殊勝的功德,消我們的業障,甚至有的時候可以贖命。「贖命」是自己有災難、有命劫、壽障的時候,可以因此化解災難、延長壽命,也可以跟廣大的鬼道眾生,或者下三道的有情結下佛緣。如果你用密法的實修,口念咒語、心裡觀想,再結密宗手印,做「上供下施」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Thumbnail
福德的餘香,不是用聞的,也聞不出來,卻能實實在在薰蕙於我們的家庭、家人,以及孩子。福德罩得住大劫,必定是數代積累下來的德性使力,不然就是個人的大修為擋住了大災劫,讓我們有更充裕的時間行善積德消除業力的反噬。 有一位女士,雍容華貴,出生在富裕且有教養的家庭,學經歷也是無人能出其右。有一回,她的夫
Thumbnail
……回想起自小所受的教育總是在教導我們建立分別心,告訴我們人類為尊,動物畜生為卑;教我們區分什麼是害蟲、什麼是益蟲,而害蟲會傷害我們的安全利益,一定要將牠撲殺消滅。因此,以前的我,蚊子叮我也打,螞蟻咬我也殺,看到蟑螂絕不放過,自私的只為維護保障自身的安全利益,殘忍的不顧眾生痛苦與安危。……
Thumbnail
友人遭到詐騙,損失了不少錢,他問我,這也算是消業障嗎? 我反問他,受騙後他有何反應? 他說,當然是報警,然後很不甘心,天天悔恨,又氣得要命,一直惡言詛咒對方下地獄。 我告訴他,劫財不一定等於消業,如財被劫後,再次一念無明,起了憎恨心,身語意都不清淨,反而是入魔造惡業,業障更重。
Thumbnail
老法師說,天堂很寬敞,因為人少,走來走去都碰不到,相對的,地獄場場爆滿,像人間的夜市,黑壓壓一片。老法師說,因為造善業的人少,造惡業的人多,造善業要有慈悲心,要能捨,現代人捨不出去,只想從別人那邊得,得不到就起邪念,偷搶拐騙,造成受害人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那個果報《地藏經》寫得非常清楚。